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1-2-28
威望1116
金钱7609
贡献6454
金牌会员
 
威望- 1116 点
贡献- 6454 次
金钱- 7609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1-5-20 22: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农民王旭龙 于 2021-5-20 22:57 编辑
【搜韵】载【类书集成】職方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卷安陸府部藝文一
《玉泉寺智者禪師碑文》隋·皇甫昆
蓋聞乾元資始,三辰著象於天坤道。資生萬物,動行於地。皇王於是建國,賢聖所以垂文。起名教而莫同制,威儀而有別。至如畫卦觀爻,蓋取隨時之象,綜經織緯,會通為政之辭。大禮同和,大樂同節,安上治民,移風易俗。斯迺生前之事,略矣。可言死後之問。仲尼弗語,縱使絳雲縈空,元霜拂樹餌。金丹而九轉,吞玉髓而千年。乘雲也,駕九色之元龍,遊漢焉。控三山之素鵠,逍遙瑀臺之上。容與珠闕之間,未窺解脫之門,終趣蓋纏之境。唯正覺淵沖真如妙。有不生、不滅,無相、無言,隨緣應質。則假色成形,隨類觀音,則因聲亦說。故有白銀千尺之體,紫金丈六之身,八部般若之文,四種悉檀之義。神通自在,慧力無窮。因導化行,開示悟入。皈依者,盡發菩提迴向焉。普登常樂,是以獼猴建塔,遂生忉利之天。野鴈銜華,復往彌陀之國。豈直日藏沙門,孤游正道。月光童子獨見如來四生,因茲度脫六道,藉此超蘇。實火宅之高,車昏河之大。筏若乃周室昭王之世,影奪恆星。漢朝明帝之時,光蒙如日,使旋西域,化漸東都。寘像南宮,申心北面,自摩騰入洛。羅什游秦,名教更弘,道風斯熾。經臺,像閣,寶塔,香山,麗溢巖阿,綺盈都邑。豈期後魏真君之歲,後周建德之年,靈廟一除伽藍,再滅形容廢。毀文字,散遺響。落瓊鐘聲沉寶鐸。修禪耆舊卷其舌,而不談護戒。先賢改其形,而晦影。世絕調心之路。時虧汲引之途,無出世之津。梁失生民之大望我隋皇帝乘乾御宇。握鏡披圖,友愛蒼生。君臨赤子,天地同其大,德日月,合其重光。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除暴亂,致太平。張四維,朝萬國。功成,作樂治,定制禮、正道,無為區寰有截。闢泥洹之路,開般若之門,宣十二分之經,流四千年之法。精勤耆舊,捨俗歸僧。淨住初,童持心秉戒,非真法輪。再轉法鼓,還鳴四海。於是,無虞兆民因而有賴,委羽乘毛之國慕風化以來。庭靈禽嘉,貺之祥。應圖書,而萃苑巍巍也。非境地之思量,蕩蕩乎。豈言談而能盡。玉泉寺者,基此山焉。智顗禪師之卜居也。敕旨正名,著額其山,嵬崿嵯峨,崎嶇崱嶷。峰疑偃蓋,巒似覆船。巨力窮奇之象,洪崖譎詭之形。岡曲抱而成垣,水縈迴而結。乳鶯啼碧樹之間,日月為之蔽。虧霄液由之散聚。前瞻江路,卻望荊岑,左帶昭丘,右通巴峽。禪師本姓陳氏,潁川人也。少稟,生知童真,剃落從師。南嶽蘊道,天台睿智,洪才之響,非直播於江南。知幾玅辨之聲,固亦聞於河朔。皇帝外子、太尉公、晉王性稟,孝慈,情包惻隱。能臣、能子,匡國、匡家,蘊神機之智,垂汎愛之心,布君子之風,偃生民之草。往以偽陳納版,受律行師。策玅指縱威稜江海,遂克,定金陵、化平、銅柱三吳。霧卷百越塵清師乃因王利涉王遂因師受戒。師至此,而投院。王奏聞而起寺。於是,異域才情之客慕其道而雲臻,他鄉鍊行之僧味其風而雨集。精研道理,盡意談元語證,禪支心開定本。幽宗博義若挹海而無窮,辨句清辭似懸河而自瀉。居朋之友雖盈,量以爭皈處。少之徒,從窮崖而莫反爾。乃信心檀越,積善通人。咸施一材,俱投一瓦。憑茲眾力事若神功。營之不日而成,飾以經時而就。層臺迥閣,複殿連房。寒暑異形,陰陽殊制。雕簷繡栱,與危岫而爭高;鑿礎鑴基,共磐巖而等固。風光出其戶牖,雲霧生其棟梁。華炫耀於金盤,氣芬芳於玉樹。工圖相好,湛若金僊。匠寫真容,凝如滿月。殿起三層之柱,簴懸自響之鐘。堂開千葉之華,蓮捧飛來之座。燈光不滅,灌海逾明。剎柱俱低,承幡自舉。吉祥、柔滑之草爛熳依庭,逆風、和氣之香氤氳滿院。斜通洞穴,直注凝泉。色似琉璃,味同甘露。波投鼐鼎,浪瀉陛堂。飲腹消痾,洗軀愈疾。石柱銅梁之狀,影泛蓮池;桃源菊浦之華,香浮奈苑。可謂:山類耆闍,寺同離越。似龍宮而出現,疑鹿野以飛來。竊以前王鑿鼎,惟論體國之功。今共刊碑,永記菩提之道。余任宰屬城,寺居所部。文雖寫意,書不盡言。其詞曰:二儀開廓,四氣氛氳。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通賢通聖,明后明君。隨機設教,觀化垂文。樂章既造,禮儀方制。定彼親疏,決茲疑滯。披圖辨物,屬辭明例。唯化一生,不論三世。元都玉簡,紫闕銀經。解尸遺骨,飲液吞精。乘龍萬紀,控鵠千齡。終非實相,猶是塵情。唯有大雄,湛然常住。不生不滅,無來無去。千門玅旨,一音演論。度脫眾生,涅槃雙樹。夢通劉后,感應姬王。恆星掩耀,滿月澄光。寫形東國,指聖西方。慈悲願海,善逝津梁。法顯還晉,摩騰入洛。花散經臺,香流像閣。釋教鬱起,桑門盛作。露泫珠幡,風吟寶鐸。真君建德,運鍾滅道。淪沒四生,毀除三寶。我皇啟聖,德侔蒼昊。玅法更弘,真儀再造。陳氏僭號,王赫斯征。勾吳霧卷,閩越廓清。因逢智者,延謁山庭。珠生浮漢,玉出深荊。華峰峍屹,石洞淵懸。芬芳菊浦,滴瀝瓊泉。盤渦似谷,覆嶺疑船。來儀宴坐,觸地蕭然。玅辨法檀,深窮般若。緇素雲會,挹其河瀉。或施之材,或投之瓦。經始不日,翻成大廈。更起龍宮,還開鹿野。山連紫蓋,江抱黃牛。西臨月峽,東接昭丘。春窗夏牖,水殿山樓。旃檀圍繞,林碧環周。座吐芙蓉,龕懸石鏡。白毫相好,紺髮輝映。銀鶿徘徊,錦鱗游泳。騰猴心靜,怖鵒影定。猗歟哲王,命也藩屏。自天生德,孝誠俱秉。旦奭非儔,畢榮詎並。出總連轡,入調鍾鼎。構此伽藍,實資力請。魔殿[山蹇]崖,須彌鬱律。倏睹劫終,俄看燒訖。豈如彼岸,生死皆出。金石不朽,天地可畢。鐫勒巖阿,永垂懋實。
【玉泉寺智者禪師碑文】隋·皇甫昆
蓋聞
乾元資始,三辰著象於天;【三辰著象於天坤道。】
坤道資生,萬物動行於地。【資生萬物,動行於地。】
皇王於是建國,
賢聖所以垂文。
起名教而莫同,制威儀而有別。【起名教而莫同制,威儀而有別。】
至如
畫卦觀爻,蓋取隨時之象;
綜經織緯,會通為政之辭。
大禮同和,大樂同節。
安上治民,移風易俗。
斯迺
生前之事,略矣可言;【略矣。可言死後之問。仲尼弗語,】
死後之問,仲尼弗語。
縱使絳雲縈空,元霜拂樹。【縱使絳雲縈空,元霜拂樹餌。】
餌金丹而九轉,吞玉髓而千年。【金丹而九轉,吞玉髓而千年。】
乘雲也,駕九色之元龍;遊漢焉。控三山之素鵠。
逍遙瑀臺之上,容與珠闕之間。
未窺解脫之門,終趣蓋纏之境。
唯正覺淵沖,真如妙有。【唯正覺淵沖真如妙。有不生、不滅,無相、無言,】
不生不滅,無相無言。
隨緣應質,則假色成形;
隨類觀音,則因聲亦說。
故有白銀千尺之體,紫金丈六之身。
八部般若之文,四種悉檀之義。
神通自在,慧力無窮。
因導化行,開示悟入。
皈依者,盡發菩提;
迴向焉。普登常樂。
是以
獼猴建塔,遂生忉利之天;
野鴈銜華,復往彌陀之國。
豈直日藏沙門,孤游正道。
月光童子,獨見如來。【月光童子獨見如來四生,】
四生因茲度脫,六道藉此超蘇。【因茲度脫六道,藉此超蘇。】
實火宅之高車,昏河之大筏。【實火宅之高,車昏河之大。筏若乃周室昭王之世,】
若乃
周室昭王之世,影奪恆星;
漢朝明帝之時,光蒙如日。
使旋西域,化漸東都。
寘像南宮,申心北面。
自摩騰入洛,羅什游秦。
名教更弘,道風斯熾。
經臺像閣,寶塔香山。
麗溢巖阿,綺盈都邑。
豈期
後魏真君之歲,
後周建德之年。
靈廟一除,伽藍再滅。【靈廟一除伽藍,再滅形容廢。】
形容廢毀,文字散遺。【毀文字,散遺響。】
響落瓊鐘,聲沉寶鐸。【落瓊鐘聲沉寶鐸。】
修禪耆舊,卷其舌而不談;【而不談護戒。】
護戒先賢,改其形而晦影。
世絕調心之路,時虧汲引之途。
無出世之津梁,失生民之大望。【無出世之津。梁失生民之大望我隋皇帝乘乾御宇。】
我隋皇帝,乘乾御宇,握鏡披圖。
友愛蒼生,君臨赤子。
天地同其大德,日月合其重光。【天地同其大,德日月,合其重光。】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
除暴亂,致太平。
張四維,朝萬國。
功成作樂,治定制禮。【功成,作樂治,定制禮、】
正道無為,區寰有截。
闢泥洹之路,開般若之門。
宣十二分之經,流四千年之法。
精勤耆舊捨俗歸僧淨住
初童持心,秉戒非真。
【精勤耆舊,捨俗歸僧。淨住初,童持心秉戒,非真法輪。】
法輪再轉,法鼓還鳴。
四海於是無虞,兆民因而有賴。
委羽乘毛之國,慕風化以來庭;【委羽乘毛之國慕風化以來。庭靈禽嘉,】
靈禽嘉貺之祥,應圖書而萃苑。【貺之祥。應圖書,而萃苑巍巍也。】
巍巍也,非境地之思量;
蕩蕩乎。豈言談而能盡。
玉泉寺者,基此山焉。
智顗禪師之卜居也。
敕旨正名,著額其山。
嵬崿嵯峨,崎嶇崱嶷。
峰疑偃蓋,巒似覆船。
巨力窮奇之象,洪崖譎詭之形。
岡曲抱而成垣,水縈迴而結乳。【水縈迴而結。乳鶯啼碧樹之間,】
鶯啼碧樹之間,日月為之蔽虧,【日月為之蔽。虧霄液由之散聚。】
霄液由之散聚。
前瞻江路,卻望荊岑。
左帶昭丘,右通巴峽。
禪師本姓陳氏,潁川人也。
少稟生知,童真剃落。【少稟,生知童真,剃落從師。】
從師南嶽,蘊道天台。【南嶽蘊道,天台睿智,】
睿智洪才之響,非直播於江南。
知幾玅辨之聲,固亦聞於河朔。
皇帝外子、太尉公晉王,【晉王性稟,孝慈,】
性稟孝慈,情包惻隱。
能臣能子,匡國匡家。
蘊神機之智,垂汎愛之心。
布君子之風,偃生民之草。
往以偽陳納版,受律行師。
策玅指縱,威稜江海。【策玅指縱威稜江海,】
遂
克定金陵,化平銅柱。【遂克,定金陵、化平、銅柱三吳。】
三吳霧卷,百越塵清。【霧卷百越塵清師乃因王利涉王遂因師受戒。】
師乃因王利涉,王遂因師受戒。
師至此而投院,王奏聞而起寺。【師至此,而投院。】
於是
異域才情之客,慕其道而雲臻;【異域才情之客慕其道而雲臻,】
他鄉鍊行之僧,味其風而雨集。【他鄉鍊行之僧味其風而雨集。】
精研道理,盡意談元;【盡意談元語證,】
語證禪支,心開定本。
幽宗博義,若挹海而無窮;【幽宗博義若挹海而無窮,】
辨句清辭,似懸河而自瀉。【辨句清辭似懸河而自瀉。】
居朋之友,雖盈量以爭皈;【居朋之友雖盈,量以爭皈處。】
處少之徒,從窮崖而莫反。【少之徒,從窮崖而莫反爾。】
爾乃信心檀越,積善通人。【乃信心檀越,】
咸施一材,俱投一瓦。
憑茲眾力,事若神功。【憑茲眾力事若神功。】
營之不日而成,飾以經時而就。
層臺迥閣,複殿連房。
寒暑異形,陰陽殊制。
雕簷繡栱,與危岫而爭高;鑿礎鑴基,共磐巖而等固。
風光出其戶牖,雲霧生其棟梁。
華炫耀於金盤,氣芬芳於玉樹。
工圖相好,湛若金僊。
匠寫真容,凝如滿月。
殿起三層之柱,簴懸自響之鐘。
堂開千葉之華,蓮捧飛來之座。
燈光不滅,灌海逾明。
剎柱俱低,承幡自舉。
吉祥柔滑之草,爛熳依庭;
逆風和氣之香,氤氳滿院。
斜通洞穴,直注凝泉。
色似琉璃,味同甘露。
波投鼐鼎,浪瀉陛堂。
飲腹消痾,洗軀愈疾。
石柱銅梁之狀,影泛蓮池;桃源菊浦之華,香浮奈苑。
可謂:山類耆闍,寺同離越。
似龍宮而出現,疑鹿野以飛來。
竊以前王鑿鼎,惟論體國之功。
今共刊碑,永記菩提之道。
余任宰屬城,寺居所部。
文雖寫意,書不盡言。
其詞曰:
二儀開廓,四氣氛氳。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通賢通聖,明后明君。
隨機設教,觀化垂文。
樂章既造,禮儀方制。
定彼親疏,決茲疑滯。
披圖辨物,屬辭明例。
唯化一生,不論三世。
元都玉簡,紫闕銀經。
解尸遺骨,飲液吞精。
乘龍萬紀,控鵠千齡。
終非實相,猶是塵情。
唯有大雄,湛然常住。
不生不滅,無來無去。
千門玅旨,一音演論。
度脫眾生,涅槃雙樹。
夢通劉后,感應姬王。
恆星掩耀,滿月澄光。
寫形東國,指聖西方。
慈悲願海,善逝津梁。
法顯還晉,摩騰入洛。
花散經臺,香流像閣。
釋教鬱起,桑門盛作。
露泫珠幡,風吟寶鐸。
真君建德,運鍾滅道。
淪沒四生,毀除三寶。
我皇啟聖,德侔蒼昊。
玅法更弘,真儀再造。
陳氏僭號,王赫斯征。
勾吳霧卷,閩越廓清。
因逢智者,延謁山庭。
珠生浮漢,玉出深荊。
華峰峍屹,石洞淵懸。
芬芳菊浦,滴瀝瓊泉。
盤渦似谷,覆嶺疑船。
來儀宴坐,觸地蕭然。
玅辨法檀,深窮般若。
緇素雲會,挹其河瀉。
或施之材,或投之瓦。
經始不日,翻成大廈。
更起龍宮,還開鹿野。
山連紫蓋,江抱黃牛。
西臨月峽,東接昭丘。
春窗夏牖,水殿山樓。
旃檀圍繞,林碧環周。
座吐芙蓉,龕懸石鏡。
白毫相好,紺髮輝映。
銀鶿徘徊,錦鱗游泳。
騰猴心靜,怖鵒影定。
猗歟哲王,命也藩屏。
自天生德,孝誠俱秉。
旦奭非儔,畢榮詎並。
出總連轡,入調鍾鼎。
構此伽藍,實資力請。
魔殿[山蹇]崖,須彌鬱律。
倏睹劫終,俄看燒訖。
豈如彼岸,生死皆出。
金石不朽,天地可畢。
鐫勒巖阿,永垂懋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