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8-10-17 16:50 编辑
只在平仄及韵部归属层面上奢谈诗韵者其实尚未入门 某资深平水韵拥趸在″押韵戏谈″中披露,一首绝句的用韵在甲乙丙丁戊己诸位诗友看来,居然既合平水、词林,又合中原音韵、诗韵新编和所谓中华新韵。作者觉得有趣,不惜笔墨戏谈,我却哭笑不得,甚觉无聊。 稍具乐理常识的朋友都知道,有声才有韵,无声又何韵之有?连资深古音韵学家都坦然承认,作为平水韵根本依托的唐宋正音早已寿终正寝,然则皮既不存,毛将焉附?合乎平水韵表中的平仄及韵部归属,就算釆用了中古平水韵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时至今日,韵乃声韵这一基本韵理已然为越来越多的具备基本认知能力的新声旧韵诗友所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现代读书音是有声的,是确切可读的,吴语韵、粤语韵、湘语韵、赣语韵等各大方言韵也是有声的,也基本上是确切可读的,因此说谁采用了某某方言韵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而今若说某某时人采用了中古平水韵,就严重有失偏颇了,那不过是纸间平仄,按中古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音,其实谁也读不出听不懂的。不客气地说,这些人尚未入门,因为他们只会在平仄及韵部归属层面上奢谈诗韵,而全然不管不顾入诗汉字的音色、调值等音乐属性,离诗门韵门都还远着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