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征服

难倒当今诗词界的一个小儿科问题(第一类新增雪漫千山)

   关闭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4-5 10: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4-5 10:49 编辑
植杖叟 发表于 2017-4-5 10:12
萨都剌《江城玩雪》
雪色纷纷客倚栏,长江风急吼天关。千重铁瓮成银瓮,一夜金山换玉山。
舟子迷归寒浦外, ...

你好。谢谢你的例子。而且这个例子许多字都证明他不是用《中原音韵》,不过你这只能证明他没用《中原音韵》,不能证明《中原音韵》不能用来写诗。民间愿用什么韵书来写诗,官方是不管的,这点大家没有不同的看法。官方只管科考限定韵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4-5 11:09: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图书府吏 于 2017-4-5 12:30 编辑

明朝中期张弼撰《诗韵辩》记载:
韵书始于江左,弊于因袭,虽有觉者力莫能正。我朝始刊定《洪武正韵》,一洗千载之陋,诚万世之幸也。唯诗家犹泥唐韵,问其所以,则曰律诗自唐始故也,苟依正韵则曰落韵。……

这说明明代诗人们用韵仍是坚持平水韵,明代科举不考诗,官方对写诗用韵无规定,用平水韵应是诗人承袭传统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4-5 11:31: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7-4-5 10:12
萨都剌《江城玩雪》
雪色纷纷客倚栏,长江风急吼天关。千重铁瓮成银瓮,一夜金山换玉山。
舟子迷归寒浦外, ...

萨都剌的后人,沙地沙老先生,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中央电视台开坛讲诗,他的《萨氏诗词格律ABCD》对我影响甚大。他的理论创新,是诗词理论的重大突破。在我看来,他的历史地位,当与王力并列。各位“鸣家”未看过沙老先生书而言什么创新的,都是在耍流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5 13: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5 09:35
你说话更不客观,谁规定曲押《中原音韵》,诗不压《中原音韵》?那你告诉我,官方规定诗用什么韵书?是你 ...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韵。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到了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今人所说的《平水韵》实际多指清朝的《佩文诗韵》。
---------------------------------------
刘渊与王文郁都是北方人,是南方人吗?

《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

请诗友看清楚,平水韵是把《切韵》或是《广韵》的韵部合并而成的,是大宋国钦定的,何来“山寨版”之说?那是对《平水韵》的污蔑。

《平水韵》是依据《切韵》、《广韵》编修在前,而《中原音韵》、《洪武正韵》才是编修在后,谁为诗韵正宗不言自明。民间之所以敢违抗皇命,坚持使用《平水韵》,乃是尊中华礼制,音韵正统之义举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5 13: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5 09:42
你这更讲不通,系统与语音是两个概念,一脉相承是相承归纳方法,不是相承字音。混淆概念有什么可谈的。谈 ...

为何谈反切?乃是发音依《切韵》可读得、依《广韵》可读得,依《佩文诗韵》亦可读得,何有读不出之说?格律诗重在平仄有规律变换,只符合此规律即可,何必在意于具体发音与唐音之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4-5 16: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考所用的韵书   刚刚编辑整理
正式的科考从唐朝开始。唐代科举考试用当时通行的《切韵》作为考试用书,《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 601 年),分193韵,反映的是隋代至唐初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由于它既保存了一些古音,又参考了当时南北方音,朝廷遂以此来作为评判科举考试中士子诗赋用韵的标准。《切韵》是每个考官和士子必须严格遵守的、最具权威性的韵书。《切韵》是一部意在审音辨韵、规范读书音的韵书,它是实际语音的反映,《切韵》音系的语音系统尽量从分,韵目繁多,不利于士子选词押韵的实际需要,写诗很受拘束。唐初朝廷接受大臣许敬宗等建议,规定有些相近的韵部可以“同用”,也就是说不同的韵部被注为“同用”的, 则可以把它们当做同一个韵看待,比如先、仙、删、山之类就可合并,合并之后,《唐韵》由206韵变成 112 韵。此后,后代无论时代相隔多么久远、实际语音变化有多大,都遵循着《切韵》所反映的中古语音系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继承,既不打破中古语音系统,但不是一成不变,在同用独用例上便可有稍许变动。也正因为局限于微小变化的继承,韵书与现实语言慢慢脱节,越到后代越显得遥远。
北宋于960年立国,宋代初期的40年,科举考试仍沿唐制,到1007年颁行《景德韵略》。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对《切韵》进行校订,并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广韵》的修订目的在卷首交代得很清楚, “悬科取士,考核程准,兹实用焉。而旧本既讹,学者多误。”而几乎与《广韵》同时成书的《广韵》略本《景德韵略》,择取了《广韵》中的常用字,合并了同用的韵部,专为科场服务,便于士子学习查检。
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朝廷又组织力量编纂了《集韵》,为了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编成景佑《韵略》,即俗称的《礼部韵略》。《集韵》共收录韵字53525个,而《礼部韵略》则只保留9590个常用字。从景佑四年直到宋朝灭亡的两百多年里,《礼部韵略》一直是科场不可或缺的考试用书。因为由国子监统一刻印颁行,所以人们又称之为“监韵”。《礼部韵略》原有206 韵,功令允许窄韵同用,并韵后只有117 韵,后又允许13 处临近韵通用,这样就大致接近一百零六韵了。这种关于临近韵部通用的规定,主要是为方便士子作诗选字的需要,同时也是顺应实际语音的变化而作出的灵活处理。当然,《礼部韵略》是沿用了隋唐《切韵》系语音系统,与实际语音有较大差异。宋代的韵书编纂为后世诗韵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金代的的科考韵书是金人王文郁的《新刊韵略》,王文郁正好也是山西平水人,其书因此也称为《平水韵》(全称为《平水新刊礼部韵略》)。王书于金正 大六年(1229)初刊,分韵一百零六部。钱大昕在《与谢方伯论平水韵书》中指出:“(刘)渊所刊者,殆即文郁之本,或失其序文,而读者误以为渊所作耳。”并据此推断:“渊窃见文郁书而翻刻之。”刘渊书刻于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与王书大同小异,只有韵部数不同。刘书分韵一百零七部,王书分韵一百零六部。应是刘渊删除王文郁书前许古序文,又从上声迥韵分出拯韵,变成一百七部,并将书名更改为《壬子新刊韵略》。在学术界普遍认同平水韵出自刘渊的大背景下,钱大昕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钱大昕《十架斋养新录》卷五:“《平水韵略》乃金王文郁所撰,尝于吴门黄孝廉丕烈斋见元椠本,卷首有河间许古序,题正大六年己丑夏。己丑在壬子前二十三年,其时金犹未亡,至淳佑壬子则金亡矣。意者宋刘渊重刊之,故误为渊作耳。其并上下平声各为十五部,上声二十九部,去声三十部,入声十七部,一皆王文郁韵母,如此正与今韵同。 王在刘之前, 则并韵非始于刘渊, 即并上声拯韵入迥韵者亦非阴时夫矣。 ”
元朝,汉人实际上亡国,官方文字是蒙文。至元前用的是畏兀字,至元(1269年)颁布新蒙文字八思巴蒙古字。元人败北后仍以畏兀字为基础,改造为今蒙文。因此元朝科考用的是蒙元所编订的《蒙古字韵》,由于语音演变的原因中国北方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代所编的《蒙古字韵》仅存15韵,距离唐宋的206音韵体系甚远。当然不是汉人的韵书。此书在明朝被销毁,已无人知其原貌了。元末《中原音韵》是从元曲中归纳整理出的韵书,所以说是作曲主要参考的韵书。但是它既然符合北方的实际读音情况,自然也会用到诗方面,明朝自洪武开始禁止使用《中原音韵》。这时刘渊的《平水韵》也印出来了,因此当时有三部韵书在使用。汉文化的同化力量是巨大的,蒙古贵族、色目人也有学习汉诗词的,因为自古以来,除了科考规定,民间选韵一向自由,他们用韵可以平水韵也可中原音韵、也可切韵。
明代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旨编著《洪武正韵》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唐宋音韵在长江以北多失正,命与廷臣参考中原雅音正之,七十六韵,洪武十二年,再编而成的八十韵本的《洪武正韵》正式完工,最后把孙吾与所纂的《韵会定正》更名《洪武通韵》,命刊行。《洪武正韵》反映的是明代中原雅音的“读书音”。与实际读音还是相差很远,所以朱元璋多次表示不满,反复要求修改,但就是因为继承中古音系统的原则,结果每次都失败,但与今普通话的距离比《中原音韵》更近。在这点上,朱元璋是值得敬佩的。其时离元末周德清编《中原音韵》(1324)仅隔51 年,如果没有特别的政治、社会等语言外部因素的影响。《洪武正韵》当与《中原音韵》无甚大别。然而事实是《洪武正韵》音系不仅有异于《中原音韵》,反而与具有“清浊上去入声”之分的“沈韵”、“等韵”相符。保存全浊,这都不符合‘中原雅声’”,但其《序》偏偏说:“以中原雅音为定”,这又自相矛盾。《中原音韵》中所言的“雅音”指代的是已深受《蒙古字韵》影响的“全浊声母消失”,明代的“雅音”却是“南京音”。要论地理位置,大都和南京都不能算作“中原”之代表地,二者都是错误的。
清代极力贬斥《洪武正韵》,不许再翻印。康熙四十三年由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等 76 人奉敕编纂《佩文韵府》,该书以康熙皇帝的书斋名“佩文”命名,在内容上以元阴时夫的《韵府群玉》和明凌稚隆的《五车韵瑞》为基础,做了大量的增补和调整。全书一百零六卷,共收字10252 个,按平水韵分106 韵,《佩文韵府》严格的遵循着平水韵系统。随着乾隆二十二年科举考试加试五言诗后,《佩文韵府》及其简缩本《佩文诗韵》成为科场的用韵标准。平水韵的形成和发展,是科举考试诗赋取士制度的必然产物。它的并韵,只是为了便于士子自由选字押韵,它参照前代韵书的独用同用例,简单的将二百零六韵合并成一百零六韵, 并没有语音上的合并。平水韵虽然离实际读音越来越远,但由于它是科举考试和文人作诗用韵的标准,凡作格律诗就必须根据平水韵来选字用韵,否则就被认定是“出韵”,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近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4-5 16: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4-5 13:22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 ...

哈哈说错了山西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4-5 17: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4-5 17:09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4-5 13:22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 ...

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我整理的正好与你相反。所以你不必过快的下结论,还不知到底谁对呢我说是山寨版就是山寨版,犯的着那么猴急吗,他是你的祖宗?我污蔑他?真不知怎么评价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5 18: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4-5 18:55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5 17:06
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 ...


你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是说刘渊抄袭王文郁的?

《平水韵》是依据《广韵》或是《切韵》而编修,按照现在的说法,王文郁有“原创版权”吗?当时宋国是中华正朔还是金国是中华正朔?按照现在的说法,我大宋国才有法理上的继承权,说是金国盗用我大宋国的还差不多。

就算是刘渊抄袭王文郁的那又怎么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是被我大宋国皇帝钦定的,“具备法律效力”,皇帝钦定的能算是山寨版吗?

是你的正朔概念混淆才会说《平水韵》是山寨版,说你污蔑《平水韵》难道还说错了?

我还以为你有什么新发现呢,原来不过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8: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4-4 21:35
花花,中古韵我的会,但我为什么要念给你听?有红包吗?再说了,你也不会欣赏,何必对牛弹琴。 ...

致公始敢扫阴霾,
大场元须妙手开。
眼底格局终见小,
怪胎岂可霸诗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8: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4-5 13:27
为何谈反切?乃是发音依《切韵》可读得、依《广韵》可读得,依《佩文诗韵》亦可读得,何有读不出之说?格 ...

用来反切的两个中古字音既然无法确读,你又如何确切地切出第三字的字音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8: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4-5 13:22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 ...

都是金人的东西,干嘛非与南宋扯上关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5 19: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5 18:53
用来反切的两个中古字音既然无法确读,你又如何确切地切出第三字的字音来? ...

没有说按中古音,在宋朝就按《广韵》音,在清朝就按《佩文诗韵》音,在今天就按今音,平仄古今不符的再加一个多音字注音。律诗就是体现平仄变换的,只要能体现出这一点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9: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4-5 19:01
没有说按中古音,在宋朝就按《广韵》音,在清朝就按《佩文诗韵》音,在今天就按今音,平仄古今不符的再加 ...

佩文诗韵其实就是平水韵,你连这一点都不清楚?
只有时音才可以凭借两个字确切地切出第三字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5 19: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5 19:13
佩文诗韵其实就是平水韵,你连这一点都不清楚?
只有时音才可以凭借两个字确切地切出第三字来。 ...

谁说我不清楚?以前的发言都有记录。今天也可以模仿《佩文诗韵》编辅助书。
你的东南韵还是劝你别推销了,那比说服国家迁都还要难,劝你趁早放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4-5 19:3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5 18:48
致公始敢扫阴霾,
大场元须妙手开。
眼底格局终见小,

花花,咱们就来真的,PK一场。你出一首,我步韵;我再出一首,你步韵。直到有人精尽而亡为止,敢无?七律,限时半个钟,充裕了吧?赚得你成天把嘴上的疮当桃花卖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20: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4-5 19:34
花花,咱们就来真的,PK一场。你出一首,我步韵;我再出一首,你步韵。直到有人精尽而亡为止,敢无?七律 ...

你以为套上了平仄、凑够了字数、合了辙押了韵、再拼凑几个对仗句,便可堂而皇之地称诗甚至称律诗了吗?这正是你的浅薄之处啊!
你应知道,本人向来不敢称诗,也从不参加各类诗词比赛或带有比赛性质的活动,向来如此,对任何人都一样,那是对诗的大不敬啊!
没工夫陪你扯淡!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你还是先对你165楼的这番话给出合理的解释吧:
【大眼怪165楼原帖】
中古韵我的会,但我为什么要念给你听?有红包吗?再说了,你也不会欣赏,何必对牛弹琴。”

你不必念给我听,只需如实回答:中古至今语音变异之大连资深古音韵学家都说不清道不明,不敢较真儿,那么在没有任何音像资料佐证的情况下,你怎知道你读出的就是中古韵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5 20: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4-5 20:24 编辑
征服 发表于 2017-4-5 20:07
你以为套上了平仄、凑够了字数、合了辙押了韵、再拼凑几个对仗句,便可堂而皇之地称诗甚至称律诗了吗?这 ...

中古至今语音变异之大连资深古音韵学家都说不清道不明,不敢较真儿,那么在没有任何音像资料佐证的情况下,你怎知道你读出的就是中古韵呢?

-------我感到很奇怪:既然没有任何音像资料佐证,你怎么知道人家自谓的平水音调就不是中古韵呢?你的逻辑完全悖拗。在法律上谁主张谁举证。你若拿不出证据证明人家读的不准,人家自谓的平水音就是正确的。因为你推翻不了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5 20: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世间万物中,人类语言是传承性最强的事物之一。人类语言主要依赖口口相传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语言是证明一个民族存在的特征之一。语言的变化往往是以百年为单位来计算的,甚至一千年变化都不大。比如平水韵,现在人们的发音估计与唐代并无特别大的变化。这也是当今朗读诗经楚辞仍然具有音乐感的原因之一。
所以吟者的因为目前推广普通话平水韵就成了人人不会读的外星人语的说法是荒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4-5 20: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4-5 18:25
你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是说刘渊抄袭王文郁的?

《平水韵》是依据《广韵》或是《切韵》而编修,按照现在 ...

眼花了吧?《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是被我大宋国皇帝钦定的?找错爹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4-5 20: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4-5 19:01
没有说按中古音,在宋朝就按《广韵》音,在清朝就按《佩文诗韵》音,在今天就按今音,平仄古今不符的再加 ...

只会东抄一句西抄一句,就能吓到人?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行。不管征服看法对否,不随便追星做粉丝,我就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5 20: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5 20:51
眼花了吧?《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是被我大宋国皇帝钦定的?找错爹妈了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颁布时金国早被蒙古灭了。

刘渊的身份不详,一说是原籍山西,后来投奔了宋朝,一说是宋朝另有一刘渊。一说是假借刘渊之名颁布的。

总之,《平水韵》的“版权”应属于我大宋,大宋才是合法“继承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5 21: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4-5 21:15 编辑

金代于河东南路平阳府(别名平水,今山西临汾市)设立经籍所,大量刊行图书。大定年间,经籍所书籍官王文郁(河南嵩州人)认为宋人《广韵》206部分韵太繁,不便于学诗之用。所以他“精加校雠”“添注语”,将206韵合并为106韵(上平声15、下平声15、上声29、去声30、入声17)(此见莫友芝说),定名为《增注礼部韵略》,于金大定六年(1166)由平水书坊刊行,这就是中国最早诞生的“平水韵”。由于该书受到学子的欢迎,王文郁又于正大六年(1229)拜访著名诗人、进士许古(字道真)请其作序(见《金文最》卷二十),改书名为《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又名《新刊韵略》)第二次刊行。此后24年即南宋淳十二年(1252)平水人刘渊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并韵为107韵,较王文郁书多一韵。元初阴时夫则仍据王文郁所定106部。

-----王文郁,刘渊都是汉族人。统治者的变化不能改变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实质。就像大清是满族,难道清代的“佩文诗韵”也不是中华文化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4-5 21:18: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5 20:07
你以为套上了平仄、凑够了字数、合了辙押了韵、再拼凑几个对仗句,便可堂而皇之地称诗甚至称律诗了吗?这 ...

死花花烂桃花,说到pk夹尾巴。
既然你什么都不懂,又凭什么质疑我的“中古音”?
你把维护国家权益,反对巴黎和会的爱国学生五四运动强行与诗歌接驳,那才让人笑掉大牙,花花同学。还什么太阳系什么总裁,忘记吃药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4-5 21: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5 18:53
用来反切的两个中古字音既然无法确读,你又如何确切地切出第三字的字音来? ...

什么用来反切的两个中古字音无法确读,说你屁事不懂还真没冤枉你,古声母来母读l,泥母读n,明母读m,疑母读ng。。。这些声母的读音从上古到今天就没变过,韵母一东ung,二冬uung...这些韵母的读音从中古到今天还是这么读,我不懂的字就不是字,我不懂的韵就不是韵,疯够了还是快吃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5 21: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4-5 20:58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颁布时金国早被蒙古灭了。

刘渊的身份不详,一说是原籍山西,后来投奔了宋朝,一说 ...

刘渊,百度百科


刘渊金国人,《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作者,生卒年不详,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人,当时平水是中国的出版印刷中心。

据信是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壬子年(公元1252年,此时已亡于蒙古,刘渊只可能在南宋礼部),刘渊曾编写刊行过新的《礼部韵略》共107韵。此书已佚失,只能从元初黄公绍、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一书瞭解到一些概况。与北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发布的206韵的科举考试用官韵《礼部韵略》不同,新的《礼部韵略》和王文郁的106韵的平水《新刊韵略》是一致的。元初的阴时夫著《韵府群玉》定名106韵的版本为“平水韵”。明代以后文人则沿用106韵。[1]
===============================

公元1252年,此时已亡于蒙古,刘渊只可能在南宋礼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4-5 21:38: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5 20:38
在世间万物中,人类语言是传承性最强的事物之一。人类语言主要依赖口口相传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语言是证明 ...

普通话只是人造的公共语言,真正的汉语是各地的南腔北调之和。河南有河南的口音,山东有山东的口音,山西、陕西、上海、湖南、四川,又何曾不是各有各的调。同一首诗,念出来千差万别,这就是现实。我们怎么能要求只有一种念法?追求所谓唯一的标准,就是吃饱了撑的,比如花花同学。
诗歌只是一种口头艺术,我们写诗,不需要先成为语言学家或考古专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5 21: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4-5 21:37
刘渊,百度百科

《平水韵》考

中国古代韵书,由隋代的《切韵》至宋代的《广韵》,后又有《集韵》及《礼部韵略》,其承袭发展关系是十分清楚的。金元之际‘“平水韵”行世,竟成为元明清七百年间写诗押韵的依据,称为诗韵,分一百零六部。 《平水韵》从何而来?首创者是谁?说法不一,尚无定论。最早的说法是:南宋淳佑年间,平水人刘渊编《千子新刊礼部韵略》,刻印于壬子年(公元一二五二),因作者为平水人,所以称为《平水韵》。此书将宋代《礼部韵略》注明“同用”之韵加以合并,成一百零七韵。该书早已不存,因元代大德年间熊忠编写的《古今韵会举要》沿用了它的韵目,遂使后人都认为《平水韵》始于刘氏。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即用此说。
===========================
最早的说法是:南宋淳佑年间,平水人刘渊编《千子新刊礼部韵略》,刻印于壬子年(公元一二五二),因作者为平水人,所以称为《平水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4-5 21: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5 18:53
用来反切的两个中古字音既然无法确读,你又如何确切地切出第三字的字音来? ...

象你的本尊吟者之吟,古声母疑母,古韵母闭口韵,打个让你比较容易理解的读音ngim,不用查韵书,这样的读音就存在于客家、闽语、粤语的日常用语之实际语音中,哪里需要什么音象资料,你祖宗也没音象资料证明其存在,是不是你就是个没祖没宗的家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22: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5 20:23
中古至今语音变异之大连资深古音韵学家都说不清道不明,不敢较真儿,那么在没有任何音像资料佐证的情况下 ...

语音变异之大实属常识,连古音韵学家都承认,你还犟个什么劲儿呢?
我并未询问大眼怪,是大眼怪自行主张会念中古韵的,他理当举证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3 19: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