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90|回复: 87

近体诗是永明体的继承与发展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1-25 18: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26 12:03 编辑

近体诗是永明体的继承与发展

    近体诗是永明体的继承与发展,所谓继承,就是照搬了【蜂腰】和【上尾】;所谓发展,就是开创了删繁就简的换头术。换头术包含一平一仄换【联头】和一平一仄换【句头】。也可以说,近体诗的声律,是新加原有结合的声律。新加声律是元兢的【联头】和【句头】,原有声律是沈约的【蜂腰】和【上尾】。也即:

蜂腰还是那颗星星,
上尾还是那个月亮。
元兢融进了换头术,
乌鸡变成了唐凤凰。

【沈约法】永明体声律体系的四项基本法:
平头:每联的两个第二字不得同四声。
上尾:每联的两个第五字不得同四声。(首韵除外)
鹤膝:邻联的两个第五字不得同四声。
蜂腰:每句的第二五两字不得同四声。(同平除外)

【元兢法】近体诗声律体系的四项基本法:
句头:每联的两个第二字不得同平仄。
上尾:每联的两个第五字不得同四声。(首韵除外)
联头:邻联的两个第二字不得同平仄。
蜂腰:每句的第二五两字不得同四声。(同平除外)

    从永明到大明的律句发展历史来说,前期是永明沈约的【四声二五蜂腰法】,后期是明朝真空的【平仄二四平仄法】。所谓平仄二四平仄法,也即真空说: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所谓四声二五蜂腰法,也即沈约论: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也就是蜂腰法则:二五俩字,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科举是检验诗律的唯一标准,检验诗律的标准只能是科举律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当我们知道近体诗的律句标准,不是真空【平仄二四平仄法】而是【四声二五蜂腰法】之后,我们就可以去检验使用【四声二五蜂腰法】:1、可以解析大唐科举的状元帖;2、可以通读千古奇冤的黄鹤楼;3、可以欣赏律句花样的刘昚虚。4、可以释疑百思不解的卢盛江(详见附件4个)

=================================
【附件1】
唐朝12状元殿试帖

12首唐朝状元殿试帖,完全符合元兢声律理论体系。其中11首符合元兢的换头体,1首符合元兢的折腰体。在11首元兢换头体中,搭接涵盖着7首符合真空声律理论体系的律诗。12首诗篇中,共有7个二四同声句,多少不等分布在5首诗篇里。符合真空理论体系的是7/12,百分率是58%,不足60分即是不及格。
==============================

1、开元(713—741)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29年。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崔曙 状元殿试帖《奉试明堂火珠》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〇去平平入,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上,〇去仄平平。
〇去平平入,〇平仄仄平。〇平仄平去,〇上仄平平。
【遥知太平代,平平仄平仄】==========不合24分明【1】


2、【天宝(742-756)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

唐天宝四年(745)殷寅 状元殿试帖《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应历生周日,修祠表汉年。复兹秦岭上,更似霍山前。
昔赞神功启,今符圣祚延。已题金简字,仍访玉堂仙。
睿祖光元始,曾孙体又玄。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北阙心超矣,南山寿固然。无由同拜庆,窃抃贺陶甄。

〇入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上,〇仄仄平平。
〇去平平上,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入,〇仄仄平平。
〇上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入,〇仄仄平平。
〇入平平上,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去,〇仄仄平平。

3、上元(674-676)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唐上元二年(761)张濯 状元殿试帖《迎春东郊》

颛顼时初谢,句芒令复陈。飞灰将应节,宾日已知春。
考历明三统,迎祥受万人。衣冠宵执玉,坛墠晓清尘。
肃穆来东道,回环拱北辰。仗前花待发,旂处柳疑新。
云敛黄山际,冰开素浐滨。圣朝多庆赏,希为荐沈沦。

〇入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入,〇仄仄平平。
〇去平平上,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入,〇仄仄平平。
〇入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入,〇仄仄平平。
〇上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上,〇仄仄平平。


4、唐大历年间(766―779)
唐大历十年(775)丁泽 状元殿试帖《龟负图》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〇入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去,〇仄〇〇平。
〇去〇〇入,〇平〇〇平;〇平上〇去,〇仄上〇平。
〇入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去,〇仄〇〇平。
【还寻九江去,平平仄平仄】====================2

5、
唐大历十四年(779)王储 状元殿试帖《花发上林》

东陆和风至,先开上苑花。秾枝藏宿鸟,香蕊拂行车。
散白怜晴日,舒红爱晚霞。桃间留御马,梅处入胡笳。
城郭连增媚,楼台映转华。岂同幽谷草,春至发犹赊。

平入平平去,平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上,〇仄〇〇平。
〇入平平去,平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上,〇仄〇〇平。
〇入平平去,平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上,〇仄〇〇平。

6、
唐贞元八年(792)贾棱 状元殿试帖《御沟新柳诗》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
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
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

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入,〇仄〇〇平。
〇入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上,〇仄〇〇平。
〇上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上,〇仄〇〇平。

【轻云度斜景,平平仄平仄】=============不合24分明3

7、
唐贞元十年(794)陈讽 状元殿试帖《冬日可爱诗》

寒日临清昼,寮天一望时。未销埋径雪,先暖读书帷。
属思光难驻,舒情影若遗。晋臣曾比德,谢客昔言诗。
散采宁偏照,流音信不追。余辉如可就,回烛幸无私。

〇入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入,〇仄〇〇平。
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入,〇仄〇〇平。
〇上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去,〇仄〇〇平。

8、
唐贞元十二年(796)李程 状元殿试帖《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
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

仄平仄平入?仄仄仄平平?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上?平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入?平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曲台送春目,仄平仄平仄】=============不合24分明【4】

9、
唐贞元十五年(799)孟绅 状元帖《行不由径》
欲速意何成,康庄欲砥平。天衢皆利往,吾道泰方行。
不复由莱径,无由见蒋生。三条遵广达,九轨尚安贞。
紫陌悠悠去,芳尘步步清。澹台千载后,公正有遗名。

仄入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上?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入?仄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去?平仄仄平平?

10、
唐元和五年(810)陈彦博 状元帖《恩赐》:
阿衡随逝水,池馆主他人。天意能酬德,云孙喜庇身。
生前由直道,殁后振芳尘。雨露新恩日,芝兰旧里春。
勋庸留十代,光彩映诸邻。共贺升平日,从兹得谏臣。

平平平仄上?平仄仄平平?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去?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11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折腰体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统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平平仄平平?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入?仄上平平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去?
平平仄仄上?平入平平去?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去?

【开元太平时,平平仄平平】=============不合24分明【5】
【霞衣统摇曳,平平仄平去】=============不合24分明【6】
【宴罢水殿空,仄仄仄仄平】=============不合24分明【7】

12、
唐会昌三年(843)卢肇 状元帖《风不鸣条》:
习习和风至,过条不自鸣。暗通青律起,远傍白蘋生。
拂树花仍落,经林鸟自惊。几牵萝蔓动,潜惹柳丝轻。
入谷迷松响,开窗失竹声。薰弦方在御,万国仰皇情。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通平平仄去?通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去?仄仄仄平平?

====================================
【附件2】
千古奇冤《黄鹤楼》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崔颢的《黄鹤楼》,随有“唐人七律,崔颢第一”的盛名,从此广为流传,至今千年不衰。

    所谓“唐人七律,崔颢第一”,既不是“声律”第一,也不是“意境”第一。声律,是硬指标,声律有合律不合律之分,声律没有第一第二之说。意境,是软指标。意境有美好不美好的相对表述,意境没有第一第二的绝对说法。南宋诗论家,严羽的“唐人七律,崔颢第一”,应该是相对于具备硬指标的修辞艺术而言。

    崔颢的《黄鹤楼》,频繁使用修辞手法,仅从【双声、叠韵、重字、叠词】来论,因修辞所牵连的字数高达30个。修辞的字数,是非修辞字数的1.2倍。不管是从盛唐来说,也不管从大唐来论;不管是从古风来说,也不管从律诗来论;不管是从崔前来说,也不管从崔后来论。崔颢可谓,空前绝后,无人超越。尤其前句一二三,字字围绕黄鹤间。三扣主题《黄鹤楼》,堪称今古第一流!

    尤为精彩的,崔颢《黄鹤楼》颈联的句法。前四后三的遣词造句,中间省略系词谓语的手法。这在唐人的七言律诗中,当属空前卓越的第一人。唐朝温庭筠和宋朝马致远的诗词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其诗词手法,三羊猜测,大概源于崔颢《黄鹤楼》。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解读崔颢七律《黄鹤楼》,重要环节有三:一是,“已乘”的“乘”字,音读“去”声,意作“记载”;二是,“一去”的“去”字,音读“平”声,意作“疾走”;三是,使用元兢四声25法,七言则是四声247法。崔颢七律《黄鹤楼》: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日暮【去】乡关【平】何处是【去】,
烟波【平】江上【去】使人愁【平】。

=======================================
【附件3】
从刘眘虚14首诗篇,看盛唐近体诗的声律

盛唐人选编盛唐诗,盛唐人点评盛唐诗,殷璠是盛唐人的当之无愧第一人。

《河岳英灵集》选诗人24家,以“声律宛态”给予高度评价,刘昚虚是唯一的一个。但奇怪的是,《河岳英灵集》选入刘昚虚诗共11首,虽其中也有一些律句,却没有一首完全合于近体诗律。大量的是三平声、四平声,乃至五平声,或四仄声、五仄声。至于其他的二、四同声,则更为普遍。所选刘昚虚的诗句,普遍而严重地违背了近体诗律,为什么却说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呢?————卢盛江《殷璠声律说释疑》

刘昚虚(714-767),盛唐著名诗人,开元二十二年(734)中进士。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所选的24名诗人中,刘昚虚位列第四,在常建,李白,王维之后。殷璠给予了刘昚虚很高的评价:“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

   《河岳英灵集叙》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河岳英灵集》:“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

    《唐诗归》:“妙在止十四首,一字去不得。其用意狠处,全在不肯多。予尝爱十四首,命林茂之书成小册,而题其后有云:“陶公坐高秋,孤意先自立。”自谓此君实录。又去:诗少而妙,难矣。然难不在陶洗,而在包孕;妙不在孤片,而在深广。读慎虚一字一句一篇,若读数十百篇,隐隐隆隆,其中甚多,吾取此为少者法。

    《越缦堂诗话》:刘挺卿诗所传只十四首,钟伯敬、林古度、王贻上皆极赏之,以为字字可传。其诗多清气如话,却有不落色相之妙,然稍近率易。殷璠谓其“气骨不逮”,诚哉是言!

    《河岳英灵集》编录刘昚虚11首唐朝近体诗,首首符合元兢体系,首首符合换头理论。没有一首完全符合真空24分明的。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总计收录刘昚虚11首五言律诗(内含1首上韵诗)。10首平韵五言诗,共有138个单句。在124个单句中,24同声句为55个。24同声句占总句数的44%。

《河岳英灵集》编录刘昚虚11首唐朝近体诗,总计138个单句,穷尽了32个五言律句全部花样:

01、平平平仄仄;沧溟千万里——〇平〇仄仄==【甲1】
02、平平仄仄仄;偏知汉水广
03、仄平平仄仄;石溪流已乱
04、仄平仄仄仄;相如有遗草

05、仄平仄平仄;有时近仙境——〇平〇平仄==【甲2】
06、仄平平平仄;会寻名山去
07、平平仄平仄;陶家习先隠
08、平平平平仄。青冥南山口

09、平仄平平平;秋气何髙清——〇仄〇平平==【乙1】
10、仄仄平平平;此路劳夷犹
11、平仄仄平平;苔径入渐微
12、仄仄仄平平;日夜一孤舟

13、平仄平仄平;山逺情独亲——〇仄〇仄平==【乙2】
14、平仄仄仄平;思逐海水流
15、仄仄平仄平;独夜仍越乡
16、仄仄仄仄平。尚与爱网并

17、仄上仄平去;物象自清旷——〇仄〇平仄==【丙1】
18、仄入平平上;日莫骊歌后
19、平入仄平上;寒笛对京口
20、平去平平入;南望襄阳路

21、仄去仄仄上;旷望绝国所——〇仄〇仄仄==【丙2】
22、平入仄仄去;深路入古寺
23、仄去平仄上;或见青色古
24、平去平仄上;何处归且远

25、平平平仄平;微茫天际愁——〇平〇仄平==【丁1】
26、平平仄仄平;孤山百里秋
27、仄平平仄平;世情多是非
28、仄平仄仄平;亦惟立此身

29、平平平平平;归耕东山田——〇平〇平平==【丁2】
30、仄平平平平;送君东悠悠
31、平平仄平平;风波敬皇休
32、仄平仄平平;故人在襄阳

【1】===============================================18句
海上诗送薛文学归东海
何处归且远,送君东悠悠。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旷望绝国所,微茫天际愁。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前心方杳眇,此路劳夷犹。
离别惜吾道,风波敬皇休。春浮花气远,思逐海水流。
日莫骊歌后,永怀空沧洲。

平上平仄去?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
仄去仄仄上?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去?仄仄仄平平?
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上?仄仄平平平?
通入仄平去?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入平平上?仄平平平平?

【2】================================================10句
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入渐微。日莫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常为垆峰意,况与逺公违。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无清机。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入平平去?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去平仄入?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3】=================================================14句
送韩平兼寄郭微
上客夜相过,小童能沽酒。即为临水处,正值归雁后。
前路望乡山,近家见门柳。到时春未莫,风景自应有。
余忆东州人,经年别来久。殷勤为传语,日夕念携手。
兼问前寄书,书中复达否。

仄入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通仄平仄仄?
平仄通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通平仄平仄?通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通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
【三羊存疑:景/有,两字同上声。】

【4】=========================================16句
寄阎防
青冥南山口,君与缁锡邻。深路入古寺,乱花随莫春。
纷纷对寂寞,往往落衣巾。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
晩心复南望,山逺情独亲。应以修往业,亦惟立此身。
深林度空夜,烟月锁清真。莫叹文明日,弥年从隠沦。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入仄仄去?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入平仄上?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上平仄入?仄平仄仄平?
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通平平仄平?


【5】============================================12句
莫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晩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通平通?
平入仄仄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
平入仄平上?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6】====================================================8句

寄江滔求孟六遗文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相如有遗草,为一问家人。

平去平平入?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仄去?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7】====================================================12句
浔阳陶氏别业
陶家习先隠,种柳长江边。朝夕浔阳县,白衣来几年。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

平平仄平仄?通仄平平平?平入平平去?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上仄平去?仄平平平平?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上仄仄去?平平平平平?

【8】====================================================12句
登庐山峰顶寺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髙清。庭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
徒知真机静,尚与爱网并。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

平平通仄仄?平仄平平平?通去平仄入?平平平平平?
平平仄平仄?通仄平平平?平上仄平去?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上平平去?仄平平仄平?

【9】==================================================12句
寻东溪还湖中作
出山更回首,日莫清溪深。东岭新别处,数猿叫空林。
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幽兴方在往,归怀复为今。
云峰劳前意,湖水成逺心。望望已超越,坐鸣舟中琴。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上平仄去?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去平仄上?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去仄平入?仄平平平平?


【10】===================================================16句
越中问海客
风雨沧洲莫,一帆今始归。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逺,人经此路稀。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平上平平入?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去仄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平通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去仄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通?
平上平仄入?仄平平仄平?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11】=============================================8句
江南曲
美人何荡瀁,湖上风日长。玉手欲有赠,裴徊双明珰。
歌声随緑水,怨气起青阳。日莫还家望,云波横洞房。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上仄仄去?平平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仄入平平去?平平通仄平?

===============以上见殷璠《河岳英灵集》==========

【12】=============================8句
九日送人(唐·刘慎虚)
海上正摇落,客中还别离。同舟去未已,远送新相知。
流水意何极,满尊徒尔为。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

仄上仄平入?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上仄平入?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13】==============================8句
阙题(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上仄平去?仄平平仄平?
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去仄仄入?平平仄平平?


【14】======================12句
积雪为小山(唐·刘慎虚)================【试律诗】
飞雪伴春还,春庭晓自闲。虚心应任道,遇赏遂成山。
峰小形全秀,岩虚势莫攀。以幽能皎洁,谓近可循环。
孤影临冰境,寒光对玉颜。不随迟日尽,留顾岁华间。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

【附件4】

卢盛江《殷璠声律说释疑——唐代文术论札记》
    内容提要
    殷璠声律说之所以有很多费解之处,是因为他的声律说的内容比较复杂。他确实反对齐梁声律,认为不必严格遵守近体诗律,但又注重声律,事实上接受了近体诗律。他的声律标准,一是雅调,讲声调之雅特别是格调之雅,声律依诗的雅调兴象而随任自然;二是兼容并包,既闲新声即熟悉近体诗律,复晓古体即通晓齐梁体之前的古代声律;三是词与调合,即声律要与高雅格调相合,要随诗的内容格调而变化,根据其他具体情况处理声律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高度评价不合声律的刘眘虚诗声律宛态,无出其右。

    殷璠《河岳英灵集》,其序及其集论,有不少地方论及声律。《河岳英灵集叙》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河岳英灵集·集论》论编选原则,说:“言气骨则建安为俦,论宫商则太康不逮。”《河岳英灵集》评刘眘虚:“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但是殷璠论声律有很多费解之处。殷璠是盛唐有代表性的诗论家,他的声律说,反映的是盛唐人的思想。对殷璠声律说,释其疑惑之点,解其费解之处,对于准确把握殷璠乃至盛唐人的声律和文学思想,就很有必要了。

    【一】
    殷璠论声律的疑惑费解之点有好几处。
    殷璠明确反对齐梁声律说。《河岳英灵集·集论》追溯历代声律,说:“齐梁陈隋,下品寔繁,专争拘忌,弥损厥道。夫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咸须避之。”他是明确反对四声八病的。他又说:“沈生虽怪曹王‘曾无先觉’,隐侯去之更远。”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认为声律是他的发明,不但自骚人以来,此秘未睹,而且汉魏时的张衡、蔡邕、曹植、王粲等人“曾无先觉”。殷璠则反其说而言之,认为恰恰是沈约本人“去之更远”,更为远离了声律之道。这都看出殷璠对齐梁声律说的态度。殷璠认为,近体诗律也未必需要严格遵守。收入《河岳英灵集》的作品,大量的是古体或者歌行体。这些古体诗和歌行,并不合近体诗律。《河岳英灵集叙》说:“至如曹刘诗,多直语,少切对,或五言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五言并侧,十字俱平,既未避齐梁声病说,也不合近体诗律,而殷璠却认为它“逸价终存”。他说四声八病未必要避忌,然后说:“纵不拈二,未为深缺。”这里所谓“拈二”,就是元兢所说的“双换头”,是说每一联头二字平仄相对,而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互粘。这事实上已将齐梁声律的平头说发展为近体诗律的粘对说。不拈二,也违背了近体诗律的原则。

    既反对齐梁声律,又认为不需严格遵守近体诗律,那么,为什么又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论宫商则太康不逮呢?

    刘眘虚的例子也颇为费解。现存《河岳英灵集》选诗人24家,以“声律宛态”给予高度评价,刘昚虚是唯一的一个。但奇怪的是,《河岳英灵集》选入刘昚虚诗共11首,虽其中也有一些律句,却没有一首完全合于近体诗律。大量的是三平声、四平声,乃至五平声,或四仄声、五仄声。至于其他的二、四同声,则更为普遍。所选刘昚虚的诗句,普遍而严重地违背了近体诗律,为什么却说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呢?

    【二】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分析殷璠声律说的具体内容。
    殷璠对声律的态度,他的声律说的具体内容是复杂的。
    一方面,殷璠确实反对齐梁声律,认为不必严格遵守近体诗律,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不讲声律,相反,从他的论述来看,他还很重视声律。《河岳英灵集·集论》说:“昔伶伦造律,盖为文章之本也。是以气因律而生,节假律而明,才得律而清焉。豫于词场,不可不知音律焉。”以声律为文章之本,就是说,对文章来说,声律是不可或缺的。他又说:“孔圣删诗,非代议所及。自汉、魏至于晋、宋,高唱者十有余人;然观其乐府,犹时有小失。”历代在声律上都时有小失,即使只有小失,也受到他的批评,这说明他是看重声律的。

    他事实上接受了近体诗律。《河岳英灵集》所选诗作,确实大量是不合律的古体或者歌行体,但也有不少近体律诗。有的诗人,近体律诗占的比例还比较大。比如,选綦毋潜6首中有4首,祖咏6首中有3首,孟浩然6首中有4首,崔国辅13首中有6首,王湾8首中有5首。这些近体律诗,绝大部分完全合律,少数的有一处二处平仄不合,或未讲粘法。不是近体律诗的诗作中,也有一些多有律句律联,而且既讲对,又讲粘。从诗体来说,比较多的是五言律诗,还有七绝、五绝、五言排律。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七言律诗。据殷璠自述,《河岳英灵集》的编纂“终癸巳”,也就是终于天宝十二载(753)。这时七言律诗还没有发展成熟,出现数量不多。这时七言律诗的重要作家是杜甫,《河岳英灵集》没有收录杜甫的作品,而杜甫那些名世的七言律诗,主要作于这之后,有人作过统计,天宝十三载之前,杜甫七律还只有5首。而《河岳英灵集》却选入不少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除第二联不合律,崔颢《雁门胡人歌》除第一句第六字,第二句第二字,第五句末字平仄不合,其余均合七律。而高适《九日酬顾少府》则完全合律。 还有一些长篇七言诗,就诗体来说,是七言歌行,或说七言古诗,但其中多有律联。比如,李颀《送陈章甫》九联中五个律联,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14联中6个律联,高适《燕歌行》14联中9个律联。这已很接近七言排律。如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除第一第二句,其余的除个别字外,均合诗律,直接可称之为七言排律也未尝不可。所以,说殷璠实际上接受了近体诗律,是有事实根据的。这一点,从殷璠所编的《丹阳集》也可以看出。殷璠编《丹阳集》,全书今已佚,《吟窗杂录》存有残文。据陈尚君著《殷璠〈丹阳集〉辑考》,确收入《丹阳集》的诗,共20首又26句,20首中,五律8首,七律1首,五绝3首,近体律诗也占相当比例。这或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殷璠的思想。讲到这里,应该回过头来看殷璠那句话。他说:“纵不拈二,未为深缺。”他只是说未为“深缺”,它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只是小缺,反过来说,则是犹有小缺。既不必像齐梁以来诗人一样对声律“专事拘忌”,又接受近体诗律,认为不守诗律,虽未为深缺,却犹有小缺。这样来理解殷璠,是不是更为完整一些呢?接受近体诗律,且有诗体类型众多,可以说,后来近体律诗的主要类型基本都有。是不是正在这个意义上,殷璠说声律“始备”呢?

    【三】
    在声律上,殷璠可能还有他自己的标准,有他自己的一些思想。
    《河岳英灵集·集论》说:“即‘罗衣何飘飘,长裾随风还’,雅调仍在,况其他句乎?故词有刚柔,调有高下;但令词与调合,首末相称,中间不败,便是知音。”又说:“璠今所集,颇异诸家,既闲新声,复晓古体。”这里提出几点:一是雅调;二是既闲新声,复晓古体;三是词与调合。这三点或者集中反映了殷璠的声律标准和思想。

    雅调应该是最基本的标准。《河岳英灵集叙》说建安曹植刘桢之诗,“或五言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集论》说的“罗衣何飘飘,长裾随风还”二句,就是十字俱平。这样的诗,逸价终存,雅调仍在。可见,对声律来说,雅调是第一位的。所谓雅调,可能指声调之雅,但更可能指格调之雅,指思想格调感情格调之雅。在具体创作中,离开思想内容感情格调,就单纯的声调而言,是无所谓雅俗之分的。《河岳英灵集叙》提出雅体、野体、鄙体、俗体,这里说的雅、野、鄙、俗,就是指诗的整体风貌。所谓雅调,也就是雅体,而所谓雅体,是从广义上来说的。气扬采飞,淡远细婉,兴寄托情,兴象玲珑,神来气来情来,都是雅。只要有雅调,不论怎样的声律形式,都是被容许的。这完全是依诗的雅调兴象而随任自然的声律。这或者就是殷璠的一个思想。

    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是又一个思想。所谓新声,显然指近体诗律。近体诗律是从齐梁声律发展而来的。所谓闲,是娴(闲)熟。既闲新声,既表明了殷璠对近体诗律的态度,也可能还说明他熟习齐梁声律。所谓古体,可能从内容上讲,从诗的整体风貌上讲。从这方面讲,所谓古体,应该就是指有风骨。所谓复晓古体,也就是下文所说的“言气骨则建安为俦”。但既与新声相对,所谓古体也还可能是从声律上来讲,兼指声律之古体。而不论从内容上讲还是从声律上讲,这古体都当以建安文学为中心。从声律上讲,所谓古体当指建安文学体现出来的声律特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如曹植、刘桢等人虽五字并侧,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雅调仍在”的声律特点。当然,也可能泛指齐梁体之前的古代声律。这就很让人想起杜甫《戏为六绝句》所说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所谓“既闲新声,复晓古体”,可能就表明在声律上兼容并包的态度。《河岳英灵集》选诗,既有大量古体,也有不少近体,或许正可以作为声律上这种兼收并蓄态度的生动印证。

    还有一点重要的,是词与调合。什么是词与调合?殷璠也没有具体说明,我们可以结合殷璠的其他论述和选诗评诗作些推测。它可能是前面说的,诗要有雅调。不论新声古体,都在格调高雅,都要与诗的高雅的感情格调思想格调相合。但它还可能有别的意思。

    所谓词与调合,可能还指声律要随诗的内容格调而变化。我们可以看刘昚虚的诗。前面我们说过,《河岳英灵集》中,以“声律宛态”给予高度评价,刘昚虚是唯一的一个。细细分析一下,《河岳英灵集》所选刘昚虚的诗,它的声律变化和诗的内容格调变化总有些关系。连用平声的,诗的感情格调往往比较平和舒缓,或者境界比较平远。比如《浔阳陶氏别业》,诗有三个三平声句,一个四平声句,一个五平声句,而诗写陶家归隐江边,而霁云明岭,秋水澄天,物象清旷,野情绵联,而最后兴发归耕东田之愿,总的格调比较闲适,比较平和。《登庐山峰顶寺》写登庐山峰顶寺而见秋气高清,林端江明,山门幽声,而照有无之界,识真机之静;《寻东溪还湖中作》写日暮清溪,云峰幽兴,湖水远心,舟中鸣琴,都写得悠闲自得,心静意平,而前诗有二个三平声,一个四平声,一个五平声,而后诗有一个三平声,二个四平声。而连用仄声的,则感情格调往往起伏较大,欹侧不平。比如《海上诗送薛文学归东海》,沧溟万里而友人唯一孤舟归于东海,于是旷望绝国之所,微茫天海之际,心生愁思,起伏不平。这时用了一个五仄声的句子。殷璠是不是认为,声律节奏应该和感情节奏相合呢?如果这样认为还有些道理,那么,刘昚虚的诗明显普遍地不合诗律,殷璠却称他“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前面提出的这一疑问也许就不那么费解了。

    殷璠所谓词与调合,可能还说要根据其他具体情况处理声律问题。刘昚虚仍然是一个例证。基本的原则还是要平仄和谐,节奏分明,但常常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他有一些五言诗,上句二、四同为平声或仄声,而下句二、四则改用仄声或平声,以和上句相对。《海上诗送薛文学归东海》“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寄阎防》“晚心复南望,山远情独亲”,《莫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寻东溪还湖中作》“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幽兴方在往,归怀复为今”,都是例子。有时,则是五言第四字平仄不合,而在第三字改用仄声或平声以求谐调。前面这些二、四同声的句子多数也同时可以看到这一点,另外,《送韩平兼寄郭微》“近家见门柳”,《寄阎防》“深林度空夜”,《越中问海客》“自云发南海”,《江南曲》“湖上风日长”,也都是例子。殷璠说刘昚虚“声律宛态”,是不是也指这种情况呢?类似的例子,其他诗人也有。常建《闲斋卧疾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作》“旬时结阴霖,檐外初白日。斋沐清病容,心魂畏虚室。闲梅照前户,明镜悲旧质”;王湾《晚夏马升卿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竹绕清渭湄,泉流白渠口”,“林静秋色多,潭深月光厚”;王湾《奉使登终南山》“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虚洞策杖鸣,低云拂衣湿。倚岩见庐舍,入户欣拜揖”,“境绝人不行,潭深鸟空立”,都是上句二、四同为平声或仄声,而下句二、四则改用仄声或平声,以和上句相对。至于五言第四字平仄不合,则在第三字改用仄声或平声以求谐调,例子就更多了。前面引的例子基本都属这种情况。此外綦毋潜《若耶溪逢孔九》“相逢此溪曲”,“人言上皇代”,祖咏《古意二首》其二“碧罗象天阁”,“年深玉颜老”,“生前妒歌舞”,还有孟浩然《归故园作》“北阙休上书”,李颀《东郊寄万楚》“偃息青琐闱”,李颀《送卢逸人》“青溪入云木”,薛据《题丹阳陶司马厅壁》“唯余好文客”,王湾《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登山一临哭”,都是例子。这些诗句,只要三、四字平仄互换,就合于诗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声律问题,是否就是殷璠所谓词与调合的的一层意思呢?

    【四】
    反对齐梁声病,而接受近体诗律,同时主张声律要随诗的内容格调而变化,在讲求节奏,和谐变化的大的原则之下,根据其他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声律问题。声律要有内在的雅调,在诗的雅调兴象基础上,讲求因任自然的声律。根据《河岳英灵集》所提供的线索,或者可以这样描述殷璠关于声律的基本思想。

    前面提出的那些似乎费解的问题,也就可以解释了。殷璠既反对齐梁声病,又认为不需严格遵守近体诗律,何以又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论宫商则太康不逮,就因为他对声律的态度比较复杂,论声律有他的标准。刘昚虚的诗没有一首完全合律,却高度评价其“声律宛态”,也可能因为他的诗能做到词与调合,诗的声律既能随诗的内容格调而变化,又能灵活处理各种情况。

    这或者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声律思想。一方面严密而节奏和谐的近体诗律已经成熟并仍在发展,杜甫后来就发展了七律和排律。但另一方面,又不愿受格律的束缚,不论是齐梁四声八病说还是近体诗律。感情的抒发,凛然的风骨与峻发的气势,兴象玲珑的诗境的创造,对他们来说仍是第一位的。因此他们在声律上仍然追求自然。因任自然的艺术追求,在声律上也表现出来。也正因为此,所以盛唐时代不仅诗体大盛,诗美的境界大盛,而且声律形式也是既日臻成熟又丰富多彩。一方面,诗体类型众多,后来近体律诗的主要类型基本都有,另一方面,古体也注入新鲜血液而得以大盛,既雅调仍在,诗的声律又能随内容而变化,而且出现各种灵活的平仄形式。如殷璠所说的,既闲新声,复晓古体,而且词与调合。是不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殷璠说开元十五年后,盛唐时代“声律风骨始备”呢?

    注释:
    ①本文所用殷璠《河岳英灵集》,据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河岳英灵集叙》及《集论》的个别异文,据卢盛江《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
    ②《寄江滔求孟六遗文》:“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相如有遗草,为一问家人。”是其中最为合律的,即使这一首,它的第七句“相如有遗草”第四字仍然是当仄而用平。
    ③如《海上诗送薛文学归东海》“此路劳夷犹”为三平声,“送君东悠悠”,“永怀空沧洲”为四平声,“旷望绝国所”为五仄声;《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岂复无清机”为三平声;《寄阎防》“深路入古寺”为四仄声;《莫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天海空青苍”为三平声;《浔阳陶氏别业》“秋水澄寒天”,“明宰非徒然”为三平声,“野情何绵联”,“萧萧丘中赏”为四平声,“归耕东山田”为五平声;《登庐山峰顶寺》“秋气何高清”,“振锡闻幽声”为三平声,“林端西江明”为五平声,“徒知真机静”为四平声;《寻东溪还湖中作》“日莫清溪深”为三平声,“云峰劳前意”,“坐鸣舟中琴”为四平声;《江南曲》“玉手欲有赠”为五仄声,“裴徊双明珰”为五平声。
    ④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雁门胡人歌》:“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雾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⑤高适《九日酬顾少府》:“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客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苏秦憔悴时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参考文献】
    [1]傅璇琮. 唐人选唐诗新编[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陈尚君. 唐代文学丛考[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杨胜宽. 从《河岳英灵集》不选杜诗说到殷璠的选诗标准[J]. 杜甫研究丛刊,1994(1).
    [4]卢盛江. 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M]. 北京:中华书局,2005.
    [5]仇兆鳌. 杜诗详注[M]. 北京. 中华书局,1979.6号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26 11: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不对题。
用你自己的话简单说明你的论点,别长篇大块地粘贴别人的文献,没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2: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1-26 11:49
文不对题。
用你自己的话简单说明你的论点,别长篇大块地粘贴别人的文献,没有意思。 ...

三羊问:
1、怎么是【文笔对题】,依照你的观点,怎样才叫【对题】?
2、三羊的观点已经【简单说明】了。
3、粘贴的4个帖子,除却第4个都是三羊的资料,并且是作为附件处理的!
以上3条,在下三羊,何错之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8-11-26 12:21: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玩点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2: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8-11-26 12:21
能不能玩点新的?

旧的?
旧的不懂,如何玩新的呢?!
没有【知古】,如何【达今】?你说呢?

点评

支持楼主! 若是连加减法都不过关,又如何玩乘除法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6 12: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8-11-26 12:30: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26 12:25
旧的?
旧的不懂,如何玩新的呢?!
没有【知古】,如何【达今】?你说呢? ...

你成天不是元克克就是什么约,淡过口水,没有人捧场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26 12: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有什么“二五大唐律”?兀自在此痴人说梦,无中生有,纸上谈兵,自说自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2: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8-11-26 12:30
你成天不是元克克就是什么约,淡过口水,没有人捧场啦。

1、元兢的理论,至今你也是大眼瞪小眼的【不懂】!
2、【没有人捧场】,并不等于三羊的说法就是错误的!
3、三羊的观点,就摆在本主题帖子的楼顶,你拿自以为是的理论为何不能正面迎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2: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1-26 11:49
文不对题。
用你自己的话简单说明你的论点,别长篇大块地粘贴别人的文献,没有意思。 ...

针叶林,不是三羊小看你,你真的不敢拿出你的理论来与三羊pk一番!

点评

驳此还需要发明什么理论吗?纯粹是个阅读与理解力问题。你的基本点就是错的。 1,沈约的八病论到唐代已经被格律所代替,你再重复八病说没有意义。沈约的八病只留有理论研究的意义,对指导写诗没有多大关系了。 2,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6 2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552

帖子

21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1
贡献
531
金钱
774
发表于 2018-11-26 12: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26 12:25
旧的?
旧的不懂,如何玩新的呢?!
没有【知古】,如何【达今】?你说呢? ...

支持楼主!
若是连加减法都不过关,又如何玩乘除法呢?
正诗乃心声之本,清韵乃声韵之源,明无味不成诗之理,告诗有别悟非关学也之诫,去沽名钓誉附庸风雅之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3: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1-26 12:42
哪里有什么“二五大唐律”?兀自在此痴人说梦,无中生有,纸上谈兵,自说自话。 ...

针叶林,你不要玩弄自鸣得意的【空手套白狼】!
你为何不拿出你真枪实弹来?
三羊的【四声二五蜂腰法】有理有据的,理论,是【蜂腰法】;证据,是【试律诗】!
你针叶林就是:既无理论,更无证据!这才是如你所说的【痴人说梦,无中生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3: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标 发表于 2018-11-26 12:52
支持楼主!
若是连加减法都不过关,又如何玩乘除法呢?

在下三羊,谢谢大驾!
声律是循序渐进删繁就简的历史进程,从五言格律诗的粘对替来说:
永明体的【粘对替】都是四声的的不同,
近体诗的【粘对】是平仄律,【替】是四声律。
只有律句理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出现,格律诗的【粘对替】才算走上完全平仄律!

点评

切磋快乐,交流有益!汉语正音的进化史也是逐步删繁就简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6 14: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4: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1-26 12:42
哪里有什么“二五大唐律”?兀自在此痴人说梦,无中生有,纸上谈兵,自说自话。 ...

你虽然给【四声二五蜂腰法】下了死刑判决书,你不妨回车用【四声二五蜂腰法】去针对唐朝近体诗去验证一下,根据你的验证结果来说话!批评要注意政治,说话要有证据!
三羊在楼顶帖里引用了名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552

帖子

21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1
贡献
531
金钱
774
发表于 2018-11-26 14: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26 13:25
在下三羊,谢谢大驾!
声律是循序渐进删繁就简的历史进程,从五言格律诗的粘对替来说:
永明体的【粘对替 ...

切磋快乐,交流有益!汉语正音的进化史也是逐步删繁就简的。
正诗乃心声之本,清韵乃声韵之源,明无味不成诗之理,告诗有别悟非关学也之诫,去沽名钓誉附庸风雅之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4: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标 发表于 2018-11-26 14:06
切磋快乐,交流有益!汉语正音的进化史也是逐步删繁就简的。

是的!
从206韵、到112韵、到108韵、到107韵、到106韵、到80韵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26 18:02: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同音字典,到编成韵书,只是一个如何归类的问题,而不是什么"删繁就减"的问题。任何韵都没有删,谈何删繁就简?

点评

他是指韵部  发表于 2018-11-26 1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8: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1-26 18:02
从同音字典,到编成韵书,只是一个如何归类的问题,而不是什么"删繁就减"的问题。任何韵都没有删,谈何删繁 ...

针叶林,在下承认:
战胜大唐律句【四声二五蜂腰法】的决心!
战胜
大唐律句【四声二五蜂腰法】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289

帖子

72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13
贡献
1879
金钱
2650
发表于 2018-11-26 19: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还是有说服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23: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8-11-26 19:50
学习。还是有说服力的。

    司马光(1019-1086)奏折《起请科场札》:至于以赋诗论策试进士,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擿其落韵、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士,不问其贤不肖(羊注,本史料是由北山钓者最早提供的)。

从司马光的奏折,我们可以知道,宋朝科举的律诗律赋,其律句标准依旧是【蜂腰】四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23: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26 23:37 编辑
打铁佬 发表于 2018-11-26 19:50
学习。还是有说服力的。

唐宋诗赋,律句标准【四声二五蜂腰法】
宋词词篇,律句依旧【四声二五蜂腰法】

    《钦定词谱》,《念奴娇》共计收录词作12首。其中,仄韵8首,平韵4首。8首仄韵中的【上阕尾句、下阕首句、下阕尾句】,以及4首平韵中的【下阕首句】。并不符合【平仄二四分明法】,而是符合【四声二五蜂腰法】。

【1】
念奴娇,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苏轼
凭空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中平中仄句仄中平中仄句中中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仄韵中平平仄句仄平平仄中仄韵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中仄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中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仄韵中平平仄句中平平仄平仄韵

望中——烟树——历历。
〇平——〇去——〇入。

我醉——拍手——狂歌。
〇去——〇上——〇平。

一声——吹断——横笛。
〇平——〇去——〇入。

【2】
又一体,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仄平平仄句仄平仄读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读平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寄,一尊还酹江月。
平仄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读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仄句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一时——多少——豪杰。
〇平——〇上——〇入。

遥想——公瑾——当年。
〇上——〇去——〇平。

一尊——还酹——江月。
〇平——〇去——〇入。


【3】
又一体,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姜夔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仄仄读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仄韵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玉麈清谈,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暗柳萧萧,飞萤冉冉,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平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仄仄读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仄韵

画桡——不点——清镜。
〇平——〇上——〇去。

谁解——唤起——湘灵。
〇去——〇上——〇平。

旧家——乐事——谁省。
〇平——〇去——〇上。


【4】
又一体,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仄平仄仄句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淩波去。只恐舞衣容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仄仄韵平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冷香——飞上——诗句。
〇平——〇上——〇去。

日暮——青盖——亭亭。
〇去——〇入——〇平。

几回——沙际——归路。
〇平——〇入——〇去。

【5】
又一体,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张炎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岸嘴冲波,篱根受月,野径通村市。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
平平仄仄韵仄平平读平仄平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落日黄沙,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
平仄平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仄仄仄平仄韵

湿衣——原是——空翠。
〇平——〇上——〇去。

堪叹——敲雪——门荒。
〇去——〇入——〇平。

剪取——一半——烟水。
〇上——〇去——〇上。

【6】
又一体,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张炎
长流万里。与沈沈沧海,平分一水。孤白争流蟾不没,影落潜蛟腾起。莹玉悬秋,绿房迎晓,楼观光凝洗。紫箫声袅,四檐吹下清气。
平平仄仄韵仄平平平仄句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遥睇。浪击空明,古愁休问,消长盈虚理。风入芦花歌忽断,知有渔舟閒舣。露已沾衣,沤犹栖草,一片潇湘意。人方酣梦,长翁元自如此。
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句平平平仄平仄韵

四檐——吹下——清气。
〇平——〇上——〇去。

遥睇——浪击——空明。
〇去——〇入——〇平。

长翁——元自——如此。
〇平——〇去——〇上。

【7】
又一体,双调一百一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张辑
嫩凉生晓,怪得今朝,湖上秋风无迹。古寺桂香山色外,肠断幽丛金碧。骤雨俄来,苍烟不见,苔径孤吟屐。系船高柳,晚蝉嘶破愁寂。
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且约携酒高歌,与鸥相好,分坐渔矶石。算只藕花知我意,犹把红芳留客。楼阁空濛,管弦清润,一水盈盈隔。不如休去,月悬良夜千尺。
仄仄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晚蝉——嘶破——愁寂。
〇平——〇去——〇入。

且约——携酒——高歌。
〇入——〇上——〇平。

月悬——良夜——千尺。
〇平——〇去——〇入。

【8】
又一体,双调一百二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赵长卿
银蟾光满,弄馀辉、冷浸江梅无力。缓引柔条浮素蕊,横在閒窗虚壁。染纸挥毫,粉涂墨晕,不似今端的。天然造化,别是一般,清瘦踪迹。
平平平仄句仄平平读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句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句平仄平仄韵

今夜翠葆堂深,梦回风定,因月才相识。先自离愁,那更被、晓角残更催逼。曙色将分,轻阴移尽,过眼难寻觅。江南图上,画工应为描得。
平仄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句仄仄仄读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清瘦——踪迹。
〇去——〇入。

今夜——翠葆——堂深。
〇去——〇上——〇平。

画工——应为——描得。
〇平——〇去——〇入。

【9】
又一体,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韵,陈允平
汉江露冷,是谁将瑶瑟,弹向云中。一曲清泠声渐杳,月高人在珠宫。晕额黄轻,涂腮粉艳,罗带织青葱。天香吹散,佩环犹自丁东。
中平中仄句仄平平平仄句中中平平韵中仄平平平仄仄句中中平仄平平韵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韵中平平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韵

回首杜若汀洲,金钿玉镜,何日得相逢。独立飘飘烟浪远,罗袜羞溅春红。渺渺予怀,迢迢良夜,三十六陂风。九嶷何处,断云飞度千峰。
平中中仄平平句平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平仄仄句中仄平仄平平韵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韵中平平仄句仄平中仄平平韵

回首——杜若——汀洲。
〇上——〇入——〇平。

【10】
又一体,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韵,张元干
吴淞初冷,记垂虹南望,残日西沈。秋入青冥三万顷,蟾影吞尽湖阴。玉斧为谁,冰轮如许,宫阙想寒深。人间奇观,古今豪士悲吟。
平平平仄句仄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韵

苍髯丹颊仙翁,淮山风露底,曾赋幽寻。老去专城仍好客,时拥歌吹登临。坐揖龙江,举杯相属,桂子落波心。一声猿啸,醉来虚籁千林。
平平平仄平平句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韵

苍髯——丹颊——仙翁。
〇上——〇入——〇平。

【11】
又一体,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叶梦得
故山渐近,念渊明归意,萧然谁论。归去来兮,秋已老、松菊三径犹存。稚子欢迎,飘飘风袂,依约旧衡门。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
仄平仄仄句仄平平平仄句平平平平韵平仄平平句平仄仄读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

惆怅萍梗无根。天涯行已遍,空负田园。去矣何之,窗户小、容膝聊倚南轩。倦鸟知还,晚云遥映,山气欲黄昏。此中真意,故应欲辨忘言。
平仄平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读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

惆怅——萍梗——无根。
〇去——〇上——〇平。

【12】
又一体,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平韵,后段十句六平韵,曹勋
半阴未雨,洞房深、门掩清润芳晨,古鼎金炉,烟细细、飞起一缕轻云。罗绮娇春。争拢翠袖,笑语惹兰芬。歌筵初罢,最宜斗帐黄昏。
仄平仄仄句仄平平读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读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

楼上念远佳人。心随沈水,学兰灺俱焚。事与人非,争似此、些子香气常存。记得临分。罗巾馀赠,尽日把浓熏。一回开看,一回肠断重闻。
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句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读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韵

楼上——念远——佳人。
〇去——〇上——〇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26 23: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26 12:49
针叶林,不是三羊小看你,你真的不敢拿出你的理论来与三羊pk一番!

驳此还需要发明什么理论吗?纯粹是个阅读与理解力问题。你的基本点就是错的。
1,沈约的八病论到唐代已经被格律所代替,你再重复八病说没有意义。沈约的八病只留有理论研究的意义,对指导写诗没有多大关系了。
2,唐代格律反映在大量的唐诗中,而不是在于论文中,也不是体现在试帖诗中。所以你研究格律局限在当时的理论文章中或试帖诗中,都是错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都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23: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26 23:43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1-26 23:36
驳此还需要发明什么理论吗?纯粹是个阅读与理解力问题。你的基本点就是错的。
1,沈约的八病论到唐代已经被格律所代替,你再重复八病说没有意义。沈约的八病只留有理论研究的意义,对指导写诗没有多大关系了。
2,唐代格律反映在大量的唐诗中,而不是在于论文中,也不是体现在试帖诗中。所以你研究格律局限在当时的理论文章中或试帖诗中,都是错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都错了。
在下三羊,留档察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26 23: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怎样研究理论?从实践中来。诗词理论从诗词中来。要研究永明体诗唐诗,研究对象主要以诗作为主,而不是单纯看当时的理论著述,也不是看朝廷科考的试帖诗。王渔洋,赵执信,董文焕,王力,启功,所有语言学诗词学大师都是以诗词为样本的。可是你却仅仅局限于当时的理论书怎么说。所以你错误地将“二四交替法”归功于明真空和尚。名真空和尚是不是一位学者都是问题,你却把唐初就定型的律句平仄交换律推后到明朝,不是笑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23: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26 23:5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1-26 23:36
驳此还需要发明什么理论吗?纯粹是个阅读与理解力问题。你的基本点就是错的。
1,沈约的八病论到唐代已经被格律所代替,你再重复八病说没有意义。沈约的八病只留有理论研究的意义,对指导写诗没有多大关系了。
2,唐代格律反映在大量的唐诗中,而不是在于论文中,也不是体现在试帖诗中。所以你研究格律局限在当时的理论文章中或试帖诗中,都是错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都错了。
【1,沈约的八病论到唐代已经被格律所代替,你再重复八病说没有意义。沈约的八病只留有理论研究的意义,对指导写诗没有多大关系了。】?
看看日本鬼子编著的《文镜秘府论》,你就不该如此乱说一气了:

空海编辑说:

夫四声者,无响不到,无言不摄,总括三才,苞笼万象。刘滔云:“虽复雷霆疾响,虫鸟殊鸣,万籁争吹,八音递奏,出口入耳,触身动物,固无能越也。唯当形声之外,言语道断,此所不论,竟蔑闻于终古,独见知于季代,亦足悲夫。虽师旷调律,京房改姓,伯喈之出变音,公明之察鸟语,至于此声,竟无先悟。且《诗》、《书》、《礼》、《乐》,圣人遗旨,探赜索隐,亦未之前闻。宋末以来,始有四声之目。沈氏乃著其谱论,云起自周颙。故沈氏《宋书》《谢灵运传》云:“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故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谷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怀,非傍经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刘滔亦云:“得者暗与理合,失者莫识所由,唯知龉难安,未悟安之有术。若‘南国有佳人’,‘夜半不能寐’,岂用意所得哉!”萧子显《齐书》云:“沈约、谢朓、王融,以气类相推,文用宫商,平上去入为四声,世呼为永明体。”然则萧赜永明元年,即魏高祖孝文皇帝太和之六年也。昔永嘉之末,天下分崩关河之地,文章殄灭。魏昭成、道武之世,明元、太武之时,经营四方,所未遑也。虽复网罗俊民,献纳左右;而文多古质,未营声调耳。及太和任运,志在辞彩,上之化下,风俗俄移。故《后魏文苑序》云:“高祖驭天镜,锐情文学,盖以颉颃汉彻,淹跨曹丕,气远韵高,艳藻独构。衣冠仰止,咸慕新风,律调颇殊,曲度遂改,辞罕渊源,言多胸臆,练古雕今,有所未值。至于雅言丽则之奇,绮合绣联之美,眇历年岁,未闻独得。既而陈郡袁翻、河内常景,晚拔畴类,稍革其风。及肃宗御历,文雅大盛,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从此之后,才子比肩,声韵抑扬,文情婉丽,洛阳之下,吟讽成群。及徙宅邺中,辞人间出,风流弘雅,泉涌云奔,动合宫商,韵谐金石者,盖以千数,海内莫之比也。郁哉焕乎,於斯为盛!乃瓮牖绳枢之士,绮襦纨之童,习俗已久,渐以成性。假使对宾谈论,听讼断决,运笔吐辞,皆莫之犯。——《文镜秘府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27 0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镜秘府论这部著作只具有文献价值,而不是诗词格律的集大成者。因为空海只在中唐时在中国呆了三年,以佛教活动为主,收集的文献也只是初唐的几本诗话类著作,接触到的诗人也极少,所以他记载的理论远远落后于实际,这本著作也不是当时诗论的集大成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0: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27 00:0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1-26 23:36
驳此还需要发明什么理论吗?纯粹是个阅读与理解力问题。你的基本点就是错的。
1,沈约的八病论到唐代已经 ...

【1,沈约的八病论到唐代已经被格律所代替,你再重复八病说没有意义】?
三羊领教针叶林:取代沈约的【唐朝格律】,【唐朝格律】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在找不到【唐朝格律】的理论时,你也应该总得说说你认为的看法或意思吧?!总不能扔下【唐朝格律】的空头支票吧?!!你说是不是?!!!

点评

【唐朝格律】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 ===王力启功等的著作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什么不足你也可以补充。但不同意你推倒重来的态度。如前所述,因为你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迄今为止都是错误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7 0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27 00: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的四声八病论的意义在于开创了诗词的声律。其理论的精髓在于“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形成诗句声调的抑扬顿挫,对增加诗词的音乐性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产生了永明体诗和唐代近体诗,以及宋词,律赋,元曲等格律文体,对中华诗词的登峰造极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但具体到八病本身,却只具有阶段性地意义。到初唐近体定型基本失效。比如上尾,是说上下两句句尾不同声。但首句入韵就已经打破了这一规则。再如蜂腰,是说五言诗句第二第五两字不能同声。但到元兢提出可以同平,就已经使这一规则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即使要求上去入三声不同,只是细枝末节之谓,还有什么实际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27 00: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27 00:08
【1,沈约的八病论到唐代已经被格律所代替,你再重复八病说没有意义】?
三羊领教针叶林:取代沈约的【唐 ...

【唐朝格律】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

===王力启功等的著作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什么不足你也可以补充。但不同意你推倒重来的态度。如前所述,因为你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迄今为止都是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0: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27 00:5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1-26 23:36
驳此还需要发明什么理论吗?纯粹是个阅读与理解力问题。你的基本点就是错的。
1,沈约的八病论到唐代已经被格律所代替,你再重复八病说没有意义。沈约的八病只留有理论研究的意义,对指导写诗没有多大关系了。
2,唐代格律反映在大量的唐诗中,而不是在于论文中,也不是体现在试帖诗中。所以你研究格律局限在当时的理论文章中或试帖诗中,都是错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都错了。

所以你研究格律局限在当时的理论文章中或试帖诗中】?既然你有如此看法,三羊可以放大话:【四声二五蜂腰法】通解唐诗,你可以提供任何唐人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0: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27 01:0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1-27 00:27
【唐朝格律】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
===王力启功等的著作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什么不足你也可以补充。但不同意你推倒重来的态度。如前所述,因为你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迄今为止都是错误的。

推卸责任的又来了!【力启功等的著作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弄出一本糊涂账!


王力启功与司马光拧不到一块,三羊应该咋办?针叶林应该咋办?
针叶林你来开庭断案当判官:究竟是王力推倒了司马光还是司马光推倒了王力


司马光(1019-1086)奏折《起请科场札》:至于以赋诗论策试进士,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擿其落韵、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士,不问其贤不肖(羊注,本史料是由北山钓者最早提供的)。

从司马光的奏折,我们可以知道,宋朝科举的律诗律赋,其律句标准依旧是【蜂腰】四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5 08: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