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4107
2万
金牌会员
使用道具 举报
1
372
1222
高级会员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09:16 科举考试的答案是唯一的,一个字读音不可能有两个,否则考官如何去阅卷?唐代科举考试的韵书肯定是用官韵,即切韵或唐韵,不可能用什么小道韵书。再说元兢只说过换头,换腰,承平,那里说过二五异声的蜂腰?可见蜂腰说在元兢时即已淘汰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7 09:27 书还是要多读的!难道你不知道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字么? 元兢语录: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 ...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10:14 1.难道你不知道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字么? …… 那本韵书里有?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10:14 2.本诗押【虞韵】,浮字,【尤韻】。 …… 广韵里注明同用,独用,反映了唐代试律诗同用的情况,你查过没有,虞韵和尤韵在唐代科举里是不是同用?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7 10:32 醒 《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音星。 (靑韻)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10:23 《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研究》本书将流传至今且年代明确的唐代科举优秀答卷—139篇甲赋和189首试律诗的用韵 ...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10:43 唐代科举考试不是完全用切韵,唐韵,而是由之编辑一本韵图,在韵图里一个字读音是确定的,不会同一意义而 ...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10:43 唐代科举考试不是完全用切韵,唐韵,而是由之编辑一本韵图,在韵图里一个字读音是确定的,不会同一意义而有两个读音,否则科举如何判卷?同样的唐试律诗,此处为入声,彼处为去声,这不合情理。
3187
1万
7万
论坛元老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7 14:50 《切韵》的声调有同意两读的字,没有虞尤同用的韵部。月在切韵里不是声调同意两读的字,三羊不能以此引伸为唐诗中的月字可同义两读!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7 17:10 你怎们知道或证明:【月在《切韵》里不是声调同意两读的字】? 顺便问及:【过】字,唐韵无,唐诗里有。你 ...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7 17:42 三羊凭什么证明“过”字唐韵里没有?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7 18:09 【過】字,《康熙字典》没有《唐韵》的资料: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个韻) ...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7 13:08 已经看完!没有看到《广韵》所注明的【虞、尤】通用字样!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19:56 二百多页的书,你一会就看完了?囫囵吞枣。书里考证了虞尤.通押,这样的例子还有: 赋得沈珠于泉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7 18:32 康熙字典既选了广韵为什么还要选唐韵?!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22:00 针叶林的考证: 浮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7 22:00 针叶林的考证: 浮 [ 上古音 ]:幽部并母,biu [ 广 韵 ]:縛謀\切,下平18尤,fóu,流開三平尤並 [ 平水韵 ]:上平七虞·下平十一尤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7 23:05 这是韵书《广韵》的注明吗?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8 05:35 崔颢《黄鹤楼》声律新解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 ...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8 07:56 针叶林无书可考,他只有搜百度。浮只在下平尤韵,不在上平虞韵。(凡带孚旁的字都在上平虞韵,唯独浮只在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特别贡献奖
为论坛建设作出过较大贡献的荣誉诗友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敬业首版勋章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2: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