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24|回复: 141

诗词断代后的怪现象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4-28 21:1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四以后打倒孔家店,新文化兴起,国学被生生隔断,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理工科数理化取代了旧学堂的四书五经,古典诗词被新诗取代,持续近百年后的今天,随着最后一位国学大师周汝昌的去世,人们对古文化已经很陌生了,在改革开放后,诗词重新复兴,然后由于缺乏传承,象断了奶的婴儿一样,网络诗坛出现了许多营养不良的怪现象,列举如下:
一、过度追求格律完美,否认七律第一的《黄鹤楼》为七律
古人从小就接受平仄训练,笠翁对韵等烂熟于胸,写格律诗合平仄不是很难的问题,反而对不合平仄的《黄鹤楼》等拗体变体诗大加赞赏,比如《唐诗别裁》评论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瀛奎律髓汇评》冯舒说道:何有声病,即是律诗,且不拘平仄,何况对偶?然而今天的诗人由于从小缺乏平仄训练,一般人是退休后才拿起笔写诗词,因此写一首合平仄的律诗成了网络诗坛的稀缺功夫,故合平仄成了他们的最高追求,并以此来要求别人,对《黄鹤楼》的评价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声音,认为此诗完全不合平仄,应该大加讨伐,比如羊春秋说道:“我则认为有了奇句,虽平仄,虚实,对偶可以不去讲究,然究非诗之正”,更有一些网络诗坛诗词爱好者比如金筑子,三羊,原野丁等先生否认这是一首律诗,认为是一首七古。
      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理解,五六十年代贫困时期,白面是稀缺的,玉米高粱野菜比较常见,那时候家里有一袋白面就是富人家了。现在白面不缺了,人们反而争相追逐野菜高粱。合律与不合律也是如此物以稀为贵。

二、律诗身价攀高,古诗弃如敝帚
古人重古诗轻律诗,所编诗集中古诗置于前,律诗居于后,比如《白氏长庆集》前为古调诗,后为律诗,最后为赋,《唐诗三百首》前为五七古,后为五七律,最后绝句。今人重律诗轻古诗,所编诗集中律诗居于前,很少的几首古诗居于后。比如《金筑子网络诗文集》顺序为律绝在前,几首歌行居后,没有古诗目录。号为中华诗词论坛的网络论坛,只有绝句律诗板块,没有古诗板块,脱出反应了古诗在现代网络的衰落。这其实是诗歌衰落的表现,诗歌衰落时候,总是形式主义大行其道。古人对这种风气的评论是:
《唐音审体》批评道:故昔人谓七言律诗莫工于晚唐。然自此作者愈多,诗道日坏。大抵组织工巧,风韵流丽,滑熟轻艳, 千手雷同;若以义求之,其中竟无所有。世遂有开口便是七言律诗,其人可知矣之诮。
清朝王夫子《姜斋诗话》说:不能作五言古诗,不足入风雅之室;不能作七言绝句,直是不当作诗。

三、歪解古诗词义
由于从小受数理化白话语文教育为主,文言文功力不足,肚子里缺乏起码的古文素养,于是借助百度词典之便,对浅显易懂的古诗纷纷乱解,比如李白静夜思里有句“床前明月光”,床就是睡床,千百年来没有歧义,也不需作注解,但是现在有人查字典后怀疑此床为井栏,更有古董家马未都解为胡床。长期引起纷争。

三、兴起各种新型诗体
古人作诗追求温柔敦厚,奉诗经为典要,以风雅颂为内容,赋比兴为手法,今人诗词断代后,没有传统束缚,各自为政,创立各种新型诗体,真是“纷纷诗坛乱入麻,有枪就是草头王”,什么李子体、实验体、新国风新风乱刮。

四、为李白修改诗词
时下诗坛奉行格律至上的风气,一般人虽然如此观点,但只敢用平仄来要求初学者,评点当下人的平仄毛病,对古人尚不敢指指点点。但百人之众,必有勇夫,风气流行,岂能不出杰出人物,有中大教授张士方撰写多篇文章为古诗词美容,为李白修改格律,并作讲座。其所美容的李白两首绝句为:
故友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铺霜。
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金钱 +8 贡献 +8 收起 理由
穿越梅嶺 + 8 + 8 + 8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29 01: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词在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合称、统称),一直是被限制发展的。

现在逐渐恢复中华传统文化,要培养诗词的基础人群,律诗应是重中之重。因为现在的大多数人受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受思想解放、自由理念等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多人对律诗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前,认为律诗是禁锢自由思想的帮凶。

所以,如果我们不加以强调和引导,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会去选择写自由体,不受格律限制的“中华新诗”。要扭转社会主流人群的观念,我们应去做好宣传,讲明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律诗是中华诗词发展最成熟的诗体,应该优先向社会公众推荐。

当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挖掘所有古诗词的诗体,争取全面发展。但是前提是律诗先要“抢滩登陆”成功,有了很好的立足点,有了一定稳定的基础人群,能够确保有效地传承下去。就好比以前我们保护濒危鸟类朱鹮一样,要达到一定的数量,确保其有效繁衍后,再把它们放归自然。

另外,我们不能再把诗词当作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它是我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光是普及,还要实施对诗体概念与分类的进一步标准化,形成我们大中华文化圈所共同遵守的一种“诗礼”。从长远来看,这对促进国家统一都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

要提高对诗词的认识高度,应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诗词要真正地发展适当地引入一些商业机制是必要的,打造成熟的诗赛赛制,造就出一批诗坛明星来,使古老的诗词焕发新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7-4-29 02: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第一,主要是古今对于律的认知和理解不同所至,而对于声律又因对永明诗律的认识不足所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9514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沈阳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53
贡献
11032
金钱
13093
发表于 2017-4-29 12: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律诗多,古风少,是因为古风写作难度大得多。那些将不合律的齐言诗一概归入古风的见解是错误的。

点评

不敢苟同这一观点,相比之下律诗是较难的。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 0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29 12: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4-29 12:57 编辑

一、过度追求格律完美,否认七律第一的《黄鹤楼》为七律
古人从小就接受平仄训练,笠翁对韵等烂熟于胸,写格律诗合平仄不是很难的问题,反而对不合平仄的《黄鹤楼》等拗体变体诗大加赞赏,比如《唐诗别裁》评论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瀛奎律髓汇评》冯舒说道:何有声病,即是律诗,且不拘平仄,何况对偶?然而今天的诗人由于从小缺乏平仄训练,一般人是退休后才拿起笔写诗词,因此写一首合平仄的律诗成了网络诗坛的稀缺功夫,故合平仄成了他们的最高追求,并以此来要求别人,对《黄鹤楼》的评价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声音,认为此诗完全不合平仄,应该大加讨伐,比如羊春秋说道:“我则认为有了奇句,虽平仄,虚实,对偶可以不去讲究,然究非诗之正”,更有一些网络诗坛诗词爱好者比如金筑子,三羊,原野丁等先生否认这是一首律诗,认为是一首七古。
      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理解,五六十年代贫困时期,白面是稀缺的,玉米高粱野菜比较常见,那时候家里有一袋白面就是富人家了。现在白面不缺了,人们反而争相追逐野菜高粱。合律与不合律也是如此物以稀为贵。
四、为李白修改诗词
时下诗坛奉行格律至上的风气,一般人虽然如此观点,但只敢用平仄来要求初学者,评点当下人的平仄毛病,对古人尚不敢指指点点。但百人之众,必有勇夫,风气流行,岂能不出杰出人物,有中大教授张士方撰写多篇文章为古诗词美容,为李白修改格律,并作讲座。其所美容的李白两首绝句为:
故友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铺霜。
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我是许传刚。因为此网站出问题,出现错误操作,我的域名被封,QQ不能登陆,只好用我20年来一直用的网名注册了。请不要误会我披马甲上阵。
对楼主的这两个问题,我解答如下:
其实双方都没错,主要是大家站的位置不对。这种位置不对的交锋,20年来一直这样,叫做关公斗秦琼。
说不合格的是站在唐末五代宋初格律诗定型时代说的,说诗优秀的是站在唐朝格律诗风起云涌的时代说的。当然谁也没错,观众看到的是激烈的交锋,其实双方谁也打不到谁,连边都沾不上。不知大家听懂了么?包括非常多的专家学者都不懂这个道理,在书中文章中大论特论,其实只是灾枣殃梨。

点评

原来是许传刚先生,网站还在调试期,QQ登录不能用,用许传刚用户名密码能不能登,不能的话让网站重新给你注册一个。 关于《黄鹤楼》的评论一直争执不下,先生的观点也是有道理的。但唐末格律定型以后,宋元明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30 08: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29 13: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床前明月光”,床就是睡床,千百年来没有歧义,也不需作注解,但是现在有人查字典后怀疑此床为井栏,更有古董家马未都解为胡床。
———————————————————————————————————————————
唐时床不是现在的睡觉的床。
本义: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说文》。字形分析错误,应该是从爿,从木。爿,音牆。身体可靠着之物,所以牂斨牆壯戕狀將都从爿。
《汉字释义探》 在古代,床是供人坐卧的器具,与今天只用作睡卧不同。安身,指使身体安稳的意思。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稳定作用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底座。
引申为可靠背的坐具。如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从实物来看,最早的床是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栏杆,下有6个矮足,高仅19厘米。
行军椅曰胡床,椅子亦曰绳床。
这种坐具也可用来卧。把脚升高后便成为后代专用于睡觉的床。
床同指井边的石栏。《辞海》上有,但未注明出处。也只有这种解释,李白的《静夜思》紧扣月和井来想,才易理解。另外李商隐在《富平少侯》中有诗句“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似可做此解。对否可商榷。

点评

床前明月光”,床就是睡床,千百年来没有歧义,也不需作注解,但是现在有人查字典后怀疑此床为井栏.-----我也觉得将床释为井栏没有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9 1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0

主题

469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03
贡献
4377
金钱
7923
发表于 2017-4-29 17: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文字,徒为形具,文章诗词,贵在思维。文学的式微,在于思维的僵化、退化,文字的贫瘠倒在其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29 17: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4-29 18:10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7-4-29 17:27
语言文字,徒为形具,文章诗词,贵在思维。文学的式微,在于思维的僵化、退化,文字的贫瘠倒在其次。 ...

赞同。对黄鹤楼诗,我是当律诗看的。当然这是一首拗格律诗。问好学堂。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29 19: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4-29 13:55
床前明月光”,床就是睡床,千百年来没有歧义,也不需作注解,但是现在有人查字典后怀疑此床为井栏,更有古 ...

床前明月光”,床就是睡床,千百年来没有歧义,也不需作注解,但是现在有人查字典后怀疑此床为井栏.-----我也觉得将床释为井栏没有道理

点评

我倒觉得解之为睡床的话,就麻烦很多。因为后面有举头与低头,睡在床上举头与低头,有点悬。说站在床前吧,都静夜了,站在床前(也就是面对着床)而思乡,感受怪怪的。站在窗前而思,倒是合理。但床通窗,我浅溥,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30 13:12
周泽安-半山楼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1206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29 20: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4-29 20:45 编辑

1.解井栏。是因为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2.窗户
3.坐卧之具,于今天的床比,更矮,可做坐具兼卧具。今天的床只是卧具。30年前我给学生讲这课时,特意强调古今床的差异。与《木兰辞》中的床同义。古代的床往往“身兼数任”——可坐、可卧、可读书、可就餐等。
4.马扎,一种坐具,那时叫胡床、绳床

另有几个有争议的句子,如
1.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当时八位著名的诗人,其中一段专门写李白的醉态。据说,唐玄宗想亲自召见,李白先生仍然保持一副牛哄哄的高人派头儿。所谓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敞开衣襟,连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里明确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飞蛾。
这个句子,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要了解王勃此序的意义,当时当地的风物不可不晓。对此,宋代吴曾在其《能改斋漫录·辨霞鹜》中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29 23: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4-29 23:49 编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训诂学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在考据材料稀缺的情况下,通过工具书、场景思索,人物性格、习性等分析,尽量推理出一个最接近事实真相的结果。

绝大多数诗文都没有《序》,《序》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作者写诗的动机及目的,帮助读者领会诗文的真正含义,防止被误读,象《琵琶行》这样为自己的诗文作序的情况毕竟很少见。通常为自己一些普通的诗文作序也没有必要。

说明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引入“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来类比说明。法律事实是依照法律程序、被合法证据证明了的案件事实。有时法律真实几乎等同于客观真实,但有时候又与客观真实完全相悖。有证据支撑的事实才叫法律事实,法院采信的必须是法律事实。

通过生活常识来判断,这首诗所描述的场景作者坐在床上或是在屋内其他地方来望明月完全可以做到。所以在作者没有特意说明或是其他辅助文献可以证明的情况下,可以认定是指通常的情形,没有必要非要从室内挪到室外,又牵强地把床解释成什么“井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30 01: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不光是诗词断代,整个中华传统文化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对古诗词不可随意步和与修改。要防止把把“床”解释为“井栏”,把“思无邪”解释为“思无耶”这样的情形出现。

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历来号称“儒”、“释”、“道”三分天下。但是佛门与道家有真正的衣钵传承“实体”,佛门有《大藏经》,道家有道藏,唯独儒门没有。

建立“实体”传承机制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持教义传承的不变质,并拥有“最终解释权”。而儒门由于没有“实体”,所以才会出现把“思无邪”解释为“思无耶”这样的情形出现。

在这个方面佛门的做法最完善、最严格。在佛门中对译经资格、宣法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佛教中规定具有译经资格的法师必须是经、律、论全面精通的法师,我们称之为“三藏法师”,比如象鸠摩罗什大师、玄奘大师。他们都要有在古印度与中国生活的经历,对两国的文化背景都有深入的了解。宣法资格至少要达到乾慧地,真正的乾慧地是指在世间的一切言行与佛陀住世时无异,相当于是“俗地意义上”的佛。但是现在已经很稀有了,一般是指“准乾慧地”,至少要在讲经宣法上不可宣错一字。

儒门只是在孔门家族上保持了繁衍,但是儒门学说(教义)并没有一个不间断的衣钵传承。所以现在编撰一部《儒藏》十分有必要,比照佛门《大藏经》中的经律论分类,儒门中的“经”就是孔子亲说、亲编的“四书五经”,“律”就应该是指《周礼》,可以单独列出,“论”收录儒门中的后学孟子、子思、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著作。儒门中的“四书五经”也不是可以随便乱解释的,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也要标准化,不要乱译。它的传承“实体”应是现在的“孔子学院”。

以上就是如观个人顺便对编修《儒藏》及构建儒门的“实体”传承机制的一些设想,顺便提出来。诗门可以视为儒门的一个小分支,也可单独列一个门派,也要有自己的“开山祖师”,如观个人建议立唐太宗李世民。诗词概念、诗词分类要标准化。另外近现代诗词的收录与筛选也是一门学问,这个“大编辑”不好当。虽然现代网络的“云计算”与网盘存储的大容量为我们收录诗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与便利,但是也要有所筛选。

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建立的目的都是要恢复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共识,为将来的国家统一打下基础。

诸君,通过以上描述我们这一代人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千斤重担落在了当代文人的肩上。趁着一些前辈还健在,要抓紧时间去做,刻不容缓。不可背负致使中华传统文化断代的骂名。不赞同一些诗友的言论,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盛世”还远没有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发表于 2017-4-30 06: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理解,五六十年代贫困时期,白面是稀缺的,玉米高粱野菜比较常见,那时候家里有一袋白面就是富人家了。现在白面不缺了,人们反而争相追逐野菜高粱。合律与不合律也是如此物以稀为贵。


----赞成此比喻。

因格律而说平仄,似乎清代最严苛的平仄要求就是律诗。这是偏颇。格律诗体之限绝非平仄一项;
因应平仄而说平水,但并未见到平水字表的真实历史遗存,也就是说如今网上这个平水表是王文郁刘渊的?能拿出古籍来证明?

平水是平仄的根元素,就是字(词)四声排列,如今平水退守为“方言说”,这四声究竟是何地方言?适合全国各地吗?
据我所知,全国方言不仅只是笼统的南腔与北调,方言里不仅四声差异大,不少字的读音也不同,仅按某些方言的四声说格律更属偏颇。偏到有钻牛角尖之嫌。

中国方块字的博大精深是含义广泛,并非三角板划直线。人们不从生活感受找诗,而是拼七巧板式弄格律,这就是这么多年连篇累牍的五七方块诗不被人看的重要原因。人们忙于生活生存,没工夫看那些无关痛痒的闲扯。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08:16: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4-29 12:56
一、过度追求格律完美,否认七律第一的《黄鹤楼》为七律
古人从小就接受平仄训练,笠翁对韵等烂熟于胸,写 ...

原来是许传刚先生,网站还在调试期,QQ登录不能用,用许传刚用户名密码能不能登,不能的话让网站重新给你注册一个。
     关于《黄鹤楼》的评论一直争执不下,先生的观点也是有道理的。但唐末格律定型以后,宋元明清的评价也是褒扬为主,对其格律批评是从现代才出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30 09: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4-30 08:16
原来是许传刚先生,网站还在调试期,QQ登录不能用,用许传刚用户名密码能不能登,不能的话让网站重新给你 ...

其实评唐诗分两步进行,公认的格律诗不要否认,因为没定形,自然有很多形式出现。
第二步可用定型后的格律比较,只是比较,不是否定。这样,大家便不存在针锋相对的口水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4-30 10:1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楼主。其实黄鹤楼合不合律都好,读之音节都不拗口,然今人很多合律近体诗,读之却拗口。说黄鹤楼什么不合律,敢问你有读过吗?诗词是不是懂几个平仄符号就可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发表于 2017-4-30 10: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有同人 发表于 2017-4-30 07:24
“人们不从生活感受找诗,而是拼七巧板式弄格律,这就是这么多年连篇累牍的五七方块诗不被人看的重要原因。 ...

平仄被称为学术?

平仄是四声的运用。在科考里,作为一项严格规定,自唐起,越来名堂越多,其实这些名堂与诗无关。
清袁枚,在进士科考里差点名落孙山。是尹明善为他说话,才录取的,后来还有了《随园诗话》,比今天中华诗词论坛的一些人高多了。顺便说袁枚祖籍浙江,后居南京,他不是不懂吴越音。从侧面证明江苏浙江语也不是什么平水音。

在中华诗词论坛不能谈新旧韵,是一个霸王条款。大有不是来谈平水啦?闭了眼,大象尾巴仍存在。看来禁言真的不是科学态度。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30 11: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有同人 发表于 2017-4-30 11:01
如观的问题是读书读的进去、读不出来,所以他总是在用某个僵化不变的标准去衡量世界,不是佛经、就是周礼; ...

说得十分有道理.知人论世,洞若观火,神而明之;
周泽安-半山楼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1206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4-30 11:51: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大批原中华百家的废物,换了一条街重新摆地摊罢了。一万年不变的陈腔烂调。花花依然骂平仄布,寸草依然要唱红颂圣,北戴河还是文革好……,地鸡毛。

点评

不知你说的“一万年不变的陈词滥调是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30 1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发表于 2017-4-30 13: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格律,并非只是平仄的代名词。人们说崔颢《黄鹤楼》不是规范的格律体,唐的格律不如清的格律严等等,是非关诗的老学究。大中华一直尊崇唐诗,而清使诗衰微。中华诗词论坛一些学究者就是清诗的继承者。不知有戊戌之变。更何论今代!

诗绝非只有格律一体,人在言格律甚至格律之上,就拿自己的作品说话。在中华坛的那几位保守人士比如大有等,就不擅长诗词,却要品头评足,真的是不足为训。

传统之摇头晃脑诗唱读,并非什么平水音。基本不讲抑扬顿挫。

我上边讲了平水之伪,不足以此界定大中华音韵,希望见到有份量的批驳文章。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30 13: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有同人 发表于 2017-4-30 11:04
另,回复传刚先生:说近体难于古体,不是今人讲的,是很多古人这样讲。
...

汉魏晋时古诗确实易写,南北朝出现了四声,沈约等对汉以来的古诗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整理,声律出笼,古诗写作就开始难了。当然,推行声律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古诗是唱的,唱就要求咬字清晰,因此对同音字、叠韵字、双声字就得进行规范使用,于是八病说出。虽然八条未严格执行,但关键的几条还是得到了大众认可。所以古诗读起来似乎很自然,实际上写作者是不苟且的。到今天,大家几乎忘记了声律,于是感到古诗好像比律诗易写。于是把自己不讲平仄的,实际是打油诗都说成是写古风。这是当代最大的误会。
格律诗出,开始从唱中分离出来,吟诵要求节拍阴阳顿挫,所以平仄等规定出,古风中常见的三平收三仄收因为不合平仄相间的原则而定为病,但也像古风不全面执行声律一样,格律也未必全部遵守,比如最不合理的大抝,便不断有人要为它化解。唐朝格律出,却用了两百来年来完善它,当然大家感到格律难了,于是反而感到前人的古风似乎容易了,又由于格律开始严,对古风就会放松,慢慢的何为声律便不甚了了了。这就是“很多古人这样讲”“近体难于古体”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4-30 13:1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山楼主人 发表于 2017-4-29 19:37
床前明月光”,床就是睡床,千百年来没有歧义,也不需作注解,但是现在有人查字典后怀疑此床为井栏.----- ...

我倒觉得解之为睡床的话,就麻烦很多。因为后面有举头与低头,睡在床上举头与低头,有点悬。说站在床前吧,都静夜了,站在床前(也就是面对着床)而思乡,感受怪怪的。站在窗前而思,倒是合理。但床通窗,我浅溥,没看过例子。所以我个人还是认为是井栏。夜静睡不着,走出去天井,对月思乡,从而有这首名作。
说老实吧,其实解作什么都好,都要有条件或制造条件才能成立。所以我认为解释作什么都是为辩而辩,甚无意思。而且此诗床字是意义不大,思字比它有意义多了。

点评

这个之前在中华有过争论。坦率说,无论是寝具、马扎,还是井栏都讲得通。不过,我还是比较认同井栏说,原因如下: 一,半夜人睡不着,出来走走,坐坐,很符合生活实际。 二,井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的含义。我们总把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30 18:38
床理解为井栏或窗都是错误的歪解。该诗所以流传只是因为一致的理解为望月思想的人之常情。作者坐在睡觉的床前的理解是共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30 18:34
有理。 床解为窗,解释者用的是声训,即同音相通假。  发表于 2017-4-30 13: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30 18: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4-30 13:12
我倒觉得解之为睡床的话,就麻烦很多。因为后面有举头与低头,睡在床上举头与低头,有点悬。说站在床前吧 ...


床理解为井栏或窗都是错误的歪解。该诗所以流传只是因为一致的理解为望月思乡的人之常情。作者坐在睡觉的床前的理解是共识。

点评

同样一样要创造条件是去撑这个论点:坐。坐在床上望月,也不如走出去天井望月自然。但这个论点可备一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30 2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4-30 18:3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4-30 13:12
我倒觉得解之为睡床的话,就麻烦很多。因为后面有举头与低头,睡在床上举头与低头,有点悬。说站在床前吧 ...

这个之前在中华有过争论。坦率说,无论是寝具、马扎,还是井栏都讲得通。不过,我还是比较认同井栏说,原因如下:
一,半夜人睡不着,出来走走,坐坐,很符合生活实际。
二,井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的含义。我们总把人生困顿,被迫外出谋生叫背井离乡,井就是家。从寂寞到井,进而动起乡愁,显得非常自然。其它两个则少了这个铺垫,而感觉味道不足。

点评

是的,都讲得通,但我个人看法与你一样,认同井栏一说。理由我上个贴也说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30 19: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30 18: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4-30 11:51
一大批原中华百家的废物,换了一条街重新摆地摊罢了。一万年不变的陈腔烂调。花花依然骂平仄布,寸草依然要 ...


不知你说的“一万年不变的陈词滥调”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4-30 19: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4-30 18:38
这个之前在中华有过争论。坦率说,无论是寝具、马扎,还是井栏都讲得通。不过,我还是比较认同井栏说,原 ...

是的,都讲得通,但我个人看法与你一样,认同井栏一说。理由我上个贴也说了。

点评

井栏一说不符合诗意。井栏在室外,所看到的月光则不限于井栏之前,而是遍地皆是,说床前没有意义。只有室内看到从窗户射到床前地上的月光才如银霜一样醒目,因而引起诗人举头望月思想之意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30 2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4-30 20: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30 18:34
床理解为井栏或窗都是错误的歪解。该诗所以流传只是因为一致的理解为望月思乡的人之常情。作者坐在睡觉的 ...

同样一样要创造条件是去撑这个论点:坐。坐在床上望月,也不如走出去天井望月自然。但这个论点可备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30 20: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4-30 20:06 编辑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4-30 19:00
是的,都讲得通,但我个人看法与你一样,认同井栏一说。理由我上个贴也说了。 ...


井栏一说不符合诗意。井栏在室外,所看到的月光则不限于井栏之前,而是遍地皆是,说床前没有意义。只有室内看到从窗户射到床前地上的月光才如银霜一样醒目,因而引起诗人举头望月思乡之意境。

点评

水井是有井沿的,过去在农村就是大家纳凉的地方。人坐在井边,眼前的空地洒满了月光,我们说话当然是说眼之所及,因为正是所见才有所感。背后以及云上的月光你理他干嘛?计较这个,只有吟者花花、罗烈烈师太一类的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30 20:22
不想和先生争论这个,没甚意思。见仁见智,各自保留意见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30 2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4-30 20: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30 20:03
井栏一说不符合诗意。井栏在室外,所看到的月光则不限于井栏之前,而是遍地皆是,说床前没有意义。只有室 ...

不想和先生争论这个,床字到底是什么,在此诗意义不大,没甚意思。见仁见智,各自保留意见吧。

点评

对,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无法定输赢  发表于 2017-5-1 08: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4-30 20:22: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30 20:03
井栏一说不符合诗意。井栏在室外,所看到的月光则不限于井栏之前,而是遍地皆是,说床前没有意义。只有室 ...

水井是有井沿的,过去在农村就是大家纳凉的地方。人坐在井边,眼前的空地洒满了月光,我们说话当然是说眼之所及,因为正是所见才有所感。背后以及云上的月光你理他干嘛?计较这个,只有吟者花花、罗烈烈师太一类的奇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1 1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