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21-9-30 15:56 编辑
1、眼到襟,距离盈尺,距离盈尺,你去扯这衣襟拭泪?——
“眼到襟”只不过“距离盈尺”,随手撩起抹眼泪也很方便呀! 不是“你”去“扯这衣襟拭泪”,而是北宋时的“蚕妇”!“你”现在的生活过得好好的,即使流眼泪也有纸巾可用,何必硬要拆开用扣子扣得整整齐齐严严实实的“襟”,然后你又去“扯这衣襟拭泪”呢?干嘛呀?作秀吗?
2、都知道泪里用“满”是夸张手法,但得有个极限程度。若把“归来”当“归途”,就是人在行进中,扯起胸襟抺“满”泪?你何不试一个?——
归途不伤心落泪,归到家中才开始放开来痛痛快快酣畅淋漓的大哭一场,眼泪泉涌而“满襟”或“满巾”?这是干嘛呀?有这样“夸张”的吗?演戏作秀也不是这样“演”这么“秀”的吧?
3、如果“襟”是襟袖的缩语,那么,“襟”其实是袖,“襟”或可用至韵脚。——
若是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用“襟”抹泪和用“袖”都是存在的,那么,张俞丢弃“袖”字而选用“襟”字也无可厚非吧?
4、至于“泪满”的程度,不上溯时代背景?也就是劳动人民受压迫的程度达到了吗?当然,这诗的时间若处在南宋,则无话可说。——
我不理解先生说的意思!难道先生觉得张俞这首诗脱离了社会真实,当时的社会应该是“遍身罗绮者,都是养蚕人”,是赞美劳动光荣。那么,“归来泪满巾”流的也是喜泪而不是悲伤之泪了?
5、那妇人站在路边泪目扯胸襟拭呀?还是边走边哭边扯胸襟边拭?——
哈哈……这个问题我已在上个(第4个)问题中解答过了。
6、你又分析了什么?充其量只在韵上说话!用韵不配合还原事件真相?——
是的,我并没有“分析了什么”来驳倒我朋友的看法,所以,我将朋友的看法发在这个主题帖的21楼向理论版的同仁求教,用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我的朋友,而不是无理取闹!7、不用你细究太多,你扯胸襟哭一回试试就行。—— 我不用试!因为这些事我在50年前都已经亲身经历过!难道先生也想退回50年前去体验一把那时候的生活?那么就请过来吧!我教你怎样穿衣抹泪,教你怎样办事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