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07|回复: 123

唐代的诗律

[复制链接]

32

主题

302

帖子

1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436
金钱
660
发表于 2021-6-11 11:05: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逐明先生抛出新论:格律有三种,沈宋唐律,王士祯清律,王力现代律。似乎受了北山旧文《两套格律体系》影响,唐,清,现代确实是诗律研究的三个高峰期,留下不少诗律著作,唐代如《文镜秘府论》所收诸家论述,清代如赵执信,王士祯,李汝襄,董文焕。现代则是王力,启功,涂宗涛等。宋明两代基本没有诗律研究。
    不管清律,现代律,都是以唐律为宗,那么唐律是什么?《文镜秘府论》载:
   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这就是唐律的表述,令人纳闷的是,唐代诗律为何只述第二字平仄粘对,而不说明律句构成?按现代律,律句由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竹节一样截取而成,并且二四六要分明,但唐代全没有这种理论。关于律句定义就是唐律与现代律的差别之处。
   细察《文镜秘府论》,则唐代关于律句定义是有的,就是《诗章中用声法式》一节,经何伟棠等现代诗律研究者分析,其五言律句大多符合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规律。而现代定义的特拗句平平仄平仄,列于五言三平声句法之首,这就可以解释为何此句式大量存在于唐五言律诗中。令人疑惑的是孤平句仄平仄仄平,因文中有讹误,不确定是否允许。何伟堂从三平声句式中找到孤平句例,但孤平句显然不是三平声,因此存疑。宋末元初诗论家方回明确说要避孤平。
   仄仄平平平句式未列入诗章用声法式,显然现代说的三平尾在唐代也是不允许的。
   可见唐律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此法扩展到七言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直到明代都是这么作律诗的,到清代才提出一三五不可不论。
    唐代律句理论《诗章中用声法式》在宋代科考中换了一种表述方式,宋《贡举条式》失平侧说:
   诗每句第二字与第三第四字俱用平声或俱用侧声则为失平侧,若第三字用平侧以间之者非然,叠用四句亦当合抹。
   “失平侧”就是失平仄,司马光奏折说:至于以诗、赋、论、策试进士,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摘其落韵、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士,不问其贤不肖,..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1 11: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宋唐律,王士祯清律,王力现代律。

不存在三种诗律之说,它们只是承继关系、宽严关系。

近体诗律只有一种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同时规避三平尾、三仄脚、孤平,出宽对严,一韵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1 11: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6-11 11:39 编辑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5-27 06:12 编辑


  论汉语诗歌的古典声律体系
  
  现存的汉语诗歌古典声律体系主要有唐律、以王士祯为首的清律和以王力为首的现代律。

  咱们应以何为准?有道是,效法其上,得乎其中;效法其中,得乎其下;效法其下,就什么都不是了。

  如何判别上中下?创作实践是硬道理,哪一种格律体系能写出最好的作品就是上。众所周知,唐诗是汉语诗歌的顶峰,咱们不学顶峰学什么?

  具体一点说,唐律讲究艺术规律,崇尚正格,对所有变格都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诗人们完全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采用相应的格律。而清律苛细严酷,崇尚正格而排斥变格,第一次规定了许许多多的诗家大忌,把艺术规律变成了八股教条,现代律则把清八股教条推向了极致。

  唐律就好比是天足,清律好比缠足,而现代律不但缠足,还要缠到三寸以下。谁更美?还用说吗?

学而不化的孙逐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1 11: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初唐声律理论只论及拈二,对后三无一论及,纵是《诗章中用声法式》一节也颇显齐梁遗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1 11: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他们那些人的所谓理论,什么三仄脚、三平尾、孤平不是大忌甚至合律化,拗体也是律,押韵又可邻韵通押甚至转韵,对仗又可以不用,哪还要声律干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1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章中用声法式
  凡上一字为一句,下二字为一句,或上二字为一句,下一字为一句。(三言。)上二字为一句,下三字为一句。(五言。)上四字为一句,下二字为一句。(六言。)上四字为一句,下三字为一句。(七言。)
  三言一平声:惊七曜 诏八神 转金盖
  二平声:排阊阖 度天津 纷上驮
  四言一平声:宝运惟显 世康礼博 有穆晬仪 槐棘恺悌
  二平声:凝金晓陆 紫玉山抽 丹羽林发 顾惟轻薄
  三平声:高迈尧风 仁风遐阐 皮卿未群
  五言一平声:九州不足步 目击道存者
  二平声:玄经满狭室 绿水涌春波 雨数斜塍断 蒙县阙庄子
  永惭问津所 咏歌殊未已 百行咸所该
  三平声:披书对明烛 兰生半上阶 无论更漏缓 天命多羸仄
  终缺九丹成 水潢众浍来 洊雷扬远声
  四平声:儒道推桓荣 非关心尚贤
  六言二平声:合国吹飨蜡宾 沙头白鹤自舞 次宿密悬花亭 将士来迎道侧
  日月驰迈不停 仰瞻梓柚叶青 八花沸跃神散
  三平声:客行感思无聊 停车向路不乘 奄忽纵横无益 洞口青松起风
  忧从中发怆怆 何不归栖高观 不为时于所顾
  四平声:蒸丹暂来岩下 柴门半掩恒云 濛濛霖雨气凝 况又流飘他方
  南至荥阳停息 何为贪生自谪 身为灰土消烂
  五平声:蓬莱方丈相通 人生几何多忧 风起尘兴暝暝 登高临河顾西
  七言二平声:将军一去出湖海 信是薄命向谁陈 井上双桐未掩凤
  嫁得作赋弹琴声 寒雁一一渡辽水 谁堪坐感箧里扇
  三平声:相抱长眠不愿起 自有倾城荡舟妾 燕宫美女旧出名
  复娉无双独立人 二人拂镜开朱幕 都护府里无相识
  岱北云气昼昏昏 自从将军出细柳 左掖深闺行且宜
  聊看玉房素女术
  四平声:秋鸿千百相伴至 曾舞纤腰入金谷 妾用丹霞持作衣
  燕山去塞三千里 金门巧笑本如神 洛城秋风依竹进
  玉钗长袖共留宾 唯见张女玄云调 河畔青青唯见草
  前期岁寒保一双
  五平声:高楼岧峣连粉壁 可怜春日桃花敷 忖时俱来堪见迎
  鸳鸯多情上织机 云归沙幕偏能暗 还嗟团扇匣中秋
  深入遑遑偏易平 将军勒兵讨辽川 初言度燕征玄菟
  六平声:朝朝愁向犹思床 桃花蓲蘛无极妍 春山兴云尽如罗
---------------------
就以用声法式而言,三言的有三仄脚、三平尾么?

仄仄平平平句式未列入诗章用声法式,显然现代说的三平尾在唐代也是不允许的。---此句不颇,儒道推桓荣、朝朝愁向犹思床,这两句均是三平尾句,初唐未忌,中晚唐则已忌之,白氏曰‘下避三连’

点评

三平尾表述不当,仄仄平平平这个例句中没有,何伟棠将“百行咸所该”改为百行咸斯该来充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1 13: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2

帖子

1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436
金钱
660
 楼主| 发表于 2021-6-11 13:04: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6-11 12:18
诗章中用声法式
  凡上一字为一句,下二字为一句,或上二字为一句,下一字为一句。(三言。)上二字为一 ...

三平尾表述不当,仄仄平平平这个例句中没有,何伟棠将“百行咸所该”改为百行咸斯该来充当。

点评

何伟棠实在没有必要将“百行咸所该”改为百行咸斯该来充当,“百行咸所该”的平仄是仄平平仄平的拗救律句,而“百行咸斯该”的平仄是仄平平平平的非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1 15: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1 15: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望云飞 发表于 2021-6-11 13:04
三平尾表述不当,仄仄平平平这个例句中没有,何伟棠将“百行咸所该”改为百行咸斯该来充当。 ...

何伟棠实在没有必要将“百行咸所该”改为百行咸斯该来充当,“百行咸所该”的平仄是仄平平仄平的拗救律句,而“百行咸斯该”的平仄是仄平平平平的非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1 15: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6-11 16:15 编辑

所谓沈宋唐律、唐律于诗律而言是个不存在的术语,严沧浪论诗体曰‘’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元和体(元、白诸公)、晚唐体、本朝体(通前后而言之)。。。‘’,可见,诗律是渐进的,如果说唐律是唐人诗律的省称的话有违前贤之论,孙逐明先生抛出个不存在的术语是故意混淆基本概念,同理,什么‘王士祯清律,王力现代律’也是子虚乌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6-11 20: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5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6
贡献
94656
金钱
10706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6-11 20: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诗友的文章,我是这样认为的,律诗也有一个完善发展的过程,三种律格正是这样的证明。

点评

律诗格律的完善在唐代就完成了,后来朝代只能尽量复制,不敢说发展。内容上可以尽量变出新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1 2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2

帖子

1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436
金钱
660
 楼主| 发表于 2021-6-11 21:4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青 发表于 2021-6-11 20:22
孙逐明孙兄在我那边比较“孤独”,这里相对热闹些,可以“邀请”他也来这里参议。让他参予进来,也是一份“ ...

晓青不妨邀孙先生来探讨,最好了,有好多年不见孙先生了。

点评

行,我给他留言,就说有“老友”念叨他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1 2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02

帖子

1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436
金钱
660
 楼主| 发表于 2021-6-11 21:4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1-6-11 20:32
谢谢诗友的文章,我是这样认为的,律诗也有一个完善发展的过程,三种律格正是这样的证明。 ...

律诗格律的完善在唐代就完成了,后来朝代只能尽量复制,不敢说发展。内容上可以尽量变出新意。

点评

谢谢诗友的留言,格律基本是这样,内容变和时代有关系,是必然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1 2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5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6
贡献
94656
金钱
10706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6-11 22: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1-6-11 22:41 编辑
望云飞 发表于 2021-6-11 21:45
律诗格律的完善在唐代就完成了,后来朝代只能尽量复制,不敢说发展。内容上可以尽量变出新意。 ...


谢谢诗友的留言,格律基本是这样,内容变和时代有关系,是应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6-11 22: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2 10: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6-24 12:46 编辑
晓青 发表于 2021-6-11 20:22
孙逐明孙兄在我那边比较“孤独”,这里相对热闹些,可以“邀请”他也来这里参议。让他参予进来,也是一份“ ...

估计到这来也没戏,孙逐林在百家一遇金筑子、针叶林质疑、批驳就急眼,到这来也许会让他更是急火攻心

二、刘滔的四声二元化

  刘滔异说的另一段专论四声的二元化问题:
  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人,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恰为大半。 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日:‘常感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然用全句平上可为上句取固无全用,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官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
  这段文字的价值和意义是在于,它首次从如下的几个方面较有系统地阐明了一个以平声为中心,使四声实际分别为平仄两类的二元化的诗律理论:--孙逐明

孙逐林这也太主观臆断了吧?找遍整个有唐一代的诗话都找不到平仄二元化的完整论述--偶有见平侧字样,但却基本上都还有四声碎用的痕迹,有些还很明显,孙逐林上面的说法是把平声与其余三声的对举想当然地说成平仄二元化。

点评

唐朝的律句理论,根本不是24平仄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4 07:36
我留言了,不知道孙兄找不找得到、会不会过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2 1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6-12 10: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2 11: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青 发表于 2021-6-12 10:56
我留言了,不知道孙兄找不找得到、会不会过来:)

他早就在这边复制过金筑子的帖子,估计早就关注过这里了,如果想来的话应该也是早就来了。

当然,来者均欢迎,但理论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只有鲜花和掌声等着谁的,更多的时候可能会挨尽板砖--尤以孙先生素来喜树王力为对立面有更多、更大的可能

点评

来了再说,微觉着,孙兄书生气比较浓些,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2 11: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6-12 11: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2 11: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青 发表于 2021-6-12 11:24
来了再说,微觉着,孙兄书生气比较浓些,呵呵。

嗯,很欢迎他来这里论辩。

我也正想就板凳上他的帖子上的诸多问题想请教一下他,如‘’唐律‘’是什么?清律是什么?现代律又是什么?什么叫‘’唐律讲究艺术规律‘’?艺术规律是什么?声律跟艺术规律是如何扯在一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6-12 12:49: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先生以前用旋律说解释格律,现代思维多,古文献了解的少,跟着大家看了《文镜秘府论》等文献后,论述中加入了古文献,但旋律说仍不离口。

点评

难得本专栏,有人说出【旋律】二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23 00:33
旋律是什么?旋律,是音乐的首要要素,通常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节奏的序列。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的。旋律是由许多音乐基本要素,如调式、节奏、节拍、力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2 13: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2 13: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6-12 13:47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6-12 12:49
孙先生以前用旋律说解释格律,现代思维多,古文献了解的少,跟着大家看了《文镜秘府论》等文献后,论述中加 ...

旋律是什么?旋律,是音乐的首要要素,通常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节奏的序列。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的。旋律是由许多音乐基本要素,如调式、节奏、节拍、力度、音色表演方法方式等,有机地结合而成。

可见,旋律是个用之于音乐的概念,这就不可避免地牵涉到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格律与古代音乐的关系、文字四声与古代音乐的关系等等,只一个文字四声与音乐的关系孙先生就不见得能弄懂,因文字四声跟宫商角徵羽的对应关系至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

论文体扯音乐、论音韵扯语音学之类除了让人不明觉厉外根本就无助于说明本来要说明的问题,譬如就上面的声律问题就转移到语法上去了。

孙先生还有个更莫名其妙的说法,即要求别人通读他的全部所谓理论而不是一个问题就一个问题说清楚,如果连一个问题都说不清楚的话,孙先生的极力抬高唐人沈宋声律、抑损王力的调调还能有什么学术可谈?沈宋的声律跟王世祯的声律、王力的声律有必然冲突吗?或者反过来说,王世祯的声律、王力的声律跟沈宋的声律有必然冲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14 07: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6-12 10:52
估计到这来也没戏,孙逐林在百家一遇金筑子、针叶林质疑、批驳就急眼,到这来也许会让他更是急火攻心

...

唐朝的律句理论,根本不是24平仄律!

点评

如果说有贯穿有唐一代诗律的声律理论的话只有拈二,其余不论从初唐的诗髓脑到中唐的唐朝新定诗格及晚唐传到日本的作文大体都有四声碎用的痕迹,否认这点是不客观的;但孙逐明先生随意把四声二元化推及到刘滔则更是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4 0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4 09: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14 07:36
唐朝的律句理论,根本不是24平仄律!

如果说有贯穿有唐一代诗律的声律理论的话只有拈二,其余不论从初唐的诗髓脑到中唐的唐朝新定诗格及晚唐传到日本的作文大体都有四声碎用的痕迹,否认这点是不客观的;但孙逐明先生随意把四声二元化推及到刘滔则更是主观臆断,严谨点说刘滔把平仄对举是可以的,这样的对举是为了说明、突出平声的重要性

唐人诗话偶有见说及平侧的,但一直到宋朝的贡举条式才明确了不允许“失平侧”

点评

一联之内出句与对句的两个第二字,不是一平一仄者,也是属于【失平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4 11:05
唐朝时期根本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律句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4 1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14 1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6-14 09:37
如果说有贯穿有唐一代诗律的声律理论的话只有拈二,其余不论从初唐的诗髓脑到中唐的唐朝新定诗格及晚唐传 ...

唐朝时期根本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律句理论

点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隋朝就已出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4 20: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14 11: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6-14 09:37
如果说有贯穿有唐一代诗律的声律理论的话只有拈二,其余不论从初唐的诗髓脑到中唐的唐朝新定诗格及晚唐传 ...

一联之内出句与对句的两个第二字,不是一平一仄者,也是属于【失平仄】!

点评

对,象这样的是永明遗风 东秦称右地,川隰固夷昶。 层峰驾苍云,浊河流素壤。 青丘良杳郁,雪宫信疏敞。 王佐改殷命,霸功缪周网。--沈约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 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4 2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6-14 20: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14 11:05
一联之内出句与对句的两个第二字,不是一平一仄者,也是属于【失平仄】! ...

对,象这样的是永明遗风

东秦称右地,川隰固夷昶。
层峰驾苍云,浊河流素壤。
青丘良杳郁,雪宫信疏敞。
王佐改殷命,霸功缪周网。--沈约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
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
莫怪人题树,祗为赏幽栖。--上官婉儿

灼灼青春仲,悠悠白日升。
声容何足恃,荣吝坐相矜。
愿与金庭会,将待玉书徵。
还丹应有术,烟驾共君乘。--陈子昂

初唐不乏如此之类

点评

你的举例,不是永明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4 2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主题

8157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27
贡献
7690
金钱
159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6-14 20: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6-14 10:34
唐朝时期根本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律句理论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隋朝就已出现。

点评

如此说法,依据何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4 2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14 21: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6-14 20:31
对,象这样的是永明遗风

东秦称右地,川隰固夷昶。

你的举例,不是永明体!

点评

是永明遗风 《后村诗话》 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 《诗源辨体》 子昂五言近体,律虽未成,而语甚雄伟,武德以还,绮靡之习,一洗顿尽。 《诗辩坻》 陈伯玉律诗,清雄为骨,绵秀为姿,设色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4 2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6-14 21: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1-6-14 20:44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隋朝就已出现。

如此说法,依据何在?

点评

口诀,写在当时韵书的首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4 2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4: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