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绝谷野樵

古风转韵定律——完善版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5 11: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7-12-25 11:11
也许从用韵上暝应仄读,但从诗的内容来看,暝在诗中指的是天色幽暗而不是黑夜,因为后面还有“云青青兮欲 ...

还是说明你不会读诗。这里是说暗的像黑夜一样。你读得太直,不会转弯,不知类比的用法。此诗是移点换景,本来很明亮,转个弯景就变了,不是一般的暗,像夜晚一样的暗,再走一会儿,又是天青青了。

点评

刚刚先生解释正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5 16:53
何以见得就是指“暗的像黑夜一样”而不是指“幽暗”?有何依据?这只是你的牵强之谈而已,其实理解成“幽暗”,后面的“云青青兮欲雨 ...”就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事情,完全用不着硬加入“再走一会儿,又是天青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5 11:3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5 11: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7-12-25 11:19
古风中常出现入声通押的情况,有人称为通韵,有人称为押邻韵,那么你认为该如何称谓? ...

上去入三声在古风中通押的情况我没注意。这个你去请教雨梦和梅花山人,他们都是内行。但格律诗中的通押与古风不搭架,格律诗中的通押指的是平声。所以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你的文中该怎样去界定,请内行们谈谈。在暮投石壕村中不存在通押问题。

点评

我帖中列举的李白《妾薄命》就存在通押情况: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押入声【一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押入声【二沃】)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押上平声【六鱼】)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5 1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1: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5 11:19
还是说明你不会读诗。这里是说暗的像黑夜一样。你读得太直,不会转弯,不知类比的用法。此诗是移点换景, ...

何以见得就是指“暗的像黑夜一样”而不是指“幽暗”?有何依据?这只是你的牵强之谈而已,其实理解成“幽暗”,后面的“云青青兮欲雨 ...”就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事情,完全用不着硬加入“再走一会儿,又是天青青了”的臆想。

点评

网络有问题,一点一串  发表于 2017-12-25 13:27
这个你听得进就听,没人强迫你的。^_^  发表于 2017-12-25 13:25
这个你听得进就听,没人强迫你的。^_^  发表于 2017-12-25 13:25
这个你听得进就听,没人强迫你的。^_^  发表于 2017-12-25 13:25
这个你听得进就听,没人强迫你的。^_^  发表于 2017-12-25 1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1: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5 11:28
上去入三声在古风中通押的情况我没注意。这个你去请教雨梦和梅花山人,他们都是内行。但格律诗中的通押与 ...

我帖中列举的李白《妾薄命》就存在通押情况: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押入声【一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押入声【二沃】)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押上平声【六鱼】)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押上平声【六鱼】)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押下平声【十一尤】)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押下平声【十一尤】)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押去声【十九皓】)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押去声【十九皓】)

第一联的【一屋】就和第二联的【二沃】通押,有人称为入声通韵,那么你说该如何称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5 13: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高中老师教你读音没有错,因为我们都是用普通话读。但不等于唐朝人是这样读的。正如雨梦说的,用今音去研究古诗,那是犯常识错误,根本不懂诗。
这篇古诗我教了几十年,都是用平声读,因为普通话如此。那时押韵等知识不在高考范畴中,只要告诉同学,许多音古代不是这么读,也不必去管,就行了。我数十年都是名校的高考把关老师,但没有教学生什么诗词知识,我自己的诗词知识也只有大学学的,教书期间几乎无用。然后二十年前上网,才开始深层次的学习诗词。但音韵至今还是半担水。
但我们上网,知识范围远超高中,高中毕业上网学诗,等于文盲开始学认字。

点评

原来您是高考把关老师,老朽失敬了,抱歉!本人从小就对语文老师非常崇拜,至今仍是仰视,尊师重道,一直铭记在心,此前言语多有不敬,还请老师海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5 15: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5 14: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7-12-25 11:40
我帖中列举的李白《妾薄命》就存在通押情况: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押入声【一屋】)
咳唾落九天, ...

这首是古风。只要韵母同就是押同一个韵,不必管平与仄,也不必管什么通韵。
除了一屋二沃,其他都很正常的转韵。
但是你说的入声通押是音韵中特殊的。我以我浅薄的认识谈一谈,但不知道你听得懂么。真正内行的要梅花山人来讲比较适宜。
入声字,虽然分在仄声中,但它从古至今,其实都是特殊的一类。
先秦到汉朝,近千年都是长言短言时期,所谓长言短言是按音长来分的,平上去为长言,入声为短言。所以这千年的诗歌除了入声另为一类外,其他三声是可以混押的。
反切出现,即魏晋到永明前,是四声朦胧期,属于长言短言时期的末期,押韵方法仍以以前方法为主。
永明四声出现,押韵按四声进行。
梁朝平仄出现,上去入分到仄声组中,押韵仍然以四声分立。上声去声即使混押(应叫混押,后人习惯叫通押,其实是两个概念),也不能随便与入声混押。原因其实很简单,去声上声可以韵母相同,入声字与去声上声则根本不可能同韵母,因为入声字除了短促重外,字的收尾与上去声不同。
入声字发音方法
"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特色,短促急收。即发音结束时,以塞音方式急收。
所谓塞音,即先闭阻鼻腔通路,使口腔气流不进入鼻腔,(把小舌抬起,使之与咽壁相连,
便阻挡口腔之气进入鼻腔。)再由口腔中某两部发音器官造成阻挡,以此发音即为塞音。
塞音按阻挡部位不同,又分三种:
1.双唇塞音(p):阻挡部位为上唇和下唇。如国语中「ㄅ」(b)声母。
2.舌尖塞音(t):阻挡部位为舌尖和上齿龈。如国语中「ㄉ」(d)声母。
3.舌根塞音(k):阻挡部位为舌面后部(接近舌根处)和软颚。如国语中「ㄍ」(g)声母。
中古入声即以此三种塞音收尾,不论其字音节前部声母、韵母为何,最后必定以此三塞音
结束。反之,凡以双唇塞音、舌尖塞音、舌根塞音收尾之音节,即是入声。
因此入声字实际上不与去上声同韵母。这样仄声在实际使用中是以上去为一组,入声另为一组的。所以音韵家对入声字的押韵有许多论述。你说的就属于这种情况。具体的则要内行来说了。
唐朝格律诗阶段,规定格律诗押平声韵,因此不再存在混押现象。开始规定第一句不许押韵,便邻韵通押也不存在。后来通融,可以让第一句押韵。但那时说韵实际是包括一联的,比如四韵就是八句,六韵就是十二句。为了不打乱韵的叫法,便规定第一句要押韵的话也只能押邻韵,这样,四韵仍然是八句,百韵就是两百句。实际上这是不承认它是正规的韵,所以给个叫法叫通韵。

点评

老师说得很复杂,本人得慢慢消化。谢谢老师赐教,感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5 15: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5: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5 13:40
你的高中老师教你读音没有错,因为我们都是用普通话读。但不等于唐朝人是这样读的。正如雨梦说的,用今音去 ...

原来您是高考把关老师,老朽失敬了,抱歉!本人从小就对语文老师非常崇拜,至今仍是仰视,尊师重道,一直铭记在心,此前言语多有不敬,还请老师海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5: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5 14:34
这首是古风。只要韵母同就是押同一个韵,不必管平与仄,也不必管什么通韵。
除了一屋二沃,其他都很正常 ...

老师说得很复杂,本人得慢慢消化。谢谢老师赐教,感谢!

点评

不是我说得复杂,是我对音韵也不熟,说不明白。让雨梦他们说吧。这个入声是很有讲究的  发表于 2017-12-25 15: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5 15: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7-12-25 15:19
原来您是高考把关老师,老朽失敬了,抱歉!本人从小就对语文老师非常崇拜,至今仍是仰视,尊师重道,一直 ...

不存在什么不敬。辉煌早已经过去,自己退休(内退)加正式退休已20多年了。只是谈谈教学心得而已。高中生其实学不到多少知识,这网上才藏龙卧虎,能人多呢。真正学诗词我是近20年上网才开始。

点评

今后还请老师多指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5 15: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5 15: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5 15:29
不存在什么不敬。辉煌早已经过去,自己退休(内退)加正式退休已20多年了。只是谈谈教学心得而 ...

今后还请老师多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5 15: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12-25 16:08 编辑

1.海客談瀛,煙濤微茫信難。 (十一尤平聲韵)(二句一组
2.越人語天,雲霓明滅或可。 (七麌上聲韵)(二句一组古风诗转仄韵处,仄转韵联起脚可平可仄,当起脚为仄时,应与对脚同韵。
3.天姥連天向天,勢拔五嶽掩赤。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 (八庚平聲韵)(四句一组)古风诗转平韵处,平转韵联起脚可平可仄,当起脚为平时,应与对脚同韵。
4.我欲因之夢吳,一夜飛度鏡湖。 (六月入聲韵)(二句一组)-----一个“飞”字定好了基点,说明此诗要移步换景。古风诗转仄韵处,仄转韵联起脚可平可仄,当起脚为仄时,应与对脚同韵。
5.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猨。 脚著謝公屐,身登青雲。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 (八齊平聲韵)(八句一组)————“送”移步第一景“剡溪”。有“海日”明媚。
6.千巖萬轉路不,迷花倚石忽已。 (二十五徑 去聲韵)(二句一组)-----“萬轉”移步,转的弯很多,本来是“海日”明媚,突然天就好像到了黑夜。古风诗转仄韵处,仄转韵联起脚可平可仄,当起脚为仄时,应与对脚同韵。
7.熊咆龍吟殷巖,慄深林兮驚層。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 (四先平聲韵)(二句一组)----------从花石处转到瀑布处,又见光明“云青青”了。古风诗转平韵处,平转韵联起脚可平可仄,当起脚为平时,应与对脚同韵。
8.列缺霹靂,丘巒崩。 洞天石扇,訇然中。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 (十灰平聲韵)(六句一组)
9.霓爲衣兮風爲,雲之君兮紛紛而來。 (二十一馬 上聲韵)(二句一组古风诗转仄韵处,仄转韵联起脚可平可仄,当起脚为仄时,应与对脚同韵。
10.虎鼓瑟兮鸞迴,仙之人兮列如。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 (六麻平聲韵)(六句一组)古风诗转平韵处,平转韵联起脚可平可仄,当起脚为平时,应与对脚同韵。
11.世間行樂亦如,古來萬事東流。 (四紙上聲韵)(二句一组古风诗转仄韵处,仄转韵联起脚可平可仄,当起脚为仄时,应与对脚同韵。
12.別君去時何時,且放白鹿青崖,須行即騎訪名。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 (十五删平聲韵)(五句一组)古风诗转平韵处,平转韵联起脚可平可仄,当起脚为平时,应与对脚同韵。





全诗以二句一组为主要的押韵结构,凡二句一组的都必须起脚应与对脚同韵。不可能有孤独韵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12-25 16: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7-12-25 10:13
转韵不是随便乱转都行,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详见本帖的总结),看来你没认真读帖。 ...

王力先生就说是隨便转,可自己去查【汉语诗律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12-25 16: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7-12-25 11:11
也许从用韵上暝应仄读,但从诗的内容来看,暝在诗中指的是天色幽暗而不是黑夜,因为后面还有“云青青兮欲 ...

古诗中暝之仄读占绝大多数,暝,昏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12-25 16: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5 11:19
还是说明你不会读诗。这里是说暗的像黑夜一样。你读得太直,不会转弯,不知类比的用法。此诗是移点换景, ...

刚刚先生解释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12-25 17: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声可通押之韵部:摘录八类之第一類(王力【诗词格律概要】
第一類:屋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12-25 17: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诗论:上去有些可通押,但绝不能与入声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12-25 17: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漢帝重阿嬌,貯之黃金屋。 (押入聲【一屋】)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押入聲【二沃】) 第一组韵,屋沃为可通压韵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 (押上平聲【六魚】)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 (押上平聲【六魚】)第二组韵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押下平聲【十一尤】)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押下平聲【十一尤】)第三组韵
依律(古韵亦有古韵律)雨落不上天犯上尾病,在古诗中并非罕见,和转韵扯不上关系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押去聲【十九皓】)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押去聲【十九皓】) 第三组韵
上尾病者,单句脚与偶句脚同声。声,非指平仄,而是指平上去入四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12-25 17: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7-12-25 11:19
古风中常出现入声通押的情况,有人称为通韵,有人称为押邻韵,那么你认为该如何称谓? ...

邻韵放在首句,称衬韵,放在其它处则称邻韵通押。
依律非邻韵不能作衬韵及通押。但亦有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12-25 17: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通韵,平仄都可以采用通韵,注意都在同声里通,上去偶而可通,平不与上去入通,入不与平上去通。那些可通,王力在诗词格律概要一书论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12-25 17: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7-12-25 10:17
你说的这情况属于仄韵中的押邻韵(通韵)情况,不属于转韵,因此也不在转韵定律的涉及范围。请认真读帖, ...

绝非通韻

点评

我也说了通韵转韵界限不清造成  发表于 2017-12-25 1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12-25 17: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2-25 09:57
古风转韵定律

    古风诗可以一韵到底,但中间出现转韵(换韵)也是很常见的现象,可以转仄韵,也可以转平 ...

支持金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12-25 17: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暮投石壕村【村:十三元】
有吏夜捉人【人:十一真】
老翁逾牆走
老婦出門看【看:十四寒(平)】
此句组即为古体中的通韵诗,不然一句都不押了

点评

老婦出門看一作老婦出看門,门为十三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2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5 17: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2-25 17:32
漢帝重阿嬌,貯之黃金屋。 (押入聲【一屋】)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押入聲【二沃】) 第一组韵, ...

分析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5 18: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2-25 17:38
邻韵放在首句,称衬韵,放在其它处则称邻韵通押。
依律非邻韵不能作衬韵及通押。但亦有例外 ...

例外是后期的事,规矩是逐步放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12-25 18: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暝色入高楼即夜色入高楼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0
贡献
21844
金钱
2858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5 18: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2-25 17:43
关于通韵,平仄都可以采用通韵,注意都在同声里通,上去偶而可通,平不与上去入通,入不与平上去通。那些可 ...

这个不能笼统论,要分时期论说才对。不分时期论通韵与混押都会搞混了的。估计王力也混混而已

点评

24.4(二)仄韵古风。——因为近体诗以用平韵为原则,所以凡用仄韵的诗差不多都是古风。上文第四节里所提及的仄韵律绝都是罕见的例外。仄韵古风如果系用本韵,仍旧是以唐韵或广韵为标准,并且依照同用的规矩,也就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14:04
第二十四节 古体诗的用韵(上)——本韵   24.1古体诗的用韵,仍以用本韵较为常见。本韵的古风在唐人的古体诗中,大约可占过半数。现在分为平韵古风与仄韵古风,依次加以叙述。   24.2(一)平韵古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14:04
1.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   1.1诗歌起源之早,是出於一般人想像之外的。有些人以为先有散文,後有韵文。这是最靠不住的说法。因为人类创造了文字之後,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丁相当的程度,当然韵文和散文可以同时产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14:00
不要随意质疑王力,王力对古风的用韵还是谈得比较详细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1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4
贡献
29
金钱
33
发表于 2017-12-26 13: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5 18:04
这个不能笼统论,要分时期论说才对。不分时期论通韵与混押都会搞混了的。估计王力也混混而已 ...

不要随意质疑王力,王力对古风的用韵还是谈得比较详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4
贡献
29
金钱
33
发表于 2017-12-26 14: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5 18:04
这个不能笼统论,要分时期论说才对。不分时期论通韵与混押都会搞混了的。估计王力也混混而已 ...

1.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
  1.1诗歌起源之早,是出於一般人想像之外的。有些人以为先有散文,後有韵文。这是最靠不住的说法。因为人类创造了文字之後,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丁相当的程度,当然韵文和散文可以同时产生。韵文以韵语为基础,而韵语的产生远在文字的产生之前,这是毫无疑义的。相传尧帝的时候有一首康卫歌:
  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列子仲尼篇。)
  又有一首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於我哉?
  (帝王世纪。)
  我们当然不相信这两首诗是尧时的民歌。前者是凑合诗经周颂思文的两句和大雅皇矣的两句而成的,且不要管它。後者的风格似乎也在战国以後;不过,它也不会太晚,因为它用的韵是古韵之部字,以息食哉为韵,这种古韵决不是汉以後的人所能伪造的。依我们的猜想,它也许是战国极乱的时代,仰慕唐虞盛世的人所假託的。同样假託的诗还有一首南风歌,相传为帝舜所作,
  南风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圣证论引尸子,又家语。)
  我们不必因为它的出典不古,就怀疑到它的本身不古;这种诗歌很可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试看它以时财为韵,这种占韵也决不是汉以後的人所能伪造的。(伪造古韵最难,因为直至明末陈第以前,并没有人意识到古今音韵的不同。)总之,尧舜时代虽不一定能有这种风格的诗,却一定已经有了诗歌的存在,假使这尧舜时代本身存在的话。
1.2至於韵语,它在上古时代的发达,更是後代所不及的,这裹所谓韵语,除了诗歌之外,还包括着格言,俗谚,及一切有韵的文章,譬如後代的汤头歌诀和六言告示,它们是韵语,却不是诗歌。古人著理论的书,有全部用韵语的,例如老子。有部分用韵语的,如荀子,庄子,列子,文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法言等。文告和卜易铭刻等,也参杂着韵语,例如尚书,易经,和周代的金石文字。许多嘉言,是藉着有韵而留传下来的,例如孟子滕文公上所引放动(尧)的话:
  劳之,来之,
  匡之,直之,
  辅之,翼之,
  使自得之;
  又从而振德之。
  来直翼得德是押韵的。至於格言俗谚之类,就更以有韵为常了。例如:
  畏首畏尾,
  身其余几!
  (左传文公十七年。)
  虽有智慧,
  不如乘势;
  虽有礠基,
  不如待时。
  (孟子公孙丑上。)
  兵法如三略,六韬,医书如灵枢,素问,都有大部分的韵语。这些书虽不是先秦的书,至少是模仿先秦的风格而作的,於此可见韵语在上古是怎样的占优势了。
  1.3诗歌及其他韵文的用韵标准,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如下:
  唐以前为第一期。在此时期中,完全依照口语而押韵。
  唐以後,至五四运动以前为第二期。在此时期中,除词曲及俗文学之外,韵文的押韵,必须依照韵书,不能专以口语为标准。
  五四运动以後为第三期。在此时期中,除了旧体诗之外,又回到第一期的风气,完全以口语为标准。
  1.4现在先说第一期。所谓完全依照口语来押韵,自然是以当时的口语为标准。古今语音的不同,是清代以後的音韵学家所公认的。所以咱们读上古的诗歌的时候,必须先假定每字的古音是什麽,然後念起来才觉得韵脚的谐和。例如诗秦风:
  蒹葭釆釆,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埃。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咱们假定采字念蚂ts‘e,已字念dio,滨字念d3‘o,右字念YiwonL字念t9i3,然後这首诗才念得和谐。当然,您也可以假定这五个字的古音是t/ai,dial,d3‘山,viai,tiai,)或别的读音,总之,这些字在上古的主要元音一定相同(至少是相近),如果照今天的语音念起来.那简直是没有韵脚的诗了。(括号里的乱码了,择时间再搞)
  l.5汉代用韵较宽。这有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是押韵只求近似,并不求其十分谐和;第二是偶然模仿古韵,以致古代可押的也押,当代口语可押的也押,韵自然宽了。到了六朝,用韵又渐渐趋向於严。这是时代的风气,和实际口语韵部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现在说到第二期。六朝时代,李登声类的书,虽然想作为押韵的标准,但因为是私家的著作,没法子强人以必从。隋陆法言的切韵,假使没有唐代的科举来抬举它,也会遭遇声类等书同一的命运。後来切韵改称唐韵.可说是变成了官书,它已经成为押韵的标准.尤其是近体诗押韵的标准,唐韵共有二百零六个韵,但是,唐朝规定有些韵可以同用,凡同用的两个或三个韵,做诗的人就把它们当做一个韵看待,所以实际上只有—百一十二个韵。到了宋朝,唐韵改称广韵,其中文韵和欣韵,吻韵和隐韵,问韵和焮韵,物韵和迄韵,都同用了,实际上剩丁一百零八个韵。到了元末,索性泯灭了二百零六韵的痕迹,把同用的韵都合并起来,,又毫无理由地合并了迥韵和拯韵,径韵和证韵,於是只剩了一百零六个韵。这一百零六个韵就是普通所谓诗韵,一直沿用至今。
  1,6唐朝初年(所谓初唐),诗人用韵还是和六朝一样,并没有以韵书为标准。大约从开元天宝以后,用韵才完全依照了韵书。何以见得呢?譬如唐韵里的支脂之三个韵虽然注明同用,但是初唐的实际语音显然是脂和之相混,而支韵还有相当的独立性,所以初唐的诗往往是脂之同用,而支独用(盛唐的杜甫犹然).又如江韵,在陈隋时代的实际语音是和阳韵相混了,所以陈隋的诗人有以江阳同押的;到了盛唐以後,倒反严格起来,江阳绝对不能相混,这显然是受了韵书的拘束。其他像元韵和先仙,山韵和先仙,在六朝是相通的,开元天宝以後的—近体诗也不许相通了。这一切都表示唐以後的诗歌用韵不复是纯任天然,而是以韵书为准绳.虽然有人反抗过这种拘束,终於敌不过科举功令的势力.
  1.7词曲因为不受科举的拘束,所以用韵另以口语为标准。词是所谓.诗余,曲又有人称为词余。本书所讲的诗律指的是广义的诗,所以对於词律和曲律也将同样地讨论到。
  1,8末了说到第三期。新诗要求解放,当然首先摆脱了韵书的拘束。但是,这上头却引起了方音的问题。从前依据韵书,获得了一个武断的标准,倒也罢了。现在用韵既然以口语为标准,而汉语方音又这样复杂,到底该以什麽地方的语音为标准呢?在今天,我们肯定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是在当时并没有这个规定。遇到作者不是北方人的时候,他的诗常常不知不觉地用了一些方音来押韵,我们用北京音读去就不免有些不大谐和的地方。例如真韵和庚韵,依照西南官话和吴方言,是可以同用的,若依北方话就不大谐和。屋韵和铎韵,歌韵和摸韵,依照大部分的吴语是可以通用的,若依北方话也不谐和.
  1.9由此看来,除非写方言的白话诗。否则还应该以一种新的诗韵为标准。这种新诗韵和旧诗韵的性质并不相同;旧的诗韵是武断的(最初也许武断性很小,宋以後就大大地违反口语了),新的诗韵是以现代的北京实际语音为标准的。这样,才不至於弄成四不像的韵语.

王力对韵语的起源、流变和历史概况谈得还算是可以的--虽个别观点可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4
贡献
29
金钱
33
发表于 2017-12-26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5 18:04
这个不能笼统论,要分时期论说才对。不分时期论通韵与混押都会搞混了的。估计王力也混混而已 ...

第二十四节          古体诗的用韵(上)——本韵
  24.1古体诗的用韵,仍以用本韵较为常见。本韵的古风在唐人的古体诗中,大约可占过半数。现在分为平韵古风与仄韵古风,依次加以叙述。
  24.2(一)平韵古风——平韵的古风,当其押本韵的时候,所依照的韵部和近体诗完全相同。严格的时候可真严格,连险韵也不让它出韵。例如:
  空灵山应田叟(用肴韵)常建
  湖南无村落,山舍多黄茆。淳朴如太古,其人居鸟巢。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献嘲。泊舟问溪口,言语皆哑咬。
  土俗不尚农,岂暇论肥硗。莫徭射禽兽,浮客烹鱼鲛。
  余亦罘罝人,获麋今尚苞。敬君中国来,愿以充其庖。
  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怀人虽共安,异域终难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曳策背落日,江风鸣梢梢。
  答裴丞说归京所献(用佳韵)韦应物
  执事颇勤久,行去亦伤乖。家贫无僮仆,吏卒升寝斋。
  衣服藏内箧,药草曝前阶。谁复知次第,濩落且安排。
  还期在岁晏,何以慰吾怀?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用佳韵)孟浩然
  自君理畿甸,余亦经江淮。万里书信断,数年云雨乖。
  归来休浣日,始得赏心谐。朱绂恩虽重,沧州趣每怀。
  树低新舞阁,山对旧书斋。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
  奉赠张荆州(用咸韵)王昌龄
  祝融之峰紫云衔,翠如何其雪崭岩。邑西有路缘石壁,
  我欲从之卧穹嵌。鱼有心兮脱网罟,江无人兮鸣枫杉。
  王君飞舄仍未去,苏耽宅中意遥缄。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用肴韵)柳宗元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台馆葺荒丘,池塘疏沉坳。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薄躯信无庸,琐屑剧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
  所赖山川客,扁舟枉长梢。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逍遥屏幽昧,淡薄辞喧呶。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24.3如果不是险韵,就更以押本韵为常了。例如:
  送陆员外王维
  郎署有伊人,居然故人风。天子顾河北,诏书除征东。
  拜手辞上官,缓步出南宫。九河平原外,七国蓟门中。
  阴风悲枯桑,古塞多飞蓬。万里不见虏,萧条胡地空。
  无为费中国,更欲邀奇功。迟迟前相送,握手嗟异同。
  行当封侯归,肯访商山翁。
  (纯用东韵,不杂冬韵字)
  东京寄万楚李颀
  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仍闻薄宦者,还事田家衣。
  颍水日夜流,故人相见稀。春山不可望,黄鸟东南飞。
  濯足岂长往,一樽聊可依。了然潭上月,适我胸中机。
  在昔同门友,如今出处非。优游白虎殿,偃息青琐闱。
  且有荐君表,当看携手归。寄书不待面,兰茝空芳菲。
  (纯用微韵,不杂支齐佳灰韵字)
  题鹤林寺綦毋潜
  道林隐形胜,向背临层霄。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遥。
  珊珊宝幡挂,焰焰明灯烧。迟日半空谷,春风连上潮。
  少凭水木兴,暂令身心调。愿谢携手客,兹山禅诵饶。
  (纯用萧韵字,不杂肴豪韵字)
  述韦昭应画犀牛储光羲
  遐方献文犀,万里随南金。大邦柔远人,以之居山林。
  食棘无秋冬,绝流无浅深。双角前崭崭,三蹄下駸駸。
  朝贤壮其容,未能辨其音。有我衰鸟郎,新邑长鸣琴。
  陛阁飞嘉声,丘甸盈仁心。闲居命国工,作绘北堂阴。
  眈眈若有神,庶比来仪禽。昔有舞天庭,为君奏龙吟。
  (纯用侵韵,不杂覃监咸字)
  代扶风主人答王昌龄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纯用寒韵,不杂删先韵字。)
  梦太白西峰常建
  梦寐升九崖,杳霭逢元君。遣我太白峰,寥寥辞垢氛。
  结宇在星汉,宴林闭氤氲。檐楹覆余翠,巾舄生片云。
  时往溪水间,孤亭昼仍曛。松峰引天影,石濑青霞文。
  恬目缓舟趣,霁心投鸟群。春风又摇棹,潭岛花纷纷。
  (纯用文韵,不杂真元韵字)
  入峡寄弟孟浩然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众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思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
  离阔心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寄乡园。
  (纯用元韵,不杂先删韵字)
  豫章行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纯用删韵,不杂寒先韵字。)
  寄冯著韦应物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
  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纯用鱼韵,不杂虞韵字。)
  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高适
  昔余涉漳水,驱车行邺西。遥见林虑山,苍苍戛天倪。
  邂逅逢尔曹,说君彼岩栖。萝径垂野蔓,石房倚云梯。
  秋韭何青青,药苗数百畦。栗林隘谷口,栝树森回溪。
  耕耘有山田,纺绩有山妻。人生苟如此,何必组与珪。
  谁谓远相访,曩情殊不迷。檐前举醇醪,灶下烹只鸡。
  朔风忽振荡,昨夜寒螀啼。游子益思归,罢琴伤解携。
  出门尽原野,白日黯已低。始惊道路难,终念言笑暌。
  因声谢岑壑,岁暮一攀跻。
  (纯用齐韵,不杂支微韵字。)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杜甫
  中军待上客,令肃事有恒。前驱入宝地,祖帐飘金绳。
  南陌既留欢,兹山亦深登。清闻树杪磬,远谒云端僧。
  回策匪新岸,所攀仍旧藤。耳激洞门飙,目存寒谷冰。
出尘閟轨躅,毕景遗炎蒸。永愿坐长夏,将衰栖大乘。
  羁旅惜宴会,艰难怀友朋。劳生共几何,离恨兼相仍。
  (纯用蒸韵,不杂庚青韵字。)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杜甫
  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
  即事壮重险,论功超五丁。坡陀因厚地,却略罗峻屏。
  云阙虚冉冉,风松肃泠泠。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
  宫女晚知曙,祠官朝见星。空梁簇画戟,阴井敲铜瓶。
  中使日夜继,惟王心不宁。岂徒恤备享,尚谓求无形。
  孝理敦国政,神凝推道经。瑞芝产庙柱,好鸟鸣岩扃。
  高岳前嵂崒,洪河左滢濙。金城蓄峻址,沙苑交回汀。
  永与奥区固,川原纷眇冥。居然赤县立,台榭争岧亭。
  官属果称是,声华真可听。王刘美竹润,裴李春兰馨。
  郑氏才振古,啖侯笔不停。遣辞必中律,利物常发硎。
  绮绣相展转,琳琅愈青荧。侧闻鲁恭化,秉德崔瑗铭。
  太史候凫影,王乔随鹤翎。朝仪限霄汉,容思回林坰。
  坎轲辞下杜,飘飖陵浊泾。诸生旧短褐,旅泛一浮萍。
  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主人念老马,廨署容秋萤。
  流寓理岂惬,穷愁醉未醒。何当摆俗累,浩荡乘沧溟。
  (纯用青韵,不杂庚蒸韵字。按此诗平仄似古风,对仗似排律。)
  读书柳宗元
  幽沈谢世事,俯默窥唐虞。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疴扰灵府,日与往昔殊。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倦极便倒卧,孰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纯用虞韵,不杂鱼韵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4
贡献
29
金钱
33
发表于 2017-12-26 14: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5 18:04
这个不能笼统论,要分时期论说才对。不分时期论通韵与混押都会搞混了的。估计王力也混混而已 ...

24.4(二)仄韵古风。——因为近体诗以用平韵为原则,所以凡用仄韵的诗差不多都是古风。上文第四节里所提及的仄韵律绝都是罕见的例外。仄韵古风如果系用本韵,仍旧是以唐韵或广韵为标准,并且依照同用的规矩,也就等于以后代的平水韵为标准。兹将上去入三声诸韵列举如下:(括弧内系广韵的韵目。)
  上声
  一董(董)二肿(肿)三讲(讲)
  四纸(纸旨止)五尾(尾)六语
  七虞(虞姥)八荠(荠)九蟹(蟹该)
  十贿(贿海)十一轸(轸准)十二吻(吻隐)
  十三阮(阮混很)十四旱(旱缓)十五潸(潸产)
  十六铣(铣弥)十七筱(筱小)十八巧(巧)
  十九皓(皓)二十哿(哿果)廿一马(马)
  廿二养(养荡)廿三梗(梗耿静)廿四迥(迥拯等)
  廿五有(有厚黝)廿六寝(寝)廿七感(感敢)
  廿八俭(琰忝俨)廿九豏(豏槛范)
  去声
  一送(送)二宋(宋用)三绛(绛)
  四寘(寘至志)五未(未)六御(御)
  七遇(遇暮)八霁(霁祭)九泰(泰)
  十卦(卦怪决)十一队(队代废)十二震(震椁)
  十三问(问掀)十四愿(愿应恨)十五翰(翰换)
  十六谏(谏裥)十七霰(霰线)十八啸(啸笑)
  十九效(效)二十号(号)廿一个(个过)
  廿二祃(祃)廿三漾(漾宕)廿四敬(敬诤劲)
  廿五径(径证)廿六宥(宥候幼)廿七沁(沁)
  廿八勘(勘阚)廿九艳(艳忝)三十陷(陷监梵)
  入声
  一屋(屋)二沃(沃烛)三觉(觉)
  四质(质术节)五物(物迄)六月(月没)
  七曷(曷末)八黠(黠害)九屑(屑薛)
  十药(药铎)十一陌(陌麦昔)十二锡(锡)
  十三职(职德)十四缉(缉)十五合(合)
  十六叶(叶帖业)十七洽(哈狎乏)
  24.5仄韵虽然字数较少,但是纯用本韵的情形并不见得怎样少。像下面的一些韵,仍以用本韵为常:(字下加·号者特别常见。)
  上声
  四纸·八荠十一轸十六铣十九皓
  二十哿廿一马廿二养·廿五有·廿六寝
  去声
  四寘·八霁·十二震十七霰·二十号
  廿一个廿二祃廿三漾·廿六宥·廿七沁
  入声
  四质·六月·九屑·十药·十三职·
  十四缉·
  24.6现在就盛唐(偶及中唐)诗人的仄韵古风之纯用本韵者,举例如下: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王维
  寓目一萧散,销忧冀俄顷。青草肃澄波,白云移翠岭。
  后沔通河渭,前山包鄢郢。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
  地多齐后溃,人带荆州瘿。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
  心悲常欲绝,发乱不能整。青簟日何长,闲门昼方静。
  颓思茅檐下,弥伤好风景。
  (纯用梗韵,不杂迥韵字,郢、瘿、静皆上声。)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王维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吹五两。
  (纯用养韵)
  寻西山隐者不遇苑咸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纯用纸韵,不杂尾荠韵字。)
  赠轻车崔颢
  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忆昨戎马地,别时心草草。烽火从北来,边城闭常早。
  平生少相遇,未得展怀抱。今日杯酒间,见君交情好。
  (纯用皓韵,不杂巧筱韵字。道,抱皆上声。)
  游天竺寺崔颢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涯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
  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
  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
  (纯用漾韵。访字去声。)
  谒张果先生李颀
  先生谷神者,甲子焉能计。自说轩辕师,于今几千岁。
  寓游城郭里,浪迹希夷际。应物云无心,逢时舟不系。
  餐霞断火粒,野服兼荷制。白雪净肌肤,青松养身世。
  韬精殊豹隐,炼骨同蝉蜕。忽去不知谁,偶来宁有契。
  二仪齐寿考,六合随休憩。彭聃犹婴孩,松期且微细。
  尝闻穆天子,更忆汉皇帝。亲屈万乘尊,将穷四海裔。
  车徒遍草木,锦帛招谈说。八骏空往还,三山转亏蔽。
  吾君感至德,玄老欣来诣。受箓金殿开,清斋玉堂闭。
  笙歌迎拜首,羽帐崇严卫。禁柳垂香炉,宫花拂仙袂。
  祈年宝祚广,致福苍生惠。何必待龙髯,鼎成方取济。
  (纯用霁韵,不杂至未泰卦队韵字。说,音税,去声。)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录二)储光羲
  空山暮雨来,众鸟竟栖息。斯须照夕阳,双双复抚翼。
  我念天时好,东田有稼穑。浮云蔽川原,新流集沟洫。
  裴回顾衡宇,僮仆邀我食。卧览床头书,睡看机中织。
  想见明膏煎,中夜起唧唧。
  (纯用职韵,不杂陌锡韵字。)
  四邻竞丰屋,我独好卑室。窈窕高台中,时闻抚新瑟。
  狂飙动地起,拔木乃非一。相顾始知悲,中心忧且栗。
  322
  蚩蚩命子弟,恨不居高秩。日入宾从归,清晨冠盖出。
  中庭有奇树,荣早衰复疾。此道犹不知,微言安可述。
  (纯用质韵,不杂物韵字)
  田家杂兴八首(录二)储光羲
  平生养情性,不复计忧乐。去家行卖畚,留滞南阳郭。
  秋至黍苗黄,无人可刈获。稚子朝未饭,把竿逐鸟雀。
  忽见梁将军,乘车出宛洛。意气轶道路,光辉满墟落。
  安知负薪者,咥咥笑轻薄。
  (纯用药韵)
  梧桐荫我门,薜荔网我屋。迢迢两夫妇,朝出暮还宿。
  稼穑既自种,牛羊还自牧。日旰懒耕锄,登高望川陆。
  空山足禽兽,墟落多乔木。白马谁家儿,联翩相驰逐。
  (纯用屋韵,不杂沃韵字。)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王昌龄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事务。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
  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
  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
  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
  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
  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达展心晤。
  冯公尚戢翼,元子仍跼步。拂衣易为高,沦迹难有趣。
  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罢酒当凉风,屈伸备冥数。
  (纯用遇韵,不杂御韵字。屡字去声。)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纯用虞韵,在广韵属姥韵,不杂语韵字。吐户杜皆上声。)
  送任五之桂林王昌龄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纯用效韵,不杂啸号韵字,注意,效乃险韵。)
  昭君墓常建
  汉宫岂不死,异城伤独没。万里驮黄金,峨眉为枯骨。
  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纯用月韵,不杂物屑韵字。)
  古塞下曲陶翰
  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
  騂马黄金勒,雕弓白羽箭。射杀左贤王,归奏未央殿。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东出咸阳门,哀哀泪如霰。
  (纯用霰韵,不杂愿谏韵字。)
  晚出伊关寄河南裴中丞陶翰
  退无偃息资,进无当代策。冉冉时将暮,坐为周南客。
  前登阙塞门,永眺伊城陌。长川黯已空,千里寒气白。
  家本渭水西,异日同所适。秉志师禽尚,微言祖庄易。
  一辞林壑间,共系风尘役。交朋忽先进,天道何纷剧。
  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纯用陌韵,不杂锡职韵字。)
  仙游寺李华
  舍事入樵径,云木深谷口。万壑移晦明,千峰转前后。
  嶷然龙潭上,石势若奔走。开拆秋天光,崩腾夏雷吼。
  灵溪自兹去,纡直互纷纠。听声静复喧,望色无更有。
  冥冥翠微下,高殿映杉柳。滴滴洞穴中,悬泉响相扣。
  昔时秦王女,羽化年代久。日暮松风来,箫声生左右。
  早窥神仙箓,愿结芝术友。安得羡门方,青囊系吾肘。
  (纯用有韵。后,纠,扣,右,皆上声。)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纯用缉韵,不杂合叶洽韵字)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孟浩然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纯用语韵,不杂虞韵字。绪伫皆上声。)
  宴包二融宅孟浩然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纯用马韵。社字上声,下字亦上声,欲云下字用为动读读上声,用为方位词则读去声,唐以前无此分别。罢字本属蟹韵,唐人又读马韵,上声。)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纯用径韵,不杂敬韵字。)
  岁暮海上作孟浩然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
  (纯用贿韵,在广韵属海韵。待,在皆上声。)
  早发渔浦潭孟浩然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拔。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纯用曷韵,不杂月屑洁韵字。獭字有曷洁两读。)
  古风(录二)李白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纯用屑韵,不杂月洁韵字)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纯用沃韵,在广韵属烛韵,不杂屋韵字。日字在出句末字,可认为不入韵;亦可认为因系出句而通融,用邻韵。)
  秋明府杜甫
  梁公曾孙我姨弟,不见十年官济济。大贤之后竟陵迟,
  浩荡古今同一体。比看叔伯四十人,有才无命百寮底。
  今者兄弟一百人,几人卓绝秉周礼。在汝更用文章为,
  长兄白眉复天启。汝门请从曾翁说,太后当朝多巧诋。
  狄公执政在末年,浊河终不污清济。国嗣初将付诸武,
  公独廷诤守丹陛。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
  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时危始识不世才,
  谁谓荼苦甘如荠。汝曹又宜列土食,身使门户多旌棨。
  胡为漂泊岷汉间,干谒王侯颇历抵。况乃山高水有波,
  秋风萧萧露泥泥。虎之饥,下巉岩,蛟之横,出清泚。早归来,黄土
  泥衣眼易眯。
  (纯用荠韵,不杂纸尾韵字。陛,涕,济,皆上声。泥,泥亦作泥泥,读上声。)
  和州送钱侍御刘禹锡
  五彩绣衣裳,当年正相称。春风旧关路,归去真多兴。
  兰陔行可采,莲府犹回瞪。杨家绀幰迎,谢守瑶华赠。
  御街草泛滟,台柏烟含凝。曾是平生游,无因理归乘。
  (纯用证韵,不杂敬径韵字,今诗韵以证韵并入径韵,误。凝字在这里读去声,称,乘依字义本当读去声。)


24.7由上面所举诸例看来,已经足够证明仄韵古风纯用本韵的情形并不比平韵为少。尤其是仄韵字数较少,能不出韵,更是难得。比如上面所举的王昌龄山中别庞十,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刘禹锡和州送钱侍御,所用的效韵径韵和证韵都是险韵(径证韵的平声青蒸是窄韵,径证韵字比平声更少,所以是险韵),孟浩然送辛大和李白古风所用的语韵和沃韵都是窄韵,险的和窄的都不轻易出韵,其余可想而知。又有些地方连同用都不屑用,而完全依照唐韵的韵部,例如王昌龄同从弟销面斋玩月用姥韵,不与虞同用;孟浩然岁暮海上作用海韵,不与贿同用;李白古风用烛韵,不与沃同用。这虽也许是出于偶然,但是撮口与合口不同用,合口与开口不同用,也可以见得诗人们非常注意声韵和谐和了。
.

点评

第二十五节 古体诗的用韵(中)   ——通韵   25.1古风之用本韵,显然是规规矩矩地依照韵书。至于用通韵的古风,并不纯然因为取其韵宽,少受拘束,可能地还有一种仿古的心理[注三十二]。古韵和唐韵不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14: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9 10: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