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12-10
威望2779
金钱16814
贡献13806
金牌会员
 
威望- 2779 点
贡献- 13806 次
金钱- 16814 枚
|
发表于 2019-7-31 12:39: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7-31 10:51
怎么这样笨呢?要也好,讨也好,是表达自己有勇气去刺秦,懂吗?並不是肯定能成功刺杀。还要怎么解释?先 ...
小唐,你的讲法貌似有理,113楼处已讲过,荆轲问樊於期要人头时,连自己能怎样刺杀秦王都比划出来了。这不算想象着成功的必然性? 再把上秦殿的情况展示一下:秦武阳突发性害怕,荆轲对秦的解释是:乡下佬未见过世面(大概),秦王信了,信了就是麻痹了。到得图穷匕现,荆轲执秦王袖,这徐夫人的毒匕首,随便划中秦王那里都可以的,居然就是划不中。斯是时,才到“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这是秦王未逃,而进行反击的时间与距离,荆轲这时干什么去了?到秦王“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这时,秦王才觉着应该逃了,才跑走。而荆轲,原先是执秦王袖的距离,到“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决定逃跑,到荆轲追,这距离意味着与原“把秦王之袖”的距离远了多少?史书虽然没有描述,但我们可以还原:在“绝袖”时,这时间是电光火石,是秦王的条件反射,可以讲是不容荆轲细想。但秦王拔剑,荆轲的条件反射来了一一以为秦王的剑能拔出,所以应该是让出了远离秦王剑的安全距离,如此一来,匕首的威力更无从说起。及至秦王拔不来剑露怯逃跑了,荆轲才壮着胆子去追(不是个奋不顾身的主儿)。迟了,这时是俩人绕柱追逐的距离。一旦到了“王负剑”,秦王没有再绕柱,没有挥着剑跑出殿叫众人将刺客拦下,而是反身不走了,一剑劈去,“中”!
这是全秦只一个的王,被逼仓猝对垒一个全燕选出来的、有备而来的刺客。呵呵呵,王者胜!
荆卿,刺客的行业给你弄残了。
荆卿,垂死了,还不供出你的幕后主脑?
哦,临死捉个垫背 一一燕太子丹。
连行业道德都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