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似是而非的拗救理论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5-18 16:0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8 15:21
只今满座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且与空平仄位互换。
----------

七律第五字平仄不能更易,老金再看看格律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6: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9 22:00 编辑

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以上摘自王力的《诗词格律》

假如,李白知道王力这样说,大笔一挥,以【边】易【下】,王力说啥?

我宿五松,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点评

首联王力这里的意思是说"无"字救了“五字”及“寂字”。而不是救了第五个字(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9 2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5-18 16:05: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8 15:33
老金:三羊领教北山,北山未答。三羊再问你吧!

请问【浮切不差】的差,怎么读音啊?或者【浮切不差】, ...

浮切不差,即前有浮声,后必切响,没有差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5-18 16:0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8 15:21
只今满座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且与空平仄位互换。
----------

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点评

你所说的所谓【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来源于谁的什么理论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1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6: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8 16:19 编辑

北山钓者
浮切不差,即前有浮声,后必切响,没有差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51 秒前
===================================
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三羊的理解:

浮声,就是四声【平上去入】的任何一种声调;
切响,就是四声除却浮声意外剩余的三种声调。

浮声与切响的四声关系是:平与非平、上与非上、去与非去、入与非入的关系!

点评

平上去入都可称浮声,那还区别什么浮声切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16: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5-18 16:1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8 16:14
北山钓者
浮切不差,即前有浮声,后必切响,没有差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51 秒前
====================== ...

平上去入都可称浮声,那还区别什么浮声切响?

点评

这就是沈约的所谓碎用四声,在一个节点上,你无论如何不能平上去入四声都占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16:31
【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依据两个节点来说,既是: 前有平声,后须非平; 前有上声,后须非上; 前有去声,后须非去; 前有入声,后须非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1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6: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5-18 16:09
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一种格 ...

你所说的所谓【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来源于谁的什么理论呢?

点评

这个三羊一天问些这话,这平仄格式创自唐代,一直流传至今,没听说那个朝代失传不写律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16: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5-18 16:26: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8 16:22
你所说的所谓【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来源于谁的什么理论呢?

这个三羊一天问些这话,这平仄格式创自唐代,一直流传至今,没听说那个朝代失传不写律诗了。

点评

三洋这个空子钻的不高明,有道是鸡蛋本无缝,苍蝇硬钉之。三羊是故意开玩笑的呢  发表于 2017-5-18 17:11
北山一声,如雷贯耳,低头一想,自相矛盾! 既有【这平仄格式创自唐代,一直流传至今】的前言,何来【失传】之后语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16:38
这是捕风捉影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16: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5-18 16:16
平上去入都可称浮声,那还区别什么浮声切响?

【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依据两个节点来说,既是:
前有平声,后须非平;
前有上声,后须非上;
前有去声,后须非去;
前有入声,后须非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6: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5-18 16:26
这个三羊一天问些这话,这平仄格式创自唐代,一直流传至今,没听说那个朝代失传不写律诗了。 ...

这种说法,连个捕风捉影都不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6: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5-18 16:16
平上去入都可称浮声,那还区别什么浮声切响?

这就是沈约的所谓碎用四声,在一个节点上,你无论如何不能平上去入四声都占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6: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5-18 16:26
这个三羊一天问些这话,这平仄格式创自唐代,一直流传至今,没听说那个朝代失传不写律诗了。 ...

北山一声,如雷贯耳,低头一想,自相矛盾!
既有【这平仄格式创自唐代,一直流传至今】的前言,何来【失传】之后语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17: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拗句,只有一种,即平平仄平仄。这才是三四平仄互换。这是古人因内容之须不得不如此!它也不用什么救,古人认为这就是合理的。也不管什么前有浮声后有切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17: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5-18 14:41
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什么时候我们统一过?只能大家在拗救看法上大体相同。哪来什么混。
懂拗救的为什么会 ...

否定拗救的最有力武器,其实就是“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从理论严谨性上去反驳才是最有力量的。另外,探讨问题,切忌损语。潭版他们,也是为了维护心中的偶象,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的心情。我也否定拗救论,潭版也有过疑问,当我将贾岛大拗不救8例给出(大拗19句,对句救11例,不救8例),也就没有太多的争论了。遥握。

点评

你这是依据实际,就事说事!并非从【理论上】来打击! 唐朝省试贴6个大拗句,五个不救一个救!三羊的例子力度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18: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8: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18 17:55
否定拗救的最有力武器,其实就是“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从理论严谨性上去反驳才是最有 ...

你这是依据实际,就事说事!并非从【理论上】来打击!
唐朝省试贴6个大拗句,五个不救一个救!三羊的例子力度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18: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18 18:28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8 18:01
你这是依据实际,就事说事!并非从【理论上】来打击!
唐朝省试贴6个大拗句,五个不救一个救!三羊的例子 ...

呵呵。从唐人律诗中选取材料更有说明力。贾鸟诗有大拗句19例,对句救的11例,不救的有8例。以此看,那11例救是刻意救的吗?显然不是,是诗意需要用那个字。

点评

全唐诗近体“五仄拗句”大拗也可不救 近体诗“仄仄平平仄”句式,如其第三字拗仄,称为小拗;如其第四字拗仄,称为大拗。小拗可救,也可以不救;而大拗必须补救。其补救的具体办法都是:改下句“中一字”(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18: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18 18:11
呵呵。从唐人律诗中选取材料更有说明力。贾鸟诗有大拗句19例,对句救的11例,不救的有8例。 ...


全唐诗近体“五仄拗句”大拗也可不救

    近体诗“仄仄平平仄”句式,如其第三字拗仄,称为小拗;如其第四字拗仄,称为大拗。小拗可救,也可以不救;而大拗必须补救。其补救的具体办法都是:改下句“中一字”(即第三字)为平声。但是,在《全唐诗》里也有大拗不救者。同时,清代也有学者认为:大拗也是可救可不救的。现将有关的一些论述文字抄录如下——

    清代翟翚《声调谱拾遗》说:“杜(甫)律凡五字全仄及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等句,皆用拗救。赵谱(即赵执信《声调谱》)所论,直与符合。然唐人亦有不用拗救者。赵云:‘不救便落调。’恐未必然。”

    清代李少鹤《拗法谱》说:“拗中拗下中一字不救法——仄仄平仄仄(第一仄字平亦可),平平仄仄平(次句照常)。”其下按语说:“此拗法初盛(唐)已间有之,中晚(唐)尤多,若贾长江‘身爱无一事,心期往四明’(《宿姚合宅寄张司业籍》)等不可枚举,惟国初时此拗法未甚明耳。”


以下为五言律五仄不救者(包括一三不论)举例——
1
【杂曲歌辞?羽林行】孟郊
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
2
【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纲】杜淹
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
3
【赋西汉】魏徵
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
4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李百药
献寿符万岁,移风韵九成。
5
【戏赠潘徐城门迎两新妇】李百药
秦晋积旧匹,潘徐有世亲。
6
【南郊太尉酌献武舞作凯安之乐】张九龄
玉戚初蹈厉,金匏既静好。
7
【奉使嵩山途经缑岭】宋之问
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8
【送杜审言】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9
【月】李峤
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
10
【咏星】董思恭
历历东井舍,昭昭右掖垣。
11
【单于川对雨二首】苏味道
河柳低未举,山花落已芬。
12
【晦日宴高氏林亭】陈嘉言
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
13
【奉别张岳州说二首】王熊
兴逸方罢钓,帆开欲解船。
14
【杂诗】崔国辅
何肯相救援,徒闻宝剑篇。
15
【宿范浦】崔国辅
月暗潮又落,西陵渡暂停。
16
【杂诗】王维
小小能织绮,时时出浣纱。
17
【题农父庐舍】丘为
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18
【发锦沙村】崔颢
北上途未半,南行岁已阑。

19
【送章彝下第】綦毋潜
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阴。
20
【送韩司直】刘长卿
季子杨柳庙,停舟试一过。
21
【京还赠张(一作王)维】孟浩然
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22
【题张野人园庐】孟浩然
耕钓方自逸,壶觞趣不空。
23
【凤台曲】李白
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24
【送侯十一】李白
朱亥已击晋,侯嬴尚隐身。
25
【送杨山人归嵩山】李白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26
【张相公出镇荆州……诗余答以此诗】李白
鸿鹄复矫翼,凤凰忆故池。
27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李白
侧叠 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28
【始夏南园思旧里】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馀草木繁。
29
【澧头送蒋侯】岑参
君住澧水北,我家澧水西。
30
【林卧】岑参
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31
【元日寄韦氏妹】杜甫
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
32
【日暮】杜甫
日落风亦起,城头鸟尾讹。
33
【送郭秀才制举下第南游】钱起
失志思浪迹,知君晦近名。
34
【冬日晓思寄杨二十七炼师】窦群
所遇各有适,我怀亦自怡。
35
【送友人东归】戴叔伦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36
【京口送皇甫司马……辞满归去东都】戴叔伦
潮水忽复过,云帆俨欲飞。
37
【边头作】李端
羊马水草足,羌胡帐幕稠。
38
卷285_72 【卧病别郑锡】李端
岁晏不我弃,期君在故山。
39
卷297_7 【远征归】王建
行见日月疾,坐思道路长。
40
卷297_9 【酬张十八病中寄诗】王建
风幌夜不掩,秋灯照雨明。
41
【哭杨兵部凝陆歙州参】韩愈
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
42
【独钓四首】韩愈
秋半百物变,溪鱼去不来。
远岫重叠出,寒花散乱开。
43
【次石头驿寄江西王十中丞阁老】韩愈
寒日夕始照,风江远渐平。
44
【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柳宗元
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
45
【苦寒吟】孟郊
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
46
【边城吟】孟郊
何处鹘突梦,归思寄仰眠。
47
【偶作】孟郊
利剑不可近,美人不可亲。
48
【酬郑毗踯躅咏】孟郊
不似人手致,岂关地势偏。
49
【出塞(一作塞上曲)】张籍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50
【自咏三首】卢仝
卢子躘踵也,贤愚总莫惊。
51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李贺
日非昔日,何人敢正看。
52
【谣俗】李贺
脉脉花满树,翾翾燕绕云。
53
【遣行十首】元稹 (3)
徙倚檐宇下,思量去住情。
54
【岁暮】白居易
已任时命去,亦从岁月除。
55
【闲居】白居易
肺病不饮酒,眼昏不读书。
56
【除日答梦得同发楚州】白居易
共作千里伴,俱为一郡回。
57
【题永忻寺影堂】项斯
不遇修寺日,无钱入影堂。
58
【送友人之峡】李群玉
楚水五月浪,轻舟入暮烟。
59
【过唐校书书斋】贾岛
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
60
【让纠曹上乐使君】贾岛
战战复兢兢,犹如履薄冰。
61
【夜集田卿宅】贾岛
滴滴玉漏曙,翛翛竹籁残。
62
【寄朱锡珪】贾岛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63
【净业寺与前鄠县李廓少府同宿】贾岛
往往语复默,微微雨洒松。
64
【代旧将】贾岛
落日收病马,晴天晒阵图。
65
【赠苍溪王明府有文在手曰长生】王毂
但以酒养气,何言命在天。
66
【妾薄命】王贞白
薄命头欲白,频年嫁不成。
67
【经故洛城】王贞白
卜世何久远,由来仰圣明。
68
【随计】王贞白
徒步随计吏,辛勤鬓易凋。
69
【宫池产瑞莲(帖经日试)】王贞白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
70
【送马明府归山】王贞白
送吏各献酒,群儿自担书。
71
【山中】曹松
野色耕不尽,溪容钓自闲。
72
【道林寺】裴说
对面浮世隔,垂帘到老闲。
73
【赠别】陈陶
海国一尺绮,冰壶万缕丝。
74
【庐山桑落洲】胡玢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75
【诗三百三首】寒山
夫物有所用,用之各有宜。
76
始忆八尺汉,俄成一聚尘。
77
遮莫咬铁口,无因读老经。
78
有汉姓傲慢,名贪字不廉。
79
弃金却担草,谩他亦自谩。
80
似聚砂一处,成团也大难。
81
读书岂免死,读书岂免贫。
82
说食终不饱,说衣不免寒。
83
唯作地狱滓,不修正直因。
84
【怆故人旧居】护国
命与时不遇,福为祸所侵。
85
【送乾封李成】皎然
羽檄飞未息,离情远近同
86
【读《杜工部集》二首】
贯休 甫也道亦丧,孤身出蜀城。
87
【天台老僧】贯休
白发垂不剃,青眸笑转深。
88
【寄紫阁隐者】贯休
积翠藏一叟,常思未得游。
89
【贻世】贯休
至理不误物,悠悠自不明。
90
【怀白阁道侣】贯休
斜雪扫不尽,饥猿唤得应。
91
【怀四明亮公】贯休
不下便不下,如斯太可怜。
92
【送僧游天台】贯休
眼作么是眼,僧谁识此僧。
93
【怀诸葛珏二首】贯休 (1)
诸葛子作者,诗曾我细看。
94
谬独哭不错,常流饮实难。
95
【题宿禅师院】贯休
语淡不著物,茶香别有泉。
96
【游云顶山晚望】贯休
云顶聊一望,山灵草木奇。
97
【别性空禅师】贯休
积翠迸一瀑,红霞碧雾开。
98
【送僧归日本】贯休
得达即便是,无生可作轻。
99
【送僧归华山】贯休
七贵留不住,孤云出更孤。
100
【送僧归南康】贯休
壳壳学得律,还乡见苦情。
101
【遇五天僧入五台五首】贯休
十万里到此,辛勤讵可论。
102
【寒夜有怀同志】贯休
永夜殊不寐,怀君正寂寥。
103
【江西再逢周琏】贯休
六七年不见,相逢鬓已苍。
104
【酬杜使君见寄】贯休
露洒一鹤睡,钟馀万象闲。
105
【览姚合《极玄集》】贯休
至览如日月,今时即古时。
106
【怀南岳隐士二首】贯休 (1)
饼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
107
【送衲僧之江西】贯休
索索复索索,无凭却有凭。
108
【秋晚野步】贯休
闲步不觉远,萧萧木落初。
109
【晚望】贯休
白鸟格不俗,孤云态可怜。
110
【怀薛尚书兼呈东阳王使君】贯休
得力未得力,高吟夏又残。
111
【观地狱图】贯休
佛手遮不得,人心似等闲。
112
【不睡】齐己
永夜不欲睡,虚堂闭复开。
113
【永夜感怀寄郑谷郎中】齐己
霜杀百草尽,蛩归四壁根。
114
【古松】齐己
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
115
【喜乾昼上人远相访】齐己
彼此垂七十,相逢意若何。
116
【庭际晚菊上主人】齐己
九月将欲尽,幽丛始绽芳。
117
【夏满日偶作寄孙支使(其年闰五月)】齐己
一百二十日,煎熬几不胜。
118
【送人下第东归,再谒旧主人】齐己
一战偶不捷,东归计未空。
119
【岳中寄殷处士】齐己
出岳与入岳,前题继后题。
120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121
【匡山寓居栖公】齐己
外物尽已外,闲游且自由。
123
【春雪初晴喜友生至】齐己
数日不见日,飘飘势忽开。
124
【冬日淮上别文上人】慕幽
家国各万里,同吟六七年。
125
【高士咏?荣启期】吴筠
三乐通至道,一言醉孔丘。
126
【赠江州太平观道士】吕岩
夸我饮大酒,嫌人说小诗。



以下为五言绝五仄不救者(包括一三不论)举例——
127
【送谭八之桂林】王昌龄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128
【寄从弟】李华
眼病身亦病,浮生已半空。
129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钱起(28)
斗转月未落,舟行夜已深。
130
【岁除日奉推事使牒追赴……口号】戴叔伦
上国杳未到,流年忽复新。
131
【秋夜】王建
夜久叶露滴,秋虫入户飞。
132
【玉台体十二首】权德舆(9)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133
【圣明乐】令狐楚
海浪恬月徼,边尘静异山。
134
【衡州早春二首】吕温(2)
病肺不饮酒,伤心不看花。
135
【郡中】白居易
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
136
【四色】雍裕之(2)
道士牛已至,仙家鸟亦来。
137
【入关】曹邺
灸病不得穴,徒为采艾人。
138
【子夜警歌二首】陆龟蒙(2)
恃爱如欲进,含羞出不前。
139
【续古二十九首】陈陶(18)
楚国千里旱,土龙日已多。
140
【题红叶】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141
【扑满子】齐己
只爱满我腹,争如满害身。
142
【游春台诗】春台仙(2)
日落烟水黯,骊珠色岂昏。
143
【咏痴】吴人
十七八九夜,还书复借书。



附:全唐诗近体“五仄拗句”大拗不救者举例(36+20)——
(以下为七绝之举例)

【上元日二首】李昂(1)
丹诚傥彻玉帝座,且共吾人庆大田。

【河上老人歌(一作河上歌)】王昌龄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贾至3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安公房问法】张继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送秦系】戴叔伦
五都来往无旧业,一代公卿尽故人。

【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礼部卫员外少室张道士】韩愈
为逢桃树相料理,不觉中丞喝道来。

【山禽】张籍
猕猴半夜来取栗,一双中林向月飞。

【扬子津】卢仝
鹏腾鳌倒且快性,地坼天开总是闲。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4)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夜坐】白居易
庭前尽日立到夜,灯下有时坐彻明。

【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白居易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

【欢喜二偈】白居易

点评

若要研究大拗是否救,就要对所选诗人救与不救的诗例全选,才能对比出来。另外拗救是只对律诗而言。对一些古风式律诗或古风而言,救与不救就没啥意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07:20
这资料是典型的一面之词,没有说服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01:25
以下为五言律五仄不救者(包括一三不论)举例—— 1 【杂曲歌辞?羽林行】孟郊 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 2 【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纲】杜淹 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 三羊,按你一向的理论,{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2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8: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9.5此种特殊形式,一般人都认为“拗句”(有些人甚至仅仅承认这是“拗”,除此之外不称为“拗”)。谈“拗救”的人,自然也把它认为本句拗救:腹节上字该平而仄,是拗;腹节下字该仄而平,是救。但是,如果“拗”的意义是“违反常格”,则是否该称为“拗”尚有问题;因为这种形式常见到那样的程度,连应试的排律也允许用它(例如元稹《河鲤登龙门》:“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实在不很应该认为变例(叫做“特殊形式”也是不得已的)。它竟可认为b式的另一式,“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平仄”是任人择用的。不过,在另一个观点上,也可以认为“拗”;近体诗的出句和对句本该是平仄相对的,尤其是节奏点;现在出句的第四字和对句的第四字(七言则为第六字)都是平声,就该算是不合常规,也就可以叫做“拗”。如果要叫做“拗”的话,我们建议叫做“特拗”。
  
  9.12谈拗救的人,自然也把丑类特式认为一种拗救。这是对句相救:出句腹节下字拗,对句腹节上字救(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并不相同)。这样出句和对句的腹节下字都是仄声,重要节奏点的声调并不相对,所以叫做“拗”也是说得通的。
  丑类特式毕竟不像子类取得合法的地位,因此,排律中只容许有子类特式,不容许有丑类特式,因为排律的平仄规律比普通律绝更严的缘故。

  9.13以上所述的两种特殊形式,都可以证明“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有毛病的。墨守这口诀的人,将会牺牲了唐人所发明的两种“高格调”,因为这里五言出句的第四字和七言出句的第六字都是“不分明”的。但是,看轻这口诀的人,如果不加深究,将会因看见唐宋诗人在这种地方“不分明”,就认为任何地方都可以“不分明”,于是变了完全不讲诗律。

  9.14拗救的形式,除了给有些人认为格调高古之外,还有一种好处,就是给诗人在造句上有更多的自由。譬如上节所举杜甫的“远在剑南思洛阳”一个例子,“剑”字仄声,本是不合的,若要换另一个字,却非常难换;倒不如轻轻地用平声“思”字一救,就避免了孤平的毛病了。又如普通数目字中,只有“三”字和“千”字是平声字,其余从“一”至“六”,从“八”至“十”和“百”字、“万”字都是仄声字,岂非不便于对仗吗?但是,像本节所举的子类特拗,“田园一蚊蝶,书卷百牛腰”,“一”可以对“百”,“奇哉一江水,写此二更天”,“一”可以对“二”,丑类特拗,“马蹄践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花”,“七”可以对“四”,以仄对仄,自然谐和,这也是拗救的妙用。总之,谈诗律必须兼谈拗救,这等于法律上的“但书”,“但书”应认为法律的一部分,并非法律以外的东西。“但书”是增加法律的严密的,不是泯灭法律的。
==============以上摘自王力《汉语诗律学》================

王力的错误,错在逻辑的推理上。【“但书”应认为法律的一部分,并非法律以外的东西。“但书”是增加法律的严密的,不是泯灭法律的。】,王力的这段话内有错,王力错在了【拗救,这等于法律上的“但书”】上!
法律,是【二四平仄交替】;但书,怎么成了【二四平仄不交替】呢?平平仄平仄,分明就是法律死对头!

一三五不论,不是都不论;二四六分明,不是都分明!
这不是拿着严肃庄重的国家法律,当儿戏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19: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这些例子太能说明问题了。它证明下句三平只是内容的必须,并不足要救上句的所谓大拗!

点评

金筑子,三羊可以这样说,三羊并不也无心让你认可三羊,三羊的妄图是你不能驳倒三羊理论!包括北山、刚刚、针叶林等诸多网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1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18 19:2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群废物。诗没见写,翻来翻去要推倒王力,就你们这点下三滥的东西也敢叫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9: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8 19:00
三羊这些例子太能说明问题了。它证明下句三平只是内容的必须,并不足要救上句的所谓大拗! ...

金筑子,三羊可以这样说,三羊并不也无心让你认可三羊,三羊的妄图是你不能驳倒三羊理论!包括北山、刚刚、针叶林等诸多网友。

点评

很可笑!三羊你到底有何理论没被驳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2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20: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8 19:30
金筑子,三羊可以这样说,三羊并不也无心让你认可三羊,三羊的妄图是你不能驳倒三羊理论!包括北山、刚刚 ...

很可笑!三羊你到底有何理论没被驳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8 22: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8 18:27
全唐诗近体“五仄拗句”大拗也可不救

    近体诗“仄仄平平仄”句式,如其第三字拗仄,称为小拗;如其 ...

以下为五言律五仄不救者(包括一三不论)举例——
1
【杂曲歌辞?羽林行】孟郊
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
2
【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纲】杜淹
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
三羊,按你一向的理论,{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这句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毕竟断字在康熙字典除了旱部及霰部,还在平声翰部。
伊吕深可慕,松乔定是虚。这句的可字也一样,在康熙字典里,也有在平声歌部的。

另外,我个人不认为这两首是近体诗。不管断字与可字是否平声,我都不认为是近体诗。其他的例子就没有细看了。不论。

点评

你说的有道理! 三羊转载网络的。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2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22: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8 22:08
以下为五言律五仄不救者(包括一三不论)举例——
1
【杂曲歌辞?羽林行】孟郊

你说的有道理!
三羊转载网络的。谢谢!

点评

怎么不同时贴上拗救诗例呢?这样只贴不救的是不客观的。更多的例子,特别是名诗人的是拗救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2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22: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8 22:24
你说的有道理!
三羊转载网络的。谢谢!

怎么不同时贴上拗救诗例呢?这样只贴不救的是不客观的。更多的例子,特别是名诗人的是拗救的。

点评

因为三羊,至今没见到你针叶林的名诗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9 0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9 00: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8 22:42
怎么不同时贴上拗救诗例呢?这样只贴不救的是不客观的。更多的例子,特别是名诗人的是拗救的。 ...

因为三羊,至今没见到你针叶林的名诗啊!

点评

本版就有。你眼光太高看不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9 0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9 00: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9 00:14
因为三羊,至今没见到你针叶林的名诗啊!

本版就有。你眼光太高看不见。

点评

您的名诗在哪里,粘贴过来,也好让俺开开羊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9 0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9 00: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9 00:22
本版就有。你眼光太高看不见。

您的名诗在哪里,粘贴过来,也好让俺开开羊眼

点评

羊看不懂、  发表于 2017-5-19 0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9 00: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羊看不懂、  发表于 27 秒前
======================
你也太吝啬舍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9 21: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8 16:04
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首联王力这里的意思是说"无"字救了“五”字及“寂”字。而不是救了第五个字(下)。

点评

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假如,李白知道王力这样说,大笔一挥,以【边】易【下】,王力说啥? 我宿五松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9 2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2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