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漫谈近体诗格律越来越严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8 12: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8 11:01
终期圣明代
飘飖宕渠域
------这两句平仄是“平平仄平仄”是两句“特殊拗句”,是自汉代古风传承下来的句 ...

你认为:平平仄平仄,是不是24交替句?

点评

平平仄平仄-----是近体诗中的特殊拗句,所谓“拗句”即指二四字的平仄没有交替。凡二四字平仄未交替的,一律称为拗句,甚至可称为“古风句”。 为什么加“特殊”二字?因为虽然平平仄平仄也是拗句,但经常出现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8 21:40
你在文镜秘府论里看到过24交替的说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8 1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8 13:3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8 12:05
你认为:平平仄平仄,是不是24交替句?

你在文镜秘府论里看到过24交替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8 15: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8 13:32
你在文镜秘府论里看到过24交替的说法?

没有见过【平仄24交替】的说法!

点评

那你平仄24交替的说法从那里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8 15: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8 15:4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8 15:10
没有见过【平仄24交替】的说法!

那你平仄24交替的说法从那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8 17: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8 15:40
那你平仄24交替的说法从那里来?

明朝·真空《贯珠集》理论:
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点评

二四六分明和二四六交替是一回事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8 19:20
三羊出山了,好久不见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8 17: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29
贡献
11131
金钱
14165
发表于 2020-7-8 17: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8 17:44
明朝·真空《贯珠集》理论:
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三羊出山了,好久不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8 19:20: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8 17:44
明朝·真空《贯珠集》理论:
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二四六分明和二四六交替是一回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8 20: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8 19:20
二四六分明和二四六交替是一回事吗?

一回事!

点评

你误解了,二四六分明,是指二四六平仄不能变,到《律诗定体》里,则二三四五六七都要分明,但你不能理解为二三四五六七交替。那本书上也没说二四交替是格律,你用你的误解去解唐诗格律,当然就发现不合了。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8 2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8 21:15: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8 20:26
一回事!

你误解了,二四六分明,是指二四六平仄不能变,到《律诗定体》里,则二三四五六七都要分明,但你不能理解为二三四五六七交替。那本书上也没说二四交替是格律,你用你的误解去解唐诗格律,当然就发现不合了。
    《文镜秘府论》有诗章中用声法则,虽大多二四平仄交替,但有例外,所以二四交替是后人总结的大致规律,但不是唐代近体格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8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7-8 22:13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0-7-8 12:05
你认为:平平仄平仄,是不是24交替句?


平平仄平仄-----是近体诗中的特殊拗句,所谓“拗句”即指二四字的平仄没有交替。凡二四字平仄未交替的,一律称为拗句,甚至可称为“古风句”。
五言诗句:
律句: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特殊拗句:
平平仄平仄
古风句:
其余二四字平仄相同者。
   为什么加“特殊”二字?因为虽然平平仄平仄也是拗句,但经常出现于律诗中,其频率甚至接近于律句。因为这一句型自汉魏乐府就有,直到永明体,唐近体,一直就多有存在。这是古诗句的唯一特殊句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8 22: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7-8 22:05 编辑

在文镜秘府论中关于诗律的论述只有天卷的的“调声”,说是引用王昌龄的“大唐新订诗格”,和元兢的“换头”说,引自元兢“诗髓脑”,但只是界定了五言诗句的第一第二两字的粘对规律,三四两字特别是第四字的平仄,只有刘滔关于“蜂腰”说了一句“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但通过“调声”的诗例(都是近体诗)可以看出大多数诗句二四字不同平仄,只有“特殊拗句”平仄相同。
    其原因:声律来自于沈约的“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的四声论。当时已经发现汉语的双声(两个字)为节点的现象,所以产生了双字平仄变换的现象-----这在永明体诗中可见。唐近体延续了这种声律确定为律句,同时继续使用“特殊拗句”。可见唐近体诗是沿用了永明体诗的声律,只是重新创造了平仄粘对规则和“约句准篇”规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9 02: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8 21:40
平平仄平仄-----是近体诗中的特殊拗句,所谓“拗句”即指二四字的平仄没有交替。凡二四字平仄未交替的, ...

【特殊】二字,是谁强加上的?

点评

王力。在“诗词格律”中叫“特定格式”,在“汉语诗律学”中叫“特殊形式”和“特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9 15: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9 02: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8 21:40
平平仄平仄-----是近体诗中的特殊拗句,所谓“拗句”即指二四字的平仄没有交替。凡二四字平仄未交替的, ...

特殊拗句:平平仄平仄。拗句,就不是律句!

点评

不是律句,不等于不可以用来写律诗。很难理解是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9 14: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9 02: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8 22:03
在文镜秘府论中关于诗律的论述只有天卷的的“调声”,说是引用王昌龄的“大唐新订诗格”,和元兢的“换头” ...

这是你针叶林不懂装懂的臆测臆想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9 02: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8 21:15
你误解了,二四六分明,是指二四六平仄不能变,到《律诗定体》里,则二三四五六七都要分明,但你不能理解 ...

两个问题:
1、王渔洋《律诗定体》一书,纯属托名造假。
2、赵执信的《声调谱》,也是臆测!

点评

你这态度就不对了,王士祯弟子编的也是王士祯传授的格律就那么点东西能造了假吗,用得着造假吗,只有你把个格律搞得玄乎其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9 10: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9 10:5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9 02:55
两个问题:
1、王渔洋《律诗定体》一书,纯属托名造假。
2、赵执信的《声调谱》,也是臆测! ...

你这态度就不对了,王士祯弟子编的也是王士祯传授的格律就那么点东西能造了假吗,用得着造假吗,只有你把个格律搞得玄乎其玄!

点评

不是这羊把格律搞得怎样,而是这格律把羊搞得昏头涨脑了。羊研究了十年,搞出个成果叫“大唐二五律”,简称“羊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9 15: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9 11: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7-9 11:52 编辑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9 10:52
你这态度就不对了,王士祯弟子编的也是王士祯传授的格律就那么点东西能造了假吗,用得着造假吗,只有你把 ...

这是你的不对!
王渔洋的《律诗定体》,难道王渔洋自己不会书录录吗?
再者,王渔洋的《律诗定体》,实际就是赵执信《声调谱》的盗版!


再再者,王渔洋在世的话,王渔洋凭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能够盗窃赵执信吗?更何况赵执信是王渔洋的甥婿!

点评

你这真是天方夜谭,到王士禛赵执信时中国已写了八,九百年律诗了,没他俩出书中国人还不写律诗了? 再者《声调谱》是研究古体诗声调,《律诗定体》是讲律诗声调,怎么盗版法?你从声调谱盗一个出来我看盗成什么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9 1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9 12:0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9 11:47
这是你的不对!
王渔洋的《律诗定体》,难道王渔洋自己不会书录录吗?
再者,王渔洋的《律诗定体》,实际 ...

你这真是天方夜谭,到王士禛赵执信时中国已写了八,九百年律诗了,没他俩出书中国人还不写律诗了?
再者《声调谱》是研究古体诗声调,《律诗定体》是讲律诗声调,怎么盗版法?你从声调谱盗一个出来我看盗成什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9 12: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9 12:05
你这真是天方夜谭,到王士禛赵执信时中国已写了八,九百年律诗了,没他俩出书中国人还不写律诗了?
再者 ...

你这是天方夜谭!
赵执信不是研究律句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9 12: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9 12:05
你这真是天方夜谭,到王士禛赵执信时中国已写了八,九百年律诗了,没他俩出书中国人还不写律诗了?
再者 ...

没有赵执信王渔洋,难道唐宋元明就不会写律诗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9 12: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9 12:05
你这真是天方夜谭,到王士禛赵执信时中国已写了八,九百年律诗了,没他俩出书中国人还不写律诗了?
再者 ...

拗救邪说,纯属律句理论的胡说八道!

点评

看来这只面壁了三个月的羊毫无长进,还是那样无知,乱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9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9 12: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9 12:05
你这真是天方夜谭,到王士禛赵执信时中国已写了八,九百年律诗了,没他俩出书中国人还不写律诗了?
再者 ...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王渔洋

不用说别的,只此王渔洋这一句话,就可以知道王渔洋决然不会有《律诗定体》的歪理!

点评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王渔洋 …… 对了,忘了三羊这又卡壳了,这句你是这样读: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王渔洋 这样一读,就成了王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9 13: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9 12: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8 22:03
在文镜秘府论中关于诗律的论述只有天卷的的“调声”,说是引用王昌龄的“大唐新订诗格”,和元兢的“换头” ...

【界定了五言诗句的第一第二两字的粘对规律】?这是谁界定的?

点评

○调声   或曰: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二十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二十字一管,即生其意。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9 1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9 13: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9 12:57
【界定了五言诗句的第一第二两字的粘对规律】?这是谁界定的?

○调声
  或曰: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二十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二十字一管,即生其意。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可拘检。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至如有轻重者,有轻中重,重中轻,当韵即见。且庄字全轻,霜字轻中重,疮字重中轻,床字全重,如清字全轻,青字全浊。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王昌龄)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元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9 13:4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9 12:52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王渔洋

不用说别的,只此王渔洋 ...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王渔洋

……
对了,忘了三羊这又卡壳了,这句你是这样读: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王渔洋

这样一读,就成了王渔洋赞成一三五不论,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9 14: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9 12:49
拗救邪说,纯属律句理论的胡说八道!

看来这只面壁了三个月的羊毫无长进,还是那样无知,乱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9 14: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9 02:50
特殊拗句:平平仄平仄。拗句,就不是律句!

不是律句,不等于不可以用来写律诗。很难理解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9 15: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9 02:49
【特殊】二字,是谁强加上的?

王力。在“诗词格律”中叫“特定格式”,在“汉语诗律学”中叫“特殊形式”和“特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9 15: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9 10:52
你这态度就不对了,王士祯弟子编的也是王士祯传授的格律就那么点东西能造了假吗,用得着造假吗,只有你把 ...

不是这羊把格律搞得怎样,而是这格律把羊搞得昏头涨脑了。羊研究了十年,搞出个成果叫“大唐二五律”,简称“羊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9 15: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9 13:40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王渔洋

……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王渔洋
先别说三羊怎么读或怎么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点评

骂了几十贴不嫌累?怎么就没功夫说你的理解,现在你新有新解,不是我有新解,这么明白的话还用藏着掩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9 2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6 10: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