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6 18:23 编辑
呵呵。又是吟者的马匣吗?
平水韵音,语音大师有过拟音,但也不见得就是当时的广韵音,何况还不能明确平上去入的调值呢。用什么韵书来写诗,只是取用的工具不同罢了(韵书只是个解释平仄和押韵的工具)。无论是用今音还是用平水,都是按今音来读的,今人读唐诗宋词,甚至于更古时的诗经、楚辞都这样,何况是今人写的诗。只是普通话差些的,读时乡音更重些吧。
又,在写诗上,没有用平水韵的就一定高雅的事。重要的是诗词要写得好。有些唐诗宋词,我们今天读来已经不押韵了,但人们仍然喜欢,原因就是写的好。同样的,后人也是一样,才不会管今人的诗是用何韵写的。用韵之争只是几个无聊混混挑起的,目的也仅仅是为搏个眼球罢了。用何韵写诗,本就是各人自己的自由,何需他人多舌!呵呵。
不可否认,当今诗坛的主流是用旧韵写诗词的,但随着各地方言音的消失,以及用旧韵写诗的人越来越少(人总是要死的吧),用新韵写诗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新韵诗占据诗坛的主流地位,只是个时间问题。
我不是诗协中人,去年受邀参加过一次活动。诗协会长要我读个两首作品,当作自我介绍。虽说是用旧韵写的,但在读时,也还是按今音读的(我们不可能回到中古,用平水音读,人们是不会接受的)。只是对某些字的平仄作了一些解释罢了。
五律(三桥溪行)三桥久未行, 袅袅柳风迎。 眼失群芳艳, 心从一水清。 平波时泼剌, 渔唱任纵横。 南岸炊烟起, 依依向晚晴。
解释:按平水,泼剌两字是入声,纵为平声,这首诗的平仄是合律的。
满江红(记六四)
促促琴声,谁堪听?悄然愁结。 遥望处,寒郊犬斗,腥风淅冽。 泪看青稞忧鼠啮,心悬赤县除饕餮。 忽吵吵,鸡豕笑吾痴,何悲咽?
感“五四”,谁慰悦? 叹“六四”,空情切! 只狂潮嚣荡,迷羔猖獗。 风静波平真可羡,旗开血染何须说! 但思今,鼠餮尽除无?弦音绝。
解释:满江红词押的是入声,按词韵,说与其它韵脚字是押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