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晓风轻送

拗救闲谈:见拗必救,是对拗救论的机械理解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4 07: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07:28
王力如何还在,他会要你这个笨蛋!

王力改嘴,是由原因的!
什么原因三羊真的不知,但是改嘴可是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4 07: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07:31
我是对今人“见拗必救”这点,看作榆木脑袋。杜甫是救!我绝对认同——我何时反对救了?只是反对“救了就 ...

大拗必救,是王力说的!

见拗必救,虽然不是出自王力,但是王力的说法,涵盖着你的【榆木脑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4 07: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07:34
三羊的,何需我再来反驳。我的这个帖子,以及律诗平仄小议,哪点没作出解释。又:诗律这点,你也写出来— ...

全面,糖人也用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2: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9 15:52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4 07:50
王力改嘴,是由原因的!
什么原因三羊真的不知,但是改嘴可是事实!

"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这是见拗必救吗!还是少烦人吧。

点评

小拗可救可不救, 大拗有救有不救。 对于【救】来说,小袄与大袄,有何区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12:40
你这是花言巧语二花脸! 你不就24可以分明也可不分明的二皮脸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1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2: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4 12:29 编辑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4 06:58
我属于自由的保守派,对孤平持必救的观点。
拗救的原则非常简单,充分利用音节中第一声平仄不论的特点, ...

若按君之孤平理解,则仄仄仄平仄,可用中平平仄平救。仄平仄仄仄,也可用平仄仄平平救的。遥握。我对孤平的看法,还是认同王力的,即认作禁忌句——对此我有该句占比极小的说明。
附: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唐人律诗孤平、三平调的禁忌
一首律诗,若以各种句型是等机会言,则在理论上的各律句随机占比为:
仄仄平平仄1/4
平平仄仄平1/4
平平平仄仄1/4
仄仄仄平平1/4
而事实上,由于有首句押韵的关系,句型“平平仄仄平”和“仄仄仄平平”的占比是高于 1/4的。
再以第二、五字定句型,则每种句型的本式合变式有八式。以随机理论推算,则:
孤平句“仄平仄仄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 31.25‰;
三平调句“中仄平平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2= 62.5‰;
然在唐人律诗中,有人作过统计:孤平句、三平调句占比不到2‰。
可此可知,在唐人律诗中,犯孤平者占理论数小于(2‰/31.25‰)=6.4%,即93.6%以上被有意回避或被拗救了;用三平调者占理论数小于(2‰/62.5‰)=3.2%,即96.8%以上被刻意回避了。再考虑到,在拗律(含仄押律诗)中,对孤平句、三平调句是开放的。那么,在实际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的现象也就更少了。所以,我们有理由认定:在唐人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是禁忌的;若有就当是例外吧。——如《全唐诗》收戴叔伦五律110首,犯孤平的只有”出关送故人”这一句。
对仄平仄仄仄及仄仄仄平仄,是否要认作孤平?在没有掌握这个句式是占比极小的情况下,我是不敢认同的。遥握。

点评

我认为,四句标准句中,有两句为母句,是基础句式 1、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仄 另两句为派生句,具体是 1、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 12/ 34 / 5 12/ 5 / 34 2、仄仄/平平/仄→4、仄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12:58
仄平仄仄仄,这是出律,不能类比。仄仄平平仄一句可以全仄,其他句不行。 我也是很认同王力学说,我的新解只是切入度角不同,并没有标新立异,推翻传统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12:41
若按君之孤平理解,则仄仄仄平仄,可用中平平仄平救。仄平仄仄仄,也可用平仄仄平平救的。遥握。我对孤平的看法,还是认同王力的,即认作禁忌句——对此我有该句占比极小的说明。 附: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唐人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1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4 12: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12:15
"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这是见拗必救吗!你脑子灌水。还是少烦人吧。 ...

你这是花言巧语二花脸!
你不就24可以分明也可不分明的二皮脸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4 12: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4 12:38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12:27
若按君之孤平理解,则仄仄仄平仄,可用中平平仄平救。仄平仄仄仄,也可用平仄仄平平救的。遥握。我对孤平的看法,还是认同王力的,即认作禁忌句——对此我有该句占比极小的说明。
附: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唐人律诗孤平、三平调的禁忌
一首律诗,若以各种句型是等机会言,则在理论上的各律句随机占比为:
仄仄平平仄1/4
平平仄仄平1/4
平平平仄仄1/4
仄仄仄平平1/4
而事实上,由于有首句押韵的关系,句型“平平仄仄平”和“仄仄仄平平”的占比是高于 1/4的。
再以第二、五字定句型,则每种句型的本式合变式有八式。以随机理论推算,则:
孤平句“仄平仄仄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 31.25‰;
三平调句“中仄平平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2= 62.5‰;
然在唐人律诗中,有人作过统计:孤平句、三平调句占比不到2‰。
可此可知,在唐人律诗中,犯孤平者占理论数小于(2‰/31.25‰)=6.4%,即93.6%以上被有意回避或被拗救了;用三平调者占理论数小于(2‰/62.5‰)=3.2%,即96.8%以上被刻意回避了。再考虑到,在拗律(含仄押律诗)中,对孤平句、三平调句是开放的。那么,在实际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的现象也就更少了。所以,我们有理由认定:在唐人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是禁忌的;若有就当是例外吧。——如《全唐诗》收戴叔伦五律110首,犯孤平的只有”出关送故人”这一句。
对仄平仄仄仄及仄仄仄平仄,是否要认作孤平?在没有掌握这个句式是占比极小的情况下,我是不敢认同的。遥握。
合律不合律,句子使用比数,没有任何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4 12: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4 12:42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12:15
"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这是见拗必救吗!你脑子灌水。还是少烦人吧。 ...

拗可救可不救,
拗有救有不救。

拗可救可不救,
拗有救有不救。

对于【救】来说,小袄与大袄,有何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4 12:41: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12:27
若按君之孤平理解,则仄仄仄平仄,可用中平平仄平救。仄平仄仄仄,也可用平仄仄平平救的。遥握。我对孤平 ...

仄平仄仄仄,这是出律,不能类比。仄仄平平仄一句可以全仄,其他句不行。
我也是很认同王力学说,我的新解只是切入度角不同,并没有标新立异,推翻传统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2: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4 12:58 编辑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4 12:41
仄平仄仄仄,这是出律,不能类比。仄仄平平仄一句可以全仄,其他句不行。
我也是很认同王力学说,我的新 ...

仄平仄仄仄句式,杜甫近体律诗中就有很多。遥握。又:我只是否定其中的不严谨之处。其它的还是主依王力。我对诗律的理解,敢说比针金等人强多的。同样,你也一样。只会背书,是弱知的表现,还会有什么理解?遥握。

点评

我对诗律的理解,敢说比针金等人强多的。 ---------没见过这么自吹自擂的。到底你有什么理论?没见过。只看到你在骂人榆木脑袋,不知你的脑袋是什么木头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17: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2: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4 12:40
小拗可救可不救,
大拗有救有不救。
大拗可救可不救,

这种不严谨性,体现的是拗救论的自我否定。我说过,一个不严谨的理论,是该抛弃的。能够否定抛救论的,是这个抛救论本身,即他的不能自圆其说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2: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4 12:36
合律不合律,句子使用比数,没有任何关系!

我讲严谨,你讲灌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2: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4 12:32
你这是花言巧语二花脸!
你不就24可以分明也可不分明的二皮脸吗?

我按唐宋诗选中的律诗来说话。这里谁有这个本事去否定的。当然,你脑子进水。不妨你去否定吧。

点评

你看见唐朝律诗有,但是你不知道:唐人的平平仄平仄为啥合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1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4 12:58: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12:27
若按君之孤平理解,则仄仄仄平仄,可用中平平仄平救。仄平仄仄仄,也可用平仄仄平平救的。遥握。我对孤平 ...

我认为,四句标准句中,有两句为母句,是基础句式
1、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仄
另两句为派生句,具体是
1、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
      12/   34 /  5          12/  5 / 34
2、仄仄/平平/仄→4、仄仄/庂/平平
      12/   34  /5           12/   5  /34
1生3,2生4。
我在实际应用中就常常将首句句尾调来调去,忽而押韵,忽而不押。只要平起或仄起一定,句尾如何收,对以下各句都没有影响。而且一、四、八句是基本一致的。
仄平仄仄仄,这个是出律。不能拿来与仄仄平平仄句类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3: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4 18:10 编辑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4 12:58
我认为,四句标准句中,有两句为母句,是基础句式
1、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仄

从声调谱言,从王力表述言,是有后三字为仄了,前两字需平的说法。然仄平仄仄仄这种句式,毕竟在杜甫近体五律诗中,也出现20处左右。杜甫可是讲究声律细的,他也用,更何况他人呢。所以对该句式,我们还是要接受的。当他是小拗句吧。遥握。对于诗律,我个人的看法,不妨将唐宋近体诗拿出来比较,也即明了了。——诗律到宋,肯定已经完善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4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4 13:08 编辑

【1】、小拗可救可不救,拗有救有不救。

【2】、大拗可救可不救,拗有救有不救。

合并【1】和【2】,即可得出至简

【3】、拗句可救可不救,拗句有救有不救。
【4】、律句可替可不替,律句可明可不明。
有了不3不4的说法,有何脸面谈律诗?
清朝人,不知道世上有个哲学马克思,情有可原!
现代人,不知道中国有个哲学毛泽东,最不应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4 13: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12:51
我按唐宋诗选中的律诗来说话。这里谁有这个本事去否定的。当然,你脑子进水。不妨你去否定吧。 ...

你看见唐朝律诗有,但是你不知道:唐人的平平仄平仄为啥合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3: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4 13:30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4 13:07
【1】、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

【2】、大拗可救可不救,小拗有救有不救。

你没有理论,只会灌水。——比吟者还要灌水功狗!
是不是律诗,不能以一句拗就能否定的。就当是不够圆满的吧。
你是个人,难道能因你一只手断了,就否定你是一个人了吗?不要太弱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3: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4 13:10
你看见唐朝律诗有,但是你不知道:唐人的平平仄平仄为啥合律?

你太烦人了。这种句式唐人常用,已成定格,是准同于平平平仄仄的——称特拗句。不知讲了多少遍,你就这么健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17: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12:43
仄平仄仄仄句式,杜甫近体律诗中就有很多。遥握。又:我只是否定其中的不严谨之处。其它的还是主依王力。 ...

我对诗律的理解,敢说比针金等人强多的。

---------没见过这么自吹自擂的。到底你有什么理论?没见过。只看到你在骂人榆木脑袋,不知你的脑袋是什么木头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8: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4 18:0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17:08
我对诗律的理解,敢说比针金等人强多的。

---------没见过这么自吹自擂的。到底你有什么理论?没见过。 ...

我的对拗理解的帖子就比你强多了。我的诗律平仄小议也比你强多了。不然你写出来,就让大家看看,你能写点什么?你除了大量摘录外,还有你自己的一点理解的吗?你没有!——你有的只是想占据版面而已,与灌水没有什么两样。真是应了大眼怪的话:一群废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18: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07:01
是的。孤平必救。我视孤平、三平尾为禁忌句,那么还有不救之理吗。

是的。孤平必救。我视孤平、三平尾为禁忌句,那么还有不救之理吗。

-----莫非这就是那位骂人榆木脑袋理论家的理论?什么是孤平?孤平怎么救?三平尾怎么救?请这位非榆木做的脑袋介绍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8: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18:38
是的。孤平必救。我视孤平、三平尾为禁忌句,那么还有不救之理吗。

-----莫非这就是那位骂人榆木脑袋理论 ...

呵呵。王力没有告诉你?那我的那个律诗平仄小议中有,你回炉去吧——本句自救了还是孤平吗!又三平尾是禁忌,也不存在救,只有回避。你在这方面够弱智的,我能写出律诗平仄小议来,你也写出来啊。——不妨就让人看看你能写点啥的!

点评

什么平仄小议?你贴出我看看?有时间帮你纠纠错。看你脑袋混的不行,不是木头就是浆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18: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18: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18:49
呵呵。王力没有告诉你?那我的那个律诗平仄小议中有,你回炉去吧——本句自救了还是孤平吗!又三平尾是禁 ...

什么平仄小议?你贴出我看看?有时间帮你纠纠错。看你脑袋混的不行,不是木头就是浆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9: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4 19:1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18:54
什么平仄小议?你贴出我看看?有时间帮你纠纠错。看你脑袋混的不行,不是木头就是浆糊。 ...

律诗平仄小议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讲究平仄粘对,是为了声调抑扬顿挫之美。由此,只要知道首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即平起、仄起),就可推知全首律诗的平仄规律了。下面,我就以正体五律(押平韵)为例来议一下。
其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或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其二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或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显然的,对于五律言,无论是仄起还是平起,其基本句式无非这么四种,统称标律句:
①  平平仄仄平;②平平平仄仄;③仄仄仄平平;④仄仄平平仄。
那么句式变化的规律又当怎样呢?这可以用以下的几句话来概括:
二五句型定,一字多可变。三字违小拗,拗救时需选。孤平三平调,正律忌之焉。二四违大拗,特拗准律言。拗用需有度,违之拗律篇。
1.“二五句型定,一字多可变”:在五言律句中,第二字的平仄称为起,第五字的平仄称为收。如句型①平平仄仄平,即为平起平收句。在四种基本句型中,除句型①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为有条件可变外,其它三种句型的第一字都是无条件可变的,三个变式句: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统称为等律句。
2.“三字违小拗,拗救时需选”:在五言律句中,第三字平仄变了,即为小拗句。然当句型①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作仄时,则为孤平了。为救孤平,则必需将第三字的仄改用平。即成“仄平平仄平”句式,称为本句自救。又有为了救出句A种拗“中仄仄平仄”或B种拗“中仄中仄仄”,在对句选用“中平平仄平”句式相救的。两个拗救句“中平平仄平”,是视同等律句用的(注:中表示平仄皆可意)。
3.“孤平三平调,正律忌之焉”:在五言律句中,句型①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平用仄时,成“仄平仄仄平”句式,称孤平句。句型②平平平仄仄”、“ ③仄仄仄平平”句式,若第三字平仄变动,就成句脚三连仄或三连平了,称三仄调或三平调。在正体律诗中,孤平、三平调是禁忌的。(有人作过统计,孤平、三平调在唐人诗句中占比不到千分之二。)
4.“二四违大拗,特拗准律言”:在五言律句中,第二、四字平仄有违,称为大拗句。其中句式“平平仄平仄”,因在唐人律诗中常用,故称为特拗句,是作为准律句用的(视同平平平仄仄)。五言仄收大拗句有:句式“中平中平仄”(除特拗外)称大拗O;句式“中仄中仄仄”称B种拗;五言平收大拗句统称大拗A类。
5.“拗用需有度,违之拗律篇”:在五言诗句中,合律的只有十个句式,即:四个基本句(标律句)、三个变式句(等律句)、两个拗救句、一个特拗句。除此皆为拗句。其中小拗句,并不影响平仄粘对,故除了禁忌句孤平、三平调外,句式:中平仄仄仄(三仄调)和中仄仄平仄(A种拗)不受限制。而大拗句,因违反平仄粘对的规律,故除了特拗作准律句外,在近体律诗中是要受到限制的。在近体诗中,分上下各半言,对大拗禁忌句的容忍度只有一句。对整首近体诗言,律句(标律句和等律句)必须过半,即不能少于四句。超过这个容忍限度,就只能作为拗体律诗了(注:拗体律诗没有孤平、三平调的禁忌)。
(注:在许多诗论中,讲拗救的很多,却不能自圆其说。拗救论的“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不正是否定了自己吗?!)
在了解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后,七言律诗的平仄要求就非常容易掌握了。简要的说:七言律句的后五字,要严格地按五言律句来要求;前两字,其第一字不论平仄,第二字的平仄与第四字平仄相对。七言仄收大拗句统称大拗B类,七言平收大拗句统称大拗C类。
一首押韵诗,如果字数合律,但对仗不合律,即使平仄合律,也不能算是律诗,那就当作律式古风看吧。
(注:律诗中也有押仄声韵的,与押平声韵的区别是:押平声韵的,出句仄声收尾[首句押韵例外],忌犯孤平和三平调;而押仄声韵的[作拗律看],则是出句平声收尾[首句、五句可例外],不忌孤平和三平调。又:若出句的收式乱了,则作古风看待。)
开化县国税局:叶晓风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附: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唐人律诗孤平、三平调的禁忌
一首律诗,若以各种句型是等机会言,则在理论上的各律句随机占比为:
仄仄平平仄1/4
平平仄仄平1/4
平平平仄仄1/4
仄仄仄平平1/4
而事实上,由于有首句押韵的关系,句型“平平仄仄平”和“仄仄仄平平”的占比是高于 1/4的。
再以第二、五字定句型,则每种句型的本式合变式有八式。以随机理论推算,则:
孤平句“仄平仄仄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 31.25‰;
三平调句“中仄平平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2= 62.5‰;
然在唐人律诗中,有人作过统计:孤平句、三平调句占比不到2‰。
可此可知,在唐人律诗中,犯孤平者占理论数小于(2‰/31.25‰)=6.4%,即93.6%以上被有意回避或被拗救了;用三平调者占理论数小于(2‰/62.5‰)=3.2%,即96.8%以上被刻意回避了。再考虑到,在拗律(含仄押律诗)中,对孤平句、三平调句是开放的。那么,在实际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的现象也就更少了。所以,我们有理由认定:在唐人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是禁忌的;若有就当是例外吧。——如《全唐诗》收戴叔伦五律110首,犯孤平的只有”出关送故人”这一句。

等你写出的,比我严谨了再来讲吧!——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

又对拗的理解,我何时不如你!
拗救闲谈:见拗必救,是对拗救论的机械理解
我虽然否定拗救论中的“救了就是合律”的观点,但并不否论他人的救——救就当是调声好了,但并不能解决出句的拗;救或不救都是他人的权力,谁也否认不了。对于拗救,在这个论坛里的,能够说清的恐怕也不多。我因参看了各家的观点,故能在王力拗救法的基础上,再补充点内容。
出句仄起拗,对句都需救:(事实是“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
1.出句仄起小拗:中仄仄平仄,对句用“中平平仄平”救。(同王力拗救法)
2.出句仄起大拗:中仄中仄仄,对句用“中平平仄平”救。(同王力拗救法)

出句平起拗,对句不需救的句式:
1.出句平起三仄调:中平仄仄仄,粘对未失,对句照用“中仄仄平平”。
2.出句特拗式:平平仄平仄,又称准律,对句照用“中仄仄平平”。

出句平起拗,对句实已救的句式:(自己补充的内容)
对出句平起大拗:仄平中平仄,因对句“中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已是仄字,其出句的失仄现象已然得到补偿,故在拗救论中,不再讲对失仄现象的拗救法了。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概括出:对于出句仄起拗,对句通用“中平平仄平”救,但也有不救的;对于出句平起拗,不救实已救,对句照用“中仄仄平平”。那么,见拗必救还能解释的通吗?持见拗必救论者,实是不知变通之人——说是榆木脑袋也未为不可!一首绝句,只要是律句占多,还是认可为律绝的,并不作古绝看。对近体律诗的判断,也可照此理解。对于近体律诗,王力有“拗句不可多用”、涂宗涛有“律句占多还是认可”的话,我们只要细细品味他们话中的含意,还会削尖脑袋的为特拗句作救说解释吗?

附几个常用拗律句:
特拗句:平平仄平仄
拗救句:中平平仄平
三仄调:平平仄仄仄
这几个句式,在律诗中常见,视同律句的合理变式,即“变而仍律者”,在赵执信的声调谱中统称拗律句。


你看仔细些吧,你对拗救的理解强于我了?!


点评

初步看了一下。除了抄自王力“诗词格律”的一般化内容是对的外,凡自我发挥的部分内容都是错的。比如第一段: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19: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19: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24 19:30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19:03
律诗平仄小议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 ...

初步看了一下。除了抄自王力“诗词格律”的关于平仄的一般化内容是对的外,凡自我发挥的部分内容都是错的。比如第一段: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

-------你这是王力讲的“古风式律诗”的内容。你的“古体律诗”的名词是错的。专有名词----律诗----它的定义是确定的,而且只有一种,这就是唐近体诗中的律诗。没有什么“古体律诗”和“近体律诗”之分!
    其次,王力定义了律诗的三大要素,启功定义了律诗的四个条件,它们是一致的。绝无不要声律条件的。否则你这里也是几乎全篇在讲“平仄”,岂非废话?自己打自己嘴巴?
    建议你放虚心点,学学王力汉语诗律学有关章节,不要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会栽跟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9: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4 19:3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19:28
初步看了一下。除了抄自王力“诗词格律”的关于平仄的一般化内容是对的外,凡自我发挥的部分内容都是错的 ...

呵呵。你只会摘录,干吗要偷工减料的摘录。你就不能完整的摘录吗?!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

显然,前面那个律诗是个大概念,如果兼有后面的平仄合律便是近体律诗,如不合平仄便是拗律吧——为了你一已之私,便将我的句子少摘录一些,这是很不道德的!——当然,你本就是这么一个人!

点评

你这是临时修改了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19: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19: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24 19:36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19:33
呵呵。你只会摘录,干吗要偷工减料的摘录。你就不能完整的摘录吗?!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 ...

你这是临时修改了的。但你的基本论点错误是掩盖不了的。

点评

无耻莫过针叶林,改了我的帖子却不敢承认。  发表于 2017-5-25 13:54
呵呵。我的原帖还在,最后发表时间是5月19日6时29分,如何修改?——你故意将我一段放分成两段,不何用心!  发表于 2017-5-25 13: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504

帖子

6249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974
贡献
1277
金钱
2455
发表于 2017-5-24 19: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06:25
这是对句。已是出律,救你个头!你太混混,不值一驳。

什么是对句都不知,还来谈什么拗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9: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4 19:5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19:35
你这是临时修改了的。但你的基本论点错误是掩盖不了的。

呵呵。我何时修改过?除非你把我改的。我只不过将原句加红了而已!对拗如何救,我这个帖子中已讲:
出句仄起拗,对句都需救:(事实是“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
1.出句仄起小拗:中仄仄平仄,对句用“中平平仄平”救。(同王力拗救法)
2.出句仄起大拗:中仄中仄仄,对句用“中平平仄平”救。(同王力拗救法)

出句平起拗,对句不需救的句式:
1.出句平起三仄调:中平仄仄仄,粘对未失,对句照用“中仄仄平平”。
2.出句特拗式:平平仄平仄,又称准律,对句照用“中仄仄平平”。

出句平起拗,对句实已救的句式:(自己补充的内容)
对出句平起大拗:仄平中平仄,因对句“中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已是仄字,其出句的失仄现象已然得到补偿,故在拗救论中,不再讲对失仄现象的拗救法了。

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不妨拿出你的高见来!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19: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