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0|回复: 64

三羊与千里单骑,论证246分明的原理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6-25 12: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6-25 18:18 编辑

三羊与千里单骑,论证246分明的由来
题目改为:三羊与千里单骑,论证246分明的原理

专开主贴的起因,详见:
大中华诗词论坛  http://www.hksc888.com/thread-869158-2-1.html

[tr][/tr]
千里单骑



1
主题
35
帖子
187
积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威望1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贡献5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金钱68
5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三羊 发表于 2018-6-25 10:26
明代和尚真空《贯珠集》:“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与轻。上去入音为仄韵, ...


明代和尚真空《贯珠集》:“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与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两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明代和尚真空《贯珠集》的理论不会没有依据凭空而来的吧?但不知他是依据什么归纳出来的?






点评回复 支持反对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13: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发专帖讨论!

明代和尚真空《贯珠集》的“135不论,246分明”的理论不会没有依据凭空而来的吧?但不知他是依据什么归纳出来的?请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5 14: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简单,格律诗的24律,便得出246分明了。又由于246分明,135在不重要的位置上,加上为了不使格律诗太死板,于是有了135不论。今人借三平收三仄收和孤平的问题,便说135不论是靠不住的,是入门知识而已,却不知135不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谓不论指的是灵活机动,不是随意。所以便有了三平收三仄收孤平等的本句自救,都在135上下功夫,孙悟空画了一个圈,唐僧只能在圈内活动,妖精也只能在圈外着急也。

点评

格律诗的24律从何而来呢?不会没有依据凭空而来的吧?但不知他是依据什么归纳出来的?请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4:25
——135不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仅凭这点,你的蕾丝内内就漏气了,还吹。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一句五你论不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4: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52
贡献
24058
金钱
26502
发表于 2018-6-25 14:1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6-25 14:05
非常简单,格律诗的24律,便得出246分明了。又由于246分明,135在不重要的位置上,加上为了不使格律诗太死 ...

——135不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仅凭这点,你的蕾丝内内就漏气了,还吹。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一句五你论不论?

点评

仅凭这点,你的蕾丝内内就漏气了,还吹。——请先生不要说与主题无关的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4:26
吹不吹,反正你说了算。哈哈。我说得很清楚呢,你眼有病?检查检查吧,“灵活机动,不是随意”,钻空子都学不会,还神吹。哈哈,好笑极了  发表于 2018-6-25 14: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5 14: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归来 发表于 2018-6-25 14:10
——135不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仅凭这点,你的蕾丝内内就漏气了,还吹。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一句五你论不 ...


这个怪其实很可爱,我很喜欢的,只是时不时我喜欢敲他一把,因为眼太大根基不牢,却喜欢捉弄人

点评

——请先生不要说与主题无关的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4: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14: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里单骑 于 2018-6-25 14:31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8-6-25 14:05
非常简单,格律诗的24律,便得出246分明了。又由于246分明,135在不重要的位置上,加上为了不使格律诗太死 ...

格律诗的24律从何而来呢?不会没有依据凭空而来的吧?但不知24律是依据什么归纳出来的还是依据什么演绎出来的?请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14: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归来 发表于 2018-6-25 14:10
——135不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仅凭这点,你的蕾丝内内就漏气了,还吹。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一句五你论不 ...


仅凭这点,你的蕾丝内内就漏气了,还吹。——请先生不要说与主题无关的话!

点评

无关吗?让他解释“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句中,五论还是不论,看他是如何不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14: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6-25 14:19
这个怪其实很可爱,我很喜欢的,只是时不时我喜欢敲他一把,因为眼太大根基不牢,却喜欢捉弄人 ...

——请先生不要说与主题无关的话!

点评

你能止住他不胡说吗  发表于 2018-6-25 14: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5 14: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单骑 发表于 2018-6-25 14:25
格律诗的24律从何而来呢?不会没有依据凭空而来的吧?但不知24律是依据什么归纳出来的还是依据什么演绎出 ...

不与你啰嗦,去查我的帖子

点评

这话等于没说! 这是三羊先生专门为解答我有关“135不论,246分明”方面疑难问题的,你既然无能力解答,又何必上来显威风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52
贡献
24058
金钱
26502
发表于 2018-6-25 14:39: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单骑 发表于 2018-6-25 14:26
仅凭这点,你的蕾丝内内就漏气了,还吹。——请先生不要说与主题无关的话! ...

无关吗?让他解释“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句中,五论还是不论,看他是如何不破的?

点评

何须破,明白写着。对看不懂的人,就无可奈何了  发表于 2018-6-25 14:42
我是说“仅凭这点,你的蕾丝内内就漏气了,还吹”这话与主题帖无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4: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14: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6-25 14:32
不与你啰嗦,去查我的帖子

这话等于没说!

这是三羊先生专门为解答我有关“135不论,246分明”方面疑难问题而开的,你既然无能力解答,又何必上来显威风呢?

点评

好,那就不来了,再见  发表于 2018-6-25 14: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14: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归来 发表于 2018-6-25 14:39
无关吗?让他解释“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句中,五论还是不论,看他是如何不破的? ...

我是说“仅凭这点,你的蕾丝内内就漏气了,还吹”这话与主题帖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14: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里单骑 于 2018-6-25 14:52 编辑

刚刚
好,那就不来了,再见 !

******************************

若是来解答我的疑难问题,随时欢迎先生!

若只是来显威风,那就来去自便吧!

点评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句五必须论。 仄仄平平平仄仄,这句六又不必分明。 这还怎么回答?玩不下去了。所以,装逼也是要点本钱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5:34
说话不通过大脑的人,你以为学的到什么  发表于 2018-6-25 14:56
你以为你是老几  发表于 2018-6-25 14: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52
贡献
24058
金钱
26502
发表于 2018-6-25 15:34: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单骑 发表于 2018-6-25 14:51
刚刚
好,那就不来了,再见 !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句五必须论。
仄仄平平平仄仄,这句六又不必分明。
这还怎么回答?玩不下去了。所以,装逼也是要点本钱的。

点评

“灵活机动,不是随意”,还要怎么回答,不需要动就不动嘛,可以动就动一动。思维不通过大脑,叫人怎么说你呢。还信心满满的,特叫人好笑  发表于 2018-6-25 17:43
先生前部分说法我有同感,“这还……”句若不说出来该多好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5: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15: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归来 发表于 2018-6-25 15:34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句五必须论。
仄仄平平平仄仄,这句六又不必分明。
这还怎么回答?玩不下去了。所以, ...

先生前部分说法我有同感,“这还……”句若不说出来该多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15: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里单骑 于 2018-6-25 16:04 编辑

刚刚
说话不通过大脑的人,你以为学的到什么
刚刚
你以为你是老几  
***********************************

先生息怒!

先生若想参与讨论问题,就光明正大的,认认真真的来讨论,若不能解惑或不想参加讨论问题,只是想刷存在感,也不必半隐半现,躲躲闪闪。

我不是“
老几”,只是一个想学习交流的普普通通的人,有没有“大脑”,能不能“学的到什么” 好像与先生也没有关系!

请先生自重!

点评

你这个帖子与主题有什么关系,删了。  发表于 2018-6-25 17:46
你好自重罗。我与你又有什么关系,灼灼逼人的,什么玩意儿  发表于 2018-6-25 17: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18: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单骑 发表于 2018-6-25 13:11
谢谢发专帖讨论!

明代和尚真空《贯珠集》的“135不论,246分明”的理论不会没有依据凭空而来的吧?但不知 ...

  明代和尚真空《贯珠集》记载的律句理论:“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两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可能就是出自真空,也可能不是出自真空。真空“二四六分明”的律句理论,大概源自于六朝刘韬五言诗句的“二四异声”论。即“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见《文镜秘府论·西卷·文二十八病·蜂腰》。

    对于五言律句来说,真空的“二四分明”说,与刘韬的“二四异声”论,字位相同,内涵不同。“二四分明”的声调分类,是五音宫商角徵羽的两分(也即平仄)法;“二四异声”的声调分类,是五音宫商角徵羽的四分(也即平上去入)法。

    《文镜秘府论·西卷·文二十八病·蜂腰》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

    沈约的四声二五蜂腰法,是永明格律诗的律句规则。从“碎用四声”上来说:刘韬的“四声二四异声论”,明显优于沈约的“四声二五蜂腰法”。

    从声律的效果来看,刘韬的“四声二四异声论”,可以有效的封杀四连声,二沈约的“四声二五蜂腰法”,对于四连声则是无能为力的。例如:平平平平上,平平平平去,平平平平入等,则是刘韬“四声二四异声论”所不允许的!

    刘韬和沈约的律句理论,都可以作为永明体的律句规则的。至于六朝的先贤,张扬“沈约”离弃“刘韬”,刘韬的“世无的目”一语中的诉尽苦衷。

    如果,将沈约或刘韬的律句理论,称谓“四声法”,那么,明朝真空的律句理论,则是“平仄法”。四声法:既可以是“四声二五法”,也可以是“四声二四法”。平仄法,只可以是“平仄二四法”,不可以是“平仄二五法”!

    若果说,“平仄二五法”,是雕版印刷术;“平仄二四法”,则是活字印刷术。依据平韵诗来讲,活字印刷既可以是“平起”格式,又可以是“仄起”格式式;雕版印刷只有“仄起”格式并无“平起”格式。或者说,“平仄二四法”可以轻松自如的接轨元兢的“换头术”,“平仄二五法”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声律原理,无非就是“声调的分类”和“节点的定位”。或者说,声律的原理,充分反映着“不同声调的分布”和“不同声调的交替”!

点评

谢谢先生认真回复我的疑问! 带我慢慢学习后再回复你我的学习心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9:39
害死人要陪棺材板的O(∩_∩)O哈哈~  发表于 2018-6-25 18:24
将沈约或刘韬的律句理论  发表于 2018-6-25 18:23
永明体的律句规则的 是永明格律诗律句规则------------混淆概念会误导人的,去好好查查  发表于 2018-6-25 1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18: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6-25 18:30 编辑

点评 刚刚
害死人要陪棺材板的O(∩_∩)O哈哈~  [color=#999999 !important]发表于 39 秒前


刚刚
将沈约或刘韬的律句理论  [color=#999999 !important]发表于 1 分钟前


刚刚
永明体的律句规则的 是永明格律诗律句规则------------混淆概念会误导人的,去好好查查  [color=#999999 !important]发表于 2 分钟前
[color=#999999 !important]==============
[color=#999999 !important]

在下三羊,随时等候你的教导!但是,在下不欢迎阴暗角落里的悄声怪气!



点评

同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19: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6-25 18:28
点评 刚刚
害死人要陪棺材板的O(∩_∩)O哈哈~  发表于 39 秒前

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19: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你的【同感】,是支持还是反对三羊的说法?!

点评

我的“同感”是“不欢迎阴暗角落里的悄声怪气”。 对你所发表的观点,还需要细读,目前还不能确定“是支持还是反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19: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里单骑 于 2018-6-25 19:59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8-6-25 18:16
  明代和尚真空《贯珠集》记载的律句理论:“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两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谢谢先生认真回复我的疑问!

待我慢慢学习后再回复你我的学习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19: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6-25 19:39
不知你的【同感】,是支持还是反对三羊的说法?!

我的“同感”是“不欢迎阴暗角落里的悄声怪气”。

对你所发表的观点,还需要细读,目前还不能确定“是支持还是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19: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单骑 发表于 2018-6-25 19:51
我的“同感”是“不欢迎阴暗角落里的悄声怪气”。

对你所发表的观点,还需要细读,目前还不能确定“是支 ...

在下三羊,衷心的期待!
在下期待是,有理有据的反对,而不是单调的支持!

点评

这正是我喜欢的原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19: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单骑 发表于 2018-6-25 19:39
谢谢先生认真回复我的疑问!

带我慢慢学习后再回复你我的学习心得!

在下给你的回复,还是第一次的认真,第一次的细致!

点评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2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19: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6-25 19:55
在下三羊,衷心的期待!
在下期待是,有理有据的反对,而不是单调的支持! ...

这正是我喜欢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5 20: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6-25 19:57
在下给你的回复,还是第一次的认真,第一次的细致!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23: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的回帖【认真或细致】,并不等于帖子的【在理或无误】!

点评

三羊先生的回帖确实认真或细致,欣赏!我的学习心得:1、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从前面的实践中归纳出的理论,放在后面的实践中去检验,同时用来指导后面的再实践。这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第一个过程。中国诗词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6 09: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6 09: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里单骑 于 2018-6-26 09:16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8-6-25 23:51
三羊的回帖【认真或细致】,并不等于帖子的【在理或无误】!

三羊先生的回帖确实认真或细致,欣赏!
    我的学习心得:
    1、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从前面的实践中归纳出的理论,放在后面的实践中去检验,同时用来指导后面的再实践。这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第一个过程。中国诗词理论的发展也不例外。
    先生的“大概源自于六朝刘韬五言诗句的‘二四异声’论”即可谓五言诗第一个过程中的实践理论部分。“二四异声”的理论也自然来源于提出此理论之前的五言诗的写作实践。六朝刘韬发现了前人五言诗的实践与演唱中的“宫、商、角、徵、羽”五音有着不可分割密切的关系,且发现了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二四异声”。当时还没有“平仄”的概念出现,所以,这个“异声”不是指“平仄”二分法,而是指“宫、商、角、徵、羽”五音的五分法。也就是说五言诗句的第二字和第四字不是“宫、商、角、徵、羽”五音中同一字音。


    2、(正在学习中,心得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09: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单骑 发表于 2018-6-26 09:15
三羊先生的回帖确实认真或细致,欣赏!
我的学习心得:
1、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从前面的实践中归纳出的理论,放在后面的实践中去检验,同时用来指导后面的再实践。这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第一个过程。中国诗词理论的发展也不例外。
先生的“大概源自于六朝刘韬五言诗句的‘二四异声’论”即可谓五言诗第一个过程中的实践理论部分。“二四异声”的理论也自然来源于提出此理论之前的五言诗的写作实践。六朝刘韬发现了前人五言诗的实践与演唱中的“宫、商、角、徵、羽”五音有着不可分割密切的关系,且发现了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二四异声”。当时还没有“平仄”的概念出现,所以,这个“异声”不是指“平仄”二分法,而是指“宫、商、角、徵、羽”五音的五分法。也就是说五言诗句的第二字和第四字不是“宫、商、角、徵、羽”五音中同一字音。
2、(正在学习中,心得待续)

在下三羊,临屏等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8

帖子

5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
贡献
144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8-6-26 15: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里单骑 于 2018-6-26 15:20 编辑

三羊先生的回帖确实认真或细致,欣赏!
    我的学习心得:
    1、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从前面的实践中归纳出的理论,放在后面的实践中去检验,同时用来指导后面的再实践。这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第一个过程。中国诗词理论的发展也不例外。
    先生的“大概源自于六朝刘韬五言诗句的‘二四异声’论”即可谓五言诗第一个过程的理论。“二四异声”的理论也自然来源于提出此理论之前的五言诗的写作实践。六朝刘韬发现了前人五言诗的实践与演唱中的“宫、商、角、徵、羽”五音有着不可分割密切的关系,且发现了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二四异声”。当时还没有“平仄”的概念出现,所以,这个“异声”不是指“平仄”二分法,而是指“宫、商、角、徵、羽”五音的五分法。也就是说五言诗句的第二字和第四字不是“宫、商、角、徵、羽”五音中同一字音。
    2、我还不知道刘韬究竟出生在那一年,但由《晋将军刘韬墓志铭》可见,若《文镜秘府论》中的“刘韬”与《铭》中“刘韬”为同一人的话,那么,“二四异声”的理论应该在晋朝时已出现。而在晋朝前的三国就已有韵书《声类》(魏人李登编著,是我国第一部韵书。《隋书经籍志》有著录,唐以后亡佚。唐代封演在《闻见录》中说,《声类》共10卷,“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声命字”)。在晋朝出现另一部韵书《韵集》(后亡佚。《魏书.江式传》说:“晋代的吕静仿李 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 角、征、羽各为一篇。”)
    由以上内容可知,当时五言诗“二四异声”的理论中的“声”不是指“平、上、去、入”的“声”,更不是指“平仄法”中的“声”,只是指“宫、商、 角、征、羽”五声中的“声”。
    3、(正在学习中,心得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07: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