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11-3
威望786
金钱6700
贡献5759
金牌会员
 
威望- 786 点
贡献- 5759 次
金钱- 6700 枚
|
发表于 2020-4-22 09: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4-22 09:33 编辑
你也不用蛮牛一样抵死硬颈
刘滔只是提出了二四异声,还真没到平仄的地步,天宝集中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不就更明显由二五异声变成了二四异声么
○调声
或曰: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二十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二十字一管,即生其意。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可拘检。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至如有轻重者,有轻中重,重中轻,当韵即见。且庄字全轻,霜字轻中重,疮字重中轻,床字全重,如清字全轻,青字全浊。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调声上去入声一声虽无平仄的名却已有平仄的实这也是你赖不掉的,你抵死不认账的不过是平仄的确名之后的二四不同的唐代诗话或者说理论的暂缺
中国古代的诗词理论是诗话式的,话中未明言的由所附的诗例上去加于理解,这也是读古籍的一种必要的方法,从诗例的分析中去论证二四平仄两两交替则不会存在啥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