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8-29 09:21 编辑
驳“虽通首不对,只要平仄粘对合律,亦可看作律诗”的荒谬 王力《汉语诗律学》指出律诗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第一字数合律……;第二对仗合律……;第三平仄粘对合律……。一首律诗,若只具备前两个要素,就是古风式的律诗,亦称拗律;若只具备第一个要素,即非律诗而为古风,只是其字数与律诗偶合而已。 然受某些被选律诗的影响,王力在其后又作了自相矛盾的表述:律诗也有“通首不对”的。律诗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声律的合律,故虽通首不对,只要平仄粘对合律,亦可看作律诗。并以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作例: 牛渚西江夜,平仄平平仄, 青天无片云。平平平仄平(拗救句,同律句)。 登舟望秋月,平平仄平仄(特拗句,准律句), 空忆谢将军。平仄仄平平。 余亦能高咏,平仄平平仄, 斯人不可闻。平平仄仄平。 明朝挂帆席,平平仄平仄(特拗句,准律句), 枫叶落纷纷。平仄仄平平。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也以潭州雨梦提供的两首被选入律诗的所谓“通首不对”但声律并不符的李白诗为例,来反驳这一说法吧。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陶令八十日,长歌归去来。故人建昌宰,借问几时回。 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 第一、第三句大拗。
江上寄巴东故人(唐·李白) 五言律诗 引用典故:巫山云雨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第一、第五句大拗。 显然,以声律平仄粘对相符来评判是站不住脚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size=18.6667px]《夜泊牛渚怀古》被选入唐人律诗(唐诗三百首)呢?这还得要回到对仗说去理解。古人对对仗的要求,并非象我们现在的这般死嗑。只要能够形成意对,并非如今人这般的要求字字成对。王力的对仗说中,曾经讲到半对的情况,我们不妨借用到这里来解释下。 第一首,颔联:望秋月与忆(谢)将军成意对;颈联:余与(斯)人成意对,能高咏与不可闻成对。 我在《学会欣赏律诗》中讲过:凡律诗,一般中间两联要对仗(至少有一联对仗)……当有好句时,就是半对也是可以的。以此标准言,这些所谓的通首不对仗,其实也还是对仗的。只是与我们今人的对仗要求有高低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