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读老师《浅浮之见可以休矣》

[复制链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5: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自知,是不是恰恰自证了还在三脚猫的功夫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5: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一个尚处于三脚猫功夫里的人,他光凭知道多少有何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能够满足一下眼高手低急于求成心理,也许知道越多越让他想炫耀,除此还有别的出息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5: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疑,这篇转载和被推荐出来的文字所宣扬的东西是害人的,是让人把写诗窠臼化的一个反面范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5: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因此,什么人都不应出于主观维护的观点来认识它,以为自己还有分辨能力,自以为有去伪存真的能力而不受其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5: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证 明,当今能真正去伪存真而不受有害影响的人少之又少,不然哪来那么多呻吟之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5: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来那么多是非莫辨连反思都做不到的荒唐任性和有恃无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5: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慧是一个人的绝对能力,不是谁都可以自诩获得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就容不得什么人可以轻易有此自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5: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可以从一个人写诗,也包括论诗的倾向里见诸的,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5: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换言之,这篇文字如果仅仅以陈词滥调示人,多少还算有识,可惜作者借陈词滥调来卖自己的糟粕,里面充斥的都是个人成见和偏见,这便是害人之上愈加害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7: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不妨逐一分析一下,或许引起什么人不适,仅对事不对人,而且就所看到的文字而谈,不针对其余,但愿言之所及,能引起的是理性思考,而不是感性情绪,因为这也证 明着一个人的具体素质和相应的智慧层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7: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1、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作者在“一曰杂”里,把拟人的“晚风嵌得半江星”的“嵌”字说成“用词不当”,改成“轻洒”,其实是以自己局限里的成见当做标准,来解释一个技巧,不但分不清什么叫“用词不当”,还把好端端的一个静态刻画,变成了以文人扭曲心理得来的忸怩不能再忸怩的无状之景,不仅改了原来的观察和灵感,也暴露了自己的能力欠缺,实际上是智慧的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7: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则在“表意不清”上,犯了对实写和虚写瞎说八道的毛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7: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岁看花意不同”与改成“每岁看花泪不同”,半斤八两,没有实质的分别,并非一字之改就有了实写与虚写的绝对区分意义,这是要通盘来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7: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况且,“意”是可以泛泛讲的,“泪”则是特定表现,“意”可以在后面慢慢揭示,“泪”则成了必须绕此展开的一个绝对限定字眼,二者有着明显创作上的诗意、灵感、情绪、重点、回旋等性质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7: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瞎说八道只能说明,一个人或许会写一两首诗,却不懂得什么是创作和创作的科学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凭这点本事还要对写诗说三道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个成语,用来概括这种做法一定很贴切,尽管让这个人不觉得很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在这一部分,虽想说明避免诗创作中的“杂”,殊不知创作中什么情形都有,本身就很纷杂,某些不当的地方不是不可以讲,终归不是这个讲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讲法等于挂羊头卖狗肉,意味这个论诗自身就不懂得何为写诗应该避免和指正的“杂”,更自证了自身就还未逃出这样的“杂”,因而这是个未经反思自己,就急于自以为能而说三道四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2、认识浅薄,功底不够
在第二部分“二曰俗”里,作者说:“在我的审美观中雅即雅,俗即俗,没有“雅俗共赏”这词。”这个认识本身,就证 明了作者观点、观念和认知层次上的浅薄,固执于现象论和自我经验论,缺乏深入领会事物本质的探索智慧和这样的功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其所举例证就可看出,作者既不懂得雅和俗的对立统一关系,也仅仅把二者囿于语言上来做简单理解,虽敢大言臆断“雅即雅,俗即俗”,而实际与时下把对雅俗共赏的理解变成虚无主义,并搞成杂货凑的情形,没有二致,无非是两个极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试问,一个人如果弄明白了矛盾对立统一关系,还会如此简单地对俗和雅问题瞎说八道否?想想看,单单靠如此肤浅之观,他再怎么论下去,还会有严谨、合理、科学、正确的结论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部分,作者既没有弄懂俗,自然也就不懂雅,不抱着成见偏见发言,还能怎样?显然这与当今鱼龙混杂,虚荣浮躁,人人自以为有恃而任性的现象是不谋而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3、凭直觉说话,信口雌黄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也没弄懂“滞”。“滞”是“阻塞”的意思,用来指不通畅的情形,通常指表达、用典、自造词语等方面产生的“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隔”的反面是“自然英旨”,而在作者的解释里却变成了笼统的“学古不得其法,因循守旧,不解变通”。这又是主观的经验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主义”是凭直觉说话,以自己来论成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作者认为‘如计时的“漏”早就为钟表所代替,当代人还有写待漏的,这就是滞了’,也包括其后的举例分析,暴露出了作者尚分不清或不敏感于,事物在运用上哪些是象征意义,哪些是实际使用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证 明,作者不仅尚处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之中,也处于“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初识技巧的幼稚期,还没有谈技巧的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像漏钟这类古人东西,虽今已不用,但并非绝对不可以用于写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417
金钱
1068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具体情形具体分析的问题,哪怕不可以直接用来指现代的计时,只要象征意义用得合适,便没有什么不允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0: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