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转载老师《谈写诗的感受八(实质)》

[复制链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其一,从诗本位上看,尽管词中有多处打破原调的格式,这只是关乎到了填词的忠实程度,是因而制之的结果,并未改变这一调式的整体趣味,更丝毫未影响诗总体的实质,反而有利于体现创作的个性表达,更好地让作者寓改造社会的极大热情于字里行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二,从艺术品质上看,词中语言通俗易懂,条理清晰,视野开阔,意境舒展,选词构句充满激昂向上的情绪,不仅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凛然正气之语,道出了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信念和勇气,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更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博大胸襟,抒发了时代青年热爱祖国,改造河山的人生壮志豪情和远大抱负,使全词上下片情意理紧密联 系,实写与虚写交相辉映,在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同时,也给人以满怀希望的美的号召力,而这一切又无不是聚焦于诗的艺术表现力而生成了其相应品质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这样的分析可知,创作虽有遵循具体格式流程的一面,不过再怎么也只是关乎到属性,至于绝对具有属性是否产生相应的欣赏意义,最终还是要看具体的品质是怎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进而又知,在不改变整体属性的前提下,尽量突出这种属性有益于欣赏的品质一面,才是对这种属性的真正遵循和维护,是出好作品的一个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恰恰又体现了创作作为艺术劳动本身的实质——美的灵活多样的创造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劳动就是艺术的创作行为,是把非艺术变为艺术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过程也是因而制宜而有异的过程,注定是不可复制的过程,也必然是个性化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的评价,就是从这开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性化的劳动总是活生生的,正是这层意义让评价有了用武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个性,必然让评价如死水里捞鱼,捞出来的除了千篇一律的“竹篮打水”,便无其它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是从个性出发最终为欣赏这个共性服 务的,评价则是从欣赏的共性出发对个性创作实质所进行的价值衡量与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评价绝不是以个人好恶来定标准的,而是从社会的接受程度和广泛的欣赏习惯,以及大众的普遍审美需求来达成共识的。是这个共识,让好诗有了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要求,写诗不仅要瞄准读者的欣赏,也要兼具作者对创作的自我评价能力,着力避免以狭隘的个人一己观念、视角、情绪、趣味、好恶等代替广泛读者的评价共识,这才是为创作好诗而做出努力的正确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是欣赏的核心性质,欣赏决定创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6: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诗做到了既有诗的实质,又有相应的品质,就经得起欣赏和评价,就是好诗。实质关乎是不是的问题,是品质的基础,品质关乎好不好的问题,是实质的成功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7: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白一点,写诗要做到有品质,首先要做到像模像样地有其实质,也只有像模像样了才可能有品质,反过来有了品质,实质才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质寓于实质之内,是实质的核心价值和最终体现,不具有品质也就不好提具有什么实质,也因此唯有了品质才有评价的意义,也才值得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7: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质是属性的根本体现,代表事物的本质及其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7: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内涵是品质的直接体现,既指实质中所包含的一切,也是对所有属性意义的概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7: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事物属性的判断要在一定参照系里才能进行。品质也是这样,只不过不仅要看是不是,还要好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8: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对生物的判断是以非生物为参照的,对动物的判断是以植物为参照的,对人的判断是以动物为参照的,故人有“高等动物”这个属性之称,至于人与人的区别,没人愿意仅以面貌分之,总是要看行为举止、为人处世、生活习惯、道德思想这些代表具体品质的东西,如果只看到人生来是人,不问将来品质如何,那么人也就成了所谓的“人”,接下来关于人的是非,人与人的个性差异,也就无法谈及了,对人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8: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亦非例外。如果不论及其它,哪怕空有属性这个“实质”,诗也就成了所谓的“诗”,除了百无一用,既谈不上欣赏,也谈不上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8: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一首题为《中华民谣》的歌词(节选):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

应该说,这个歌词的曲子还是很好听的,因而使其广泛流传,但这几句话本身又怎样呢?恐怕无人能懂,即便想附会一下也不好摸着头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8: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歌词把诗本位剥落成只剩下有别于日常语言的纯粹形式,置表情达意于完全不顾,东一榔头西一镐,看似有诗的绝对属性,其实一点也生发不出诗的欣赏意义,简直令人无语,这时诗的品质也就自然难以提及了。一句话,写诗只有写的是诗,然后才有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8: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丽华《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赵丽华《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赵丽华《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这是所谓的“梨花体”。本人在一篇题《诗与非诗》的文章中,曾这样写道:

‘所谓“梨花体”,是从始作俑者“赵丽华”名字的谐音而得名、被网络叫开的。请看“百度”介绍:

“赵丽华,女,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南方周末》《中国民航》《晶报》《东方新报》《都市女报》《兰州晚报》等几十家报刊开辟随笔专栏。参与主编《中国诗选》《中国诗歌选》。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兼任《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8: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怪不得当今中国诗歌浮躁之风“方兴未艾”,每况愈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又是笙的故乡,自古就有“吹笙”的传统。曾有南郭处士喜爱文艺,关心祖国文艺发展,好“探索”和“创新”,因此创造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吹笙方法,登堂入室。看来后继有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8: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本人对这种所谓“诗”的态度和评价。“梨花体”虽与上面《中华民谣》的歌词反其道而行之,却恰好互为诗的属性的一对参照,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诗。尽管“梨花体”尚能“表情达意”,由于与日常语言无别,因不具有诗的实质,也就不具有诗的品质,反过来因没有诗的品质,也就自然否定了作为诗的实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8: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曙光《1965年》:

那一年,我十岁,弟弟五岁,妹妹三岁/我们的冰爬犁沿着陡坡危险地滑着/滑着。突然,我们的童年一下子终止/当时,望着外面的雪,我想/林子里的动物一定在温暖的洞里冬眠/好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我是否真的这样想/现在已经无法记起。

这首诗显然比“梨花体”好些,有一定诗的元素,比如节奏,意境,情绪,联想和一定象征,但过于跳跃和不够简洁的表达,让此诗失去了最关键的两个元素:合理的逻辑和凝练的语言。这两个元素关系到诗的内涵与日常语言内涵在表达上的区分,也就是耐品与否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9: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诗”也不是诗,至少不是好诗。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些人倾向这样“写诗”?不能说他们不懂什么是诗,作为中国人不懂什么是诗,或没读过诗,或听不出来什么是好诗,是绝对不可理喻的,其原因人所共知。那么,为什么还要发生这种事情?
可以确信,这些人忽视了他们作为作者对创作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先出了问题,也就不能避免以狭隘的个人一己之好来代替广泛读者的评价共识,是完全不顾受众的精神感受、审美需求、欣赏习惯等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9: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2、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的联 系
诗要有艺术性,这不仅是诗的实质的要求,也是品质上的最基本要求,绝对地包括不同于日常语言和表情达意两个方面。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语言通俗易懂,且质朴有加,毫无雕琢,表情达意自不必说,那么它是日常语言吗?是也不是。是,在于它的确未出日常语言之外;不是,则因为它是在日常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和加工的结果。首先它比日常语言更简洁、更有概括力,其次它以明显的“月光”、“地上霜”这样的意象起兴效应,把情意理三条线贯穿全诗,这些都是诗的艺术性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9 14: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