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70|回复: 148

如何看待选本上的律诗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发表于 2023-8-30 07: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词义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时代不同,词义就可能有变化。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能不加考察地以今义去理解古书中的词汇。”,之所以要说这点是基于网络理论中一直存在着对律诗之律的认知不同而造成的一些纷争,这样的纷争甚至反映在古代选本上的律诗归类上,譬如清人所辑的全唐诗》中便大量存在着失粘失对的诗体,唐诗三百首》也是如此,甚至把仄韵格、拗律也纳入在了律诗中,其实这正是一代有一代对律诗之律有不同的理解所造成的,后世之人也有蹈袭前人之观而不辨析的现象,如诗人玉屑》的诗体蹈袭沧浪诗话》而不辨律诗之律有广义狭义之别也,沧浪诗话》是明显的广义律诗,其不仅把拗律的黄鹤楼》尊为七律第一,也把全不对仗的、辘轳进退之类悉数纳入,后人于律诗之广义甚至更广,如李维桢《大泌山房文集》便说唐以前,诗之体一,第有三、四、五、七、杂言与其篇句 长短参差不齐而已; 唐以后,古体、近体始分。是以唐前诗凡 称律者,以谐韵为律; 唐后诗凡称律者,以偶字偶句为律。”,律之广义如以偶字偶句为律便不难理解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选本上于今人所言的近体之律诗相去甚远了。

      正如施蛰存先生所说的初唐对于律诗之律的理解是音乐之律,所以河岳英灵集》、国秀集》的选本上的律诗自是按其理解而辑录其诗,即把能谐于音乐的诗辑入;对于律诗之律为音乐之律的观念其实是一直延及到清代的,如王应奎 《柳南随笔》律诗起于初唐,而实胚胎于齐梁之世。《南史·陆厥传》 所谓“五字之中,音韵悉异; 两句之内,角徵不同”者,此声病 之所自始,而即律之所本也。至沈、宋两家,加以平仄相俪, 声律益严,遂名之曰律诗。所谓律者,六律也,盖指宫商、轻 重、清浊而言,不特平而平、仄而仄已也。即平之声,有轻有 重,有清有浊; 而仄之声亦有轻有重,有清有浊。少陵所云: “晚节渐于诗律细”,意必于此辨之至精尔。若以对偶言律,则 唐人律诗固有通首不对者。而五七绝句,昔人谓之二韵律诗, 亦谓之小律诗,又何以称焉?

    古人于律或只言音乐之律自是古人一些人之偏见,若律诗之律只是音乐之律则何诗不律也,金圣叹 《答徐翼云学龙》便批评道夫唐人之有律诗之云,则犹明人之有制义之云也。必若混言此或音律之律,则凡属声诗,孰无音律,而顾专其称于近体八句也哉?

      古人常有广义狭义不分的现象本不奇怪,但也有分得清的,譬如冯班《钝吟 杂录·古今乐府论》中云:唐人李义山有转韵律诗。白乐天、杜牧之集中所载律诗, 多与今人不同。《瀛奎律髓》 有仄韵律诗。严沧浪云“有古律 诗”。则古、律之分,今人亦不能全别矣。”,据此可见古人广义狭义不分的现象;而钱良择 《唐音审体》中云:唐人律诗有仄韵者,有转韵者,有通篇无对偶者,其声调 皆今体,故皆名律诗。前人论之甚详。今杂于歌行中,盖不得 已而从俗,其体则不可不辨。”,据此则又可见清初的学者便有了广义律诗的认识,这点尤为可贵。

      诗体上的分类甚是复杂,但总的来说是越往后便分得越是细致,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中所论的律诗是近体律诗,其第一章之篇目即是近体,其第一节即是律诗,其论曰:“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来写出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后世叫做近体诗。近体诗可以大致分为三种:一律诗:(二)排律;三绝句。”,据此可见,王力先生所论的律诗是狭义上的近体律诗;王力先生对律诗也是有定义的:“律诗的意义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的格律最主要的有两点:一儘量使句中的平仄相间,并使上句的平仄和下句的平仄相对即相反;二儘量多用对仗,除首两句和末两句外,总以对仗为原则。依照这两侗要点看来,齐梁的诗已经渐渐和律诗接近了。”,齐梁体虽然很接近于律诗但还不是狭义上的律诗,它是四声碎用的声律模式,而狭义上的律诗是平仄二元的声律模式,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混淆的,赵执信在《谈龙录》中说:“声病兴而诗有町畦,然古今体之分,成于沈宋。开元天宝间或未之尊也。大历以还,其途判然,不复相入。由宋迄元,相承无改。胜国士大夫,浸多不知者。不知者多,则知者贵矣。今则悍然不信,其不信也,由不明于分之之时。又见齐梁体与古今体相乱,而不知其别为一格也。”,赵执信的话是对的,历代诗话所论均指向沈宋之后,始可言律,齐梁体和近体律诗一定要分辨清楚。

      对于近体律诗之律的理解古代也不乏明白人,如钟秀《观我生斋诗话》卷二
律诗肇于梁陈,而法备于唐。曰律者,一为法律之律,言 必极其严也; 一为音律之律,言必极其谐也。诡于律固不可, 拘于律亦不得,惟忘乎律而合乎律,斯为入化。赵云崧论诗曰:句中有意,句外有气,句后有味,可谓得其三味矣。又如钱良择《唐音审体》律诗始于初唐,至沈、宋而其格始备。律者,六律也,谓其声之协律也; 如用兵之纪律,用刑之法律,严不可犯也。徐增的《而庵说唐诗》卷一三也相当明白八句诗何以名律也? 一为法律之律,有一定之法,不可不 遵也。一为律吕之律,有一定之音,不可不合也。法以绳之, 音以审之,即有盖代之大才子,不能出新意以见长,则诗之约 束人者,莫律若也。今人好作七律,不喜五律,岂五律难于七 律耶? 七律以人多作而滥,五律以人不作而拙,拙犹贤于滥也。

      总的来说,诗律、律诗之义古今是并不尽相同的,演变到现代,今人论律已经是狭义上的近体之诗律了,若执于古人律乃音律之一隅的话就实在是太宽了,即便是其声调 皆今体而皆名律诗都是很宽的,只有回到在狭义上的近体中论律庶不致鸡同鸭讲永远也说不清,亦不必以古代选本为借口而随意乱律,即便是今人之选本都是应明加辨析庶不致乱,所谓唐宋有例就算及古代选本上有例有例就算的思维是既不懂辩证分析又认不清事实和理论的科学性之头脑简单的理论思维,诚不足论也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07: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8-30 13:00 编辑

譬如《全唐诗》卷一中李世民的过旧宅二首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此全部失粘,后人有叫作四平头、顺风调的,明显的齐梁格,但清人却归在近体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失粘失对
纫珮兰凋径,舒圭叶翦桐。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平仄失对
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失粘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失粘

也是明摆着的齐梁格,但清人却归在近体

点评

风:清人没错。他们不是按格律诗定型来选诗的。他们是按格律诗的发展来选。最初的律诗是律句构成的诗,只要符合这条就可了(我多次强调这一条:律诗由律句组成,就是源于唐太宗的主张)。唐太宗的功绩就是喜欢写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09: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07: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譬如《全唐诗》卷三十二中杜甫的近体第一首郑驸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清琅玕。-----下句失替、三平尾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下句失替
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上下句均失替、下句三平尾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三平尾

又譬如《唐诗三百首》中王维 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全诗只坐看云起时是变格律句,其余不是失替、失调就是三平尾的古风句,明显的古风,余不细举,可见古人于律之宽,甚至宽至只要是数字合得上便称律便归近体都不是啥奇怪之事,王力先生的最大贡献是从复杂纷纭中厘清了近体这个诗体及诗律之规律、规定,这并不是后人给前人开方子“治病”,而是应认清古人对律诗对近体的认知跟当代的认知上的差异,若据选本而言的话甚至可以说是无律可守的,这点很是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08: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律诗之律的历史变化和诸家观点、观察情况希望理论版的诗友们有个基本的了解

1,据施蛰存先生《唐诗百话》中的研究,《河岳英灵集》、《国秀集》的选本之律是律吕之律,不是规律之律,也不是法律之律
2,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律诗之律具有明显的广义性,既古律、今律且包涵了辘轳格、进退格、折腰、全无对仗等,奉半古风律《黄鹤楼》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是明证;后世多有陈陈相因,如《诗人玉屑》
3,前人不仅具有把律诗之律只取其律吕之观,还有‘其声调 皆今体,故皆名律诗’,更宽的是‘唐后诗凡称律者,以偶字偶句为律’。
4,当代的王力先生所称之律已是近体,其主要来源于清人王渔洋、董文焕、赵执信等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属于狭义性的格律而与广义律诗相别,律诗之律的含义具有声律、规律、法律之义
启功先生的诗律研究大致跟王力先生相类
5,当今网络上曾活跃着几个所谓格律派研究诗律,大多荒诞不经,主观上可能是在研究诗律,客观上却是在摧毁近体诗律,这点应引起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30 08: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譬如清人所辑的《全唐诗》中便大量存在着失粘失对的诗体,
----------------------
《全唐诗》未分近体格律,并未归类什么失粘失对的诗体!

点评

你没读过《全唐诗》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08: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08: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8-30 08:2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8-30 08:18
譬如清人所辑的《全唐诗》中便大量存在着失粘失对的诗体,
----------------------
《全唐诗》未分近体格律 ...

你没读过《全唐诗》吗
2345截图20230830082133.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30 08: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是全唐诗并不分近体粘对格律!有只对不粘句,有部份不粘句,但它们都归入近体诗。

点评

改口了?可喜可贺 对,全唐诗的近体并不分近体粘对格律!有只对不粘句,有部份不粘句,但它们都归入近体诗。符合后人‘唐后诗凡称律者,以偶字偶句为律’的观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08: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8-30 08:30
我说的是全唐诗并不分近体粘对格律!有只对不粘句,有部份不粘句,但它们都归入近体诗。
...

改口了?可喜可贺

对,全唐诗的近体并不分近体粘对格律!有只对不粘句,有部份不粘句,但它们都归入近体诗。符合后人‘唐后诗凡称律者,以偶字偶句为律’的观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5
贡献
21774
金钱
2844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30 09: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3-8-30 09:36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8-30 07:49
譬如《全唐诗》卷一中李世民的过旧宅二首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风:清人没错。他们不是按格律诗定型来选诗的。他们是按格律诗的发展来选。最初的律诗是律句构成的诗,只要符合这条就可了(我多次强调这一条:律诗由律句组成,就是源于唐太宗的主张)。唐太宗的功绩就是喜欢写律句构成的诗,于是带动臣子们都来写,这样律句诗慢慢完善,就成为后来的格律诗了。所以那时四平头也好,失粘失对也好,只要不失间就行,也就是说大拗是不行的
了解了这一点,可以豁然贯通,也就知道雨梦为什么错了。
当然失间的是也有,等于我们写格律诗,也常常出现失间,因此问题不严重的也选进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8-30 09:3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贴子里搬了一堆书,搬来搬去,几个论坛没有一个安身之处吗?你搬到晴耕雨读,九门也是个搬书的,向来对律书不感兴趣。你搬给百家,百家知味只对能量正负感兴趣,你搬到小中华,那里正搬鉴赏书,对格律书不感兴趣,你搬给杨之水,杨之水书房也不缺书。

你搬到这里就对了,这里是格律研讨的地方,我看你贴中搬了一堆古人书,炒成了一团浆糊,不知要说什么。是要说古人所说之律不同于今人所说之律吗?这又与选本上的不合平仄律诗有何关系?与大家的研究又有什么关系?你不是凡贴都弄个摘要吗,建议在这贴也写个摘要。另建议你在表述观点时不出现王力二字。

点评

我想搬到那就搬到那,老兄管不着 这书搬得比那些信口开河的强多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09: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09: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8-30 09:59 编辑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8-30 09:37
你这个贴子里搬了一堆书,搬来搬去,几个论坛没有一个安身之处吗?你搬到晴耕雨读,九门也是个搬书的,向来 ...

我想搬到那就搬到那,老兄管不着

这书搬得比那些信口开河的所谓格律派强多了吧?前两个问不复了,自己去认真读帖
与所谓大家的研究关系大了,所谓格律派研究来研究去研究的却是‘唐后诗凡称律者,以偶字偶句为律’,宽得快没边了吧?还奢言发展?前人早就知道所谓格律派所搞搞震的那些玩意了,发展还是复辟?
为什么不能出现王力二字?王力是老兄家的仇人?




点评

我对门外谈诗很有成见,他的思想观点的基本点不行,但他的帖子我不会轻易否认,很多帖子我都支持。  发表于 2023-8-30 09:53
门外谈诗指出你搬书的缺点,应该听一听。搬书是可以的,但只能是做论据和论证用。希望风看帖子别带偏见,一定会有所获。  发表于 2023-8-30 09: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8-30 10:09: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维桢《大泌山房文集》便说:“唐以前,诗之体一,第有三、四、五、七、杂言与其篇句 长短参差不齐而已; 唐以后,古体、近体始分。是以唐前诗凡 称律者,以谐韵为律; 唐后诗凡称律者,以偶字偶句为律。”

……明朝人论格调,清朝人论平仄,不是一回事,“偶字偶句为律”,已经算形象准确地说出了格律特点,不能用宽泛去评论。

点评

格律一词本来就有广义、狭义,今人百度上的倒是狭义的、是对的,而所谓格律派整的却是广义的格律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10: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8-30 10:34 编辑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8-30 10:09
李维桢《大泌山房文集》便说:“唐以前,诗之体一,第有三、四、五、七、杂言与其篇句 长短参差不齐而已;  ...

格律一词本来就有广义、狭义,今人百度上的倒是狭义的、是对的,而所谓格律派整的却是广义的格律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而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百度】

偶字偶句为律,哪还要讲什么数字、平仄、对仗、押韵四个要素或四个基本要求干嘛?这不明摆着是在摧毁近体诗律、近体格律么?如此,所谓格律派是不是都该找根灯芯草上吊算了?

点评

律诗广义狭义一说出于何处?你知道“偶字偶句”是什么意思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8-30 10:36: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8-30 10:25
格律一词本来就有广义、狭义,今人百度上的倒是狭义的、是对的,而所谓格律派整的却是广义的格律

律诗 ...

律诗广义狭义一说出于何处?你知道“偶字偶句”是什么意思吗?

点评

帖上搬了一大堆古人书,你不会分析吗? 偶字偶句很难懂吗?偶者双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10: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8-30 10:44 编辑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8-30 10:36
律诗广义狭义一说出于何处?你知道“偶字偶句”是什么意思吗?

广义狭义当然是现代人的概念,但帖上搬了一大堆古人书,你不会分析吗?

偶字偶句很难懂吗?偶者双也

点评

偶字偶句,就是说字句要对偶,即要讲平仄,词义的对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8-30 11:0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8-30 10:39
广义狭义当然是现代人的概念,但帖上搬了一大堆古人书,你不会分析吗?

偶字偶句很难懂吗?偶者双也 ...

偶字偶句,就是说字句要对偶,即要讲平仄,词义的对仗。

点评

很能说,可惜没有一句说到位。尔等,之所以写不出来,俺现在看得清清楚楚了——尔等对任何一个基本概念都理解的支离破碎,到不了对一个概念有全面诠释的把控能力。不信的话,你就解释一下律诗的“对仗”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1:18
这只是你的理解,若如此,《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就不会出现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的那些玩意了,所谓格律派的研究也就早该扔进垃圾堆去了 讲对偶是很早的事,南北朝为盛,唐近体发展为对仗,但如八句全不对者严羽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11: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8-30 11:27 编辑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8-30 11:02
偶字偶句,就是说字句要对偶,即要讲平仄,词义的对仗。

这只是你现在的理解,若如此,《全唐诗》、《唐诗三百首》之类的选本中就不会出现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的那些玩意了,所谓格律派的研究也就早该扔进垃圾堆去了

讲对偶是很早的事,南北朝为盛,唐近体发展为对仗,但如八句全不对者严羽也是归在律诗中的,后人多有陈陈相因,不过,杨慎、纪昀及后来的王力等名家是明确把八句全不对者归为古风的

偶数,最直观的是双数,偶句,最直观的是双句,即举凡符合双数双句的都可为律,如此才能解释得通《全唐诗》、《唐诗三百首》之类的选本中出现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的那些玩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7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55
贡献
27983
金钱
346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30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8-30 11:02
偶字偶句,就是说字句要对偶,即要讲平仄,词义的对仗。

很能说,可惜没有一句说到位。尔等,之所以写不出来,俺现在看得清清楚楚了——尔等对任何一个基本概念都理解的支离破碎,到不了对一个概念有全面诠释的把控能力。不信的话,你就解释一下律诗的“对仗”吧。

点评

这九门有意思,见了人就要比谁的书厚,我只能奉告,我这里并无书可供你搬,必定要我搬一本对仗书给你,我也只有一本“笠翁对韵”,这里不是要比谁的书厚,大家都是业余爱好者,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也没见他写过一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30 11: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8-30 11:53 编辑

自沈约等发现汉语分四声并用于五言诗句中,这诗句就是讲平仄的。讲粘对起于唐朝。五律不但句子讲平仄,而且中两联讲对仗。怎么能说唐近体诗“若如此,《全唐诗》、《唐诗三百首》之类的选本中就不会出现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的那些玩意了,”

点评

无稽之谈 沈约时代讲平仄了?证据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8-30 12:17: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3-8-30 11:18
很能说,可惜没有一句说到位。尔等,之所以写不出来,俺现在看得清清楚楚了——尔等对任何一个基本概念都 ...

这九门有意思,见了人就要比谁的书厚,我只能奉告,我这里并无书可供你搬,必定要我搬一本对仗书给你,我也只有一本“笠翁对韵”,这里不是要比谁的书厚,大家都是业余爱好者,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也没见他写过一本“杜工部对韵”。
    你既然抛头露面了,不妨给温柔的风解释一下“偶字偶句”是什么意思,如果你也不解此句,那还谈什么律,不过是胡屠夫遇了胡屠户而已。

点评

我还用不着九门解释“偶字偶句”是什么意思,只是你现在把“偶字偶句”解释为‘就是说字句要对偶,即要讲平仄,词义的对仗’,哪么,如何解释《全唐诗》、《唐诗三百首》之类的选本中出现的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的那些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2: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12: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8-30 12:4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8-30 11:52
自沈约等发现汉语分四声并用于五言诗句中,这诗句就是讲平仄的。讲粘对起于唐朝。五律不但句子讲平仄,而且 ...

无稽之谈

沈约时代讲平仄了?证据呢?

既然‘’讲粘对起于唐朝,五律不但句子讲平仄,而且中两联讲对仗‘’,哪么,《全唐诗》、《唐诗三百首》之类的选本中出现的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的那些玩意是怎么回事?假装这些玩意看不见吗?还是假装唐太宗他们不是唐朝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12: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8-30 12:17
这九门有意思,见了人就要比谁的书厚,我只能奉告,我这里并无书可供你搬,必定要我搬一本对仗书给你,我 ...

我还用不着九门解释“偶字偶句”是什么意思,只是你现在把“偶字偶句”解释为‘就是说字句要对偶,即要讲平仄,词义的对仗’,哪么,如何解释《全唐诗》、《唐诗三百首》之类的选本中出现的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的那些玩意是怎么回事?

点评

近体诗句子讲平仄粘对,中两联讲对仗起于唐元兢的示范诗理论。只能说讲平仄粘对、中两联讲对仗是最完美的,但不讲的也是近体诗。沈、宋自己的近体诗就有不讲的! 永明体诗句子就是讲平仄的!不讲平仄那还论四声干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4:09
理论和实践不一致,沈约制四声八病沈约自己不能践行,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这都是常识,我没想到你竟然问出这种问题,可见抛开王力书,走两步竟然没有这么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3: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8-30 13:09: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8-30 12:51
我还用不着九门解释“偶字偶句”是什么意思,只是你现在把“偶字偶句”解释为‘就是说字句要对偶,即要讲 ...

理论和实践不一致,沈约制四声八病沈约自己不能践行,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这都是常识,我没想到你竟然问出这种问题,可见抛开王力书,走两步竟然没有这么难。

点评

这是能用理论和实践不一致解释的吗? 《全唐诗》、《唐诗三百首》之类的选本中明明白白就出现了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的那些玩意,这些玩意既然你不能用‘就是说字句要对偶,即要讲平仄,词义的对仗’解释,哪么,是不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13: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8-30 13:18 编辑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8-30 13:09
理论和实践不一致,沈约制四声八病沈约自己不能践行,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这都是常识,我没想到 ...

这是能用理论和实践不一致解释的吗?
《全唐诗》、《唐诗三百首》之类的选本中明明白白就出现了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的那些玩意,这些玩意既然你不能用‘偶字偶句,就是说字句要对偶,即要讲平仄,词义的对仗’解释,哪么,是不是说明了你的理解、解释存在错误呢?

点评

你每天就是这么给老年诗词班上课吗,我见小中华那边那帮老年人对你这个贴子这啃一口,那咂一嘴,美滋滋若有所得,不知是真心还是客套附庸风雅。咱们是要弄清道理的,“偶字偶句为律”说的还不够严,我给你找几个更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3: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8-30 13:4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8-30 13:15
这是能用理论和实践不一致解释的吗?
《全唐诗》、《唐诗三百首》之类的选本中明明白白就出现了不讲平仄不 ...

你每天就是这么给老年诗词班上课吗,我见小中华那边那帮老年人对你这个贴子这啃一口,那咂一嘴,美滋滋若有所得,不知是真心还是客套附庸风雅。咱们是要弄清道理的,“偶字偶句为律”说的还不够严,我给你找几个更严的,宋代人说: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说归说,出律归出律。

   这是个常识,大概你只顾给老年诗词班讲课,连常识也忘了思考了。顺便问一下,你老年诗词班学员习作是否都合律?

点评

你不能自圆其说就不能自圆其说嘛,拉拉扯扯顶个球用 既然‘’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哪么,以偶字偶句为律就没‘’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嘛,这不就是前人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3: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13: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8-30 13:42
你每天就是这么给老年诗词班上课吗,我见小中华那边那帮老年人对你这个贴子这啃一口,那咂一嘴,美滋滋若 ...

你不能自圆其说就不能自圆其说嘛,拉拉扯扯顶个球用

既然‘’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哪么,以偶字偶句为律就没按‘’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嘛,这不就是前人诗话及一些选本作者取律之义确是够宽、够广么?

点评

诗话是只言片语,不能完整表述格律,更何况古人诗话很少谈平仄。你要考察每个朝代格律,应去那个朝代格律书中考察,比如明代有格律书《冰川诗式》,《诗法》,谢天瑞《诗法》中说:“五言律诗贵字字平仄谐和,失粘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2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30 14: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8-30 12:51
我还用不着九门解释“偶字偶句”是什么意思,只是你现在把“偶字偶句”解释为‘就是说字句要对偶,即要讲 ...

近体诗句子讲平仄粘对,中两联讲对仗起于唐元兢的示范诗理论。只能说讲平仄粘对、中两联讲对仗是最完美的,但不讲的也是近体诗。沈、宋自己的近体诗就有不讲的!
永明体诗句子就是讲平仄的!不讲平仄那还论四声干嘛?!

点评

这不还是回到了以偶字偶句为律了?既然都以偶字偶句为律了,哪讲不讲平仄粘对、中两联讲对仗又有什么意义呢?凑成了双字、双句不就结了么? 永明体诗句子就是讲平仄的?永明时代讲平仄的证据呢? 永明时代不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4: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14: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8-30 14:09
近体诗句子讲平仄粘对,中两联讲对仗起于唐元兢的示范诗理论。只能说讲平仄粘对、中两联讲对仗是最完美的 ...

这不还是回到了以偶字偶句为律了?既然都以偶字偶句为律了,哪讲不讲平仄粘对、中两联讲对仗又有什么意义呢?凑成了双字、双句不就结了么?

永明体诗句子就是讲平仄的?永明时代讲平仄的证据呢?

永明时代不讲平仄论四声讲四声碎用、讲八病、讲浮声切响呀

点评

你的四声碎用就是一派胡言!古风句少见全平全仄句,按你的理论古风句都是四声碎用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30 14: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8-30 14:24
这不还是回到了以偶字偶句为律了?既然都以偶字偶句为律了,哪讲不讲平仄粘对、中两联讲对仗又有什么意义 ...

你的四声碎用就是一派胡言!古风句少见全平全仄句,按你的理论古风句都是四声碎用了!

点评

明四声 乐章有宫商五音之说,不闻四声。近自周颙、刘绘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此未损文格。沈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声,故风雅殆尽。后之才子,天机不高,为沈生弊法所媚,懵然随流,溺而不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5: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15: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8-30 14:48
你的四声碎用就是一派胡言!古风句少见全平全仄句,按你的理论古风句都是四声碎用了! ...

明四声

乐章有宫商五音之说,不闻四声。近自周颙、刘绘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此未损文格。沈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声,故风雅殆尽。后之才子,天机不高,为沈生弊法所媚,懵然随流,溺而不返。

气死你

点评

搬这些胡说有什么用?举一句永明体示范一下,五言必含平上去入四声“碎用”,是平上去入依次碎用还是任意乱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30 16: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1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