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26|回复: 112

【求教】张俞《蚕妇》第2句最后1字是“巾”还是“襟”?

[复制链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9-26 14: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21-9-26 14:56 编辑

我从网络上看到北宋文学家张俞写的一首绝句——《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有人说记得小时候读过的这首诗第二句的最后一字(韵字)是“襟”而不是“巾”;但网络上发的帖子以及我身边多数人认为应该是“巾”而不是“襟”——因为在《平水韵》中“巾”和本诗最后一句韵字“人”在同一韵部,而“襟”却不在同一韵部。

我被搞糊涂了,特上理论版请教:北宋文学家张俞写的绝句——《蚕妇》第二句的最后一字究竟是“巾”还是“襟”?

敬请各位行家指教!

说明:
指教者在说出结果的同时起码也要说出一点点的理由来!
若只有结果没有一点点理由的“指教”请靠一边,只管吃瓜别插嘴!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1-9-26 17: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在网络上查出一些信息,分享出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下:

沾巾即用手帕擦眼泪,沾襟是用衣服下摆擦眼泪,两者悲哀程度不一样,沾襟更显悲哀。

点评

谢谢交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6 18:54
小时候语文课本上选的诗,大多以反映劳动人民疾苦为主题,选录者大概觉得“泪满襟”比“泪满巾”更符合劳动人民形象,于是也不管韵不韵,就作了修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6 17: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9-26 17:08: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蚕妇 北宋 · 张俞
五言绝句
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宋吕祖谦《宋文鉴》卷二六)

还有这个版本

点评

谢谢北山先生提供新版本! 也许还会有其他的版本!不过我认为从意义和韵律两方面看来,任何版本的变动,只有“巾”和“襟”的不同其区别最大。在这个问题上,我和身边朋友的看法不一样(先卖个关子,等几天后再来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6 2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9-26 17:2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诗词 发表于 2021-9-26 17:02
俺在网络上查出一些信息,分享出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下:

沾巾即用手帕擦眼泪,沾襟是用衣服下摆擦眼 ...

小时候语文课本上选的诗,大多以反映劳动人民疾苦为主题,选录者大概觉得“泪满襟”比“泪满巾”更符合劳动人民形象,于是也不管韵不韵,就作了修改。

点评

那么,北山先生的观点也是认为原作用的是“巾”,用“襟”是后人的改作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6 23:50
是的。编选作者的主观性比较强。 您提到另外版本的【城郭】【城市】的差别,俺觉得也有这些道理存在的。城郭是泛指;城市这里有特指的意思,义在【市】,诗中女主人公,应是去卖蚕丝的。 【到】【入】,到,去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6 17: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1-9-26 17: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9-26 17:22
小时候语文课本上选的诗,大多以反映劳动人民疾苦为主题,选录者大概觉得“泪满襟”比“泪满巾”更符合劳 ...

是的。编选作者的主观性比较强。

您提到另外版本的【城郭】【城市】的差别,俺觉得也有这些道理存在的。城郭是泛指;城市这里有特指的意思,义在【市】,诗中女主人公,应是去卖蚕丝的。

【到】【入】,到,去声,到,至也。——《说文》。本义:到达,达来,去到。强调的【到】这一行为。

入,入声,入,内也。——《说文》,本义:进来,进去。强调的是女主人在城市内的其他行为。

通过以上分析:吕祖谦那个版本是不符合作者原意的。

点评

谢谢你的交流1 我请教的是原作用“巾”还是用“襟”?敬请也能如此分析一下吧!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6 23: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3
贡献
13776
金钱
16768
发表于 2021-9-26 18:4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归来”,不是   当时,不是  归时,
情绪已经冷却过。

  

点评

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后来的“满”已将你说的问题补充了!归途泪“沾”,到家时才会泪“满”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6 23: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18: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21-9-26 19:04 编辑
古典诗词 发表于 2021-9-26 17:02
俺在网络上查出一些信息,分享出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下:

沾巾即用手帕擦眼泪,沾襟是用衣服下摆擦眼 ...

谢谢交流!
你比较了二字的优劣,那么,你和我身边的朋友一样认为原诗用的是“襟”,而“巾”是后来的编者改的啰!

点评

荅僧见(唐·吕岩) 三千里外无家客,七百年来云水身。◆身【十一真平声】 行满蓬莱为别馆,道成瓦砾尽黄金。◆金【十二侵平声】 待宾榼里常存酒,化药炉中别有春。◆春【十一真平声】 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不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6 1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9-26 19: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21-9-26 18:54
谢谢交流!
你比较了二字的优劣,那么,你和我身边的朋友一样认为原诗用的是“襟”,而“巾”是后来的编者 ...

荅僧见(唐·吕岩)
三千里外无家客,七百年来云水身。◆身【十一真平声】
行满蓬莱为别馆,道成瓦砾尽黄。◆金【十二侵平声】
待宾榼里常存酒,化药炉中别有春。◆春【十一真平声】
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不私亲。◆亲【十一真平声】

点评

三只羊提供了论据的材料,也没有明确的观点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6 2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1-9-26 22: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似曲解俺说的意思了。

莫非是,俺表达的不够明确罢。

抱歉。

点评

是的!你只有说出理由,没有明确地表达出在这个理由下的结果——换言之:只有论据,没有论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6 2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22: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9-26 17:08
蚕妇 北宋 · 张俞
五言绝句
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

谢谢北山先生提供新版本!
也许还会有其他的版本!不过我认为从意义和韵律两方面看来,任何版本的变动,只有“巾”和“襟”的不同其区别最大。在这个问题上,我和身边朋友的看法不一样(先卖个关子,等几天后再来发表我和身边朋友不一样的看法)。故来理论版请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23: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诗词 发表于 2021-9-26 17:33
是的。编选作者的主观性比较强。

您提到另外版本的【城郭】【城市】的差别,俺觉得也有这些道理存在的。 ...

谢谢你的交流1

我请教的是原作用“巾”还是用“襟”?敬请也能如此分析一下吧!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23: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21-9-26 23:21 编辑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1-9-26 18:40
“归来”,不是   当时,不是  归时,
情绪已经冷却过。

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后来的“满”已将你说的问题补充了!归途泪“沾”,而且是一路连续不断的“沾”,到家时才会泪“满”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23: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21-9-26 23:37 编辑
古典诗词 发表于 2021-9-26 22:06
楼主,好似曲解俺说的意思了。

莫非是,俺表达的不够明确罢。

是的!你只有说出理由,没有明确地表达出在这个理由支持下的结果——换言之:只有论据,没有论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23: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21-10-1 06:52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1-9-26 19:22
荅僧见(唐·吕岩)
三千里外无家客,七百年来云水身。◆身【十一真平声】
行满蓬莱为别馆,道成瓦砾尽黄 ...

三羊只提供了论据的材料,也没有明确的观点呀!
谢谢三羊提供论据材料!

点评

又找了一粒,唐朝一粒,宋代一粒。 荅僧见(唐·吕岩) 三千里外无家客,七百年来云水身。◆身【11真平声】 行满蓬莱为别馆,道成瓦砾尽黄金。◆金【12侵平声】 待宾榼里常存酒,化药炉中别有春。◆春【11真平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7 1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9-26 17:22
小时候语文课本上选的诗,大多以反映劳动人民疾苦为主题,选录者大概觉得“泪满襟”比“泪满巾”更符合劳 ...

那么,北山先生的观点也是认为原作用的是“巾”,用“襟”是后人的改作吧?

点评

网上基本都是“泪满巾”,查了几个旧诗词选本,竟然不选此诗,在大诗词选本如陈增杰《宋代绝句六百首》查到了,也是“泪满巾”,因此怀疑有人记得小学课本“泪满襟”是不是记忆有误?即便确实是泪满襟,也是课本编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7 0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9-27 08:18: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21-9-26 23:50
那么,北山先生的观点也是认为原作用的是“巾”,用“襟”是后人的改作吧? ...

网上基本都是“泪满巾”,查了几个旧诗词选本,竟然不选此诗,在大诗词选本如陈增杰《宋代绝句六百首》查到了,也是“泪满巾”,因此怀疑有人记得小学课本“泪满襟”是不是记忆有误?即便确实是泪满襟,也是课本编选者改动的。

点评

北山先生的论据: 1、在《平水韵》中“巾”与“人”在同一韵部中; 2、张俞是北宋文学家,不会连《平水韵》也搞不清楚而写出不在同一韵部的的律绝来。 3、网上基本都是“泪满巾”,……陈增杰《宋代绝句六百首》选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9 2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14
贡献
13081
金钱
1550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9-27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作诗,极少出韵的,就因为襟比巾大,便判定原作用的是襟字?想当然了吧。

点评

请先生用你所掌握的论据帮我去驳倒我朋友想当然的谬论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9 2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9-27 10: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21-9-26 23:36
三只羊提供了论据的材料,也没有明确的观点呀!
谢谢三羊提供论据材料!

又找了一粒,唐朝一粒,宋代一粒。
荅僧见(唐·吕岩)
三千里外无家客,七百年来云水身。◆身【11真平声】
行满蓬莱为别馆,道成瓦砾尽黄金。◆金【12侵平声】
待宾榼里常存酒,化药炉中别有春。◆春【11真平声】
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不私亲。◆亲【11真平声】
夜坐(宋·陆游)
地僻少人迹,屋低便老人。◆人【11真】
炉红得清坐,酒绿慰孤斟。◆斟【12侵】
吠犬惊飘叶,栖禽换暗林。◆林【12侵】
人间固多难,感慨不须深。◆深【12侵】

点评

三羊所提供的材料可以证明古人写格律诗也有出韵的现象存在,但还不能判断张俞的《蚕妇》原诗第二句的最后一字究竟是“巾”还是“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9 2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21: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9-27 10:54
又找了一粒,唐朝一粒,宋代一粒。
荅僧见(唐·吕岩)
三千里外无家客,七百年来云水身。◆身【11真平声 ...

三羊所提供的材料可以证明古人写格律诗也有出韵的现象存在,但还不能判断张俞的《蚕妇》原诗第二句的最后一字究竟是“巾”还是“襟”。

点评

唐宋诗家前十名,邻韵通押数据库 三羊整理的邻韵通押数据库, 邻韵通押1064例,涉猎作品12360首。四种情况,分述如下。 一、邻韵通押1064例,于朝代的分布情况 唐朝诗家前十位的邻韵通押百分比: 68÷ 2603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29 22: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21: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21-9-29 21:37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9-27 08:18
网上基本都是“泪满巾”,查了几个旧诗词选本,竟然不选此诗,在大诗词选本如陈增杰《宋代绝句六百首》查 ...

北山先生的论据:
1、在《平水韵》中“巾”与“人”在同一韵部中;
2、张俞是北宋文学家,不会连《平水韵》也搞不清楚而写出不在同一韵部的的律绝来。
3、网上基本都是“泪满巾”,……陈增杰《宋代绝句六百首》选本中此诗也是用“泪满巾”。

北山先生的结论:
因此怀疑有人记得小学课本用“泪满襟”是记忆有误,即便确实是泪满襟,也是课本编选者改动的。

北山先生的观点与我基本上是一样的,但不足以驳倒我朋友的不同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21: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21-9-29 21:41 编辑

我朋友的不同看法如下:

张俞是北宋文学家,在他“屡举不第,因荐除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而自隐于家”时,南宋平水刘渊由206韵的唐韵合并为107韵的平水韵尚未问世,官方格律诗用的是206韵的唐韵。虽然现在已很难了解唐韵的原貌,但可以肯定的是206韵的唐韵中的“襟”和“人”不在同一韵部——因为平水韵是由唐韵合并而来的。
按理说,张俞不可能连当时官方所用的唐韵也不知道,在写《蚕妇》时将韵也用错了,据此可以判断:张俞《蚕妇》一诗的第2句最后一字应该是“巾”字。这也符合世上流传的大多数版本情况,同时也符合当今网络上大多数人的口味。可是,我目前还是比较倾向于《蚕妇》一诗的第2句最后一字用的是“襟”字。其理由如下:
【一】
襟:本义指衣服领口相交的部分,又指衣服的胸前部分
巾:本义指供擦拭、覆盖、包裹、佩戴等用的块状饰物。古人以巾裹头,所以巾又指头巾
《蚕妇》写于北宋,那个时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蚕妇”准备好一块“供擦拭、覆盖、包裹、佩戴等用的块状饰物”来擦拭眼泪吗?专门抓下包裹在头上的“头巾”来擦拭眼泪也太麻烦了吧?还不如撩起衣服的胸前部分的“襟”擦拭眼泪来的方便呢!再说,还有些来不及擦拭就掉下来的眼泪,总不会往上而掉到“头巾”上去吧?
从词义上来看,北宋文学家张俞是不会因韵伤意,用上生活在当时社会最底层的“蚕妇”很难出现的现象“泪满巾”的。因为“泪满襟”更接地气,所以才会千古流传。
【二】
那么,是不是北宋文学家张俞不懂当时官方同行的《唐韵》而写了一首出韵的律绝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为什么在这首诗中用了在《唐韵》中属于出韵的“襟”字来押韵呢?
我认为张俞是故意这么写的。
(1)《蚕妇》这首诗的主人公是这个生活在当时社会最底层的“蚕妇”而不是张俞他自己。一个“蚕妇”哪里懂得什么“诗韵”,只要念出来顺口,能发泄出内心的感情就行。
(2)“顺口”就是韵,只不过不是官韵,是民间某些地方的口语韵罢了。又不是科举考试的试题,用口语韵不是更接地气了吗?
(3)有人会问:你考证过“蚕妇”是何处人氏吗?用“蚕妇”当地的口语读来顺口吗?
我自然是没有考证过,同时也没有必要去考证。因为《蚕妇》这首诗的主人公“蚕妇”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当时整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蚕妇”的群体现象。
【三】(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21: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21-9-27 09:30
古人作诗,极少出韵的,就因为襟比巾大,便判定原作用的是襟字?想当然了吧。 ...

请先生用你所掌握的论据帮我去驳倒我朋友想当然的谬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9-29 22: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21-9-29 21:34
三羊所提供的材料可以证明古人写格律诗也有出韵的现象存在,但还不能判断张俞的《蚕妇》原诗第二句的最后 ...
唐宋诗家前十名,邻韵通押数据库

    三羊整理的邻韵通押数据库,
邻韵通押1064例,涉猎作品12360首。四种情况,分述如下。

一、邻韵通押1064例,于朝代的分布情况
唐朝诗家前十位的邻韵通押百分比:  68÷ 2603= 2.6%
宋朝诗家前十位的邻韵通押百分比: 996÷ 9757=10.2%
唐宋诗家前十位的邻韵通押百分比:1064÷12360= 8.6%

二、邻韵通押1064例,于韵类的分布情况
邻韵通押第一类:东冬(作品共计154首)
邻韵通押第二类:江阳(作品共计16首)
邻韵通押第三类:支微齐灰(作品共计173首)
邻韵通押第四类:鱼虞(作品共计178首)
邻韵通押第五类:佳灰(作品共计19首)
邻韵通押第六类:真文元侵(作品共计145首)
邻韵通押第七类:萧肴豪(作品共计22首)
邻韵通押第八类:佳麻(作品共计14首)
邻韵通押第九类:庚青蒸(作品共计127首)
邻韵通押第十类:元寒删先覃盐咸(作品共计216首)

点评

谢谢三羊提供论据! 这些论据能证明这首诗第二句的最后一字无论用“襟”还是用“巾”都没有出韵,但还不能判断出原诗的第二句的最后一字究竟是用“襟”还是用“巾”。我朋友的第【三】点理由(在上帖中已被我省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30 07: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30 07: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9-29 22:54
唐宋诗家前十名,邻韵通押数据库

    三羊整理的邻韵通押数据库,

谢谢三羊提供论据!
这些论据能证明这首诗第二句的最后一字无论用“襟”还是用“巾”都没有出韵,但还不能判断出原诗的第二句的最后一字究竟是用“襟”还是用“巾”。我朋友的第【三】点理由(在上帖中已被我省略)就是这个。

点评

你的诗例,如同杜甫诗的两个版本!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平通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森【十二侵平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通仄平。◆音【十二侵平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30 0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9-30 08: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21-9-30 07:30
谢谢三羊提供论据!
这些论据能证明这首诗第二句的最后一字无论用“襟”还是用“巾”都没有出韵,但还不 ...

你的诗例,如同杜甫诗的两个版本!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平通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森【十二侵平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通仄平。◆音【十二侵平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心【十二侵平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仄平仄仄平平仄,通仄平平仄仄平。◆巾【十一真平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平通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森【十二侵平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通仄平。◆音【十二侵平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心【十二侵平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仄平仄仄平平仄,通仄平平仄仄平。◆襟【十二侵平声】

点评

三羊 发表于 2021-9-29 22:54 唐宋诗家前十名,邻韵通押数据库 三羊整理的邻韵通押数据库, 三所羊提供这些论据仍然只能证明这首诗第二句的最后一字无论用“襟”还是用“巾”都没有出韵,但还仍然不能判断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30 0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3
贡献
13776
金钱
16768
发表于 2021-9-30 08:52: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暂且放下韵字的纠结,这首诗要搜索的知识面很阔大。
  1>宋人(北宋)的衣、织物的来源;
  2>北宋平民妇女着装有否制约(决定诗中“襟”、“巾”的韵字使用);
  3>北宋丝织业的发达程度(包括缫丝、织机的发达程度);
  4>北宋朝廷对桑、枣种植业的重视程度;
  5>蚕妇去城市卖什么(可以不考虑买进养蚕用品用具)a,卖蚕茧?“交货”到缫丝“厂”?(连织的门槛都未到,丝织物著他人身上能否使心灵受振动达至“泪满”?)b,卖蚕丝?“交货”到织院、锦院?则蚕妇家中有缫丝能力(宋代脚踏缫丝机比唐代手动缫丝机先进),这涉及产能对生活水平的帮助,还能否触景生情至“泪满”;
  6>诗中“归来”一词极具弹性,可包括归途中、归来后;
  7>“襟”是衣襟,前襟还是襟袖的省略语?
  8>“巾”,是随身携带物还是回家后说起城中事落泪拭目的家居物?



   

点评

任何一首诗要搜索的知识面都是很阔大的,即使是一个词语要搜索的知识面也是很阔大的。但这样的回答是文不对题! 我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张俞的《蚕妇》原诗的第2句最后一字究竟是用“巾”还是用“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30 0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30 09: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9-30 08:09
你的诗例,如同杜甫诗的两个版本!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平通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


三羊 发表于 2021-9-29 22:54
唐宋诗家前十名,邻韵通押数据库

    三羊整理的邻韵通押数据库,

三所羊提供这些论据仍然只能证明这首诗第二句的最后一字无论用“襟”还是用“巾”都没有出韵,但还仍然不能判断出原诗的第二句的最后一字究竟是用“襟”还是用“巾”。我朋友的第【三】点理由(在上帖中已被我省略)就是这个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30 09: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1-9-30 08:52
暂且放下韵字的纠结,这首诗要搜索的知识面很阔大。
  1>宋人(北宋)的衣、织物的来源;
  2>北宋平民妇 ...

任何一首诗要搜索的知识面都是很阔大的,即使是一个词语要搜索的知识面也是很阔大的。但这样的回答是文不对题!
我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张俞的《蚕妇》原诗的第2句最后一字究竟是用“巾”还是用“襟”?

点评

在路上扯起“窄、瘦、长、奇”的上衣前襟一边抹泪一边行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30 09: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3
贡献
13776
金钱
16768
发表于 2021-9-30 09:4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21-9-30 09:39
任何一首诗要搜索的知识面都是很阔大的,即使是一个词语要搜索的知识面也是很阔大的。但这样的回答是文不 ...

在路上扯起“窄、瘦、长、奇”的上衣前襟一边抹泪一边行走?

点评

不行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30 0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30 09: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21-9-30 09:49 编辑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1-9-30 09:41
在路上扯起“窄、瘦、长、奇”的上衣前襟一边抹泪一边行走?

在路上一边行走一边落泪了,起“窄、瘦、长、奇”的上衣前襟抹一把泪也不行吗?

点评

趟在地上蹬腿作婴儿啼也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30 0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1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