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王力关于【上声字和去声字通押】的说法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6 22: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十病得失》:又名之曰文,皆附之于韵。韵之字类,事甚区分。缉句成章,不可违越。若令义虽可取,韵弗相依,则犹举足而失路,弄掌而乖节矣。故作者先在定声,务谐于韵,文之病累,庶可免矣。

-------理是这个理,不过上去声之间音变甚多,在脱离了科举的功利性之下,诗人仿上古诗的用韵或按实际语音用韵是可以的,三羊之按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韵之义甚多,就古韵而言都有韵、韵目、韵类、韵部、韵摄等术语,同韵,在同韵部之下也称为同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7 00: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1-1 21:46
25.11有些字虽有上去两读,然而意义不同,例如重,上声,轻重也,形容词;去声,更为也,副词。树,去声, ...

这个树读上声可不是名词性的而是动词性的,树,臣庾切,音竖,扶树也,树之言竖也,种树曰树,上声树套在这里不适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7 00: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1-1 21:46
25.11有些字虽有上去两读,然而意义不同,例如重,上声,轻重也,形容词;去声,更为也,副词。树,去声, ...

这个树读上声可不是名词性的而是动词性的,树,臣庾切,音竖,扶树也,树之言竖也,种树曰树,上声树套在这里不适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7 00: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1-1 21:57
25.11有些字虽有上去两读,然而意义不同,例如重,上声,轻重也,形容词;去声,更为也,副词。树,去声, ...

你这样改有意义吗,上去通韵的诗例一大把,难道都去怀疑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3: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12-27 03:41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6 21:48
燕陵平而远,易河清且。一见尘波阻,临途引征
双剑爱匣同,孤鸾悲影。宴言诚易纂,清歌信难
卧闻夕钟,坐阅朝光。往欢坠壮心,来戚满衰
殂芳无再馥,沦灰定还。夏台尚可忘,荣辱亦奚
愧微旷士节,徒感鄙生。劳哉纳辰和,地远托声

上去与入声没有通韵的道理,亟志炽,亟有去声读

三羊标音标韵过于随意

关于误读而变音的现象王力也有相关论述,如断本上声,全国误读而变成了去声,妇字也是这个现象,余不赘
在下三羊不明白【三羊标音标韵过于随意】,是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3: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7 00:45
你这样改有意义吗,上去通韵的诗例一大把,难道都去怀疑么

【上去通韵的诗例一大把】,诗例在哪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4: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12-27 04:19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7 00:33
这个树读上声可不是名词性的而是动词性的,树,臣庾切,音竖,扶树也,树之言竖也,种树曰树,上声树套在这里不适用
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上】,
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上】。(张籍北邙行。)
这里的【树】,为何不能是【动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5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3
贡献
21845
金钱
2859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7 07: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6 21:48
燕陵平而远,易河清且驶。一见尘波阻,临途引征思。
双剑爱匣同,孤鸾悲影异。宴言诚易纂,清歌信难嗣。
...

不错。从先秦到唐(唐以后我就不知)入声与上去不应该通押。你的解释说明了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5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3
贡献
21845
金钱
2859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7 07: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6 22:17
《文笔十病得失》:又名之曰文,皆附之于韵。韵之字类,事甚区分。缉句成章,不可违越。若令义虽可取,韵弗 ...

不过上去声之间音变甚多,----------应有时间限制。永明前有。永明到隋应该没有。唐从什么时候才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7: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7 07:32
不错。从先秦到唐(唐以后我就不知)入声与上去不应该通押。你的解释说明了这一点 ...

声调不同,决然不能押韵。至于大清王朝《钦定词谱》杜撰的“叶韵”,则另当别论!
清人将【韵母相同或相近或相似】而声调不同,较为“叶韵”也无大错,只是莫把【叶韵】当【押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7: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7 07:38
不过上去声之间音变甚多,----------应有时间限制。永明前有。永明到隋应该没有。唐从什么时候才出现? ...

【不过上去声之间音变甚多,----------应有时间限制。永明前有】!
这个三羊倒是没注意或考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7 08: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7 07:56
【不过上去声之间音变甚多,----------应有时间限制。永明前有】!
这个三羊倒是没注意或考证。 ...

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和古代汉语两书中均有所言及,你自己不读哪是没办法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8: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7 08:00
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和古代汉语两书中均有所言及,你自己不读哪是没办法的事 ...

王力有说法,不一定这种【说法】,就是准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7 08: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7 07:38
不过上去声之间音变甚多,----------应有时间限制。永明前有。永明到隋应该没有。唐从什么时候才出现? ...

考据具体时间不现实吧,王力是语言学大师,有王力的文论就基本说明了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8: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7 08:04
考据具体时间不现实吧,王力是语言学大师,有王力的文论就基本说明了问题 ...

【考据具体时间不现实吧,王力是语言学大师,有王力的文论就基本说明了问题】
这是理由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7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7 04:13
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上】,
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上】。(张籍北邙行。)
这里的 ...

为何乌鸢作窠衔上树的树的树是动词,三个动词连用,你见过这样的语法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5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3
贡献
21845
金钱
2859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7 08: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7 08:04
考据具体时间不现实吧,王力是语言学大师,有王力的文论就基本说明了问题 ...

起码唐初不会上去通押。因为上官他们掀起声律理论第二波,不会自砸饭碗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7 08: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7 08:04
王力有说法,不一定这种【说法】,就是准确的!

哪你说个准确的来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7 08: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7 03:48
【上去通韵的诗例一大把】,诗例在哪里呢?

王力就举出了一大把,你要否认、怀疑也没办法,不过你的否认或怀疑均无证据

怀疑一切可以,但小心求证,让你的怀疑变得有根有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8: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7 08:09
哪你说个准确的来呀

古人早有说法,何必三羊多嘴!声调不同,不是押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8: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7 08:14
王力就举出了一大把,你要否认、怀疑也没办法,不过你的否认或怀疑均无证据

怀疑一切可以,但小心求证, ...

王力的【一大把】,也是不成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8: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别说不同的平上去入声,就是普通话,阴平与阳平是押韵,也远远不及阴平与阴平、阳平阳平的押韵优美动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5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3
贡献
21845
金钱
2859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7 08: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7 07:55
声调不同,决然不能押韵。至于大清王朝《钦定词谱》杜撰的“叶韵”,则另当别论!
清人将【韵母相同或相 ...

说得绝对了。很多事情是有时限性的。上去通押就是如此。先秦到永明前,因为以长言短言为准则,所以上去可通押。永明因为以四声为准则,因此上去是不可能通押的。格律因为打破了四声的分组,因此格律诗出现仄声韵诗时,或古风受平仄分组影响时,原则上去上是可以通押的,所以要时间和诗例证明。格律诗承认仄声韵诗,如果也坚持一韵到底,这种可能性也不存在,因为上去的韵部不同。平仄以后的我这些就理推测,需要大家做功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8: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7 08:27
说得绝对了。很多事情是有时限性的。上去通押就是如此。先秦到永明前,因为以长言短言为准则,所以上去可 ...

在下三羊,不同意你的这个说法,从韵书考证古音声调的依据韵脚来看,上去可以通押,如何区分上声与去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8: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7 08:09
为何乌鸢作窠衔上树的树的树是动词,三个动词连用,你见过这样的语法么 ...

别说是3个,4个的也有:
吹拉弹唱正卖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8: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版主,你用【点评】回帖,三羊不再回复你的【点评】了,请你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7 11: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7 08:51
别说是3个,4个的也有:
吹拉弹唱正卖力!

动词后面的力是什么词,上树的树是什么词,上树,上楼下梯,踢球等等,比对一下

乌鸢作窠衔上树,树作动词时,此诗怎么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7 11: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7 08:20
王力的【一大把】,也是不成立的!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卷起黄河向身泻。(李贺秦宫诗。)
  (画属卦韵,马卦通韵,上去通押。)

难不成按你的随意对调才成立,真是搞笑
水边小邱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筒。
一径蛇蟠不容脚,平处乃可十客坐。
袅袅共看风枝舞,蔌蔌时听春箍堕。
古佛不妆香火冷,瘦僧如腊袈裟破。(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此诗又怎么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5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3
贡献
21845
金钱
2859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7 13: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12-27 13:32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7 11:51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卷起黄河向身泻。(李贺秦宫诗。)
  (画属卦韵, ...

唐朝古风仄声可通押没问题,但时间是大问题,我已说过上官们掀起第二次声律理论高潮,他们不会自己砸自己的锅的,所以大约什么时候古风突破四声用上平仄,就要研究了。估计王力想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只好在我们手上来解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5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03
贡献
21845
金钱
28591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7 13: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我出题,你来查。把唐朝的古风都翻出来,别看数量多,但只要仄声声调不同的,因此数量不会多,不会超出两三百例,根据各时期所占比例,从中就可归纳出大概时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9 16: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