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晓客

古诗词表达技巧:移情及物

[复制链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移情于菊,表现了黄巢要变革现实的雄心大志和施惠人间的崇高理想。由此可见,没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就不能产生这样的“移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移情离不开联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在生活中见到某种景物,而这种景物的某种特征,与自己经历过的某种生活和思想感情有相似之处,于是由联想产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又把这“情”外射给所见之景物,便产生了“移情”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联想是“移情”的必要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杜甫晚年的时候,一天,在舟中看见岸上的桃花在风雨中片片飞落,由此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写了《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一诗: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吹花困癫傍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

赤憎轻薄遮入怀,珍重分明不来接。

湿久飞迟半日高,萦沙惹草细于毛。

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笔下的桃花成了一位美人,她洁身自好,尽管身世飘零,但决不肯被人随便玩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花已经要凋谢了,风还要嫉妒她,用力地吹她;“碧水”好似不怀好意的男子,千方百计地勾引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她拼命挣扎,想避免落入水中的悲惨命运。但身不由己,终于被风“倒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为了珍重自己,无论如何不与水接近,因为她看到掉到沙滩上和细草里的花瓣都没有好命运,掉到水里就更不言而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蜜蜂蝴蝶”本来是喜欢花的,这时的性情也变得生硬了,不顾惜桃花了,而“偷眼蜻蜓”也因为害怕伯劳鸟要吃掉自己,避而飞去,不来亲切桃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把桃花写得极有感情,因为它是诗人自我形象的投影。杜甫晚年穷困潦倒,四处漂泊,极少有人真正同情他,但诗人始终保持自己高尚、纯洁的人格,这些都和诗中的桃花有相似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移情”离不开“比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也是“移情”的重要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诗人要言志抒情,必须要采取“因物喻志”,“托物寓情”的比兴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典诗词正是借于“比兴”这一重要手段来进行巧妙联想、移情于物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人在审美观中,往往把自然物作为人的品德精神的象征,至于自然物的本身属性,在审美意识中并不占主要地位。因为诗人注目的是自然物的象征意义。例如屈原的《橘颂》,诗人就橘的特征引申发挥,抒发自己的志向,屈原笔下的橘树形象,朝气蓬勃,意志坚强,有“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坚定立场,有“类任道兮”的能力,有“参天地兮”的理想,有“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大无畏斗争精神,有“秉德无私”的高尚情操。诗人对它无限崇拜和信仰,“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把它看成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和学习的榜样。显而易见,诗人是把橘树作为一种高尚人格的象征,按照橘树的特性作人格化的描绘和歌颂,把自己的情怀寄寓于橘树的形象之中。这里诗人正是取橘树的“形”似而比兴寄托,从而产生“移情”,把自己的主观感情渗透于橘树的形象之中,铸成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厘清概念

所谓“移情”,就是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把本无生命和情趣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行动,同时,诗人自己也受到这种事物的影响,和事物产生共鸣,即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谢灵运)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山”(张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要问,白云如何会拥抱幽石,绿竹如何会取媚清流?人与山如何会相互久看而不厌?野桃怎么会含笑?山峰如何会清瘦?这都是诗人把自己在生活中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物身上的结果,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移情成因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的看法,审美移情起因于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类似联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普斯说:“我们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事物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这个观点总是由和我们最接近的东西来决定的。所以我们总是按照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件的类比,即按我们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在我们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以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鱼虫,都可以成为移情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移情手法的借助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1.拟人

王维的“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归嵩山作》),采用了移情及物的手法,赋予“流水”和“暮禽”人格化,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流在汩汩流淌,晚归的鸟儿飞回茂盛的林木中去栖息,它们似乎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实则体现诗人归山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弃疾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句,作者放眼看远处秀丽的山峰,好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又好像螺形发髻,并将山峰拟人化,似乎它们都面带愁容,发出恨声,实则这“愁容”、“恨声”是作者情感的外泄。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完成移情的古诗词可谓举不胜举,如“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醯,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米芾《水调歌头·中秋》),诗人将自身坚持的志行高洁之情推移到富有象征意义的“月”上。又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梅》),作者笔下的“梅”即是作者高洁品行的象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3.寓情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景物,通过景物直接将情感呈现于作品中,让读者把握情与景的联系,从而理解诗歌。唐代诗人王维将奔赴济州与友人告别,将离别之情投射于景物而成诗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淇上送赵仙舟》)。赵嘏将一片思乡的情感转移到“残星几点雁横塞”和“紫艳半开篱菊静”(《浪淘沙》)的景象上,读来使人生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7
贡献
298551
金钱
32424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4-4 20: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运用移情手法,使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5 23: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