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潭州雨梦

调声术析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1: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5-12 11:2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2 10:56
你这是一般说法,不准确。律句----律诗中的符合声律(即平仄两两交换的句子),平平仄平仄是特殊拗句(虽 ...

说你不读书,你说你不读书也什么都懂!唐人有什么大拗小拗的说法?唐朝与清朝相隔一千年,唐人和你家圣上都分不清了?
    初月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
你说的所谓大拗只是用于首句?







点评

唐人无大拗小拗之说,是否自王力始。不清楚。 王力之大拗小拗都是仄收句,在平韵诗中只能用在任何位置的单句中,肯定不能用于偶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2:02
你读书可惜往往读偏了!比如改唐寅诗。将穿南北理解成分南北。南辕北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1:45
谁说只用于首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1: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10:24
文镜秘府论之西卷
○论病:言文二十八种病
你不是熟读【文镜秘府】吗? ...

你再回车读一遍,也没有你的说法!

点评

我的说法前都加了“雨梦按”三字,未加者均出自【文镜秘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1: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10:26
沈约的平头是指导写齐梁体的呀!!

沈约的平头,是永明体的声律准则!

点评

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从齐到梁,历时约110年。期间,诗歌内容多以吟咏风风云、月露,题材狭窄;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这个时代出现的文学基本格调世称"齐梁体"。 内容主要描绘「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1:23
沈约的平头,是永明体的声律准则!

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从齐到梁,历时约110年。期间,诗歌内容多以吟咏风风云、月露,题材狭窄;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这个时代出现的文学基本格调世称"齐梁体"。
内容主要描绘「月露之形」、「风云之状」,题材十分狭窄。形式上「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李谔《上隋文帝书》),专在词藻、音韵、对仗上下功夫。对这种诗风,后来刘勰、陈子昂等都指出其弊病,李白也曾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第一首)。
齐梁是一个大时代,就整个齐梁诗歌时代还是有不少优秀诗人和作品的,如庾信、谢朓等人的作品,对诗歌形式的创造,特别是对诗歌韵律的发现是齐梁诗人的一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1: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永明体的兴起 声律:诗歌创作中新的追求 沈约的诗歌 谢朓的诗歌 阴铿、何逊等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间,故又称“永明体”。

点评

唐朝 李延寿《南史·陆厥传》云:  “齐永明九年,诏百官举士,同郡司徒左西曹掾顾暠之表荐厥,州举秀才。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1: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1: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2 12:15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2 11:19
说你不读书,你说你不读书也什么都懂!唐人有什么大拗小拗的说法?唐朝与清朝相隔一千年,唐人和你家圣上 ...

谁说只用于首句?(我的回帖是“大拗句只存在于出句。”也许金筑子眼神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1: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1:22
你再回车读一遍,也没有你的说法!

我的说法前都加了“雨梦按”三字,未加者均出自【文镜秘府】。

点评

错就错在你【雨梦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1: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2 11:19
说你不读书,你说你不读书也什么都懂!唐人有什么大拗小拗的说法?唐朝与清朝相隔一千年,唐人和你家圣上 ...

你读书可惜往往读偏了!比如改唐寅诗。将穿南北理解成分南北。南辕北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1: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11:43
我的说法前都加了“雨梦按”三字,未加者均出自【文镜秘府】。

错就错在你【雨梦按】

点评

请明示,勿以大言欺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1: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11:40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永明体的兴起 声律:诗歌创作中新的追求 沈约的诗歌 谢朓的诗歌 阴铿、何逊等
   ...

唐朝 李延寿《南史·陆厥传》云:
   “齐永明九年,诏百官举士,同郡司徒左西曹掾顾暠之表荐厥,州举秀才。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
声律符合【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的,才是【永明体】。

点评

唐律远比永明体讲究,然仍有人犯律,更莫说永明体诸公了。四声八病说中的犯病诗均是永明体诗人。犯病就不是永明体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4:54
声律符合【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的,才是【永明体】。 ----这话是无理之论,也是违反史实的。永明体是以朝代名命名的诗体,其诗人是有专指的,即指沈约,王融,谢朓等永明时代诗人的作品。即使他们作品中犯这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1: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1:46
错就错在你【雨梦按】

请明示,勿以大言欺名。

点评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雨梦按:此段提出一六同平不算病,但不能同仄。即一二字为平平,六七字允许为平仄;若一二字为仄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1: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1:52
唐朝 李延寿《南史·陆厥传》云:
   “齐永明九年,诏百官举士,同郡司徒左西曹掾顾暠之表荐厥,州举秀 ...

声律符合【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的,才是【永明体】。

----这话是无理之论,也是违反史实的。永明体是以朝代名命名的诗体,其诗人是有专指的,即指沈约,王融,谢朓等永明时代诗人的作品。即使他们作品中犯这四病多多也是永明体。永明体主要特点在于诗风的变化和修辞技巧的变化,而不是严格禁忌几种病犯,这你要弄明白了~

点评

如此解读【永明体】,此乃奇谈怪论天下第一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5:10
这是史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1: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11:53
请明示,勿以大言欺名。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
雨梦按:此段提出一六同平不算病,但不能同仄。即一二字为平平,六七字允许为平仄;若一二字为仄仄,六七字不允许为仄平。/
======================

依据黑字,看不出蓝字可以看出【一六同平不算】,但是看不出【但不能同仄】来!

点评

理解力问题 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 写得清楚明白。 而文中同上去入即指同仄,文中诗例证。只怪你脑子少根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4: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2: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2 11:59
声律符合【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的,才是【永明体】。

----这话是无理之论,也是违反史实的。永明体 ...

这是书!

点评

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哪里有“声律符合【平头、上尾、蜂腰、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2:18
重复了N遍的话题了,榆木脑袋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2: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2 11:19
说你不读书,你说你不读书也什么都懂!唐人有什么大拗小拗的说法?唐朝与清朝相隔一千年,唐人和你家圣上 ...

唐人无大拗小拗之说,是否自王力始。不清楚。
王力之大拗小拗都是仄收句,在平韵诗中只能用在任何位置的单句中,肯定不能用于偶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2: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2 12:10 编辑

重复了N遍的话题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2: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哪里有“声律符合【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的,才是【永明体”的说法?

点评

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哪里有“声律符合【平头、上尾、蜂腰、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3: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2 12:49: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宋 吴可 《藏海诗话》:“ 苏州 常熟县 破头山 有 唐 常建 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 唐 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禅房花木深’。”

宋人认为禅房花木深,平平平仄平是拗句,可见宋代就认为五律第三字不能不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3: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2 13:0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2 12:18
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哪里有“声律符合【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的,才是【永明体”的说法?

这是三羊的理解:不是【声律符合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的,才是永明体】?
难道是【声律不合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的,才是永明体】

点评

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之论),即有所谓这些说法之意。哪里会“符合”病名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13: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3:02
这是三羊的理解:不是【声律符合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的,才是永明体】?
难道是【声律不合平头、上尾、 ...

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之论),即有所谓这些说法之意。哪里会“符合”病名的?!

点评

唐朝 李延寿《南史·陆厥传》云:“齐永明九年,诏百官举士,同郡司徒左西曹掾顾暠之表荐厥,州举秀才。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5: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2 14:36: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图书府吏 于 2017-5-12 14:37 编辑

王力《汉语诗律学》说:
“对”和“粘”的格律在盛唐以前并不十分讲究,二者比较起来,“粘”更居于不甚重要的地位。直至中唐以后,还偶然有不对不粘的例子,“失对”和“失粘”的“失”字是后代的诗人说出来的,“失”是“不合格”的意思,而唐人并不把不对不粘的情形认为这样严重。因此,有些诗论家并不叫做“失对”“失粘”,只称为“拗对”“拗粘”。现在我们分别叙述并举例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4: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1:59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 ...

理解力问题
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
写得清楚明白。
而文中同上去入即指同仄,文中诗例证。只怪你脑子少根筋。

点评

理解力问题 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 写得清楚明白。 而文中同上去入即指同仄,文中诗例证。只怪你脑子少根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5: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4: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11:52
唐朝 李延寿《南史·陆厥传》云:
   “齐永明九年,诏百官举士,同郡司徒左西曹掾顾暠之表荐厥,州举秀 ...

唐律远比永明体讲究,然仍有人犯律,更莫说永明体诸公了。四声八病说中的犯病诗均是永明体诗人。犯病就不是永明体了?

点评

犯病的,不是永明体;犯病的,不是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5: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5: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2 15:07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14:45
理解力问题
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
写得清楚明白。
而文中同上去入即指同仄,文中诗例证。只怪你脑子少根筋。
【同上去入即指同仄】,依照你【你脑子多根筋】的这个解释,蜂腰的〇仄〇〇仄,也就犯病了!

点评

仄仄平平仄,标准律句。二五不能同声属天下人皆不信的三羊怪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5: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2 11:59
声律符合【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的,才是【永明体】。
----这话是无理之论,也是违反史实的。永明体是以朝代名命名的诗体,其诗人是有专指的,即指沈约,王融,谢朓等永明时代诗人的作品。即使他们作品中犯这四病多多也是永明体。永明体主要特点在于诗风的变化和修辞技巧的变化,而不是严格禁忌几种病犯,这你要弄明白了~

如此解读【永明体】,此乃奇谈怪论天下第一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5: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2 15:1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2 13:10
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之论),即有所谓这些说法之意。哪里会“符合”病名的?! ...

唐朝 李延寿《南史·陆厥传》云:“齐永明九年,诏百官举士,同郡司徒左西曹掾顾暠之表荐厥,州举秀才。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病名,是你针叶林说的,史书没说是【病名】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5: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2 10:14
谢谢三羊、雨梦,我是为了落实一下!上下失对的一般没有,但严格讲,大拗救即失对,平平仄平仄也可说是失对 ...

严格讲,确有部分字失对,称其为失对句也未尝不可。

点评

失对的,就不是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5: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5: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14:54
唐律远比永明体讲究,然仍有人犯律,更莫说永明体诸公了。四声八病说中的犯病诗均是永明体诗人。犯病就不 ...

犯病的,不是永明体;犯病的,不是近体诗!

点评

王渔洋答刘大勤曰:蜂腰鹤膝双声叠韵之类,一时记不能全,须检书乃可条答。然则诗家对于八忌,亦不甚注重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6:04
犯病的,不是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15: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15: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2 10:46
应该注意,元兢和王昌龄不是同一时代人。王昌龄是盛唐人,其诗格自然反应唐近体诗律。但元兢的调声术明显仍 ...

不知何人何时指出三平尾是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2 15: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2 15:15
严格讲,确有部分字失对,称其为失对句也未尝不可。

失对的,就不是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2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