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ttp://www.hksc888.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3/07/134038lgohoo585gou8qtt.jpg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浪遏飞舟

[律绝] 梯田1

[复制链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4-16 11: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16-4-17 08:20 编辑

老兄为甚不去查一下”碧水“呢?”层层梯田翻绿波“会想到田水么?”碧波荡漾“会有谁想到”田水”啊?我利用钓鱼之便考究过水成碧的深度问题,一撑篙水深近看不成碧,远看成碧!
                                  ————楠溪子
********************************************************


    无可否认,老弟说无论养鱼田的水怎样深,也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碧水”,这是现实中的事实,但不是文学创作意义上的“真实性”。文学的基础来源于现实,但要高于现实。
    我认为“碧水”一词妙就妙在看似在常理之外,想却在情理之中。
    当读者看到田水“碧”不合常理时,就会去想,作者为何会写出不合常理的“碧”呀?看过全诗后回想一下,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是为了表达农田经过改造后已与原来的大大不同,可以储很深的水。
    我们都知道:“碧水”是“深水”色彩的表象特征,这是常识;经过改造后的农可以储很深的水,这是事实;经过改造后农田大多养着鱼,而养鱼田的水就不会很清,原来的浅水田一般是可以看到底下的泥土的,经过改造后的农很深,看不到水底下的泥土,会给人一种“深不见底”的感觉,这是感知;养鱼田的水虽不会很清,但可以照得见蓝天青山碧树的倒影,十步开外望去有一点“碧”的模型,这是错觉也好,是事实也罢,总之也是感知。有以上的内容为现实依据,作者就可以在文学创作时夸大其词写成“碧水”,而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碧水”都没有关系了。这和李白“遥望”很长的“瀑布”说成“三千尺”,而实际上有没有“三千尺”都没有关系的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4-16 11: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浪遏飞舟 发表于 2016-4-16 10:47
谢谢首版指导,我把原稿发上了,这样承句确是离题。在汉唐风云版块发的题目是《梯田)),结句改为:春光画 ...

我认为将题目《看梯田》改为《梯田》,诗中的第二句“处处弄清弦”就不离题了,我看好得多。
但仍然是游离在全诗之外,没有被转结句所囊括。

点评

是也,待改。谢首席耐心指导!早上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9 08: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19

帖子

10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278
金钱
37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08: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6-4-16 11:25
我认为将题目《看梯田》改为《梯田》,诗中的第二句“处处弄清弦”就不离题了,我看好得多。
但仍然是游 ...

是也,待改。谢首席耐心指导!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