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精华1
注册时间2016-2-22
威望2497
金钱14232
贡献10500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威望- 2497 点
贡献- 10500 次
金钱- 14232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1-10-2 23: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21-10-3 17:14 编辑
奇文共赏——主题帖下与主题无关的奇葩跟帖
【001】本帖地板楼:
荒唐!你找不出“襟”的版本,如何证实“巾”的版本是后来出现的?
不找证据上来以理服人?
什么教养!
【002】本帖5楼:
什么是【唐韵】?
楼主,需不需要俺免费的科普一下,与您?
【003】本帖6楼:
【唐韵】是《唐韵正》(清)顾炎武 本书20卷,拆分成9册。
清人所著。宋人怎么可能知晓呢?
【秦琼战关公】的戏码,到您这儿,可以改作【秦琼战拜登】的了。
【004】本帖14楼:
………………
用以对比今时,更是无稽之谈!
【005】本帖16楼:确是如此。
山水先生,俺想【戒酒】,您觉得:俺能戒得了么? 
【006】本帖19楼:得通盘考虑。首要问题是:戒酒,老天爷会不会没收户籍?不会的话,八分酒作十分用,半岁一载后,六分酒作八分用,此后不再减,剩下的,只等身体欠佳,遵医嘱而定。
【007】本帖24楼:
您这话的意思,貌似认为你自己发的那些,关于【韵书】《唐韵》的问题,是对的。
俺不想和您就此问题继续辩论下去。您懂俺说的是什么意思不?
不明白的话。俺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俺不想理会你了。
这会儿,听得明白了不?
【008】本帖27楼:将交流内容,未经他人同意,你就再复制粘贴出来。这就是你口口声与别人争论的【教养】么?
你以为你可以发个贴文,就可以提高你的【学养】么?
还真的不是贬低你:古典诗词及其相关的学习这块儿,你还差的远着呢。
【009】本帖29楼:
你的发贴行为,已是将【诗词理论版】,当成了:你家的【后花园】;你的【个人秀场】。
你自己觉得是不是很【荣光】?!
【010】本帖30楼:
至于古代服饰研究,自沈从文先生一代延至今天,论文很多。每有考古,高校师生必定跟进,每有跟进,必发论文。 我们大可坐享其成,一饱眼福。
【011】本帖31楼:
是的。很久之前,俺有心研究一下古典诗词中的【鞋文化】。
山水先生,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研究研究。真的非常有意义。
刚才,俺就在学习一些与【鞋】有关的诗词作品。
【012】本帖32楼
我还在找蚕的诗。明明唐末桑、蚕业南移,南方打后至今养的都是四眠蚕,但北宋也只得三眠蚕入诗,有些奇怪。故还在找“蚕”,捉虫!
【013】本帖34楼
以一己之“襟”敌天下之“巾”,不是奇文都特难!难!!难!!!
【014】本帖38楼
刚刚好!
【015】本帖39楼
俺谈一下个人生活的实际经验:工作中,戴着手套,俺都喜欢用手上手套手背一面来擦汗水。
【016】本帖40楼
这也算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017】本帖41楼
一个蚕茧,以蟹眼水(80度热水)拖过,往自己想要的形态模板上从茧的缺口处扯开往上一套,阴晾至干,于是蚕茧成茧囊,其大可若二个篮球或如一个小型搓衣板。抓起来,仍然手不盈握。废茧未玩过,想来扯不起这般大,也绝赢一帕方巾。
蚕蛹,105度加20分钟烘干,是为绝干物质,此时的蛋白质含量检测为56%,鸡蛋同等检测条件的蛋白质只为13%左右,猪牛羊肉蛋白质均不如蚕蛹。蚕妇可以不知道蛋白质为何物,但身体自然会知道。
蚕砂的中药使用,《太平千金方》里有,年代比张俞活动时间要早。
四大家鱼养殖在北宋时已经成熟,南宋的《会稽志》有载,南宋的周密另有一书(不记得名称了)有记。
蚕户虽不养鱼,但蚕砂是喂鱼的好饲料。
广东珠三角的顺德县,桑基鱼塘就是这样受古代影响辐射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018】本帖42楼
《太平圣惠方》。《太平千金方》误!
【019】本帖44楼
一个蚕茧,以蟹眼水(80度热水)拖过,往自己想要的形态模板上从茧的缺口处扯开往上一套,阴晾至干,于是蚕 ...
现在以【蚕丝】命名的家居用品以及床上用品,真真假假都有。
蚕丝被、蚕丝枕、蚕丝床垫……
【020】本帖45楼
每百克绝干物质含量 %。
【021】本帖46楼
蚕蛹,倒是不错的一道食材。干煸、爆炒、清炒、油炸……作为下酒小菜,很不错的。营养丰富,价格不贵。
【022】本帖47楼
您这考证,不甚有趣。
下午,俺按照自己的思路,大略的考证了一些诗词作品。比较了一下:李白;杜甫;苏轼(他们三人,俺认为比较有代表性),他们喜欢穿什么【鞋子】?
【023】本帖48楼
或宋人不吃,也未可知。看苏东坡带头吃猪肉,要吹得有多神奇。
【024】本帖49楼
临沂这边儿,小饭店小吃店熟食店凉菜店非常常见。
【025】本帖50楼
我这个不是考证,我玩斗鸟赌斗的,自配饲料,鸟儿的热能、代谢能、粪
能都得检测,蛋白质含量自然跑不掉。
【026】本帖51楼
哦。原来是这样的。还以为你是从【蚕文化】的角度解析呢。
【027】本帖52楼
蚕文化搜索一下南宋的耕织图,蚕织图之类的一览也可以,不过,人物形象都是对上户人家的反映。
【028】本帖102楼
某些“传说”,遇上了全社会无此项传说,就应该懂得偃旗息鼓,那怕压在心底而不服,也是要做到的。不然的话,就是逆潮流而动。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