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64|回复: 87

调声术析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5-11 23: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5-13 07:02 编辑

调声术2017.05.12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雨梦按:欲知换头者,需先了解平头一词的含义。
。。。
文镜秘府论西卷
○论病:言文二十八种病
第一,平头。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
雨梦按:此段強调:联内即一二与六七字不得同声,若同声称之为犯平头。
。。。

    平头诗曰:
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如此之类,是其病也。)
雨梦按:此联一二与六七芳时提壶同平,就叫平头病
。。。

    又诗曰:“山方翻类矩,波圆更若规,树表看猿挂,林侧望熊驰。”
雨梦按:此上联一二与六七同平山方波圆),犯平头病;下联二与七同上去入树表/去上与林侧/平入),犯平头病。。
    又诗曰:“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飘枝聚还散,吹杨凝且灭。”
雨梦按:此上联一二与六七同平朝云丹池),犯平头病;下联一二与六七同平飘枝吹杨),犯平头病。
。。。
    释曰:上句第一、二两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六、七两字不得复用平声,为用同二句之首,即犯为病。余三声皆尔,不可不避。三声者,谓上去入也。
雨梦按:此段即要求联内平仄相对,若违反则犯病。其它上去入声同样道理。
。。。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
雨梦按:此段提出一六同平不算病,但不能同仄。即一二字为平平,六七字允许为平仄;若一二字为仄仄,六七字不允许为仄平。/

    若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同声,无问平上去入,皆是巨病。此而或犯,末曰知音。今代文人李安平、上官仪,皆所不能免也。
雨梦按:二七字不能同声,不论平上去入(平仄),同则为巨病。(即失对)要是犯了,不能说是懂得音律的。现在一些有名的文人,都难免犯此病。
。。。
    或曰:沈氏云:“第一、第二字不宜与第六、第七同声。若能参差用之,则可矣。”谓第一与第七、第二与第六同声,如“秋月”、“白云”之类,即《高宴》诗曰:“秋月照绿波,白云隐星汉。”此即于理无嫌也。
雨梦按:此言平仄若交错用之,即一七字和二六字同声,(平仄可用仄平)这些在诗理上是不忌的。
。。。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
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
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
雨梦按:有人持论,平头应是同平、同上、同去、同入,即同上去入不等同于同仄。我们且拿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来说事:
旷望/去去,  水共/上去;石势/入去欲下/入上
此实非元兢自言的同上去入的双换头,而是同仄的双换头。再者,“次句头两字去上入”,两字怎可三声呢,故知元兢说的上去入即指仄声也。


举其《蓬州野望》诗:
第一句头二字为:平平
第二句头二字换头为:仄仄(仄=上去入
第三句头二字需平为:仄仄
第四句头二字换头为:平平
第五句头二字需平为:平平
第六句头二字换头为:仄仄
第七句头二字为:仄仄
第八句头二字换头为:平平
唐代近体诗制谱全依此调声。如此轮转,从开始到篇尾,名为双换头,是最好的了
。。。
    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雨梦按:如果做不到双换头,则允许只换句头的第二字,句头的第-字允许同平,而不允许同为仄声。

唐之律句依此,如: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均为最善的双换头句式。

仅换第一字允许同平如下式: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仅换第一字不允许同仄如下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从不允许同仄换头的平头调声术来看,元兢是不同意平平仄仄平句式一二字为单平的(即王力诗论中的孤平句)

从双换头理论来看,亦允许下列句式: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此四式均为双换头,且未有第一字同仄现象。完全符合平头调声之术。
第一式和第三式,第四式正是单平单仄互救联。或云:孤平孤仄互救法。
。。。
    四言、七言及诸赋颂,以第一句首字,第二句首字,不得同声,不复拘以字数次第也。如曹植《洛神赋》云:“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是也。铭诔之病,一同此式,乃疥癣微疾,不为巨害
。。。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雨梦按:护腰的腰指五言诗句的第三字。亦言上下句的第三字同平可,同仄不可。
庾信诗: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上句的第三字为仄,而下句的第三字也是仄声,即没有护腰,这种现象不符合护腰的调声术。最好护腰,一定要小心不要写出这样的句子。为护腰则不能同仄,则下句第三字应改为平声。晨起帐中歌为中仄仄平平,一改就成中仄平平平,为三平尾句了。三平尾到底属不属大忌呢?真不好简而言之。
。。。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雨梦按:相承者言上句仄声较常规多的情况,下句改用三连平承之。用三连平来相承,有向上和向下两种方法,其道理是相同的。
。。。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雨梦按:相承者言上句仄声较常规多的情况,需三平向上承,即用三连平句相承。
(即把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平仄平)

雨梦按:
仄仄平平仄句式,去上入字若多则成下列句式:
仄仄仄平仄小拗句
仄仄平仄仄大拗句
仄仄仄仄仄大拗句之五连仄句

中平平仄仄句式,去上入字若多则成下列句式:
中平仄仄仄三仄尾句

这些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小拗句和大拗句,必须釆用三平向上承者”。即他的对句“平平仄仄平”应改成上三平句式,(即:平平平仄平)见其举的诗例:
溪壑敛暝色,/中仄仄平仄,原句式为:仄仄平平仄。
云霞收夕霏。/平平平仄平,原句式为:平平仄仄平。
云霞收”三平承之,这就是上承调声术
。。。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
雨梦按:
三平向下承的句例及谱为:
待君竟不至/仄平仄仄仄。此句式原为:中平平仄仄,
秋雁双双飞/平仄平平平。此句式原为:中仄仄平平,

下承之调声术,即以三平尾救上句仄声多的三仄尾,与护腰术殊途同归。
......
请注意:
1.“待君竟不至”,其按四声谱为:去平去入去,句中并无上声。故元兢所言“四去上入去上入指仄声也。诗中举的例已作说明,证明上去入声实指仄声。
2.元兢并不反对三平尾。
3.平头论不允许(王力诗论定义的)孤平句存在。
4.护腰及相承调声术均上句拗,下句如何采用拗句去救上句之拗,这也是单平单仄互救法。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2 07:2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头可能还是讲四声,换头明确表明是讲平仄。

点评

你说的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07:37
二十八病之平头,可从其举诗例证明,仄声相粘处无一句合上去入平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0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0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2 07:26
平头可能还是讲四声,换头明确表明是讲平仄。

二十八病之平头,可从其举诗例证明,仄声相粘处无一句合上去入平头。

点评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崔曙 状元殿试帖《奉试明堂火珠》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崔曙的诗,既是试律诗,又是范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07: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07: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2 07:41 编辑

1、
释曰:上句第一、二两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六、七两字不得复用平声,为用同二句之首,即犯为病。余三声皆尔,不可不避。三声者,谓上去入也。
2、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
3、
若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同声,无问平上去入,皆是巨病。此而或犯,末曰知音。今代文人李安平、上官仪,皆所不能免也。

请问楼主:以上三个部分,是谁的说法?

点评

文镜秘府论之西卷 ○论病:言文二十八种病 你不是熟读【文镜秘府】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07: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2 08:39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2 07:26
平头可能还是讲四声,换头明确表明是讲平仄。

你说的对!但是,要分谁说!沈约的平头,与元兢的平头,二者的内涵是不同的!

点评

沈约的平头是指导写齐梁体的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07: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2 07:41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07:36
二十八病之平头,可从其举诗例证明,仄声相粘处无一句合上去入平头。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崔曙 状元殿试帖《奉试明堂火珠》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来双月满,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崔曙的诗,既是试律诗,又是范例诗。
并不符合楼主的【雨梦按:提出一六同平不算病,但不能同仄

点评

脑子太简单,提出是病,则肯定有人犯病。要全按标准律句写诗,就什么病都没有,那元兢写此文则无的放矢了。并请注意,我全文仅为解释,解释错了,欢迎狠砸。若不是我解释错了,找元兢理论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09: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08: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梦先生的引古人例:下句五字不管上三平“平平平仄平”还是下三平“仄仄平平平”都是律句。针叶林说杜甫的两首不是排律是不读书的结果!

点评

里面不沾不对,还那么多三平尾三仄尾句,你睁眼看不见呀?这样无律的作品讲什么拗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0:34
这是两个小拗句,不是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08:34
他还说,王力符合元兢的理论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0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08: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2 08:12
雨梦先生的引古人例:下句五字不管上三平“平平平仄平”还是下三平“仄仄平平平”都是律句。针叶林说杜甫的 ...

他还说,王力符合元兢的理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08: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说是五律,而他偏偏说成是古诗。存心与王力对着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2 08:34: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2 08:12
雨梦先生的引古人例:下句五字不管上三平“平平平仄平”还是下三平“仄仄平平平”都是律句。针叶林说杜甫的 ...

这是两个小拗句,不是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08: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三羊、雨梦:七律有不粘句如李白的风凰台。五律有没有不粘的?

点评

律诗,或近体诗,允许不粘或失粘,不允许【失对】。 不粘或失粘的,即是【折腰体】。 折腰体,如同变格的首句押韵。换头体,如同正格的首句不押。 折腰体,试律诗里有;失对的,试律诗里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0:06
不粘不对的均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0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09: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2 08:56
请教三羊、雨梦:七律有不粘句如李白的风凰台。五律有没有不粘的?

不粘不对的均有

点评

这是谁的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09: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07:40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崔曙 状元殿试帖《奉试明堂火珠》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

脑子太简单,提出是病,则肯定有人犯病。要全按标准律句写诗,就什么病都没有,那元兢写此文则无的放矢了。并请注意,我全文仅为解释,解释错了,欢迎狠砸。若不是我解释错了,找元兢理论去。

点评

你的【雨梦按:提出一六同平不算病,但不能同仄】,分明就是解释错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09: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声明,雨梦引文引诗都出自原文,不敢自引,否则会认为是宣传而不讲实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0: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马(唐·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戳,中夜商于战。(失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首句失对(江左体)2首
90.忆弟二首其二
且喜河南定
不问邺城围(失对)
百战今谁在
三年望汝归
故园花自发
春日鸟还飞
断绝人烟久
东西消息稀

182村夜
萧萧风色暮
江头人不行(失对)
村春雨外急
邻火夜深明
胡羯何多难
渔樵寄此生
中原有兄弟
万里正含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0: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2 10:06 编辑

不粘是齐梁体诗的特征。唐律诗中失粘现象的出现是受齐梁体诗影响。唐试帖诗更是如此。有时朝廷明确考齐梁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0: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2 08:56
请教三羊、雨梦:七律有不粘句如李白的风凰台。五律有没有不粘的?

律诗,或近体诗,允许不粘或失粘,不允许【失对】。
不粘或失粘的,即是【折腰体】。
折腰体,如同变格的首句押韵。换头体,如同正格的首句不押。
折腰体,试律诗里有;失对的,试律诗里没有!

点评

三羊不懂装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0:20
 洛出書          張欽敬 謬此叙彛(以脂切,yí)倫。 寰宇賀淸謐。 ------失对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0: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谁的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0: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2 10:13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09:47
脑子太简单,提出是病,则肯定有人犯病。要全按标准律句写诗,就什么病都没有,那元兢写此文则无的放矢了。并请注意,我全文仅为解释,解释错了,欢迎狠砸。若不是我解释错了,找元兢理论去。

你的【雨梦按:提出一六同平不算病,但不能同仄】,分明就是解释错了!

点评

是我提出的吗??元兢这一段文字并不模糊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0: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5-12 10:15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0:12
你的【雨梦按:提出一六同平不算病,但不能同仄】,分明就是解释错了! ...

元兢这一段文字并不模糊呀!愿闻错在何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0: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三羊、雨梦,我是为了落实一下!上下失对的一般没有,但严格讲,大拗救即失对,平平仄平仄也可说是失对。

点评

严格讲,确有部分字失对,称其为失对句也未尝不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5: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0: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2 10:27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0:06
律诗,或近体诗,允许不粘或失粘,不允许【失对】。
不粘或失粘的,即是【折腰体】。
折腰体,如同变格的 ...失对的,试律诗里没有!

洛出書          張欽敬
(以脂切,yí)倫。寰謐。
亞父碎玉斗       孟 簡
方苦競,玉何情愛,

落日山照曜       失 名
去杳杳。夕生漠漠


------失对没?
试帖诗失粘失对均有,充分说明有时考题不是考唐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0: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0:06
律诗,或近体诗,允许不粘或失粘,不允许【失对】。
不粘或失粘的,即是【折腰体】。
折腰体,如同变格的 ...

三羊不懂装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0: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是我提出的吗??元兢这一段文字并不模糊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0 秒前
-----------------------------------------
不是你提出,难道是元兢?元兢克没有如此说法或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0: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07:36
1、
【释曰:上句第一、二两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六、七两字不得复用平声,为用同二句之首,即犯为病。余三声 ...

文镜秘府论之西卷
○论病:言文二十八种病
你不是熟读【文镜秘府】吗?

点评

你再回车读一遍,也没有你的说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0: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07:37
你说的对!但是,要分谁说!沈约的平头,与元兢的平头,二者的内涵是不同的!
...

沈约的平头是指导写齐梁体的呀!!

点评

沈约的平头,是永明体的声律准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0: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2 10:4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2 08:12
雨梦先生的引古人例:下句五字不管上三平“平平平仄平”还是下三平“仄仄平平平”都是律句。针叶林说杜甫的 ...

里面不沾不对,还那么多三平尾三仄尾句,你睁眼看不见呀?仄仄平平平也是律句?这样无律的作品讲什么拗救?

点评

一般来讲,凡二四(六)分明的句子都是律句。但平平仄平仄二四不分明也是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0: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0: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2 10:34
里面不沾不对,还那么多三平尾三仄尾句,你睁眼看不见呀?仄仄平平平也是律句?你家的律句? ...

一般来讲,凡二四(六)分明的句子都是律句。但平平仄平仄二四不分明也是律句。

点评

你这是一般说法,不准确。律句----律诗中的符合声律(即平仄两两交换的句子),平平仄平仄是特殊拗句(虽然不合声律但也常用,视同准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0: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注意,元兢和王昌龄不是同一时代人。王昌龄是盛唐人,其诗格自然反应唐近体诗律。但元兢的调声术明显仍是齐梁体。比如他说的下承就是三平尾,不符合唐近体诗的实际。

点评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 平平仄平仄,仄中仄平平, 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5:46
不知何人何时指出三平尾是病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5: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0: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2 11:11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2 10:44
一般来讲,凡二四(六)分明的句子都是律句。但平平仄平仄二四不分明也是律句。
...

你这是一般说法,不准确。律句----律诗中的符合声律(即平仄两两交换的句子),平平仄平仄是特殊拗句(虽然不合声律但也常用,视同准律句)。小拗(一三五不论)不计。大拗句只存在于出句。律诗的出句若大拗(即违背二四六分明)下句救,则不算出律。

点评

说你不读书,你说你不读书也什么都懂!唐人有什么大拗小拗的说法?唐朝与清朝相隔一千年,唐人和你家圣上都分不清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2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