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晓风轻送

驳“通首不对,平仄粘对合律,亦作律诗”的荒谬

[复制链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19: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7 18:28
这个有点乱弹琴了。你可说落花修饰时节,但能说三十修饰一年吗?!乱弹也得好听才行啊。
论修饰:

呵呵。还旧国与读华章可对,但三十一年与山清水秀不能对

点评

什么道理?总的给个说法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1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7 19: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7 19:05
呵呵。还旧国与读华章可对,但三十一年与山清水秀不能对。

什么道理?总的给个说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7 19: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九,总不对对。
  如:“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共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此总不对之诗,如此作者,最为佳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19: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7 19:19
第廿九,总不对对。
  如:“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共持 ...

第廿九,总不对对。

如:“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共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此总不对之诗,如此作者,最为佳妙。夫属对法,非真风花竹木,用事而已;若双声即双声对,叠韵即叠韵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19: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7 19:19
第廿九,总不对对。
  如:“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共持 ...

其实二十九种对,好多可以合并讲的,不需要这么多的属对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19: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7 19:11
什么道理?总的给个说法吧?

三十一年是个时间概念,山清水秀可不是。
你若能将山清水秀换成地点概念的,倒还勉强可对。

点评

读书,是什么概念? 天下,是什么概念? 读书/天下,如何可以对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19: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7 19: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7 19:32
三十一年是个时间概念,山清水秀可不是。
你若能将山清水秀换成地点概念的,倒还勉强可对。
...

读书,是什么概念?
天下,是什么概念?
读书/天下,如何可以对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19: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7 19:36
读书,是什么概念?
天下,是什么概念?
读书/天下,如何可以对仗?

呵呵。要看所修饰。读书对天下是附属于声对事的基础上的。不然何以对?

点评

三十一年、落花时节,就不是修饰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2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7 20: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7 19:48
呵呵。要看所修饰。读书对天下是附属于声对事的基础上的。不然何以对? ...

三十一年、落花时节,就不是修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20: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7 20:10
三十一年、落花时节,就不是修饰吗?

呵呵。够纠緾的。三十一年与落花时节成意对。

点评

什么意对,如此意对,就是修饰意义或成分意义的相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2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7 20: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7 20:13
呵呵。够纠緾的。三十一年与落花时节成意对。

什么意对,如此意对,就是修饰意义或成分意义的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20: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7 20:14
什么意对,如此意对,就是修饰意义或成分意义的相同!

讲得已经够多了,不再重复。

点评

就此打住,也权算三羊为你盖楼,当了义务工,再见! 理解万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2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7 20: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7 20:18
讲得已经够多了,不再重复。

就此打住,也权算三羊为你盖楼,当了义务工,再见!
理解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20: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7 20:20
就此打住,也权算三羊为你盖楼,当了义务工,再见!
理解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68

帖子

36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3
贡献
825
金钱
1459
发表于 2016-8-27 23: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长对律句研究得蛮深哦。
耳目不思而蔽于物,心思则得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5: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8-28 06:05 编辑
蓝林雨 发表于 2016-8-27 23:41
诗长对律句研究得蛮深哦。

谢谢。王力的本意,律诗是必需有对仗的,然受制于集体讨论,才作了前后自想矛盾的表述。在所谓的“通首不对”的后面——王力还是有说法的:也有人认为这是用近体平仄律写的古风(即律式古风)。这里的也有人,实际就是同意王力观点的人。个见:古人对编选律诗,是较为宽泛的——我们可以对自己严要求,但不能严要求的于古人。在唐人律诗中,中间两联至少有一联对仗的现象,是占了99%以上的,这还不能作为是必须的条件吗?!以极为少数的几首,否认律诗对仗说才是行不通的吧。在诗律方面,我最接受的观点是:要用唐人的律诗去比较。我们应该尊重前人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和付出,但也绝不能因他们的名号大,就不敢去较对一番,从而得出自己的一个相对合理的观点来。
任何一个理论,首先要能自圆其说!合理的吸收,不合理的部分,可以抛弃了。

点评

任何一个理论,首先要能自圆其说!合理的吸收,不合理的部分,可以抛弃了。 自圆其说,也要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的自圆其说,能合理吗? 王力的所谓特拗句平平仄平仄,赵执信说,是四拗三救;王力先说,是四拗三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06:14
白居易的《白氏文集》 《白氏文集第十八卷 律诗,五言,七言,自两韵至三十韵,凡一百首》 作者自注:律诗,五言,七言,自两韵至三十韵,凡一百首。两韵、三韵、四韵、六韵等,统称为【律诗】,这个应该看做唐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0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8 06: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8 06:07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05:48
谢谢。王力的本意,律诗是必需有对仗的,然受制于集体讨论,才作了前后自想矛盾的表述。在所谓的“通首不 ...

白居易的《白氏文集》

《白氏文集第十八卷 律诗,五言,七言,自两韵至三十韵,凡一百首》

作者自注:律诗,五言,七言,自两韵至三十韵,凡一百首。两韵、三韵、四韵、六韵等,统称为【律诗】,这个应该看做唐人的习惯叫法或分类。但是,100首中的如下5首,也是律诗,或者认为,这是唐人的律诗观念,岂不大错特错。岂能用【宽泛】两字,一了百了了?!

57
【喜山石榴花开】
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时树。 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
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袴。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但知烂熳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61
【寒食夜】 
四十九年身老日,一百五夜月明天。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抱膝思量何事在,痴男騃女唤秋千。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76
【恻恻吟】
恻恻复恻恻,逐臣返乡国。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前事难重论,少年不再得。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

91
【长安春】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94
【期不至】 
红烛清樽久延伫,出门入门天欲曙。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星稀月落竟不来,烟柳胧胧鹊飞去。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8 06: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8 06:17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05:48谢谢。王力的本意,律诗是必需有对仗的,然受制于集体讨论,才作了前后自想矛盾的表述。在所谓的“通首不对”的后面——王力还是有说法的:也有人认为这是用近体平仄律写的古风(即律式古风)。这里的也有人,实际就是同意王力观点的人。个见:古人对编选律诗,是较为宽泛的——我们可以对自己严要求,但不能严要求的于古人。在唐人律诗中,中间两联至少有一联对仗的现象,是占了99%以上的,这还不能作为是必须的条件吗?!以极为少数的几首,否认律诗对仗说才是行不通的吧。在诗律方面,我最接受的观点是:要用唐人的律诗去比较。我们应该尊重前人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和付出,但也绝不能因他们的名号大,就不敢去较对一番,从而得出自己的一个相对合理的观点来。
任何一个理论,首先要能自圆其说!合理的吸收,不合理的部分,可以抛弃了。
三羊回复:
自圆其说,也要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的自圆其说,能合理吗?
王力的所谓特拗句平平仄平仄,赵执信说,是四拗三救;王力先说,是四拗三救,王力后说是三拗四救。不管是【四拗三救】,不管是【三拗四救】,各自都有【自圆其说】!到底是【四拗三救】,还是【三拗四救】,谁也没有一个相对准确一些的【自圆其说】!谁是合理的,谁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抛弃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6: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第一首是押仄韵的律诗,归入古风式律诗中(即拗律)。后四首是绝句(古绝)吧。我们不能把律看得太狭隘了,律诗有合平仄粘对的,这是近体律诗的要求。但也有不合的,如全用律句的失粘不失对的折腰体类,此为近体之变格;有完全不受平仄限制的古风式律诗称之为拗律。

点评

【第一首是押仄韵的律诗,归入古风式律诗中】? 王力的高徒,徐青教授也没有你的胆量! 更没有【仄韵律诗】,就是【拗律】的世界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06:23
白居易,并不比我们现代人傻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06: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8 06: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8 06:20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06:15
呵呵。第一首是押仄韵的律诗,归入古风式律诗中(即拗律)。后四首是绝句(古绝)吧。我们不能把律看得太狭 ...

白居易,并不比我们现代人傻帽!
唐人大概没有【古风式律诗】和【入律的古风】之分类,有的话白居易有可能要归类了,但是也不一定,也可能不给王力面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6: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8 06:14
三羊回复:
自圆其说,也要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的自圆其说,能合理吗?
王力的所谓特拗句平平仄平仄,赵执 ...

对于这句,有句内救说。但我并不按此两人的说法。我在《律诗平仄小议》中说过:此句式因在唐人律诗中用得多,故称为特拗,是作为准律句用的。

点评

人家王力和赵执信,可是都有各自的【自圆其说】啊! 特拗句和准律句,是王力的叫法。 依据真空声律体系的【24分明】法,五言句子【24分明】了,就是律句。 对于24俩字来说,只有【分明】与【不分明】两种判断、两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06: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8 06: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06:15
呵呵。第一首是押仄韵的律诗,归入古风式律诗中(即拗律)。后四首是绝句(古绝)吧。我们不能把律看得太狭 ...

【第一首是押仄韵的律诗,归入古风式律诗中】?

王力的高徒,徐青教授也没有你的胆量!
更没有【仄韵律诗】,就是【拗律】的世界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6: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06:15
呵呵。第一首是押仄韵的律诗,归入古风式律诗中(即拗律)。后四首是绝句(古绝)吧。我们不能把律看得太狭 ...

呵呵。律有律诗、排律、绝句等。从整体说,可以将排律、律诗、绝句统统包括在律绝之中,但从归类来说,则细分为排律、律诗、绝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6: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8 06:18
白居易,并不比我们现代人傻帽!
唐人大概没有【古风式律诗】和【入律的古风】之分类,有的话白居易有可能 ...

后人研究的,是对前人现象的总结。在这个上,三羊不需太晕的。

点评

这是总结,这样的总结也似乎你的所谓【自圆其说】吧? 唐朝的声律,不是今人的总结,而是唐人的自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06: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8 06: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06:22
对于这句,有句内救说。但我并不按此两人的说法。我在《律诗平仄小议》中说过:此句式因在唐人律诗中用得 ...

人家王力和赵执信,可是都有各自的【自圆其说】啊!
特拗句和准律句,是王力的叫法。
依据真空声律体系的【24分明】法,五言句子【24分明】了,就是律句。

对于24俩字来说,只有【分明】与【不分明】两种判断、两种说法。
并没有【似分明似不分明】的说法。你的【准律句】,是否就是【似分明似不分明】呢?
是否律句,与两个声点的声调是否交替有关,与句子使用两的多少无关!你明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6: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8 06:33
人家王力和赵执信,可是都有各自的【自圆其说】啊!
特拗句和准律句,是王力的叫法。
依据真空声律体系的 ...

呵呵。那是你的观点。

点评

这是唐朝科举试律的实际,你可以去验证,所有科举试律诗,所有宫廷应制诗,所有唐朝律诗、所有唐人诗集,时间可以延伸到宋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0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8 06: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06:29
后人研究的,是对前人现象的总结。在这个上,三羊不需太晕的。

这是总结,这样的总结也似乎你的所谓【自圆其说】吧?
唐朝的声律,不是今人的总结,而是唐人的自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8 06: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8 06:41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06:35
呵呵。那是你的观点。

事实胜于雄辩!这是唐朝科举试律的实际!你可以用【元兢的四声25法】去验证:


所有科举试律诗,

所有宫廷应制诗,

所有唐朝律诗、

所有唐人诗集,时间可以延伸到宋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6: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8 06:39
事实胜于雄辩!这是唐朝科举试律的实际!你可以用【元兢的四声25法】去验证: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6: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8 06:36
这是总结,这样的总结也似乎你的所谓【自圆其说】吧?
唐朝的声律,不是今人的总结,而是唐人的自制! ...

呵呵。哪个研究者,不是从现象中去分析提高的?!

点评

欲知唐律,是探索真谛。总结或概括的结果,要尽量放到全部去检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0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