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30|回复: 130

标准律诗与律诗的标准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3-29 13: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3-29 13:14 编辑

标准律诗与律诗的标准
这个题目看起很绕,但并不复杂。所谓标准律诗,就是符合沈宋定型的近体诗。不仅符合声律标准,也符合其他修辞和篇章结构方面的形式要求。
律诗在沈宋以后,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杜甫贡献最大,他的标准律诗也最多。其次是李商隐等唐代诗人。
到了清代,由于清朝统治者统治汉族的需要,特别重视发展汉族历史文化,所以唐诗研究者也多,他们为了规范律诗的格律作了很多研究,也对律诗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比如“四平头(平头)”“挤韵和撞韵”“摞眼”等等。这也对标准律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仅举一例: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仄起七律, 首句入韵,押平水韵十二侵(平韵);
2,首联散行(不对仗),尾联流水对(基本对仗)。
3,颔联工对,撷腰句型(意节)。颈联工对,解镫句型。无“摞眼”“四平头”“长撷腰和长解镫”“挤韵”“撞韵”等病。
4,无声律(含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毛病)问题。与标准平仄谱对比,只有几处符合一三五不论的小拗。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3: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终觉得,称为唐律,清律比较好。

点评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能称为清律。 1,律诗定型是唐初。 2,清人研究的也是唐诗。 3,目前共识的格律不仅有清人的总结,主要是现代人如王力启功的总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21:48
明白人! 唐人说,清人说; 两朝说法大不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3:36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3: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29 13:31
始终觉得,称为唐律,清律比较好。

明白人!
唐人说,清人说;
两朝说法大不同!

点评

没有什么大不同,只是唐人说的大部没有传下来而已,故显得清人说的较多。加上近现代王力启功等学者的研究,对律诗格律已有清晰概念。清人的研究虽然繁琐一些,但对律诗的发展是起了普及和促进作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3: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3: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9 13:36
明白人!
唐人说,清人说;
两朝说法大不同!

没有什么大不同,只是唐人说的大部没有传下来而已,故显得清人说的较多。加上近现代王力启功等学者的研究,对律诗格律已有清晰概念。清人的研究虽然繁琐一些,但对律诗的发展是起了普及和促进作用的。

点评

http://www1.hkscx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1909&extra=page%3D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4:09
在我看,很多东西,是唐朝陆续成型,很多人自然遵守,但并不硬性强制。 到清代多少有些从一家之言,百家争鸣。变成一家独大的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4:03
鲁迅《文学与出汗》 你怎么知道【唐人说的大部没有传下来】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3: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3: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13:45
没有什么大不同,只是唐人说的大部没有传下来而已,故显得清人说的较多。加上近现代王力启功等学者的研究 ...

鲁迅《文学与出汗》
你怎么知道【唐人说的大部没有传下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4: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3-29 14:0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13:45
没有什么大不同,只是唐人说的大部没有传下来而已,故显得清人说的较多。加上近现代王力启功等学者的研究 ...

在我看,很多东西,是唐朝陆续成型,很多人自然遵守,但并不硬性强制。
到清代多少有些变成一家独大,统治地位,甚至上升到法律条文的意思。

点评

依据【平仄24分明法】为称尺去衡量,《文苑英华》的458首省试帖,至少平均三首就有一个24同声句。24同声句包括以下四类: 〇平〇平仄、〇仄〇仄仄、〇仄〇仄平、〇平〇平平。 〇,表示可平可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7:16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4: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3-29 14:1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13:45
没有什么大不同,只是唐人说的大部没有传下来而已,故显得清人说的较多。加上近现代王力启功等学者的研究,对律诗格律已有清晰概念。清人的研究虽然繁琐一些,但对律诗的发展是起了普及和促进作用的。

既然【近现代王力启功等学者的研究,对律诗格律已有清晰概念】,何必你来打补丁?!

http://www1.hkscxh.com/forum.php ... 1909&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3-29 16: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观点同我讲的比较接近了。

标准律诗就是正格体加本句拗救的变格体。唐诗中也有大量的范例来支持这一观点。

很清晰。如观主张进一步明确律诗的概念,把其它的不标准律诗全部剥离。

点评

唐宋两朝,根本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7: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3-29 17:07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3-29 16:58
这个观点同我讲的比较接近了。

标准律诗就是正格体加本句拗救的变格体。唐诗中也有大量的范例来支持这一观 ...

唐宋两朝,根本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最早说法,是明朝和尚的《贯珠集》。

点评

平水韵也是宋朝总结的,关键在于平水韵、拗救、孤平理论等这些总结对唐律诗有没有概括性。 只要这些概括对律诗的发展与普及有利,没有破坏律诗的基本要素,不管他成于何朝何代,都应可以采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2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7: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29 14:03
在我看,很多东西,是唐朝陆续成型,很多人自然遵守,但并不硬性强制。
到清代多少有些变成一家独大,统治 ...

依据【平仄24分明法】为称尺去衡量,《文苑英华》的458首省试帖,至少平均三首就有一个24同声句。24同声句包括以下四类:

〇平〇平仄、〇仄〇仄仄、〇仄〇仄平、〇平〇平平。

〇,表示可平可仄。

点评

〇平〇平仄、 --------若是 平平仄平仄,准律句,律诗允许 仄平仄平仄,大拗句,律诗允许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古风句,律诗不允许 〇仄〇仄仄、 ----------若是 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大拗句,律诗允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7: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律诗与律诗的标准,
唯有唐朝科举试律诗!

点评

以上说明“科举试律诗”极不规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9: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3-29 19:08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7-3-29 17:16
依据【平仄24分明法】为称尺去衡量,《文苑英华》的458首省试帖,至少平均三首就有一个24同声句。24同声 ...

〇平〇平仄、
--------若是
平平仄平仄,准律句,律诗允许
仄平仄平仄,大拗句,律诗允许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古风句,律诗不允许

〇仄〇仄仄、
----------若是
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大拗句,律诗允许,
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古风句,律诗允许(偶尔)

〇仄〇仄平、
----若是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皆是古风句,律诗不允许

〇平〇平平。
-----若是
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皆是古风句,律诗不允许
----凡律诗不允许的句型出现一般是古风,不是律诗。以上只有“平平仄平仄”是准律句,允许在律诗中合法使用。

点评

此境谁复知,仄仄平仄平 独有青史中。平仄平仄平 开元太平时,平平仄平平 倾心傥知期,平平仄平平 飒然春冰碎。仄平平平去 倐尔霜刃挥。仄仄平仄平 傥使懐袖中,平仄平仄平 熈熈与春亲,平平仄平平 煦妪偏感人。仄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22
你说的基本都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19:06
〇平〇平仄、
--------若是
平平仄平仄,准律句,律诗允许
在458首省试帖里:
你说的基本都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9: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9 17:20
标准律诗与律诗的标准,
唯有唐朝科举试律诗!

以上说明“科举试律诗”极不规范。

点评

你的说法,与纪大烟袋一样不讲道理啊! 徐州试反舌无声(唐·张籍)=====【试帖诗】=======【大拗不救】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林幽仍共宿,时过即无声。 竹外天空晓,溪头雨自晴。居人宜寂寞,深院益凄清。 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30
科举省试帖不规范,谁的规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9: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19:06
〇平〇平仄、
--------若是
平平仄平仄,准律句,律诗允许

此境谁复知,仄仄平仄平
独有青史中。平仄平仄平
开元太平时,平平仄平平
倾心傥知期,平平仄平平
飒然春冰碎。仄平平平去
倐尔霜刃挥。仄仄平仄平
傥使懐袖中,平仄平仄平
熈熈与春亲,平平仄平平
煦妪偏感人。仄仄平仄平
宴罢水殿空,仄仄仄仄平
腰支弄寒吹,平平仄平平
逺近芳气新。仄仄平仄平

点评

这些都是出律的句子,不应该在律诗中出现。在永明体以及古风中出现是可能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9: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19:09
以上说明“科举试律诗”极不规范。

科举省试帖不规范,谁的规范?

点评

成千上万!你没读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9: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9 19:23
科举省试帖不规范,谁的规范?

成千上万!你没读过?

点评

官方的你都不承认,谈何民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9: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9 19:22
此境谁复知,仄仄平仄平
独有青史中。平仄平仄平
开元太平时,平平仄平平

这些都是出律的句子,不应该在律诗中出现。在永明体以及古风中出现是可能的。

点评

开元太平时,平平仄平平 倾心傥知期,平平仄平平 熈熈与春亲,平平仄平平 以上三句,永明体的声律,绝对不允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38
你认为不应该,科举为何可以! 你应该静坐三四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9: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19:09
以上说明“科举试律诗”极不规范。

你的说法,与纪大烟袋一样不讲道理啊!

徐州试反舌无声(唐·张籍)=====【试帖诗】=======【大拗不救】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林幽仍共宿,时过即无声。
竹外天空晓,溪头雨自晴。居人宜寂寞,深院益凄清。
入雾暗相失,当风闲易惊。来年上林苑,知尔最先鸣。

仄入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仄平入?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纪晓岚语:唐人起结原不拘,如文昌《反舌无声》,并二、四也不谐是也。今则不可,必不得已,下句当以 平仄平 救之。


点评

这是首排律。起句是大拗句夏木多好鸟,但第二句偏知反舌名未救,像这种大拗句在杜甫诗中都是救的,但唐诗中也有少数是没有救。张籍这首排律还是比较规范的。在律诗中出现大拗句,一般出现开头的出句。这一现象可见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9: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19:24
成千上万!你没读过?

官方的你都不承认,谈何民间的!

点评

正是如此。诗词不分什么官方民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9: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19:29
这些都是出律的句子,不应该在律诗中出现。在永明体以及古风中出现是可能的。 ...

你认为不应该,科举为何可以!
你应该静坐三四啊!

点评

所以劝你别继续在科举诗的泥潭里中打转转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9: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9 19:30
你的说法,与纪大烟袋一样不讲道理啊!

徐州试反舌无声(唐·张籍)=====【试帖诗】=======【大拗不救】 ...

这是首排律。起句是大拗句夏木多好鸟,但第二句偏知反舌名未救,像这种大拗句在杜甫诗中都是救的,但唐诗中也有少数是没有救。张籍这首排律还是比较规范的。在律诗中出现大拗句,一般出现开头的出句。这一现象可见启功的著作。

点评

春风扇防和 崔立之154=========【两个大拗】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平上仄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9: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9 19:32
官方的你都不承认,谈何民间的!

正是如此。诗词不分什么官方民间。

点评

科举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9: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19:29
这些都是出律的句子,不应该在律诗中出现。在永明体以及古风中出现是可能的。 ...

开元太平时,平平仄平平
倾心傥知期,平平仄平平
熈熈与春亲,平平仄平平

以上三句,永明体的声律,绝对不允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9: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9 19:33
你认为不应该,科举为何可以!
你应该静坐三四啊!

所以劝你别继续在科举诗的泥潭里中打转转了!

点评

你的声律观,与探索的世界观的问题所在! 阳关大道你不走,你和王力赵执信一样,不是走上了弯道,而是走上了岔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19: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9: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19:38
正是如此。诗词不分什么官方民间。

科举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9: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3-29 19:5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19:36
这是首排律。起句是大拗句夏木多好鸟,但第二句偏知反舌名未救,像这种大拗句在杜甫诗中都是救的,但唐诗 ...

春风扇防和 崔立之154=========【两个大拗】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通仄?仄仄平仄平?
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通仄仄?平仄平平平?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
【逺近芳气新。仄仄平仄平】
【煦妪偏感人。仄仄平仄平】


春风扇防和          郭 遵155
防风飘淑气。散漫及兹晨。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
暧空防早辨。映日度逾频。高拂非烟杂。低随众卉新。
霁天轻有霭。绮陌尽无尘。还似登台意。元和欲煦人。

通平平仄仄?仄通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通通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通仄仄平?

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尤其这里,大拗句不但不救,反而又弄了一个【无名拗】!

无名拗:

【仄仄平仄平】

平平仄平平】

有名拗:
平平仄平仄
〇仄〇仄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9 19: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29 19:39
所以劝你别继续在科举诗的泥潭里中打转转了!

你的声律观,与探索的世界观的问题所在!
阳关大道你不走,你和王力赵执信一样,不是走上了弯道,而是走上了岔道。

点评

那你就跟着元兢走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2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20: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9 19:50
你的声律观,与探索的世界观的问题所在!
阳关大道你不走,你和王力赵执信一样,不是走上了弯道,而是走 ...

那你就跟着元兢走吧!

点评

科举近体诗的声律标准, 是元競声律理论的精华。 1、 在继承沈约【平头】的基础上,保留了平与非平的对立法,也即平仄二元化。 换头术包括换句头和换联头。【句头】必换,【联头】可换可不换。联头能够完全换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21: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3-29 21: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9 17:06
唐宋两朝,根本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最早说法,是明朝和尚的 ...

平水韵也是宋朝总结的,关键在于平水韵、拗救、孤平理论等这些总结对唐律诗有没有概括性。

只要这些概括对律诗的发展与普及有利,没有破坏律诗的基本要素,不管他成于何朝何代,都应可以采用。






点评

平水韵也是宋朝总结的,关键在于平水韵、拗救、孤平理论等这些总结对唐律诗有没有概括性。 只要这些概括对律诗的发展与普及有利,没有破坏律诗的基本要素,不管他成于何朝何代,都应可以采用。 -------说的很对。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0 05:07
决然没有概括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9 2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5: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