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潭州雨梦

调声术析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5: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5:19
犯病的,不是永明体;犯病的,不是近体诗!

犯病的,不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5: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2 10:46
应该注意,元兢和王昌龄不是同一时代人。王昌龄是盛唐人,其诗格自然反应唐近体诗律。但元兢的调声术明显仍 ...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
平平仄平仄,仄中仄平平,
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元兢诗无一字不合律,为何论诗又属永明体?三平尾我认为元以其不为出律。和三仄尾应等同视之。

点评

三平尾我认为元以其不为出律。和三仄尾应等同视之。 -----若从平仄交替即不出律考虑,孤平三平尾皆合律。但这不符合统计规律。三仄尾数量还多些,三平尾历代数量就极少,所以作为律诗大忌已成共识(尽管理论上尚有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6:25
元兢应该早于沈宋。而律诗定型是沈宋,其时应在公元700年之后的几年。由于没有见到元兢的其他诗,不知道全貌,这首蓬州野望诗无疑是合乎五律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6: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6: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5:19
犯病的,不是永明体;犯病的,不是近体诗!

王渔洋答刘大勤曰:蜂腰鹤膝双声叠韵之类,一时记不能全,须检书乃可条答。然则诗家对于八忌,亦不甚注重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6: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5:05
【同上去入即指同仄】,依照你【你脑子多根筋】的这个解释,蜂腰的〇仄〇〇仄,也就犯病了!

...

仄仄平平仄,标准律句。二五不能同声属天下人皆不信的三羊怪论!

点评

蜂腰。(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彫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6: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2 16:17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15:46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
平平仄平仄,仄中仄平平,
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元兢应该早于沈宋。而律诗定型是沈宋,其时应在公元700年之后的几年。由于没有见到元兢的其他诗,不知道全貌,这首蓬州野望诗无疑是合乎五律的。但在沈宋之前的初唐多数诗仍属于永明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2 16:1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宋当了主考官,才能强行推近体诗律,沈约没当主考官,怎么强迫别人遵守八病?所以近体诗与永明体对声病的遵守程度是不同的,八病到初唐就失传了,近体律传了一千年到现在,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点评

请问: 沈宋强行推近体诗律,具体是什么内容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8: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6: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5-12 16:27 编辑


元兢不详自言龙朔元年(六六一),为周王府参军。
宋之问(约656 — 约712),
沈佺期(约656 — 约715),
应为同一时期,元略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6: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15:46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
平平仄平仄,仄中仄平平,
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三平尾我认为元以其不为出律。和三仄尾应等同视之。
-----若从平仄交替即不出律考虑,孤平三平尾皆合律。但这不符合统计规律。三仄尾数量还多些,三平尾历代数量就极少,所以作为律诗大忌已成共识(尽管理论上尚有争论)。王力,启功都明确这一点。

点评

恐是王力首创此论。不知清人有否此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6:33
三平尾统计有问题,将此类诗大多划入古体。而收入律体的约250条,高于孤平,低于三仄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6: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6: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5-12 16:3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2 16:25
三平尾我认为元以其不为出律。和三仄尾应等同视之。
-----若从平仄交替即不出律考虑,孤平三平尾皆合律。 ...

三平尾统计有问题,将此类诗大多划入古体。而收入律体的约250条,高于孤平,低于三仄尾。
而低于三仄尾是可以想象的。因三仄尾不认为是大忌,而悉数收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6: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2 16:25
三平尾我认为元以其不为出律。和三仄尾应等同视之。
-----若从平仄交替即不出律考虑,孤平三平尾皆合律。 ...

恐是王力首创此论。不知清人有否此论

点评

五律第一字可平可仄,第三字不能易平仄,清代试律诗格律就是这么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6: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2 16:46: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16:33
恐是王力首创此论。不知清人有否此论

五律第一字可平可仄,第三字不能易平仄,清代试律诗格律就是这么定的。

点评

你有依据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7: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7: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16:08
仄仄平平仄,标准律句。二五不能同声属天下人皆不信的三羊怪论!

蜂腰。(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彫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
========================
信与不信,在你!但是,你没有任何理由,来否认唐朝声律大家元兢的著名论断!

点评

好笑多也,元之调声术三条你只承认了半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7: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7: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2 17:06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2 16:46
五律第一字可平可仄,第三字不能易平仄,清代试律诗格律就是这么定的。 ...

你有依据吗?清朝试律诗平仄格式:
(一)八韵平起式: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八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点评

你要什么样的依据?这诗律是从唐代传下来的,一千年没变,唐代诗话所说的“平侧常格”,宋代诗话所说的律诗“平仄定体”,清代试律诗浅说列出的平仄格式,民国《学诗百法》所列平仄格式都是这个。当然还有五代时期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7: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7: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7:01
蜂腰。(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闻君 ...

好笑多也,元之调声术三条你只承认了半条。

点评

元兢的蜂腰理论,元兢的调声三术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7: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7: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17:40
好笑多也,元之调声术三条你只承认了半条。

元兢的蜂腰理论,元兢的调声三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2 17:5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7:04
你有依据吗?清朝试律诗平仄格式:
(一)八韵平起式: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你要什么样的依据?这诗律是从唐代传下来的,一千年没变,唐代诗话所说的“平侧常格”,宋代诗话所说的律诗“平仄定体”,清代试律诗浅说列出的平仄格式,民国《学诗百法》所列平仄格式都是这个。当然还有五代时期日本《作文大体》所列五言四韵的平他谱。

点评

都说,但是说法不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7: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7: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2 17:57
你要什么样的依据?这诗律是从唐代传下来的,一千年没变,唐代诗话所说的“平侧常格”,宋代诗话所说的律 ...

都说,但是说法不同!

点评

历代诗律学家都没说不同,到你这个既不会写诗,又不懂格律的人就这不对那不对,还是悟力不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2 18:0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7:59
都说,但是说法不同!

历代诗律学家都没说不同,到你这个既不会写诗,又不懂格律的人就这不对那不对,还是悟力不行。

点评

唐人元兢调声三术相承术的向下相承术: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云三平向下承也。 王力赵执信两位拗救大师,为什么极力反对大唐的声律理论呢? 也即,斥之为三平是律诗的大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8:26
你没看到说法的不同吗? 孤平的谬论,王力与启功的说法就不同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8: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8: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2 18:05
历代诗律学家都没说不同,到你这个既不会写诗,又不懂格律的人就这不对那不对,还是悟力不行。 ...

你没看到说法的不同吗?
孤平的谬论,王力与启功的说法就不同吧!再者,唐朝没有孤平的谬论吧!

点评

孤平说属于格律一个小问题,要把握格律主体,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孤平说,王力与宋代,清代说法是一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8: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2 18:1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8:08
你没看到说法的不同吗?
孤平的谬论,王力与启功的说法就不同吧!

孤平说属于格律一个小问题,要把握格律主体,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孤平说,王力与宋代,清代说法是一致的。

点评

再说,拗救谬论的大拗句【〇仄〇仄仄】和特拗句【平平仄平仄】,清朝科举的诗律标准,为何绝对不允许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8:19
在下,的确不知宋代有孤平说,虽然宋代说,也不可倒流水去干涉大唐声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8: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2 18:11
孤平说属于格律一个小问题,要把握格律主体,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孤平说,王力与宋代,清代说法是一致 ...

在下,的确不知宋代有孤平说,虽然宋代说,也不可倒流水去干涉大唐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8: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2 18:11
孤平说属于格律一个小问题,要把握格律主体,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孤平说,王力与宋代,清代说法是一致 ...

再说,拗救谬论的大拗句【〇仄〇仄仄】和特拗句【平平仄平仄】,清朝科举的诗律标准,为何绝对不允许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8: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2 18:05
历代诗律学家都没说不同,到你这个既不会写诗,又不懂格律的人就这不对那不对,还是悟力不行。 ...

唐人元兢调声三术相承术的向下相承术: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云三平向下承也。
王力赵执信两位拗救大师,为什么极力反对大唐的声律理论呢?
也即,斥之为三平是律诗的大忌!

点评

历史文献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文献悟出未知的,三羊悟性较差,建议不要研究格律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8: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8: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2 16:19
沈宋当了主考官,才能强行推近体诗律,沈约没当主考官,怎么强迫别人遵守八病?所以近体诗与永明体对声病的 ...

请问:
沈宋强行推近体诗律,具体是什么内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2 18:3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8:26
唐人元兢调声三术相承术的向下相承术: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云 ...

历史文献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文献悟出未知的,三羊悟性较差,建议不要研究格律了。

点评

三羊适合研究甲骨文。根据有限的文字研究出伟大成果。就像根据元兢一句“平声非病也”研究出“二五交替大唐律”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9:27
【历史文献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文献悟出未知的】,如此说法,三羊认可! 在大唐的声律迷宫里,三羊不知有246分明的说法,唯见元兢《诗髓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8: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2 18:30
历史文献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文献悟出未知的,三羊悟性较差,建议不要研究格律了。 ...

【历史文献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文献悟出未知的】,如此说法,三羊认可!
在大唐的声律迷宫里,三羊不知有246分明的说法,唯见元兢《诗髓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9: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2 19:43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2 18:30
历史文献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文献悟出未知的,三羊悟性较差,建议不要研究格律了。 ...

三羊适合研究甲骨文。根据有限的文字研究出惊人的伟大成果。就像根据元兢一句“平声非病也”研究出“二五交替大唐律”一样!

点评

这个不属于研究吧! 元兢的白纸黑字,只要不是文盲睁眼瞎,谁都会明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2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2 19:27
三羊适合研究甲骨文。根据有限的文字研究出惊人的伟大成果。就像根据元兢一句“平声非病也”研究出“二五 ...

这个不属于研究吧!
元兢的白纸黑字,只要不是文盲睁眼瞎,谁都会明白(精神病患者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13: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