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对仗不是近体诗格律的必要条件

[复制链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23: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0 23:30
唐朝12状元殿试帖

12首唐朝状元殿试帖,完全符合元兢声律理论体系。其中11首符合元兢的换头体,1首符合元 ...

这些不重要,我不与你讨论什么叫近体诗的平仄格式。我与你讨论的是你认为你的平仄格式与王力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何必用你的近体诗去否定他的近体诗标准?

点评

三羊是为了探讨大唐的声律真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23: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3: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0 23:48
这些不重要,我不与你讨论什么叫近体诗的平仄格式。我与你讨论的是你认为你的平仄格式与王力的一样吗?如 ...

三羊是为了探讨大唐的声律真谛!

点评

这是另一回事,因为这是接不接受的问题。 但你们的定义不一,有必要去用你的定义去否定别人的理论吗?就你69层的例子,你的定义是近体诗,我的定义是乐府与五古,两者能有交集吗?只会越来越南辕北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2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23: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0 23:37
依据明朝真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理论,近体诗的平仄谱应为以下格式。王力的所谓近体诗平仄格式,只是 ...

那么我问问你,元兢可有明确地说试律诗是近体诗?沈佺期是否也有说过?是不是只有你三羊一厢情愿去理所当然地认为试律诗是近体诗?

点评

元兢没有,因为那时没有【近体诗】的说法!沈宋时期也没有【近体诗】的说法。【试律诗】的说法,大概起于清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23: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3: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1 00:01 编辑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0 23:52
那么我问问你,元兢可有明确地说试律诗是近体诗?沈佺期是否也有说过?是不是只有你三羊一厢情愿去理所当 ...

元兢没有,因为那时没有【近体诗】的说法!沈宋时期也没有【近体诗】的说法。【试律诗】的说法,大概起于清朝。
顺便提及:三羊认为近体诗的【近体】,意为近似于永明体的意思。不是【近代】是意思,唐朝由永明体进化来的新体诗,不可能叫【近体】!

点评

既然都没有,所以我不管你的定义或王力的定义谁对谁错。但你们的定义肯定是不同的。既然不同,那么理论肯定不同。还是老话,你不觉得用你的定义标准去否定他的理论,是将你的想法强加到别人头上吗?这不是强盗罗辑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23: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0 23:51
三羊是为了探讨大唐的声律真谛!

这是另一回事,因为这是接不接受的问题。
但你们的定义不一,有必要去用你的定义去否定别人的理论吗?就你69层的例子,你的定义是近体诗,我的定义是乐府与五古,两者能有交集吗?只会越来越南辕北辙。。。。

点评

王力或清朝的声律观,则是不同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理论,是声律历史的进化或终极理论。拿终极理论硬套唐宋过渡时期的近体诗,本身就是错误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理论,是唐朝声律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1 00: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0 23:56
元兢没有,因为那时没有【近体诗】的说法!沈宋时期也没有【近体诗】的说法。【试律诗】的说法,大概起于 ...

既然都没有,所以我不管你的定义或王力的定义谁对谁错。但你们的定义肯定是不同的。既然不同,那么理论肯定不同。还是老话,你不觉得用你的定义标准去否定他的理论,是将你的想法强加到别人头上吗?这不是强盗罗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0: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1 00:13 编辑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0 23:57
这是另一回事,因为这是接不接受的问题。
但你们的定义不一,有必要去用你的定义去否定别人的理论吗?就 ...

王力或清朝的声律观,则是不同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理论,是声律历史的进化或终极理论。拿终极理论硬套唐宋过渡时期的近体诗,本身就是错误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理论,是唐朝声律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唐朝声律的概括与总结。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理论】,套来套去套不准。十之六七可套准,十之三四套不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理论】,本身没有错,而是错在于使用理论的糊涂人!

点评

 (七)所谓"一三五不论"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 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 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1 00: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1 00:11
王力或清朝的声律观,则是不同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理论,是声律历史的进化或终极理论。拿终极理论硬 ...

 (七)所谓"一三五不论"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 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 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 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 是,它分析问题是页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 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 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 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 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 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 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 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 "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这是王力原话,我所看过的理论书,都没有说是绝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要写过律诗的人都知道,这两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定非要一成不变去接受这口诀,而是灵活运用。

点评

唐朝元兢【四声25调声法】的理论,是16两称; 明朝真空【平仄24调声法】的理论,是十两称。 一斤换一斤,是等量的;半斤换半斤,也是等量。 10两换10两,不是等量;5两换5两,同样不等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0: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1 00:23
 (七)所谓"一三五不论"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 分明。"这是指 ...

唐朝元兢【四声25调声法】的理论,是16两称;
明朝真空【平仄24调声法】的理论,是十两称。

一斤换一斤,是等量的;半斤换半斤,也是等量。
10两换10两,不是等量;5两换5两,同样不等量!

点评

历史已经告诉你了,现在人们用的是什么理论。通过这些天的讨论,我觉得元兢的理论只是在上去入这些仄声中严格,但在平仄格式却不行,太不合理。中平中中平,这样的格式出现,如果都用平声,那还有音韵美吗?这方面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1 01: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1 00:34
唐朝元兢【四声25调声法】的理论,是16两称;
明朝真空【平仄24调声法】的理论,是十两称。

历史已经告诉你了,现在人们用的是什么理论。通过这些天的讨论,我觉得元兢的理论只是在上去入这些仄声中严格,但在平仄格式却不行,太不合理。中平中中平,这样的格式出现,如果都用平声,那还有音韵美吗?这方面肯定不如明朝的了。再者25同声,那也不会妨碍音韵美,毕竟音阶隔了两个。
至于什么16两10两,你只是偷换概念。不扯了,再扯也扯不到一块去,我理解的你所说元兢理论,但我不接受。别外以后还是少用元兢去否定王力,不管谁对谁错都好,既然他们的定义不一样,就没有比较的可能。可以说是鸡同鸭讲。。。两者都是在对牛弹琴

点评

依据沈约【碎用四声】的观念。你所说的音韵美,当为【音韵分布美】。三羊研究或探索唐朝的声律,只是为了声律继承与发展的历史。明朝真空声律,是声律理论大道至简、干净利索的终极理论,在下并无抛弃真空泥古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1: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1 01:02
历史已经告诉你了,现在人们用的是什么理论。通过这些天的讨论,我觉得元兢的理论只是在上去入这些仄声中 ...

    依据沈约【碎用四声】的观念。你所说的音韵美,当为【音韵分布美】。三羊研究或探索唐朝的声律,只是为了声律继承与发展的历史。明朝真空声律,是声律理论大道至简、干净利索的终极理论,在下并无抛弃真空泥古元兢的丝毫意念。沈约的蜂腰理论,最多就是句头出现四联声。元兢的25同平理论,不但不能封杀四连平,连五连平也是束手无策的。元兢的二五同平不为病,根本说不出相对合理的原因来,但是,我们有不能不承认唐朝声律的事实存在。

点评

咩咩,你这个啃草的东西,连节奏都不懂,还扯什么平仄!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唐朝人对格律诗的称呼,从节奏的延递、句子的连接、用韵的要求、文章的篇幅,都有明确的要求。你口口声声说什么脑髄、元克克,这些东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1 01:56: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1 01:42
依据沈约【碎用四声】的观念。你所说的音韵美,当为【音韵分布美】。三羊研究或探索唐朝的声律,只是 ...

咩咩,你这个啃草的东西,连节奏都不懂,还扯什么平仄!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唐朝人对格律诗的称呼,从节奏的延递、句子的连接、用韵的要求、文章的篇幅,都有明确的要求。你口口声声说什么脑髄、元克克,这些东西只是近体诗崛起的垫脚石,你却用来套在近体诗身上,如果不是别有用心,你必定是白痴无疑。
你这种垃圾,可以与花花这种死变态相提并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1 04: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这里也是运用诡辩之术,将别人在不同语境中的话混淆,制造矛盾。在谈到声律时,今古之分当然在于有无声律。在谈到律诗的条件即定义时自然有对仗,本是互不矛盾的两件事三羊故意混为一谈,其用意在于误导律诗不讲对仗,别有用心!

点评

对仗,只是格律【诗词歌赋】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在格律文体的对联和骈文中,不用说,对仗是第一要素或必要条件! 王力有篇格律诗的文章,第一要素是韵脚,第二要素是节奏。王力的所谓节奏,包括声调和音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7: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1 04:35
三羊这里也是运用诡辩之术,将别人在不同语境中的话混淆,制造矛盾。在谈到声律时,今古之分当然在于有无声 ...

对仗,只是格律【诗词歌赋】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在格律文体的对联和骈文中,不用说,对仗是第一要素或必要条件!
王力有篇格律诗的文章,第一要素是韵脚,第二要素是节奏。王力的所谓节奏,包括声调和音步两个部分。王力为何不说,对仗是格律诗的要素呢?

点评

羊的思维不行,难道视力也不行吗?王力说对仗是律诗三大要素之一的话你视而不见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1 08: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1 07:36
对仗,只是格律【诗词歌赋】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在格律文体的对联和骈文中,不用说,对仗是第 ...

羊的思维不行,难道视力也不行吗?王力说对仗是律诗三大要素之一的话你视而不见吗?

点评

【王力说对仗是律诗三大要素之一】 这个真没见过! 三羊见过何伟棠的准确说法,格律:节律、韵律、声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8: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1 08:03
羊的思维不行,难道视力也不行吗?王力说对仗是律诗三大要素之一的话你视而不见吗? ...

【王力说对仗是律诗三大要素之一】
这个真没见过!
三羊见过何伟棠的准确说法,格律:节律、韵律、声律。

点评

看来不仅羊脑健忘,羊眼视力真有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8: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1 08: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1 08:07
【王力说对仗是律诗三大要素之一】
这个真没见过!
三羊见过何伟棠的准确说法,格律:节律、韵律、声律。 ...

看来不仅羊脑健忘,羊眼视力真有问题。

搜狗截图17年05月21日0809_1.png

点评

王力早先所说的,孤平、三平等,是律诗的大忌。 最后,为何不再说是【律诗的大忌】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8:20
刚刚版主说过【时间】,你只知王力说过,你不知王力改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8:16
不要耍嘴皮,拿出事实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8: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8: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1 08:10
看来不仅羊脑健忘,羊眼视力真有问题。

不要耍嘴皮,拿出事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8: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1 08:18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1 08:10
看来不仅羊脑健忘,羊眼视力真有问题。

刚刚版主说过【时间】,你只知王力说过,你不知王力改口!
你更不知,王力的格律理论,多有出尔反尔自相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8: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1 08:10
看来不仅羊脑健忘,羊眼视力真有问题。

王力早先所说的,孤平、三平等,是律诗的大忌。
最后,为何不再说是【律诗的大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19: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