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98|回复: 137

六朝沈约、唐朝元兢、明朝真空,三大声律体系

[复制链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15 09: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5 11:08 编辑

六朝沈约、唐朝元兢、明朝真空的三大声律体系


一、六朝沈约声律体系(也即永明体的声律理论体系):

【1】律句三大类: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2】律联两大类【以平韵首句不押为例】:

平起格式: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仄起格式: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仄〇〇平


二、唐朝元兢声律体系(也即近体诗的声律理论体系)

【1】律句四大类: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元兢的著名理论)


【2】律联两大类【以平韵首句不押为例】:

平起格式: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仄起格式: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

近体诗,又分为【换头】和【折腰】两种。近体诗分为两种的说法,可以从唐朝科举诗律诗得到印证。

三、明朝真空声律体系


【1】律句四大类:

〇平〇仄仄
〇仄〇平平
〇仄〇平仄
〇平〇仄平

【2】律联两大类【以平韵首句不押为例】:

平起格式:
〇平〇仄仄
〇仄〇平平

仄起格式:
〇仄〇平仄
〇平〇仄平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8-15 11:27: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羊大嘴,一开口就是一个体系。没有论证,全是论断。

点评

北山小嘴一歪,就是三套体系。只可惜,被孙逐明打的头破血流跪地求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1 12:03
你北山,真是找不到【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3:53
元兢体系,可以轻松解读唐朝被誉为【声律婉转】的刘昚虚 《河岳英灵集》选诗人24家,以“声律宛态”给予高度评价,刘昚虚是唯一的一个。但奇怪的是,《河岳英灵集》选入刘昚虚诗共11首,虽其中也有一些律句,却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1:37
元兢体系,可以轻松解读崔颢黄鹤楼!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羊注:去字,去声也可,不可上声)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1:34
元兢体系,可以轻松解读唐朝科举状元殿试帖!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统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1: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1:27
羊大嘴,一开口就是一个体系。没有论证,全是论断。

唐朝元兢雄文在,吾辈何必乱叫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1: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1:27
羊大嘴,一开口就是一个体系。没有论证,全是论断。

元兢体系,可以轻松解读唐朝科举状元殿试帖!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统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平平仄平平?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上?仄上平平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去?
平平仄仄上?平入平平去?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去?

【开元太平时,平平仄平平】======================不合24分明【5】
【霞衣统摇曳,平平仄平去】======================不合24分明【6】
【宴罢水殿空,仄仄仄仄平】======================不合24分明【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1: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1:27
羊大嘴,一开口就是一个体系。没有论证,全是论断。

元兢体系,可以轻松解读崔颢黄鹤楼!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羊注:去字,去声也可,不可上声)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日暮【去】乡关【平】何处是【去】,
烟波【平】江上【去】使人愁【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1: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7 07:04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1:27
羊大嘴,一开口就是一个体系。没有论证,全是论断。

元兢体系,可以轻松解读唐朝被誉为【声律婉转】的刘昚虚

《河岳英灵集》选诗人24家,以“声律宛态”给予高度评价,刘昚虚是唯一的一个。但奇怪的是,《河岳英灵集》选入刘昚虚诗共11首,虽其中也有一些律句,却没有一首完全合于近体诗律。大量的是三平声、四平声,乃至五平声,或四仄声、五仄声。至于其他的二、四同声,则更为普遍。所选刘昚虚的诗句,普遍而严重地违背了近体诗律,为什么却说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呢?————卢盛江《殷璠声律说释疑》

=========================================

刘昚虚(714-767),盛唐著名诗人,开元二十二年(734)中进士。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所选的24名诗人中,刘昚虚位列第四,在常建,李白,王维之后。殷璠给予了刘昚虚很高的评价:“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

高度评价不合声律的刘眘虚诗声律宛态,无出其右。

   《河岳英灵集叙》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河岳英灵集》:“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

    《唐诗归》:“妙在止十四首,一字去不得。其用意狠处,全在不肯多。予尝爱十四首,命林茂之书成小册,而题其后有云:“陶公坐高秋,孤意先自立。”自谓此君实录。又去:诗少而妙,难矣。然难不在陶洗,而在包孕;妙不在孤片,而在深广。读慎虚一字一句一篇,若读数十百篇,隐隐隆隆,其中甚多,吾取此为少者法。

    《越缦堂诗话》:刘挺卿诗所传只十四首,钟伯敬、林古度、王贻上皆极赏之,以为字字可传。其诗多清气如话,却有不落色相之妙,然稍近率易。殷璠谓其“气骨不逮”,诚哉是言!

    《河岳英灵集》编录刘昚虚11首唐朝近体诗,首首符合元兢体系,首首符合换头理论。没有一首完全符合真空24分明的。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总计收录刘昚虚11首五言律诗(内含1首上韵诗)。10首平韵五言诗,共有124个单句。在124个单句中,24同声句为55个。24同声句占总句数的44%。

【1】===============================================18句
海上诗送薛文学归东海
何处归且远,送君东悠悠。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旷望絶国所,微茫天际愁。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前心方杳眇,此路劳夷犹。
离别惜吾道,风波敬皇休。春浮花气远,思逐海水流。【同声/异声:8/10】
日莫骊歌后,永怀空沧洲。

何处【去】归且远【上】
旷望【去】絶国所【上】
或见【去】青色古【上】
离别【入】惜吾道【去】
日莫【入】骊歌后【上】


平上平仄去?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通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何处归且远====平上平仄去
送君东悠悠====仄平平平平--------------------四连声【1】
旷望绝国所====仄仄仄仄仄--------------------五连声【1】
有时近仙境====仄平仄平仄
或见青色古====仄仄平仄仄
风波敬皇休====平平仄平平
思逐海水流====通仄仄仄平
永怀空沧洲====仄平平平平--------------------四连声【2】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2】================================================10句
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入渐微。日莫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常为垆峰意,况与逺公违。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同声/异声:3/7】
会寻名山去,岂复无清机。

日莫【入】东林下【去】,
道性【去】深寂寞【入】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常为垆峰意====平平平平仄------------------------四连声【3】
道性深寂寞====仄仄平仄仄
会寻名山去====仄平平平仄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3】======================================================14句
送韩平兼寄郭微
上客夜相过,小童能沽酒。即为临水处,正值归雁后。
前路望乡山,近家见门柳。到时春未莫,风景自应有。
余忆东州人,经年别来久。殷勤为传语,日夕念携手。【同声/异声:5/9】
兼问前寄书,书中复达否。

正值【去】归雁后【上】
风景【去】自应有【上】
日夕【入】念携手【上】
景:《廣韻》《正韻》於丙切《集韻》於境切,音影。
影:又叶倚兩切,音養。
養:《廣韻》《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恙。
景——影——養:有去声读法!

仄仄仄平通?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通仄平仄仄?
平仄通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通平仄平仄?通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通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

正值归雁后====通仄平仄仄
近家见门柳====仄平仄平仄
经年别来久====通平仄平仄
兼问前寄书====通仄平仄平


【4】=========================================================16句
寄阎防
青冥南山口,君与缁锡邻。深路入古寺,乱花随莫春。
纷纷对寂寞,往往落衣巾。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
晩心复南望,山逺情独亲。应以修往业,亦惟立此身。
深林度空夜,烟月锁清真。莫叹文明日,弥年从隠沦。【同声/异声:8/8】

深路【入】入古寺【去】
松色【入】空照水【上】
应以【上】修徃业【入】
莫叹【去】文明日【入】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通平平仄平?

青冥南山口====平平平平仄--------------------------四连声【4】
君与缁锡邻====平仄平仄平
深路入古寺====通仄仄仄仄--------------------------四连声【5】
松色空照水====平仄通仄仄
晩心复南望====仄平仄平仄
山逺情独亲====平仄平仄平
应以修往业====通仄平仄仄
深林度空夜====通平仄平仄


【5】=========================================================12句
莫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晩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同声/异声:7/5】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通平通?
平入仄仄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
平入仄平上?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木叶【入】纷纷下【去】
暝色【入】况复久【上】
寒笛【入】对京口【上】

东南日烟霜====平平仄平平
暝色况复久====通仄仄仄仄---------------------四连声【6】
秋声亦何长====平平仄平平
孤舟兼微月====平平通平仄
独夜仍越乡====仄仄平仄平
故人在襄阳====仄平仄平平
咏思劳今夕====仄平平平仄


【6】=========================================================8句

寄江滔求孟六遗文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相如有遗草,为一问家人。【同声/异声:1/7】

南望【去】襄阳路【入】
在日【入】贪为善【去】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在日贪为善,仄仄平仄仄】


【7】============================================================12句
浔阳陶氏别业
陶家习先隠,种柳长江边。朝夕浔阳县,白衣来几年。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同声/异声:6/6】

朝夕【入】浔阳县【去】
物象【上】自清旷【去】
愿守【上】黍稷税【去】

平平仄平仄?通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五连声【2、3】
-----------------------------------------------------四连声【7】

陶家习先隠====平平仄平仄
霁云明孤岭====仄平平平仄
野情何绵联====仄平平平平------------------四连声【8】
萧萧丘中赏====平平平平仄------------------四连声【9】
愿守黍稷税====仄仄仄仄仄------------------五连声【4】
归耕东山田====平平平平平------------------五连声【5】


【8】=========================================================12句
登庐山峰顶寺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髙清。庭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
徒知真机静,尚与爱网并。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同声/异声:5/7】

平平通仄仄?平仄平平平?通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
平平仄平仄?通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庭际南郡出====通仄平仄仄
林端西江明====平平平平平----------------------五连声【5】
山门二缁叟====平平仄平仄
徒知真机静====平平平平仄----------------------四连声【10】
尚与爱网并====仄仄仄仄平----------------------四连声【11】

庭际【去】南郡出【入】
心照【上】有无界【去】
方首【上】金门路【去】


【9】=========================================================12句
寻东溪还湖中作
出山更回首,日莫清溪深。东岭新别处,数猿叫空林。
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幽兴方在往,归怀复为今。
云峰劳前意,湖水成逺心。望望已超越,坐鸣舟中琴。【同声/异声:10/2】

东岭【上】新别处【去】
幽兴【去】方在往【上】
望望【上】已超越【入】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上平仄去?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去平仄上?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去仄平入?仄平平平平?

出山更回首====仄平通平仄
东岭新别处====平仄平仄仄
数猿叫空林====仄平仄平平
昔游有初迹====仄平仄平仄
此路还独寻====仄仄平仄平
幽兴方在往====平仄平仄仄
归怀复为今====平平仄平平
云峰劳前意====平平平平仄--------------------四连声【12】
湖水成逺心====平仄平仄平
坐鸣舟中琴====仄平平平平--------------------四连声【13】


【10】=========================================================16句
越中问海客
风雨沧洲莫,一帆今始归。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逺,人经此路稀。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同声/异声:4/12】

风雨【上】沧洲莫【入】
初谓【去】落何处【上】
谁念【去】去时逺【上】
浮海【上】焉用说【入】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通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通?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自云发南海====仄平仄平仄
冥茫渐西见====平平通平仄
浮海焉用说====平仄平仄仄
纵为鲁连子====通平仄平仄


【11】=========================================================8句
江南曲
美人何荡瀁,湖上风日长。玉手欲有赠,裴徊双明珰。
歌声随緑水,怨气起青阳。日莫还家望,云波横洞房。【同声/异声:3/5】

玉手【上】欲有赠【去】
日莫【入】还家望【去】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

湖上风日长====平仄平仄平
玉手欲有赠====仄仄仄仄仄--------------五连声【6】
裴徊双明珰====平平平平平==============五连声【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5 11: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景【去】自应有【上】-----景,上声,二五上对上,看三羊又找什么韵书!

点评

你妹看见解释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8-15 12:04: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唐朝元兢声律体系(也即近体诗的声律理论体系)

【1】律句四大类: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元兢的著名理论)

……
元兢除了换头,还有护腰,承平,如何体现?元兢也没规定末字平仄交替,也没规定如何用韵,你这个平仄公式不是挂兢头卖羊肉吗?.

点评

谈声律,还要非得论韵律不可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7 06:54
唐朝尊崇元兢的理论,是有选择性的尊崇,而不是全部尊崇。这个问题可由试律诗作证。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折腰体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不讲究【护腰】!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3: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8-15 12:1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元兢理论简化为只规定二五字平仄,一三四都不管,这是最宽的律了,什么拗律套不进去?刘昚虚的古体诗也被你套进去了,你真是找不到北了。

点评

《诗谱》说,唐律虽宽,而风度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20:01
由繁琐到简化,是唐朝诗人的进步。 刘昚虚的诗篇,符合元兢理论体系,如何不是近体诗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3: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2: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5 13:3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5 11:56
风景【去】自应有【上】-----景,上声,二五上对上,看三羊又找什么韵书! ...

你没看见解释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5 12: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照有无界,二五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5 12: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座流新制。-----二五去声。

点评

金筑子竟然在状元殿试帖里,吹毛求疵,精神可嘉,做法愚蠢。 座: 又《韻會》通作坐。《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法坐,王聽朝處。《後漢·孔融傳》坐上客常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3: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2:04
二、唐朝元兢声律体系(也即近体诗的声律理论体系)

【1】律句四大类:

唐朝尊崇元兢的理论,是有选择性的尊崇,而不是全部尊崇。这个问题可由试律诗作证。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折腰体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不讲究【护腰】!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折腰体
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不讲究【承平】!

你所说的【元兢也没规定末字平仄交替】和【也没规定如何用韵】,没看明白。抱歉,三羊无法回答

点评

唐代省试诗大都用常格,即唐代的律体,惟开成二年用齐梁体,属非常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4: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3: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2:10
把元兢理论简化为只规定二五字平仄,一三四都不管,这是最宽的律了,什么拗律套不进去?刘昚虚的古体诗也被 ...

由繁琐到简化,是唐朝诗人的进步。
刘昚虚的诗篇,符合元兢理论体系,如何不是近体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3: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5 12:33
玉座流新制。-----二五去声。

金筑子竟然在状元殿试帖里,吹毛求疵,精神可嘉,做法愚蠢。

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3: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1:27
羊大嘴,一开口就是一个体系。没有论证,全是论断。

你北山,真是找不到【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8-15 14:2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5 13:27
唐朝尊崇元兢的理论,是有选择性的尊崇,而不是全部尊崇。这个问题可由试律诗作证。

唐开成二年(837) ...

唐代省试诗大都用常格,即唐代的律体,惟开成二年用齐梁体,属非常格。

点评

你凭什么说是齐梁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4: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4: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4:22
唐代省试诗大都用常格,即唐代的律体,惟开成二年用齐梁体,属非常格。

你凭什么说是齐梁体?

点评

开成二年文宗诏令试诗依齐梁体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5: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8-15 15:05: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5 14:34
你凭什么说是齐梁体?

开成二年文宗诏令试诗依齐梁体格。

点评

是否因押仄韵,根本没有具体的说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6: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6: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5 16:04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5:05
开成二年文宗诏令试诗依齐梁体格。

是否因押仄韵,根本没有具体的说法!【齐梁体格】的声律是什么,自古就没有一个相对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15 19: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8-15 19:42 编辑

不论这个理论对还是错,毕竟曾经有过。三羊发上来,也是让今人多了一份了解。但一个合理的理论,首先要能自圆其说!

点评

不能和稀泥,三羊步我《两套格律体系》后尘而不如,三羊对历史典籍缺乏融汇贯通,又缺乏基本逻辑思维,古文水平不高,读古籍常误解,不自谦,却狂妄好下论断,谬论百出,理论界一怪,必须痛批,以警醒其愚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9:53
元兢的理论,怎么不能自圆其说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19: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9: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15 19:40
不论这个理论对还是错,毕竟曾经有过。三羊发上来,也是让今人多了一份了解。但一个合理的理论,首 ...

元兢的理论,怎么不能自圆其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8-15 19:5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15 19:40
不论这个理论对还是错,毕竟曾经有过。三羊发上来,也是让今人多了一份了解。但一个合理的理论,首 ...

不能和稀泥,三羊步我《两套格律体系》后尘而不如,三羊对历史典籍缺乏融汇贯通,又缺乏基本逻辑思维,古文水平不高,读古籍常误解,不自谦,却狂妄好下论断,谬论百出,理论界一怪,必须痛批,以警醒其愚执。

点评

这就是身为理论版首席斑竹的本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7 20:03
你的两体格律体系,不是改变主意小产了吗? 说风凉话你行,理论探讨你金筑子都不行! 你个斑竹头衔很大成分来源于你的和稀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2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15 19: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9:53
不能和稀泥,三羊步我《两套格律体系》后尘而不如,三羊对历史典籍缺乏融汇贯通,又缺乏基本逻辑思维,古 ...

他啊。经常将读音歪曲的。按他的理论,首先就不能让黄鹤楼诗合律,如何再解释其它。我看的诗论不多,但有一点就是:能自圆其说的部分吸收,不能自圆其说的舍弃。——管他是谁说的!

点评

你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杠子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20:05
黄鹤楼,如何不符合元兢的声律体系! 你也是杠子头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5 2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20: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9:53
不能和稀泥,三羊步我《两套格律体系》后尘而不如,三羊对历史典籍缺乏融汇贯通,又缺乏基本逻辑思维,古 ...

你的两体格律体系,不是改变主意小产了吗?
说风凉话你行,理论探讨你金筑子都不行!
你个斑竹头衔很大成分来源于你的和稀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20: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15 19:58
他啊。经常将读音歪曲的。按他的理论,首先就不能让黄鹤楼诗合律,如何再解释其它。我看的诗论不多,但有 ...

黄鹤楼,如何不符合元兢的声律体系!
你也是杠子头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2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15 19:58
他啊。经常将读音歪曲的。按他的理论,首先就不能让黄鹤楼诗合律,如何再解释其它。我看的诗论不多,但有 ...

你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杠子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06: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7 06:37 编辑

明朝真空声律体系的精髓:“上去入仄声,二四六分明”,来源于真空《贯珠集》:“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与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两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真空声律体系,是元兢近体诗声律体系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元兢近体诗声律体系的概括与总结。清朝赵执信等诸位声律家,不是“错把杭州作汴州”,而是“错将元兢当真空”,因而极力反对真空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清朝赵执信声律谬论的根本原因。在下三羊,考证过王力和赵执信所谓全部大拗必救的诗例,无一例外都是【25四声分明】。元兢的【25四声法】声律体系,不但能够解读崔颢律诗黄鹤楼,更主要的是能够通解唐朝科举试律诗。钻研唐诗声律,抛弃唐朝科举试律诗,无疑是抓到芝麻论西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06: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5 12:04
二、唐朝元兢声律体系(也即近体诗的声律理论体系)

【1】律句四大类:

谈声律,还要非得论韵律不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06: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7 10:38 编辑

《御制康熙字典序》全文:

    《易》传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周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保氏养国子,教以六书,而考文列于三重。盖以其为万事百物之统纪,而足以助流政教也。

    古文篆隶,随世递变。至汉许氏,始有《说文》,然重义而略于音。故世谓汉儒,识文字而不识子母;江左之儒,识四声而不识七音。

    七音之传,肇自西域。以三十六字为母,从为四声,横为七音。而后,天下之声,总于是焉。尝考管子之书,所载五方之民,其声之清浊高下,各象其川原泉壤,浅深广狭而生。故于五音,必有所偏,得则能全备七音者,鲜矣。此历代相传,取音者所以不能较若画一也。自《说文》以后,字书善者,于梁则《玉篇》、于唐则《广韵》、于宋则《集韵》、于金则《五音集韵》、于元则《韵会》、于明则《洪武正韵》,皆流通当世,衣被后学。其传而未甚显者,尚数十百家。当其编辑,皆自谓毫发无憾,而后儒推论,辄多同异,或所收之字,繁省失中,或所引之书,滥疏无准,或字有数义而不详,或音有数切而不备,曾无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朕每念经传至博、音义繁赜,据一人之见、守一家之说,未必能通会罔缺也。爰命儒臣悉取旧籍,次第排纂。切音解义,一本《说文》《玉篇》,兼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其余字书,一音一义之可采者,靡有遗逸。至诸书引证未备者,则自经史百子,以及汉晋唐宋元明以来诗人文士所述,莫不旁罗博证,使有依据。然后,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矣。凡五阅岁而其书始成,命曰字典,于以昭同文之治。俾承学稽古者,得以备知文字之源流,而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是为序。


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十九
=========================================
今译
    战国时期的《易传》里说:上古时期采用“结绳”的方法来记载发生的事情,后来的圣贤之人仓颉创造了文字来代替“结绳”。百官事务得以治理,天下民情得以了解。在周朝,外史官负责向四方各地传播用于书写的文字,保氏官培养贵族子弟,教导他们使用“六书”,考察文字被列为周王朝的重要议事日程。这是因为,文字作为记载各种事物的基本工具,足以辅助实施政治与教化。
    上古文字,秦篆汉隶,都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不断变迁。直到东汉许慎才编写出《说文解字》这部著作。不过,该书看重字义而忽略了字音。因此人们认为汉代学者只认识文字而不知道语音,南朝江东学者只知道平、上、去、入“四声”而不知道唇、舌、齿、牙、喉、半舌和半齿等“七音”。
    “七音”来自西域。用36个汉字表示声母,竖排列“四声”,横行列“七音”。这样,各地语音都可以总括其中了。曾经考察过《管子》,其中所记各地居民声韵的浑厚或清亮,调值的高低或抑扬,都是模仿其所处河流、源泉的深浅,原野、土壤的广狭而形成,因此其唇、舌、齿、牙和喉等音各有侧重,能够全部具备“七音”者很少。
    这就是历代编撰音书的人不能趋于统一的原因所在。《说文解字》之后编写较好的字书,梁代有《玉篇》,唐代有《广韵》,宋代有《集韵》,金朝有《五音集韵》,元代有《韵会》,明代有《洪武正韵》,这些著作都在当时广泛流行,并对后世给予了深远影响。流传下来而影响不大的还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这些著作完成的时候,编者们都说自己已无丝毫缺憾,然而经过后世学者的研究论证,它们实际上都有不足之处:或收录的文字在数量上有失恰当,或引用的文献缺乏严格的取用标准,或文字本有多个意义却言之不详,或文字本有多个读音却不予完整列举。至今没有一部既善且美,值得奉为经典共同遵守的范本。
    我常想,经传之文极为丰富,文字的音义繁杂深奥,仅凭个人观点,抱守门户见解,很难做到融会贯通而没有缺失。因此就诏令文官学者,将古籍悉数取出,按顺序编排抄写,标注音读,解释意义,用《说文》和《玉篇》作为根据,同时参证《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等,其他各书中值得采用的注音或释义也毫无遗漏。至于这些著作中一些不完备的引例,便从经史百家以及汉晋唐宋元明各朝代以来的诗人和文士的记载中旁征博引,让注解有所依据。
    然后,对于古今字形的差异,各地发音的不同,都按一定顺序分组排列。当你翻开字典时,你会感到一目了然,没有一个意义不收录,没有一个读音不具备。前后经过五年的时间,此书才得以完成,并被命名为《字典》。希望以此来表明统一文字的政策主张,使继承学问和研究古代文化的人,能够更充分地了解文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而政府官员和普通百姓在使用上也有了一个可以遵循的标准。
     以此作为字典的序言。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十九
================================================


《广韵》1008年成书。收字26194个
《集韵》1039年成书。收字53525个

搜韵网《康熙字典》古文【瞑】字的韵书资料:

平声:
1、《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溟。(靑韻)
2、《廣韻》莫賢切《集韻》民堅切《正韻》莫堅切,麫平聲。(先韻)
3、《集韻》謨耕切,音萌。(庚韻)
4、叶武巾切,音旻。(眞韻)

上:
1、《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莫迥切,溟上聲。(迥韻)

去:
1、《廣韻》莫甸切《集韻》《韻會》眠見切《正韻》莫見切,音麫。(霰韻)
2、《集韻》《韻會》莫定切,溟去聲。(徑韻)


搜韵网《康熙字典》古文【暝】字的韵书资料:

平:《廣韻》莫經切《集韻》忙經切,音明。
去:《集韻》《韻會》莫定切,音䒌。(徑韻)


搜韵网《康熙字典》古文【浮】字的韵书资料:
平:
1、《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尤韻)
2、《集韻》普溝切,音桴。(尤韻)
3、又《韻補》叶符非切,音肥。(微韻)

=============================
唐大历十年(775)丁泽 状元殿试帖《龟负图》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〇入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去〇〇入,〇平〇〇平;〇平上〇仄,〇仄上〇平。
〇入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
本诗押【虞韵】,浮字,【尤韻】。
依据现有的可见韵书史料,这首诗是出韵的。
合韵的理由,应该在于【其传而未甚显者,尚数十百家】韵书之中!
由此完全可以证明,可见的韵书史料,

可以证明唐诗的合律!
不可闲扯唐诗的失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