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9
注册时间2017-1-9
威望549
金钱4870
贡献4059
金牌会员
 
威望- 549 点
贡献- 4059 次
金钱- 4870 枚
|
发表于 2017-5-15 15: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5-15 15:37 编辑
在中国文学史上,沈俭期与宋之问并称,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沈宋体”,被视为唐代律诗定型的标志。--------------这句话不严谨,不是定型的标志,是奠基的标志。否则把定型的时间提前了一两百年,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的今人该怎样看待近体诗的声律并付诸创作实践,对此,尚说法不一。----------作者也是把声律与格律混为一谈,以为声律就是格律,格律就是声律。也是个糊涂蛋。
正因为是个糊涂蛋,所以第二楼讲的全部是声律,与格律诗有多大的关系?废话连篇而已。所以只要从第三楼开始看就可以了。
崔、李、苏、杜四人共255首,有210首粘对合律,占82%;沈宋五言诗共235首,有203首粘对合律,占87%。--------这是格律诗从古风中裂变出来重要标志。“宋之问现存诗作中四韵以上五言新体诗共34首,其中粘式律就有33首,占97.06%,沈俭期四韵以上新体诗36首,粘式律有31首,占86.11%。”沈宋合律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人。------同上。
沈宋不仅在五言八句的短章中充分的运用了“换头”、“拈二”术,而且在四韵以上的长诗中亦“律法”严谨,表现了对律诗体式的完全性的掌握与运用。-----这些对格律诗没有什么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