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精华10
注册时间2017-12-1
威望1859
金钱9014
贡献6163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威望- 1859 点
贡献- 6163 次
金钱- 9014 枚
|
发表于 2018-7-15 12: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偶过老宅推柴门,
昔日单枝显绿阴,
回头儿孙柳下笑,
泪眼不见载樹人!
这也算好诗?一首浑身毛病的顺口溜而已也!简单评几句吧:
1)格律一塌糊涂,明显菜鸟级水平。
2)偶过老宅推柴门——此诗无诗题,根据视频背景配音判断,应是已结婚生子的女儿(作者)来娘家看望年幼儿子(母亲已死,因此不是来探望母亲的)时对开门所见情景的描写。既然是来看望年幼儿子的,那么肯定是专程而来的,不会是“偶过”也,因此首句“偶过”一词违背生活常理。
3)昔日单枝显绿阴——“单枝”含义不清,即便按下文理解成柳枝,昔日也难说就是“单独一枝”也。另外,改“显”为“已”,读来味更正一些。
4)回头儿孙柳下笑——有两种解读,一是:我(作者)一回头,看见“儿孙”在柳树下欢笑。这显然不对,因为推门所见,“儿孙”就在眼前柳树下,不在我背后,我是不需“回头”的。第二种解读是:回头(看我)的“儿孙”正在柳树下欢笑。这样解读就比较合理了。不过,“儿孙”一词用错了场合,因为我(作者)眼前看到的是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儿孙”也。
5)泪眼不见载樹人——不合生活常理。生活中的母亲(作者)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儿子,应该首先是充满了惊喜,不会首先是伤感没见到“栽树人”也。而且“栽树人”是否就喻指自己(作者)的母亲,前面也缺乏必要的铺垫,显得有些突然。就算“栽树人”喻指作者的母亲,那么外婆和孙儿的关系是否可比喻成“栽树人和树”的关系?毕竟中间还隔了一层作者,如果说外婆和作者,或作者和儿子是“栽树人和树”的关系,那倒是名正言顺的,不存在争议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