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针叶林

标准律诗与律诗的标准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0 15: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韵文,必须押平韵!
从古到清朝,没有这个说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15: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30 15:47
大拗句,王力杜撰的。拗句鼻祖赵执信也没有这种说法。
清朝以前没有这种说法! ...

大拗,属于可救的范畴,如仄仄平仄仄。而仄平平平仄,这种句子唐律诗中极为罕见,所以叫古风句。
但在词中,有 仄仄平平平平仄 句型,属于某一词谱自身的规定。

点评

但在词中,有 仄仄平平平平仄 句型,属于某一词谱自身的规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16:08
【平平仄平仄】因为多见,就属于【律句】? 【仄平平平仄】因为罕见,就属于【古风】? 是否合律,与多见少见有关,这是什么逻辑? 能够解释的就解释,不能解释的就扔到【古风】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0 16: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3-30 16:1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30 15:52
大拗,属于可救的范畴,如仄仄平仄仄。而仄平平平仄,这种句子唐律诗中极为罕见,所以叫古风句。
但在词 ...

【平平仄平仄】因为多见,就属于【律句】?
【仄平平平仄】因为罕见,就属于【古风】?
是否合律,与多见少见有关,这是什么逻辑?
能够解释的就解释,不能解释的就扔到【古风】里。
你真是王力的高徒!

点评

是的。这与实际有极大关系。这就叫大数据的归纳概括,是科学归纳法。为什么说你陷在科考诗的泥潭里打转?只是因为几百首科考诗数量太少,难敌数万首律诗数量。你该猛醒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1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0 16: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3-30 16:14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30 15:52
大拗,属于可救的范畴,如仄仄平仄仄。而仄平平平仄,这种句子唐律诗中极为罕见,所以叫古风句。
但在词中,有 仄仄平平平平仄 句型,属于某一词谱自身的规定。
上二下三的五言句子,在唐朝科举的律诗、律赋中,甚至宋词里,其声律标准都是一样的!没有两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16: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30 16:07
【平平仄平仄】因为多见,就属于【律句】?
【仄平平平仄】因为罕见,就属于【古风】?
是否合律,与多见 ...

是的。这与实际有极大关系。这就叫大数据的归纳概括,是科学归纳法。为什么说你陷在科考诗的泥潭里打转?只是因为几百首科考诗数量太少,难敌数万首律诗数量。你该猛醒了!

点评

你有多少收近体诗的数据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1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0 16: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3-30 17:0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30 16:39
是的。这与实际有极大关系。这就叫大数据的归纳概括,是科学归纳法。为什么说你陷在科考诗的泥潭里打转? ...

你有多少收近体诗的数据啊?一首状元帖,能够压倒你针叶林的若干数据!

点评

你的可悲之处就是对科考诗的迷信且不能自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19: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0 17: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宋的诗,就是近体诗吗?

点评

近古都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1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19: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30 17:01
沈宋的诗,就是近体诗吗?

近古都有。

点评

既然沈宋的唐诗【近、古都有】,那么,【沈宋体】,是律诗的标志,或【沈宋体】是近体诗,就是废话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1:27
为什么,长于沈宋的李乂,全部诗篇,偏偏都是近体诗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2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19: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30 16:59
你有多少收近体诗的数据啊?一首状元帖,能够压倒你针叶林的若干数据!
...

你的可悲之处就是对科考诗的迷信且不能自拔~~~

点评

唐朝近体诗的声律标准,唐朝科举省试帖是唯一标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2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0 20: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长于沈宋的李乂,全部诗篇,偏偏都是近体诗呢?

点评

李乂比沈佺期大九岁,与沈佺期同年去世。二人在景龙初(公元七o七年)同为修文馆学士。 但沈佺期 自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2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0 20: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3-30 20:38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30 19:44
你的可悲之处就是对科考诗的迷信且不能自拔~~~

唐朝科举省试帖的声律标准!是唐朝近体诗的唯一标准!这一点是雷打不动的!要不然,王力为什么总以【省试帖】为佐证么?!

点评

这是三羊定的标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2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21: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30 20:32
为什么,长于沈宋的李乂,全部诗篇,偏偏都是近体诗呢?

李乂比沈佺期大九岁,与沈佺期同年去世。二人在景龙初(公元七o七年)同为修文馆学士。
但沈佺期 自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 沈佺期代表作:《独不见》 他的《独不见》是一首较早出现的优秀七言律诗。高秉 在《唐诗品高序》中有评:沈宋之新声,苏(廷)张(说)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前人论沈宋大抵肯定他们在律诗中的地位。
李乂【招谕有怀赠同行人】是一篇入律的        仄韵古风(介乎律古之间):         
远游冒艰阻,深入劳存谕。春去辞国门,秋还在边戍。
轩车行未返,节序催难驻。陌上悲转蓬,园中想芳树。
蜀山自纷纠,岷水恒奔注。临泛多苦怀,登攀寡欢趣。
永夕飞淫雨,崇朝蒸毒雾。不求绥岭桃,宁美邛乡蒟。
白浪行欲静,骢马何尝驱。愿接轺旆尘,联翩东北骛。

点评

李乂【招谕有怀赠同行人】是一篇入律的仄韵古风(介乎律古之间) 王力糊涂,你也糊涂!你比你的老师还糊涂! 请问什么叫【介乎律古之间】? 既然【介乎律古之间】,当是非驴非马的【骡律】或【骡驴】啦! 其声律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1:07
李乂比沈佺期大九岁,与沈佺期同年去世。二人在景龙初(公元七o七年)同为修文馆学士。 但沈佺期 自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21: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30 20:35
唐朝科举省试帖的声律标准!是唐朝近体诗的唯一标准!这一点是雷打不动的!要不然,王力为什么总以【省试 ...

这是三羊定的标准。

点评

不是三羊,而是唐朝科举的官方声律标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1 0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30 21:49
这是三羊定的标准。

不是三羊,而是唐朝科举官方的声律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1 00: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3-31 00:5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30 21:48
李乂比沈佺期大九岁,与沈佺期同年去世。二人在景龙初(公元七o七年)同为修文馆学士。
但沈佺期 自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 沈佺期代表作:《独不见》 他的《独不见》是一首较早出现的优秀七言律诗。高秉 在《唐诗品高序》中有评:沈宋之新声,苏(廷)张(说)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前人论沈宋大抵肯定他们在律诗中的地位。
李乂【招谕有怀赠同行人】是一篇入律的        仄韵古风(介乎律古之间):         
远游冒艰阻,深入劳存谕。春去辞国门,秋还在边戍。
轩车行未返,节序催难驻。陌上悲转蓬,园中想芳树。
蜀山自纷纠,岷水恒奔注。临泛多苦怀,登攀寡欢趣。
永夕飞淫雨,崇朝蒸毒雾。不求绥岭桃,宁美邛乡蒟。
白浪行欲静,骢马何尝驱。愿接轺旆尘,联翩东北骛。

读不明白王力,不要紧。你可以回车,再看看王力所谓的【入律的古风】!
王力的说话,虽然出尔反尔、前后矛盾、糊里糊涂的,但最终迫不得已也还是承认仄韵律诗的!

点评

所谓“仄韵律诗”属于古体诗(古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5: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1 01: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30 21:48
李乂比沈佺期大九岁,与沈佺期同年去世。二人在景龙初(公元七o七年)同为修文馆学士。
但沈佺期 自上元 ...

李乂【招谕有怀赠同行人】是一篇入律的仄韵古风(介乎律古之间)

王力糊涂,你也糊涂!你比你的老师还糊涂!

请问什么叫【介乎律古之间】?
既然【介乎律古之间】,当是非驴非马的【骡律】或【骡驴】啦!
其声律则是【骡马律】,或【骡马驴】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1 01: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沈宋的唐诗【近、古都有】,那么,【沈宋体】,是律诗的标志,或【沈宋体】是近体诗,就是废话啦!

点评

不知“沈宋体”去查百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4: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04: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31 01:27
既然沈宋的唐诗【近、古都有】,那么,【沈宋体】,是律诗的标志,或【沈宋体】是近体诗,就是废话啦! ...

不知“沈宋体”去查百度。

点评

查草草聊聊【百度】,远远不及问【王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6: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05: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31 00:54
读不明白王力,不要紧。你可以回车,再看看王力所谓的【入律的古风】!
王力的说话,虽然出尔反尔、前后矛 ...

所谓“仄韵律诗”属于古体诗(古风)。

点评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4.11中说: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非常罕见。仄韵律诗很像古风;我们要辨认它们是不是律诗,仍应该以其是否用律句的平仄为标准。============================================= 王力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7:16
王力也没有你的如此胆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7:01
王力大师,对于律诗与古风的分界虽然迷迷糊糊、犹豫不定,也不至于你这样如此模糊与糊涂!王力从来就没有旗帜鲜明的肯定【仄韵律诗】属于【古风或古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1 06: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31 05:26
所谓“仄韵律诗”属于古体诗(古风)。

王力大师,对于律诗与古风的分界虽然迷迷糊糊、犹豫不定,也不至于你这样如此模糊与糊涂!王力从来就没有旗帜鲜明的肯定【仄韵律诗】属于【古风或古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1 06: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31 04:28
不知“沈宋体”去查百度。

查草草聊聊【百度】,远远不及问【王力】。

点评

也可问启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6: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06: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31 06:13
查草草聊聊【百度】,远远不及问【王力】。

也可问启功。

点评

声律,是分辨近体诗与古体诗的试金石! 以下摘自王力《汉语诗律学》: 3.11实际上,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是相当清楚的;但若不认清近体诗的主要条件,就把那界限泯没了。这主要条件就是那平仄的严格的规律。譬如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1 06: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声律,是分辨近体诗的试金石!


以下摘自王力《汉语诗律学》:
3.11实际上,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是相当清楚的;但若不认清近体诗的主要条件,就把那界限泯没了。这主要条件就是那平仄的严格的规律。譬如古风也常有对仗,但若不依近体诗的平仄,就不能认为排律。还有最严重的一种误解,就是为字数所迷惑,例如看见八句四十字就认为五律,五十六字就认为七律。其实四十字的五古和五十六字的七古也未尝不可能(参见下文第三十二节)。同理,我们不要看见了二十个字就归入近体诗的五绝,二十八字就归入近体诗的七绝;有些却是应该归入古风里去的。譬如杜昭中《晚唐诗叩弹集》就把孟郊的《古怨》归入古风: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这是完全合理的。只有这样,才省去许多葛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1 07: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31 05:26
所谓“仄韵律诗”属于古体诗(古风)。

王力也没有你的如此胆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1 07: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31 05:26
所谓“仄韵律诗”属于古体诗(古风)。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4.11中说: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非常罕见。仄韵律诗很像古风;我们要辨认它们是不是律诗,仍应该以其是否用律句的平仄为标准。=============================================


王力只是说【仄韵律诗很像古风
王力并没说【仄韵律诗就是古风
读书要仔细。不要给王力添油加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08:58: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押平韵是律诗要件之一。

点评

律诗也好,古诗也好,平韵诗占绝对优势, 但是也不能就认为,仄韵诗,不是诗!仄韵律诗,不是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9: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1 09: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31 08:58
押平韵是律诗要件之一。

律诗也好,古诗也好,平韵诗占绝对优势,
但是也不能就认为,仄韵诗,不是诗!仄韵律诗,不是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09: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仄韵律诗,不是律诗!

点评

你针叶林,这是恶毒攻击王力大师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1 0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31 09: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31 09:42
仄韵律诗,不是律诗!

你针叶林,这是恶毒攻击王力大师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10: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的条件:
1,句内句间平仄有特定的规格
2,平声韵脚
3,每首8句为基本形式
4,中间2联对仗
(启功)

点评

这个说法,并不符合近体诗的实际! 唐朝试律诗,才是近体诗的标准,并且是唯一的标准。 唐朝科举试律诗的节律、声律、韵律,是近体诗的格律标准! 清人说,王力说,启功说……等,都不合唐人近体诗的实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 06: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5: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