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28|回复: 93

划分诗体要善于抓主线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7-23 14: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7-24 02:29 编辑

历史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这是洋人先划分的,也是现代洋人划分的,不是古代洋人划分的。

中国也照葫芦画瓢,也划了中国历史的古代,近代,现代。

不敢为天下先。洋人都没有先例,中国人是万万不敢做的。

诗歌洋人有古体近体之分吗?如果没有分那中国是万万不能分类的,不能坏了规矩。

中国古代对诗歌的各类概念是模糊的,浑圆的。

什么才算是近体?必须要守粘对,那不守粘对,其它又都合于近体怎么办?

“它是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的”,理论界天天就在扯皮,天天打巷战。

诗律,它在民间是渐变的。但是真正对诗体构成显著影响的能有几个人?

沈约,元兢,沈宋,大清科考律。

不守粘对能是近体吗?不守粘对肯定是出律的,其它方面再象近体也没有用。古人划分可以含混,那今人能再含混?

和那些人永远也扯不清楚。古人只是模糊划分,没有过技术划分。洋人诗歌简单,也不需要那样划分。古人,洋人都没有具体划分,今人就不许再划分,可不能坏了规矩。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7-23 15:34: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粘对是近体区分于齐梁体的重要标志,但也有不少变体律诗,诗体划分从来没有一刀切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23 15: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要有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就去分类,还不如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全部叫“文”比较恰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5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23 16: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7-23 15:25
主线就一条:古与今。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诗都属于古诗,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自由诗属于今诗。今人创作的古 ...

不守粘对能是近体吗?不守粘对肯定是出律的,其它方面再象近体也没有用。

-----的确,粘对律是区别永明体与近体重要标志之一。但永明体中也有几首是符合唐近体粘对律的。这就需要知道作者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7556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25
贡献
8297
金钱
10916
发表于 2021-7-23 20: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就应在近体这个概念下去分诗体

沈约启四声之用,元兢开粘对之先,沈宋又加裁剪,大清科考律于律而言非常严格,但过于苛刻;

于科考考据诗律是应该的,但仍要分清格诗和律诗之别,唐科考的较常见,绝大部分为律诗,极个别为格诗;宋科考的考据很少见,但文献有记载也有试格诗的。

【理论界天天就在扯皮,天天打巷战。】应是网络‘’理论家‘’天天就在扯皮,天天打巷战,不怼下王力就显不出博学,不怼下王力就难受得要命,踩巨人,好出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1-7-23 20: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学问,【分期分类】或横向的,或纵向的,都是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

古典诗词及其相关,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哲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24 00:3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7-24 00:32 编辑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21-7-23 15:50
分类要有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就去分类,还不如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全部叫“文”比 ...

元兢是我们后来通过文镜秘府论对诗髓脑的描述挖掘出来的,一个对诗律发展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

赵执信对古体调声的描述与元兢的护腰、相承大致吻合。纳兰性德对格诗的描述是有排偶无粘,那么反过来就推导出律诗是有排偶有粘。

赵执信时代诗髓脑失传,他自述是研究唐代当时存世书籍写出的古体调声术。

王力时代虽发现文镜秘府论,但是当时的研究并不深入。

所以王力的理论体系需要后人进一步完善。

元兢的调声三术已经分别被赵执信与纳兰性德所证实。

所以,我们已经找出古体与近体的划分标准,就是拈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24 00: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7-24 00:39 编辑
古典诗词 发表于 2021-7-23 20:50
研究学问,【分期分类】或横向的,或纵向的,都是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

古典诗词及其相关,从来都没有离开 ...

诗律,诗体背后都隐含哲学寓意。

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它可以辅助我们的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24 00: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7-23 20:27
近体就应在近体这个概念下去分诗体

沈约启四声之用,元兢开粘对之先,沈宋又加裁剪,大清科考律于律而言非 ...

要完善王力理论体系,摈弃李杜之颓。

如观的系列论文把道理都阐述的很清楚,接受不接受在于你们的悟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24 00: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7-23 20:27
近体就应在近体这个概念下去分诗体

沈约启四声之用,元兢开粘对之先,沈宋又加裁剪,大清科考律于律而言非 ...

民间诗律可以从宽,尽可用元兢律,沈宋律。

但是官方诗律要从严,用大清科考律与如观律。便于考核与评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24 01: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23 15:34
粘对是近体区分于齐梁体的重要标志,但也有不少变体律诗,诗体划分从来没有一刀切过。 ...

纳兰性德就已经一刀切了。

格诗有排偶无粘,反过来律诗就是有排偶(最后发展到中二联对仗)有粘。

唐初的一些特拗,赵执信说是古体的正格。它是残存在近体中,所以不能再视同为近体律句。

另外,失粘对的所谓律诗诗例很少,成因是唐初部分人没有尊沈宋律与元兢律,或是笔误。

所以,不能为了迁就这些诗例而永远不去技术层面划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24 02: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7-24 02:39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7-23 20:27
近体就应在近体这个概念下去分诗体

沈约启四声之用,元兢开粘对之先,沈宋又加裁剪,大清科考律于律而言非 ...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如观对元兢律历史地位的发现与研究,赵执信对古体调声的描述与元兢调声术的吻合度对比,如观派原旨孤平论,如观律,如观体的创立,中华自然十八韵等一系列理论都是原创的,没有拾过王力的牙慧。


因此,如观的高度是依靠自己的创研得来的,完全没有必要依靠踩王力而提高如观的理论高度。这一点希望诸君能够清醒地认识到,防止误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7-24 19:2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7-24 01:27
纳兰性德就已经一刀切了。

格诗有排偶无粘,反过来律诗就是有排偶(最后发展到中二联对仗)有粘。

久不见如观,不想研究起诗律来了,看得出研究了不少古典,不知纳兰性德一刀切是怎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1-7-25 00: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24 19:20
久不见如观,不想研究起诗律来了,看得出研究了不少古典,不知纳兰性德一刀切是怎么回事? ...

北山先生,不必在意罢。

俺个人觉得:如观先生,也就兴致所致,这么或那么一说,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01: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24 19:20
久不见如观,不想研究起诗律来了,看得出研究了不少古典,不知纳兰性德一刀切是怎么回事? ...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建安无偶句,西晋颇有之,日盛月加,至梁陈谓之格诗,有排偶而无粘。沈宋又加翦裁,成五言唐律。《长庆集》中尚有半格诗。”
------------------------------------
有粘有排偶(后发展为中二联对仗)就是律诗。虽然律诗与近体诗不完全是一个概念,但是大致相吻合了。

最关键的是“有粘”,有粘才是近体,无粘就不是近体。

这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吗?这不是“一刀切”还是什么?

纳兰性德与赵执信恰巧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为什么理论界愿意信赵执信的拗救,而不愿采纳纳兰性德对诗体的划分?

纳兰性德与赵执信相比他差哪了?就因为他是皇族出身就不去采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01: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7-25 01:29 编辑
古典诗词 发表于 2021-7-25 00:33
北山先生,不必在意罢。

俺个人觉得:如观先生,也就兴致所致,这么或那么一说,而已。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如观在诗坛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是信口开河乱讲的。

看似荒唐的语录背后都蕴含着缜密的思维。一上来辩论才知自己“着了道”。

因此,如观的帖到最后很少有人敢回。这次是久不来了,才引来他们围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03: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诗词 发表于 2021-7-25 00:33
北山先生,不必在意罢。

俺个人觉得:如观先生,也就兴致所致,这么或那么一说,而已。

想驳倒如观很难,迄今还没有先例。

同志仍需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21-7-25 06: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1-7-25 06:22 编辑

粘,古人对凡不合诗律之处谓之失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7-25 08:07: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7-25 01:02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建安无偶句,西晋颇有之,日盛月加,至梁陈谓之格诗,有排偶而无粘。 ...

雨梦先生说的对,古人说的粘指平仄不合,并不是现在说的粘对的粘,纳兰对律诗的论述很普通,古人诗话中很多,谈不上划分诗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7556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25
贡献
8297
金钱
10916
发表于 2021-7-25 08: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7-25 01:02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建安无偶句,西晋颇有之,日盛月加,至梁陈谓之格诗,有排偶而无粘。 ...

纳兰跟赵执信没有冲突,无论粘是广义还是狭义,无粘即非律,这个律是近体之律、是平仄律,是二四六分明律,是必须对仗律;

齐梁格或齐梁体是古律,句律可按上二下三、上四下三的四声碎用,拗粘拗对正是齐梁体的特征;

汉魏古调是宫商五音律,远得不在范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7556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25
贡献
8297
金钱
10916
发表于 2021-7-25 08: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7-25 09:15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7-25 08:23
纳兰跟赵执信没有冲突,无论粘是广义还是狭义,无粘即非律,这个律是近体之律、是平仄律,是二四六分明律 ...

王力跟纳兰、赵执信也没有冲突,王力定义的粘是狭义的,这在汉语诗律学中是明确的,专指联与联之间,句中、句与句之间用替、对的概念代换了广义上的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7556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25
贡献
8297
金钱
10916
发表于 2021-7-25 09: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7-25 08:51
王力跟纳兰、赵执信也没有冲突,王力定义的粘是狭义的,这在汉语诗律学中是明确的,专指联与联之间,句中 ...

律的释义本身就具有多义、广义,有今律、有古律、有吕律,古代于律没有明确的定义,一直到清代都还有人以吕律释诗律,一些古人对于诗体的划分具有模糊性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没有理由去妄责古人,但今人比较细致、比较系统、比较科学,释律和分诗体就不能再套用古人的模糊性了,否则会永远都打巷战永远都说不清。

极个别的所谓格律派其实就是倒王派,他们可能不是不知道律的多义和广义而是故意混淆故意偷换,你跟他说近体律他拿古人诗集怼,你跟他说今律他拿古律、吕律跟你怼,怼个天昏地暗永无宁日都不会有任何结果,此类倒王派实不足以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7-25 10: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7556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25
贡献
8297
金钱
10916
发表于 2021-7-25 10: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也不是什么护王力,王力的确是有一些讹误和疏漏,有些地方也是把话说得绝对化了,但所谓瑕不掩瑜,一点点的讹误和疏漏不足以影响王力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

所谓理论首先要有客观的理论态度,客观的理论态度下还得先去搞清楚是否读懂了王力,今天说王力这个错明天说王力那个错,怎么就不先问问自己是否读懂了王力?是否自己就先错了?

王力著作等身,妄责王力的倒王派得先问问自个读过王力的几部论著?又读懂了多少?

说实话在王力的论著面前我永远都只有敬重之心,他的论著多少还是读过一些的,但有的实在只能是一知半解都不太敢说不好意思说,譬如其音韵学;现代的好些学科都是在王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音韵学;音韵学跟诗律学紧密相关,试问一下倒王派们,哪个读过音韵学?又有哪个读懂了音韵学?他们有什么资格去说王力读书少、王力不懂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7-25 10: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7556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25
贡献
8297
金钱
10916
发表于 2021-7-25 10: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的或正或误或偏是可以争鸣的,毕竟谁的理论都不见得就是什么绝对的真理,所厌恶的是某类恶意诋毁王力的倒王派们,长年装神弄鬼整得比王力还博学似的,看着就来气,看着就想来句国骂

我是连跟北山扯诗律的兴趣都没了,就更别说跟倒王派们理论了,他们说他们的吧,他们骂他们的吧,一阵风吹过到头来其实就是个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7-25 11: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11:34: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7-25 11:45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25 08:07
雨梦先生说的对,古人说的粘指平仄不合,并不是现在说的粘对的粘,纳兰对律诗的论述很普通,古人诗话中很 ...

古人的粘与替本是分别有所指的,后来沈宋体定型后,才逐渐用粘取代了替,甚至把“替”这个字淘汰,使得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替”这个术语。

明代真空不知拗救,孤平句明代清代大幅增多,可见拗救理论的失传程度,这并不奇怪。

要不是文镜秘府论被发现,我们还不知道在诗律上还有元兢这样重要的一个人,元兢律填补了由古体向近体过渡阶段的空白。

由此可以推导出近体的成型步骤,先论换头,即拈二,后受此启发才论及四六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13: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7-25 14:16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25 08:07
雨梦先生说的对,古人说的粘指平仄不合,并不是现在说的粘对的粘,纳兰对律诗的论述很普通,古人诗话中很 ...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拗体》:“按律诗平顺稳帖者,每句皆以第二字为主,如首句第二字用平声,则二句、三句当用仄声,四句、五句当用平声,六句、七句当用仄声,八句当用平声;用仄反是。若一失粘,皆为拗体。”
----------------------------------------------------
这句话怎么解释?专门强调了,是第二字。


只有违拈二才叫拗体诗,违四六失替,只失替而不违拈二不算拗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14: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25 08:07
雨梦先生说的对,古人说的粘指平仄不合,并不是现在说的粘对的粘,纳兰对律诗的论述很普通,古人诗话中很 ...

粘,替不分的人与真空只知一三五不论而不知拗救的性质是一样的,见识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0 1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