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精华511
注册时间2020-1-3
威望15484
金钱48774
贡献17869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威望- 15484 点
贡献- 17869 次
金钱- 48774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1-9-23 08: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 对中秋月
听鸿情切切,信尔意沉沉。北水凝寒气,南风荡好音。
深宫虽寓体,浅梦不涵春。伫望三更后,徘徊泪满襟。
五律 对中秋月------这是诗题,原题是中秋.所以改为现题,是因为看了几个回帖之后,感觉题目提示得太少了.标题具有提示作用,可以提示得多些,也可以提示得少些.不是还有无题诗吗?诗的内容或意涵或意境主要在诗中.这是一首新韵诗,按新韵应该是符合五律要求的.至于是否符合平水,我没有对照,因此,没有结论.
听鸿情切切,信尔意沉沉。-----首联起.出句:-听者,诗人也.鸿即雁.情切切自然也是雁.这句之意,就是听到了雁的含情之声.中秋,雁还不南飞,但已经有了南飞的想法.对句:信者,诗人也,是一种猜测.尔者何?月也.我改题目,意在提示,看来效果不佳.题目是对中秋月,此处以尔代月,其实不悖.确实不悖.意沉沉者,月也.月无知,何以若?首先是月里有嫦娥.果然有吗?古人说有,且信之.退一步说,就是没有嫦娥,仅代月,似也可以这样写.因为有一种修辞叫拟人.这一联是起.只有起了才能开始,也才有诗.诗之起也,人各有法,诗各有体.古人曾予归纳,可以参考.
北水凝寒气,南风荡好音。------颔联承.承者承接也,说白一点就是继续进行或进行下去.因此,不承有两个后果,一是没有了下文,二是脱离了上文.如果是没有了下文,那也就是没有了诗,只剩下句了.如果脱离上文,那就是把诗写散了.此联何承?承首联出句之雁也.在北方,此时水已寒也.南方人可能不知道北方的寒来早.这是出句.对句呢,也是写雁.雁之思南飞盖源于南风暖也.雁是南风知音也.这一联就是首联情切切的展开和物化.有人把北水和南风与自己所在地之中秋紧密结合.以为不符,是没有入诗的表现.
深宫虽寓体,浅梦不涵春。------颈联应转,但也可以连承.如毛主席长征诗中两联就是连承.这首诗是转吗?是.这首诗是连承吗?是.这句诗写什么?写嫦娥,因为是承首联之对句,故可以理解为连承.因为已经不再写雁,故也可以理解为转.颈联为什么要转?转则曲折或起伏.所谓诗是看山不喜平是也,诗若不转,往往给人以直通通的感觉,而一经曲折,诗就宽厚了,就活泼了,就别开洞天了.另,这一联写嫦娥,也应该是符合的,甚至还应该是不错的.
伫望三更后,徘徊泪满襟。------尾联是合.诗不合则诗未完,给人以断尾蜻蜓的感觉.这一联写什么,写诗人.合于首联的听和信.这样就有头有尾,浑然一体了.尾联也回应了题目.伫望就是站着看,徘徊就中走着想.泪满襟就是看和想的表现与结果.
这是一首并不复杂的小诗,就是写中秋观感,主要意象有三个,曰雁,曰嫦娥,曰我.有没有意境?这个,诗人不好说,这是读者的事.诗人写诗就是想通过写意象营造出意境.而是否实现这个目标,则需借助读者的慧眼与灵思.
理解诗,需要借助结构,结构具有引导性和约束性.认识结构,把握结构,对理解诗大有好处.这就又说回了一个问题,结构对于诗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结构既是形式,也关联内容,存在于形式和内容之间.既是诗的外在,也是诗的内在.
结构不是皮毛.有些诗词理论家,却好在皮毛上打滑.而且滑得摇曳多姿,很有存在感.
这块石头有点粗糙,被敲打是必然的.好在皮糙肉厚,不怕敲打.它就在这里等着.
重贴一次吧,为不愿爬楼梯的同志们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