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林金建

老林说禅

[复制链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7 21: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是“注经”式的颂古诗,在某些禅人笔下也清新可读。如天童正觉颂首山“如何是佛?新妇骑驴阿家牵”就写得较有风趣,诗云:
新妇骑驴阿家牵,体段风流得自然。
堪笑效颦邻舍女,向人添丑不成妍。
  它嘲笑了效颦的东施,也嘲笑了亦步亦趋的禅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7 21: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门曾说,他如果见了一生下来便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回顾四方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释迦牟尼,会一棒打杀喂狗子吃。这段公案引出了不少平庸的颂古诗,但佛鉴勤却写得别具一格:
美如西子下金阙,娇似杨妃下玉楼。
犹把琵琶半遮面,不令人见转风流。
  他一反云门的激烈,把佛祖佛法说成是“不令人见转风流”的美女,含蓄、幽默,却同样表达了反对偶像崇拜的意思,提示了佛禅不可也不需用知性把捉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7 21: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最能让禅人自由地驰骋情感的是写禅居生活的“禅居诗”。
  一般地说,禅人都生活在“幽涧泉清,高峰月白”的山林里,一坞白云,三五间茅屋就是他们的居所,这里翠竹摇风,寒松锁月,可以谛听林间万籁,也可以欣赏春来秋去的万般景色。“山田脱栗饭,野菜淡黄韭”,“吃茶吃饭随时过,看山看水实畅情”,使他们自甘于淡泊,自乐于闲适,又富有山情野趣。他们的禅居诗,主要是对这种生活的描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1: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
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
莫把是非来为我,浮生穿凿不相关。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眸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却缘无事另商量。

住在千峰最上层,年将耳顺任腾腾。
免教名字挂人齿,甘作今朝百拙僧。
  不但写出了他们“心如朗月连天静,性似寒潭彻底清”的心境。他们甚至认为: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
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2: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比那随风随雨的白云更为悠闲!而山林野趣,又常来笔底: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
长江莹似练,清风来不歇。
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
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

桥上山万层,桥下水千里。
唯有白鹭鸶,见我常来此。

福岩山上云,舒卷任朝昏。
忽而落平地,客来难讨门。
  这里,时而清天无云,秋空有月;时而山青水绿,寒潭澄碧;时而云缭雾绕,一片苍茫。正是这清幽的山林,陶冶了他们的性情,激发了他们的诗性,他们以“闲居趣寂为道标”,也就很自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2: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也欣赏自己的懒拙清贫、安闲自得。在许多诗篇里,描述了这种“赤穷旧活计,清白旧家风”:
怕寒懒剃蓬松发,爱暖频添榾柮柴。
破衲伽藜撩乱搭,谁能劳力强安排。

山中住,
独掩柴门无别趣。
三个柴头品字煨,
不用援毫文彩露。

万机体罢付痴愁,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

宇内为闲客,人中作野僧。
任从他笑我,随处自腾腾。
  泐潭灵澄的《西来意颂》把这种淡泊闲适的生活描写得更为全面:
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七八年。
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长流上涧泉。
半夜白云消歇后,一轮明月到床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3: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也有自己的孤寂和悲哀:
吾有一宝琴,寄之在旷野。
不是不解弹,未遇知音者。

众卖花兮独卖松,青青颜色不如红。
算来终不与时合,归去来兮翠霭中。

羊肠鸟道无人到,寂寞云中一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7: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算是简单介绍禅并从文化心理角度对佛、庄、玄、禅渗透、融汇的历程作了大致的追溯,也初步接触到禅与诗的问题。在正面阐述诗与禅的问题之前,让我们作个简单的总结吧。
  首先,我们认为佛、庄、玄、禅来源于因无常而思入定,因痛苦而求超脱的大致相同的心理体验。但是,由于地域、民族、文化的土壤不同,选择注意力不同,佛和庄对相同体验的选择、分析、解释并不相同,建立的理论也有一定区别。
  佛重视入定体验之纯精神阶段,因而强调这种体验的人的出世性,不仅以出世“涅槃”之境作为世界本体,也以出世“涅槃”作为人生的归宿,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比较严密的思辨体系。
  庄重视入定体验中观照阶段,因而强调这种体验的“天人合一”性质,虽然不恰当地以“无”指称这种体验,以“无”为世界本体,但始终没有虚无化世界和人生,只追求出世而入世,“通而不失其兑”的超然心态,也没有建立严密的思辨体系。
  玄是对庄的发展,“体用不二”观念的提出,使庄学中含蕴的思想明朗化了。
  禅以超然心态为世界本体,是对庄、玄的继承,但又吸取了佛学的思想成果,克服了庄、玄在观念上执“有”执“无”的边见。
  在禅学这里,凝聚着佛、庄、玄汇通的线索:佛学指向彼岸的精致思辨被建立在“天人合一”宇宙观和“适意会心”人生观基础上的庄、玄之学拉回到此岸;因佛学思辨的提升,庄、玄之学不再在观念上落入执“有”执“无”的“边见”;大乘空宗的“性空”说,有宗的“佛性”说,经过庄学“通不失兑”、玄学“体用不二”说的淘洗,终于转化并凝固为一种以出世而入世的超然心态为本体的哲学,完成了佛通由庄、玄发展到禅的演变过程。于是,禅成了佛、庄、玄学在中华大地上共同结出的文化果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8: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当佛学把纯精神体验当成人的出世状态来理解,并将它与人的入世状态相对立时,它已不自觉地割断了自身与现世的联系,只能把理解境界建立在人生彼岸;当它把纯精神体验当成“无上正觉”的产物来理解,并为获得“无上正觉”而建立了严密的思辨体系、设计了认识“真谛”的道路时,它也已不自觉地误将一种特殊的感性体验当成了知性思辨的成果。因而,经由思辨道路认识“真谛”并捐弃世界、人生,向往彼岸世界是佛学的特点。
  庄学却把定了观照中的“天人合一”体验,只将它与人的知性对立而不与人的整个世间生活对立;也不认为这种体验是知性思辨的产物,而是摒除知性的产物。因而,通过弃知去欲进入“通而不失其兑”的逍遥境界,用新的眼光和感觉去观照世界的真原面貌,享受人生,出世而又入世,是庄学的特点。
  禅学更从“对法相因”中找到了弃知去欲的办法,使人顿悟“自性”。
  如果说佛学用知性思辨异化了原初体验,那么庄、玄、禅学却始终围绕着感性体验而旋转。从同一感性体验出发,佛学建立的是重视思辨的宗教哲学,庄、玄、禅学建立的却是重视感性的人格——精神哲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8: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以出世的“涅槃”“真如”为本体,佛学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走着向外求佛的道路。观念的转换、智慧的获得,不仅仰赖信仰意志,其目的也在于坚定出世的追求。明显或不明显地以超然心态为本体,庄、玄、禅学始终走着向心内求超脱的道路。观念的转变、智慧的获得只是本心、自性复归的结果,其目的也在于更好地享受人生。如果说佛学是出世的意志哲学,庄、玄、禅学则是出世而入世的生命哲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8: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当佛学以建立在知性思辨上的信仰意志去克服“我执”并追求出世时,它突出了具有强烈信仰意志的我,不自觉地陷入了自我中心论;当庄、玄、禅学以“天人合一”的感受去克服“我执”并追求超然心态时,才真正地、现实地泯灭了自我中心论的痕迹。一个是假无我,一个是真无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8: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佛学说:认识真谛,捐弃世界和人生,作出世的追求吧,那里才有属于你的世界!庄、玄、禅学却说:去知弃欲、清虚其心吧,真原的自我和世界瞬时就会出现。这,才是属于你的世界!一个要超出,一个要融入。超出的为将来而失去现在,融入的却为瞬间而获得永恒。这就是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土壤上结出的不同果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109
贡献
17901
金钱
22215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8: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拉七拉八扯了一大堆,下面终于可以进入主题:诗禅相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9 21: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