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6-18 13: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6-18 13:34 编辑
关于律诗定型完备时期的误区
一 引言
根据明朝诗人高棅的划分,唐朝可以分为四部分,称为“四唐”。
初唐(公元618~704年),著名诗人有 楊炯,王勃,盧照鄰,陳子昂,駱賓王,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
盛唐(公元705~770年),著名诗人有 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岑參, 高適, 王昌齡,崔颢、顾况、元结、刘长卿、钱起、常建等。
中唐(公元771~835年),著名诗人有 元稹 ,白居易, 韓愈, 柳宗元、刘禹锡、贾岛, 孟郊、李贺等。
晚唐(公元836~907年),著名诗人有 李商隱 杜牧 溫庭筠等。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律诗完备定型的时间。有人说律诗(近体诗)是从唐朝开始的,但是是后代完备的。还有人说,律诗是初唐开始的,中唐后唐完备的。比如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在王维等人的律诗中,律诗尚未定型化。王维是盛唐的诗人,和李白,杜甫,高适等同时代。王力先生就是说盛唐时,律诗尚未定型。
。。。
例1 立春日內出綵花應制 唐·沈佺期 五言律詩
合殿春應早,開箱綵預知。
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花迎宸翰發,葉待御筵披。
平中平中仄,仄仄仄平平。。。
四 结语
自三百篇降及汉魏六朝,体制递增,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言诗者以唐为法,必视唐人为标准,如射之就彀率,治器之就规矩焉。如圆之有规,方之有矩,虽圣贤复起,不能改易矣。从众多古人著作中和初唐诗人的诗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律诗在初唐就定型完备了。
----------------------
有个叫一鹗飞的也是敢扯,自以为举几首诗例就能把律诗在初唐就定型完备了,不客气地说这是不懂理论,一个诗体的形成是要有诗人群体和作品数量及其占比去支撑的,南北朝庾信的很多诗就很接近于近体了,甚至连沈约诗中都不乏其例,能说近体在南北朝定型完备了?梁武帝也有很吻合近体的诗,能说近体在梁武帝时就定型完备了?哪叫扯蛋,梁武帝连四声都不认账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
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七彩紫金柱,九华白玉梁。
但歌云不去,含吐有馀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