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精华15
注册时间2020-9-16
威望994
金钱8977
贡献6367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威望- 994 点
贡献- 6367 次
金钱- 8977 枚

|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3-4-2 12:11 编辑
腐尸族的人最瞧不起杂体诗,认为杂体诗一是歪门邪道,二是文字游戏,于是在网络上不断搅动风雨,攻击杂体诗以及杂体诗派。可惜这些人数典忘祖,不知道现在的一切正体诗,都是由杂体诗发展变化而来的。听我一一道来,不知腐尸派的人看完后会不会脸红心虚?
1.从言来看,现在五言诗是正体诗,但汉朝时五言诗是杂体诗,因为那时三言、四言才是正体,五言还在发育中,南北朝时,五言诗才真正成熟了,才正式代替了四言诗和三言诗的地位。
2.七言诗,汉朝由汉武帝在柏梁台上饮酒作乐想出的游戏而形成了柏梁体,在汉朝根本无人承认它是诗,它被称为七言,没有“诗”字,因为它虽然有整齐的七言句式,也有押韵(句句韵),但全“诗”没有中心思想,是各说各话的联句游戏,而且句句韵也不合诗的常规。这种情况直到东汉才真正出现了有中心思想、偶句押韵的七言诗,但少见,直到唐朝,它才登上正体的宝座,漫长的七八百年呀。
3.格律诗,刘滔的24异声,格律诗才开始萌芽(注意汉魏晋出现的“格律诗”那是种自然现象,属于瞎猫抓死老鼠情况,不是萌芽),唐太宗喜欢玩这种24异声的诗,于是一批大臣跟风,到武则天时,定平仄(侧),格律诗开始扭扭捏捏的登台表演幼稚的节目,到沈宋才把“舞蹈动作”规范化,格律诗才渐渐成为正体。因此,从南北朝到沈宋时,两百年间格律诗都是杂体诗,处于文字游戏时期。
4.词。词一出生就是文字游戏,而且是所有的文人一致的认识。因此文人编诗集不把它编入,而且因为都是“黄色”的,因此有人借此陷害他人,把自己写的,却故意把作者名安在别人头上,来污人清白。直到宋朝写景词出,才改变了词的体裁单一思想阴暗的局面,然后有豪放派出,打破“词言情”,把家国情怀糅于其中,健康的婉约派们也走出了唱美人赞歌妓的狭隘,走向了社会,词才有了生命力,得到了认可。
5.元曲更可怜,纯属娱乐文字,世家子弟喜爱作曲的,会被赶出家族,元曲作家的地位比乞丐还低,一直到6百多年后的民国,王国维利用他的名气,振臂一呼,才改变了元曲的地位,居然让它挤进了文学的殿堂。
6.诗词曲赋的赋,它的地位是还可以的,但也仍然是由文字游戏进入正体的。赋在战国时,处于优的地位,属于戏子类,到汉朝时地位提高了,是最早进入正体的。
由此看来这些诗体哪个不是“填房”的角色?凭妾成了正房就高人一等,骨子里却还是“文字游戏”啦。
.
由于时代的变迁,有几种杂体诗错过了挤进正体的机会。
一是六言诗,专家学者都看不起它,没有多少人知道它差点就成为正体。北宋时,六言诗就在崛起,南宋时更加猖狂,那是一路高歌向正体迈进,谁知改朝换代,它与词一样,一下就没有了声息。词在清朝时,得力于一批文人整理发掘,使它获得第二春。六言诗失去这个机会,永远埋在杂体诗中。
二是药名诗词,从唐宋开始一路开疆辟土,扩展到各个领域,到了清朝,除了赋,它已无所不在,数量那是惊人的了,大家可以看看刚刚编写的《中药文学》一书,它妥妥的要进入正体了。可是五四运动风雷动,西方文化席卷大地,中医被西医挤到角落里去了,药名诗被从门槛上踢出去了。
从各种诗体的历史可知,贵族会成为贫民,叫花子也会当上丞相的,大可不必看不起杂体诗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