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87|回复: 65

白脚句与韵脚句的韵母相同,既不是押韵,也不是诗病!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11-16 22: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1-20 04:22 编辑

白脚句与韵脚句的末字韵母相同,既不是【押韵】,也不是【诗病】!

1
《主上元日夣王母献白玉环》丁 泽
夣中朝上日,阙下拜天顔。彷佛瞻王母,分明献玉环。
灵姿趋甲帐,悟道契玄关。似见霜姿白,如防月彩弯。
霓裳归物外,鳯厯晓人寰。仙圣非相逺,昭昭寤寐间。
【逺/间】

2
《南至日隔霜仗望含元殿炉香》王良士
抗殿疏龙首,髙楼接上玄。节当南至日,星是北辰天。
霜防罗仙仗,金炉引御烟。霏防霜阙近,溶曵九门连。
拂树祥光满,分晴曙色鲜。一阳今在厯,生植愿陶甄。
【满/鲜】

3
《华清宫望幸》       薛存诚35
骊岫接新丰。岧嶤驾碧空。凿山开秘殿。隐雾蔽仙宫。
绛阙犹栖鳯。雕梁尚带虹。温泉曽浴日。华舘旧迎风。
肃穆瞻云辇。深沉闭绮栊。东郊望幸处。瑞气霭蒙蒙。
【鳯/虹】

4
《观北藩谒庙》       王 卓40
肃肃层城里。巍巍祖庙清。圣恩覃布濩。异域献精诚。
冠盖分行列。戎夷变姓名。礼终齐百拜。心洁尽忠诚。
瑞气千重色。箫韶九奏声。仗移迎日转。斾动逐风轻。
休运威仪盛。丰年爼豆盈。不堪惭颂德。空此望簮缨。
【盛/盈】

5
《藩臣恋魏阙》       蒋 防47
剖竹随皇命。分忧镇大藩。恩波懐魏阙。献纳望天阍。
政奉南风顺。心依北极尊。夣魂通玉陛。动息寄朱轩。
直以蒸黎念。思陈政化源。如何子牟意。今古道斯存。
【念/源】

6
《冬日可爱》   庾元亮49
宿雾开天霁。寒郊见初日。林踈照逾逺。冰轻影微出。
岂假阳和气。暂忘玄冬律。愁抱望自寛。覉情就如失。
欣欣事几许。曈曈状非一。倾心傥知期。良愿自兹毕。
【霁/日】、【期/毕】

7
《日南长至》      独孤铉【元和年吏部】51
玉厯颁新律。凝隂发一阳。轮辉犹惜短。圭影此偏长。
晷度经南斗。流星尽北堂。乍疑同户耀。可爱逗林光。
积雪销微煦。初萌动早芒。更升台上望。云物已昭彰。
【望/彰】

8
《夏日可畏》        张 籍53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火威驰逈野。畏景烁遥途。
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鑪。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
落照频空簟。余晖巻夕梧。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烛/孤】

9
《秋日悬清光》       陶拱54
秋至云容敛。天中日景清。悬空寒色净。委照曙光盈。
泫泫看弥上。辉辉望最明。烟霞轮乍透。葵藿影初生。
鉴下应无极。升高自有程。何当廻盛彩。一为表精诚。
【净/盈。】

10
《月映清淮流》       徐 敞66
遥夜淮弥净。浮空月正明。虗无含气白。凝淡映波清。
见底深还浅。居高缺复盈。处柔知坎德。持洁表隂精。
利物功难并。和光道已成。安流方利渉。应鉴此时情。
【净/明】

11
《圆灵水镜》        徐 敞68
浮光上东洛。扬彩满圆灵。明灭沦江水。盈虗逐砌蓂。
不分沙岸白。偏照海山青。练色临防牖。蟾光霭户庭。
成轮疑璧影。初魄类弓形。逺近凝清质。姢姢出众星。
【影/形】

12
《圆灵水镜》      张 聿69
鳯池开月镜。清莹写寥天。影散微波上。光含片玉悬。
菱花凝泛灔。桂树映清鲜。乐广披云日。山涛巻露年。
濯缨何处去。鍳物自堪妍。廻首防云液。蟾蜍势正圆。
【灔/鲜】

13
《京兆府试残月如新月》   郑 谷70
荣落何相似,初终却一般。犹疑和夕照,谁信堕朝寒。
水国辉华别,诗家比象难。佳人应悮拜,栖鸟反求安。
屈指期轮满。何心谓影残。庾楼清赏处,吟彻曙钟防。
【满/残】

14
《府试观老人星》      李 频75
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海内逢康日。天边见寿星。
临空遥灼灼。竟晓独荧荧。春后先依景。秋来忽近丁。
垂休归有道。作瑞掩前经。岂比周王夣。徒言得九龄。
【景/丁】、【夣/龄】

15
《虹藏不见》        徐 敞76
迎冬小雪至。应节晩虹藏。玉气徒成象。星精不散光。
羙人初比色。飞鸟罢呈祥。石涧収晴影。天津失彩梁。
霏霏空暮雨。杳杳映残阳。舒巻应时令。因知圣厯长。
【象/光】

16
《閠月定四时》       罗 让77
月閠随寒暑。畴人定职司。余分将考日。积筭自成时。
律候行宜表。隂阳运不欺。气薫灰琯騐。数扐卦辞推。
六律文明序。三年理暗移。当知嵗功立。唯是奉无私。
【日/时】、【立/私】

17
《閠月定四时》      许 稷78
玉厯穷三纪。推为积闰期。月余因妙筭。岁徧自成时。
乍觉年华改。翻怜物候迟。六旬知不忒。四气本无欺。
月桂亏还正。阶蓂落复滋。从斯分厯象。共仰定毫厘。
【纪/期】

18
《閠月定四时》      乐 伸81
圣代承尧厯。恒将闰正时。六旬余可借。四序应如期。
分至宁愆素。盈虚信不欺。斗杓重指甲。灰琯再推离。
羲氏兼和氏。行之又则之。愿言符大化。永永作元龟。
【厯/时】、【氏/之】

19
《迎春东郊》2-2              王 绰85
玉管潜移律。东郊始报春。銮舆膺寳运。天仗出佳辰。
睿泽光时軰。恩辉及物新。虬螭动旌斾。烟景入城闉。
御栁初含色。龙池渐啓津。谁怜在隂者。得与蛰虫伸。
【运/辰】

20
《长安早春》2-1 前 人89
杳霭三春色。先从帝里芳。折杨犹恨短。测景已忻长。
鸎和红楼乐。花连紫禁香。跃鱼惊太液。佳气接温汤。
风送飞珂响。尘防翠辇光。熈熈晴煦逺。徒欲奉尧觞。
【响/光】

21
《首夏犹清和》       张 律96
早夏宜初景。和光起禁城。祝融将御节。炎帝啓朱明。
日送残花晩。风过御苑清。郊原浮麦气。池沼发荷英。
树影临山动。禽飞入汉轻。幸逢尧禹化。全胜谷中情。
【景/城】

羊注:以上统计数据,来源于《文苑英华》省试帖的前100首中的。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7 13: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这种叫撞韵。不知道记错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1-17 13: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撞韵,撞韵就是平仄混押,格律诗中不管是不是病都不大好。但有时写得好便不觉得为病,甚至还别有风味。任何事都有普遍和特殊两种,不可一概而论

点评

在下三羊,看不懂你的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21:38
对的,诗无绝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7 16: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7 16:01: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1-17 13:57
是撞韵,撞韵就是平仄混押,格律诗中不管是不是病都不大好。但有时写得好便不觉得为病,甚至还别有风味。任 ...

对的,诗无绝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21: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1-17 13:57
是撞韵,撞韵就是平仄混押,格律诗中不管是不是病都不大好。但有时写得好便不觉得为病,甚至还别有风味。任 ...

在下三羊,看不懂你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04: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1-20 04:38 编辑

从《文苑英华》省试帖的前100首,可知押韵
【1】
韵脚句与韵脚句的声调,必须相同的。
【2】
白脚句与韵脚句的韵母,既可以不同的,也可以相同。多数不同,少数相同。
依据100首每首6联总计600联为计,仅有25联白脚句与韵脚句的韵母相同。白脚句与韵脚句韵母相同的,其百分比为6.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0 09: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撞韵,挤韵,是当代网上一些人弄出来的。
此文红赏。

点评

归纳分类还是很有必要。使用的正确与否的争论是另一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7 11:56
【当代网上一些人弄出来的[/backcolor]】一些奇谈怪论或胡说八道: 如何破解诗词中的“撞韵”、“挤韵”和“连韵” 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由于从古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15: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5: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1-20 15:06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1-20 09:24
所谓撞韵,挤韵,是当代网上一些人弄出来的。
此文红赏。

当代网上一些人弄出来的】一些奇谈怪论或胡说八道:
三羊搜集的网络奇文两篇:

【奇文】第一篇:
如何破解诗词中的“撞韵”、“挤韵”和“连韵”

    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二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在诗词创作实践中,使用旧声韵和新声韵的诗人都不在少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前者略多于后者。

    遵循古声韵的,诗押《平水韵》就可以了,如果写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词一般按《词林正韵》来押韵。遵循现代声韵系统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可以,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已经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落韵  也叫出韵。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也有人在律诗的最后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我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凑韵  俗称“挂韵脚”。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这是不行的。

    重韵  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倒韵  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比如“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的习惯顺序。

    哑韵  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韵。并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有的字看起来不喜欢,读起来也不响亮,就不要免强使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们的话,可参考。

    僻韵  就是用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押韵。比如下平六麻里的“犌”字,有几个认识?又如上平一东里的“蝀”字,偏僻不?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挤韵  又叫“犯韵”、“冒韵”。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

    复韵  就是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比如押了“忧”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这类的押韵是要尽力避免的。它与重韵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以上“押韵八戒”之外,实际上还有两种押韵的情况也会对诗词的韵律美造成一定的伤害。那就是“撞韵”和“连韵”,其中尤以“撞韵”危害最大。

    一、撞韵、挤韵和连韵对韵律的伤害。

    (一)撞韵。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如果发生了“撞韵”,整首诗中句脚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读来粘滞、涩口,所以不宜出现这种情况。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写得生动活泼,基本上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现了“撞韵”的“硬伤”。“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读到那里,就觉得别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

    再如,最近一位网友写的一首《题三门峡水电站》:

    寂寂苍生含泪怨,巍巍大禹几曾怜。
    何如炸却焚香案,治我黄河万里澜。

    从结构安排、遣词造句上来说,还是很好的,立意也是有一定高度的。但第一句的“怨”和第三句的“案”都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

    (二)挤韵:前面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挤韵,现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逢”和“峰”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挤韵”了。但是我们要注意,“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不属于“挤韵”。

    (三)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连韵也叫“合音”。

    连韵对诗句的韵律是有伤害的,在七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诗人在创作七绝的时候也是比较注意的。因而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的。相对来说,律诗中连韵现象要多一些。例如: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杜甫《堂成》

    其中“巢”和“嘲”就是连韵。

    我把撞韵、挤韵和连韵以及“押韵八戒”中的其它毛病合起来称之为“押韵十戒”。

    严格说来,“押韵十戒”是对诗人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是一种押韵技巧。“十戒”所指出的问题,并没有违反诗词押韵的普遍规则,不是诗词创作的硬性规定。但是,它们又确实会对诗词优美和谐的韵律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硬伤”。所以,要想写好诗词,这些问题基本上是要克服的。所谓克服就是避免。

    二、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办法。

    古代和现代一些对声韵问题有深入研究的诗人、词家和评论家对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他们只是提出了防止出现这些伤害的要求,换言之,他们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出现这种伤害,而并没有进一步总结出一旦出现“伤”的时候,如何对它们进行“医治”,从而使之有“伤”而无“害”。因为诗词创作中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伤”是避免不了的,硬要去避,就有可能会因文害意、因韵而害意。为此,必须有一种补救的办法,以尽可能地将它们的伤害消除。

    这个问题比较深奥,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作者有相当的文字驾驭能力。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结合古人在创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谈谈个人初浅的看法。

    (一)应该避免的“硬伤”。

    前面说了,“押韵八戒”中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要避免的。具体说来,就是要力戒落韵、凑韵、重韵、倒韵、哑韵、僻韵、复韵。因为这些问题一般都对诗词韵律美的伤害程度很大,而且根本无法破解。因为它们的伤害不仅仅是声韵上的,还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

    但其中的“挤韵”、“连韵”相对其它几种情况来说,对韵律的伤害要小一些,也不存在意境、语法、视觉美感的伤害。“撞韵”对韵律伤害虽然比较大,但它与“挤韵”、“连韵”一样,也没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有时候这些问题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当它变得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能不能有一种办法将它对诗词韵律的伤害降低甚至是消弭于无形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二)破解撞韵、挤韵、连韵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诗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撞韵”、“挤韵”和“连韵”的时候,应当如何将其对诗词韵律的伤害进行消除。

    诗中押韵的句子我们叫它“韵句”。对于韵句而言,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也即落在了韵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活韵”。

    一般来说,韵脚为“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伤害,形成“硬伤”;而韵脚为“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不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太大的伤害,甚至完全有伤无害。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重心分别是“低”、“洗”“西”,这时“洗”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严重伤害。

    相反,如果我们想办法将韵脚的韵字做成“活韵”,那么,不论是撞韵、挤韵、连韵都不会对韵律造成太大的伤害,甚至于完全不构成伤害。例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处”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关键就在第二句的“近却无”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而结句的重心落在“满”字上,这样这两句诗的韵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多一些“活韵”句,即便有一些伤,也可能伤而无害,决不会构成诗词的“硬伤”。但如果你的作品中都是“死韵”句,就会造成诗词的“硬伤”,有伤必害。

    做成“活韵”有那些方法呢?有两种办法:

    1、转移句读重心,让整个句子的句读重心落在韵脚之外的其它字上。
这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办法。上面已经讲过,我就不再讲了。

    2、在韵脚尽量选用开口韵字,少用收口韵字。
    如“晚烟残”读起来感觉拗口,虽然“烟”、“残”这两个字不属同一个韵部,只是邻韵字,却也类似于“挤韵”造成的伤害。

    但“晚烟寒”劫很爽口,而“寒”与“残”属于同一韵部,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效果呢?

    这里的关键是:“残”表示出一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一个收口音字,以至句意在脑海中还没有充分展开时,发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而“寒”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是同步发展的,所以“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以收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成为“死韵”,而以开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做成“活韵”,这使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例如: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先看“钟山只隔数重山”的两个“山”字,由于在韵脚“山”字之前还用了一个“山”字,而又不属于修辞意义上的反复,较之使用一个与韵脚同韵的字危害更甚,所以是比一般的挤韵现象更为严重的挤韵,可是因为它用“数重山”将韵字做成了活韵,于是挤韵造成的伤害就不明显了。

    再看转句末尾的“岸”字,本是严重的撞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一是因为最后的“岸”是个开口音字。二是诗人不但将上句韵脚的“山”做成了活韵,还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结句的句读重心从韵脚的“还”字上转移开了,韵脚也变成了“活韵”。这样,就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前面说过,连韵对绝句韵律的伤害表现尤为突出,所以古人在创作绝句的时候是特别注意的,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子十分困难。下面就以一首连韵的七律来说明破解之法: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萋”、“蹊”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远”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也就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同样,末句“几枝低”的“枝”字与“低”字虽不是同一韵部,但属于邻韵,对声韵的妨害也近似于挤韵。而且,越是靠近韵脚的地方,发生挤韵时的伤害也就越明显。这里,虽然“几”字是本句的句读重心,看似将韵脚的“低”做成了活韵,但由于“几”字也与“枝”韵母相同,只是声调不同而已,而“枝”与“低”属于邻韵,所以读到结尾的“几枝低”的时候感觉仍很粘滞,不爽口。

    以上讲了关于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一般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需要指出的是,具体情况有时是很复杂的,不能胶柱鼓瑟,不知灵便之术。比如挤韵,是指在句中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如果用了同一个字算不算挤韵呢?当然。我认为,如果这个字不是有规则的重复使用,不能构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它就是挤韵,而且是挤韵中的一种最严重、最极端的情况。另外,一般来说挤韵的字距离韵脚越近,伤害就越大。但如果它们连在一起的话,却又不是挤韵,而是修辞手法中的叠字入韵。有时看起来没有连在一起,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手法相连,如“瞧一瞧”等,它是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其实与“瞧瞧”是一样的,只不过为了调节音节而加上了一个没有意义的、充当中辍的字,我们也不妨将其作为叠韵看待,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挤韵现象。

    再有,我们说过,撞韵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般应设法避免,如果不可避免,就必须要将韵脚上的韵字尽量做成活韵。若是活韵也做不成,是不是可以采取类似于做活韵的办法,转移发生撞韵的这个句子的句读中心,冲淡发生撞韵之字的声韵效果,使它听起来不那么刺耳呢?这是当然的,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比如上面讲到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就很抢眼、很入耳,在句中分量很重,是句读重心,重中之重,它也有效地冲淡了“岸”字的声韵效果,从而进一步消弭了撞韵的伤害。正因为这样,诗人才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摘自《逍遥楼诗词论稿》)


【奇文】第二篇:
诗歌的押韵有哪些现象需要注意?
    在诗歌的押韵中,出现撞韵、挤韵、倒韵、连韵、重韵、复韵、死韵、三阴平韵、凑韵、出韵、窜韵等现象,都会影响诗歌行尾韵节奏的和谐性,尤其是古典韵律诗歌的创作,影响尤其明显。因此这些都需要尽量避免。

(1)撞韵:
一首诗词中,按律不该押韵的句子仄声收尾,尾音的韵母与韵脚的韵母相同,这样的字影响声律之美。

(2)挤韵:
诗句中的重音节字(一般为2,4,6字)的韵母与韵脚相同,这也是诗词创作的忌讳之一。另,第六字韵母如与韵脚相同,则构成叠韵,如声母相同则构成双声,更需避讳。

(3)倒韵:
把一个常规的双声词颠倒顺序以求押韵,如江河变为河江,虽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斧痕明显。

(4)连韵:
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

(5)重韵:
诗中出现过的韵字,再次出现,并用来作韵脚,叫做重韵。

(6)复韵:
同义又同韵的字,如"芳"、"香"同属阳韵,"忧"、"愁"同属尤韵。这类字在同一首诗中作韵脚,叫做复韵。

(7)死韵:
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8)三阴平韵:
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9)凑韵:
在押韵的字眼上随便拈一个押韵的字凑数,其意思与全诗毫不相干。

(10)出韵:
由于读字发音不正确,或受方言影响,又不熟悉诗韵,作诗往往会出韵。

(11)窜韵:
由于不知道异义、异音的同一汉字分属不同的韵部,作诗就会窜韵。

点评

这些不什么奇文。应该客观去看。诗词多了就有归纳分类的需要,对各种类型就会胸有成竹。至于在诗词中是否正确,那是认识问题,可以讨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7 12:00
(9)凑韵: (10)出韵: 才是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6 19: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5: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26
贡献
13151
金钱
1558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1-20 16: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撞韵、挤韵、连韵,根本不算病。至于死韵、活韵,更是玄之又玄,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无须理会。写完了作品,自己读出声来,不出律,不拗口,就可以。

点评

是啊!纯属无事生非! 再者: (8)三阴平韵: 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如此说法,也是胡扯八蛋。文中的【阴平】,大概就是普通话声调的【阴平】。 古人的【平声】,包含【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17: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7: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1-20 17:31 编辑
植杖叟 发表于 2017-11-20 16:41
所谓撞韵、挤韵、连韵,根本不算病。至于死韵、活韵,更是玄之又玄,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无须理会。写完了 ...

是啊!纯属无事生非!
再者:
(8)三阴平韵:
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如此说法,也是胡扯八蛋。文中的【阴平】,大概就是普通话声调的【阴平】。
古人的【平声】,包含【宫/商】两种声调。至于【宫调】和【商调】,是否等于或近似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证明。假定,古人【宫调】和【商调】,就是今人的【阴平】和【阳平】。但从押韵来说,也是【阴平】与【阴平】、或【阳平】与【阳平】的押韵,才有【读之顺口、听之顺耳】的韵律效果!如何【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呢?!!!!!

点评

议论不要绝对化,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重性,取其合理内核为我所用,就会进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7 12:02
此说不尽合理,一首绝句或者律诗,一种韵调(全阴平或全阳平)到底,没有音律的起伏,就像歌唱,老是一个声调唱下去是不好听的。必须阴阳掺和,吟咏才音韵和谐,起伏有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7 0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20 17: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先生最好先把韵的对应关系搞清楚,勿以今音套古韵套个乱套

【逺/间】--一个十三阮,一个十五删,对应得上么

【满/鲜】----一个十四旱,一个一先,对应得上么

【日/时】、【立/私】------入声非入声,对应得上么

其它基本如此,不一一细列了

点评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洗/西】不用韵部 这首诗写得生动活泼,基本上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现了“撞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18: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20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 ... ;extra=#pid12941040

先在这个帖子上自查一下四声相承的关系,顺便再告诉你,入声韵与非入声韵之间根本不构成什么撞韵、挤韵,因为入声韵尾是非常独特的p/t/k尾音,再告诉你,这三个尾音在现代汉语中只作声母而不作韵母,最好别弄混了

点评

入声也许梅版说得对。其他三声只要韵母相同便是撞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6 1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8: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1-20 18:25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20 17:35
三羊先生最好先把韵的对应关系搞清楚,勿以今音套古韵套个乱套

【逺/间】--一个十三阮,一个十五删,对应 ...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洗/西】不同韵部
这首诗写得生动活泼,基本上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现了“撞韵”的“硬伤”。“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读到那里,就觉得别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

寂寂苍生含泪怨,巍巍大禹几曾怜。
何如炸却焚香案,治我黄河万里澜。【案/澜】不同韵部
从结构安排、遣词造句上来说,还是很好的,立意也是有一定高度的。但第一句的“怨”和第三句的“案”都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

点评

你搞不清楚四声相承的关系我们就没必要谈了,缺乏交流基础 顺便给你个忠告,听不听你随意,想立论,先把基础打牢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18: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0 18: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这古人是谁?哪朝哪代?他说的同韵母是以什么为根据的?

点评

平水韵的韵部相同,但是韵母不同! 【知 奇 池======追 炊 帷】 【飞 肥 威======衣 机 沂】 【來 开 台======回 杯 梅】 【乖 排 埋======蛙 娃 哇】 【言 元 冤======门 存 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19:30
【同韵母】,或【韵母】的提法,至少在清朝或民国之前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18: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20 18: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1-20 18:19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洗/西】不用韵部
这首诗写得生动 ...

你搞不清楚四声相承的关系我们就没必要谈了,缺乏交流基础

顺便给你个忠告,听不听你随意,想立论,先把基础打牢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8: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1-20 18:20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 ...

同韵母】,或【韵母】的提法,至少在清朝或民国之前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1-20 18:20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 ...

平水韵的韵部相同,但是韵母不同!
【知 奇 池======追 炊 帷】
【飞 肥 威======衣 机 沂】
【來 开 台======回 杯 梅】
【乖 排 埋======蛙 娃 哇】
【言 元 冤======门 存 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1 07: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撞韵挤韵,韵的概念不同。撞韵,是指平声和仄声相撞。而仄声又分上去入。上去入不是每个平声都有上去入相对应的仄声相撞的。而挤韵,则是同一句中有两个同韵部的字,如“万水千山只等闲”,他说千与闲相撞。总之,我对这些东东是抱怀疑态度的。

点评

撞韵挤韵等来自于沈约八病之“大韵”“小韵”,但当时就限于理论无人遵守,根据文镜秘府论的记载也是“知之可也”。到近代有人(不知是谁)总结出“律诗N忌”。从美化音韵讲究多样性来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6 05:54
红军不怕远征难,【难,十四寒,平声】 万水千山只等闲。【闲,十五删,平声】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丸,十四寒,平声】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寒,十四寒,平声】 更喜岷山千里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1 07: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07: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1-21 07:18
所谓的撞韵挤韵,韵的概念不同。撞韵,是指平声和仄声相撞。而仄声又分上去入。上去入不是每个平声都有上去 ...

红军不怕远征难,【难,十四寒,平声】
万水千山只等闲。【闲,十五删,平声】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丸,十四寒,平声】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寒,十四寒,平声】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颜,十五删,平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51
贡献
24053
金钱
26496
发表于 2017-12-3 19:14: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韵母(或韵部)相同就是押韵,哪怕是仄对平。词牌中就不少见,称叶韵。咩咩你成天扯这种没营养的东西有个屁用。

点评

怪怪不能这么说,挤韵撞韵等有研究的必要。对其正确与否需要研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6 1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2-5 18: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撞韵,在文镜秘府论八病中可找到渊源。知之可也,不必刻意回避。

点评

对  发表于 2017-12-7 1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2-6 05: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1-21 07:18
所谓的撞韵挤韵,韵的概念不同。撞韵,是指平声和仄声相撞。而仄声又分上去入。上去入不是每个平声都有上去 ...

撞韵挤韵等来自于沈约八病之“大韵”“小韵”,但当时就限于理论无人遵守,根据文镜秘府论的记载也是“知之可也”。到近代有人(不知是谁)总结出“律诗N忌”。从美化音韵讲究多样性来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撞韵”,假如全部仄脚全与平脚叶韵,就成了按十三辙押韵,全诗读起来变得油滑不爽。如三羊14楼例,所以有道理。元氏曰:“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若立字要切,于文调畅,不可移者,不须避之。”
      古代无韵母叫法但叫“类”,说明那时已有韵母概念。虽然没有现代精密,但说明语言有很大传承性,汉语语音的韵母很少改变。
     三羊这篇帖子还是写的认真的,应予鼓励。

点评

元氏曰:“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说得对,能避当然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6 1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2-6 19: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1-20 15:03
【当代网上一些人弄出来的】一些奇谈怪论或胡说八道:
三羊搜集的网络奇文两篇:

(9)凑韵:
(10)出韵:

才是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2-6 19: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20 17:54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78358&pid=12941040&page=1&extra=#pid12941040

...

入声也许梅版说得对。其他三声只要韵母相同便是撞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2-6 19: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归来 发表于 2017-12-3 19:14
韵母(或韵部)相同就是押韵,哪怕是仄对平。词牌中就不少见,称叶韵。咩咩你成天扯这种没营养的东西有个屁用 ...

怪怪不能这么说,挤韵撞韵等有研究的必要。对其正确与否需要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12-6 19: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2-6 05:54
撞韵挤韵等来自于沈约八病之“大韵”“小韵”,但当时就限于理论无人遵守,根据文镜秘府论的记载也是“知 ...

元氏曰:“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说得对,能避当然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515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714
贡献
5397
金钱
8255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7 08: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1-20 17:30
是啊!纯属无事生非!
再者:
(8)三阴平韵:

    此说不尽合理,一首绝句或者律诗,一种韵调(全阴平或全阳平)到底,没有音律的起伏,就像歌唱,老是一个声调唱下去是不好听的。必须阴阳掺和,吟咏才音韵和谐,起伏有致。

点评

此说不尽合理,一首绝句或者律诗,一种韵调(全阴平或全阳平)到底,没有音律的起伏,就像歌唱,老是一个声调唱下去是不好听的。必须阴阳掺和,吟咏才音韵和谐,起伏有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7 10:34
漫将心思付朝昏,扪腹而歌醉白云。 浊眼寻常颠倒步,何能一啸屈家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0: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2-7 10:39 编辑
耕夫 发表于 2017-12-7 08:26
此说不尽合理,一首绝句或者律诗,一种韵调(全阴平或全阳平)到底,没有音律的起伏,就像歌唱,老是一个声调唱下去是不好听的。必须阴阳掺和,吟咏才音韵和谐,起伏有致。

你的说法在下,不敢苟同!古四声和今四声一样,都是四声分押才好听。

点评

你不承认没事,我只是陈述一个道理,实际也就是如此,诗歌的音乐感就是在平仄错落,阴阳参差下形成的。我们各自保留意见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7 10: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515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714
贡献
5397
金钱
8255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7 10: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2-7 10:34
你的说法在下,不敢苟同!古四声和今四声一样,都是四声分押才好听。

你不承认没事,我只是陈述一个道理,实际也就是如此,诗歌的音乐感就是在平仄错落,阴阳参差下形成的。我们各自保留意见好了。

点评

你不承认没事,我只是陈述一个道理,实际也就是如此,诗歌的音乐感就是在平仄错落,阴阳参差下形成的。我们各自保留意见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7 11:44
漫将心思付朝昏,扪腹而歌醉白云。 浊眼寻常颠倒步,何能一啸屈家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9 09: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