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92|回复: 151

漫谈近体诗格律越来越严

[复制链接]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8
贡献
16855
金钱
296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6 1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7-7 09:17 编辑

漫谈近体诗格律越来越严

       近体诗格律起于沈约的四声规律。平上去入四声用于五言诗句中,根据汉语的发声特点,以平声为铿,以上去入为锵,使诗句读起来有铿锵交错之感,给听者以一种起伏回环的快感,这就是近体诗句子讲平仄的由来。句中要求用字平仄交替,句间还要求粘对往复,这粘对往复最多可达八句不同,超过八句则又变得重复了,因此古人就把律诗句数定为八句。随后句子字数发展到七言,出现了七律诗。但只限于七言,双字音重叠加一三字音,读起来也很悦耳;如果再发展下去,三个双字音加一个三字音,或两个双字音加两个三字音,读起就很别扭,不适合汉语的表还习惯了。
       然而诗句还兼有历史的继承性,倒如“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子,前面两个平声重叠,然后两个仄声再落在平声上,读起来的感觉是“铿铿锵锵铿”,两个叠声重复。听起来悦耳。如果变成“仄平仄平平”,读起来是“锵铿锵锵铿”,变成了单声交替加双声复单声交替,听起来别扭。补救的办法是:“仄平平仄平”,读起来是“锵铿——铿锵——铿”,听起来就很悦耳。沈约们是否讲明过其中道理后人不得而之;但古人就是这么做的,叫做“尾字为平声句前两字不能孤平”。另有一个句子:“平平仄平仄”:这个字句读起来是“铿铿锵铿锵”,读起来也很悦耳,但用在律诗中就势必影响到粘对律的完美;然而古人宁可舍弃粘对律的完美而保留这个句式,这叫做两害相择取其轻。当然,相反的句式“仄仄平仄平”也成立,但因尾字为平声用于律诗的下句,与孤平相似,古人则弃之而不用了。
       这就是律诗的四声规律,只要满足这个规律,从声律上讲它就是律诗。当然,只重声律要求未免单调,古人又发明了中两联还讲对仗,且两个对仗在句式上还必须不同,这就是律诗的严要求。
       但在唐代,诗人对律诗的起句在声律上要求则很宽,有时五连仄、四连仄、三仄尾都可以;“仄仄平仄仄”也可用。也不避三平尾。明朝杨慎还有诗不忌三平尾。三仄尾三平尾何时才不可用的,大约是在清朝王士祯发明律诗定体、孤平拗救之后吧?
       但是,三仄尾三平尾于律诗在声律上确实有碍,今人一般皆不犯;只有少数无能之辈,才以古人可以有我为什么不能有;“和尚动得我为什么动不行”为由,洋洋得意于招摇过市。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6 11:06: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看书少。

点评

我的理论原则是:认同古人的绝对重复;不认同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6 1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8
贡献
16855
金钱
296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11: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7-6 11:28 编辑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6 11:06
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看书少。

我的理论原则是:认同古人的绝对不重复;不认同的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古人的作品为推导依据,从不以古人说过什么为依据!

点评

不看古人书,自己摸索,如同夜里寻针,盲人摸象,比如古人以破律为能事,你以守律为能事,再比如沈约论浮声切响,论四声,从没论过平仄铿锵,沈约说:“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繁,配五声之约,高下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6 12: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6 12:1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7-6 11:23
我的理论原则是:认同古人的绝对不重复;不认同的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古人的作品为推导依据,从不以古人说 ...

不看古人书,自己摸索,如同夜里寻针,盲人摸象,比如古人以破律为能事,你以守律为能事,再比如沈约论浮声切响,论四声,从没论过平仄铿锵,沈约说:“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繁,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又非止若斯而已。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已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韵与不韵,复有精粗,轮扁不能言之,老夫亦不尽辩此。”
   从而可知沈约论的和你显然不在一个系统,谈理论总是以追求真理为上,而不是以自我感觉为上。

点评

我所依据的就是沈约的四声系统,以及因四声而产生的理论系统。至于沈约的八病论,沈约只留下“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个名称,内容在唐代早已失传,日本留学和尚的《文镜秘府论》没有记录只言片语就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6 14:12
不看古人书,怎么知道古人说过的我不说?你说的这些沈约论与近体诗声律有矛盾吗?沈约的诗不证明平仄铿锵吗。你不读沈约诗,只去熟背什么浮声切响之类,有什么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6 1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8
贡献
16855
金钱
296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12: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7-6 12:42 编辑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6 12:13
不看古人书,自己摸索,如同夜里寻针,盲人摸象,比如古人以破律为能事,你以守律为能事,再比如沈约论浮 ...

不看古人书,怎么知道古人说过的我不说?你说的这些沈约论与近体诗声律有矛盾吗?沈约的诗不证明平仄铿锵吗。你不读沈约诗,只去熟背什么浮声切响之类,有什么用?宫商之声有五,对的,怎么能配汉语四声?你举一首沈约诗是如何配的给人看看?

点评

光看古人书,自己不摸索,等于闭眼瞎说。谁说老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看书少”,我看老金一向都能以古律今,书读得多,也消化得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7 10:24
沈约自己都承认自己搞不清,他怎么会在诗中去配置,即便沈约提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他自己写诗就能避免?理论家和实践家还是有几百里距离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6 1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6 13:1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7-6 12:35
不看古人书,怎么知道古人说过的我不说?你说的这些沈约论与近体诗声律有矛盾吗?沈约的诗不证明平仄铿锵 ...

沈约自己都承认自己搞不清,他怎么会在诗中去配置,即便沈约提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他自己写诗就能避免?理论家和实践家还是有几百里距离的。

点评

四声,是汉语发音的客观存在。沈约是在写诗的实践中发现的,沈约的诗句要么是平对上,要么是平对去,要么是平对入。这就是平仄观念,铿锵观念,当时没有“平仄”这个称谓并不重要,日本人称“平他”也是这回事。同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6 1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8
贡献
16855
金钱
296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13: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6 13:15
沈约自己都承认自己搞不清,他怎么会在诗中去配置,即便沈约提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他自己写诗就能避免? ...

四声,是汉语发音的客观存在。沈约是在写诗的实践中发现的,沈约的诗句要么是平对上,要么是平对去,要么是平对入。这就是平仄观念,铿锵观念,当时没有“平仄”这个称谓并不重要,日本人称“平他”也是这回事。同理,便于理论上的阐述称“平仄”为“铿锵”也未尝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6 14: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近体诗格律越来越严”的说法在文字叙述上似乎不太严谨。
因为“近体诗格律”是指唐初沈宋定型的律诗和绝句,其格律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了,所以不可能存在“越来越严”的变化过程。就像“万有引力定律”已经客观存在,不会有宽严的变化一样。如果说在后人执行中有宽严的要求变化是可能的,比如在后来的科考中,或在不同的比赛中,有特殊的要求是存在的,但这不是格律的变化,而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要求不同而已。
  关于近体诗的格律形成,似乎应该以唐代为限。唐代之前的永明体也有格律,但与唐代不同,是以沈约四声八病为中心的声律理论,但永明体诗人似乎并不遵守。但四声八病的说法在后代又有延续,唐代也有齐梁体的说法和诗作。所以如何界定近体诗格律换应该有个范围。似乎应该以近体诗典型诗人的主要作品为范,比如沈宋,杜甫李商隐等等唐代名诗人的作品为限。相反一些非主流的作品比如杜甫的吴体等古风式律诗则不应入列。
  现在基本上是以王力诗词格律理论为共识。但也不完全是。比如押韵,王力是赞成不按平水韵的。但若按唐诗惯例则应严押平水韵,在这点上争论很多。在这问题上我看可以按照双轨制的说法:“宽不碍严”。一般写作可以从宽,以促进创作繁荣和大众化,但个人或不同场合下的要求可以不同(严格化),甚至四声八病理论也可以要求。这样做也算一种多样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8
贡献
16855
金钱
296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14: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7-6 14:14 编辑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6 12:13
不看古人书,自己摸索,如同夜里寻针,盲人摸象,比如古人以破律为能事,你以守律为能事,再比如沈约论浮 ...

我所依据的就是沈约的四声系统,以及因四声而产生的理论系统。至于沈约的八病论,沈约只留下“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个名称,具体内容在唐代早已失传,日本留学和尚的《文镜秘府论》没有记录只言片语就是证明!现在所知道的八病说那只是后人的理解文字。

点评

《文镜秘府论》里明确记载了八病之名与定义,老金难道没读此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6 14: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6 14:56: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7-6 14:12
我所依据的就是沈约的四声系统,以及因四声而产生的理论系统。至于沈约的八病论,沈约只留下“平头上尾蜂 ...

《文镜秘府论》里明确记载了八病之名与定义,老金难道没读此书?

点评

《文镜秘府论》里只有后人解释的所谓定义,与沈约无关!北山自称读书多,倒是应该解释一下上句五连仄、四连仄、仄仄平仄仄、三仄尾、三平尾是不是直到清代的王世祯的律诗定体才所犯忌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6 16: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8
贡献
16855
金钱
296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16: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7-7 09:19 编辑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6 14:56
《文镜秘府论》里明确记载了八病之名与定义,老金难道没读此书?

《文镜秘府论》里只有后人解释的所谓定义,与沈约无关!北山自称读书多,倒是应该解释一下上句五连仄、四连仄、仄仄平仄仄、三仄尾、三平尾是不是直到清代的王士祯的律诗定体才所犯忌的?

点评

文镜秘府的八病是后人解释,这恐怕是你的说法。另外你列的这些非律句在盛唐时是有的,到中晚唐就不多见了,并非要等到清代王士祯的《律诗定体》才来规定,另外我不是北山,把青天降为北山,显然看低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6 17: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6 17:19: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7-6 16:47
《文镜秘府论》里只有后人解释的所谓定义,与沈约无关!北山自称读书多,倒是应该解释一下上句五连仄、四 ...

文镜秘府的八病是后人解释,这恐怕是你的说法。另外你列的这些非律句在盛唐时是有的,到中晚唐就不多见了,并非要等到清代王士祯的《律诗定体》才来规定,另外我不是北山,把青天降为北山,显然看低了。

点评

你贬别人读书少,自称读书多,那你证明:《文镜秘府论》是抄谁的?抄沈约的还是转抄别人的?日本和尚归国后,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文镜秘府论》传回中国之前,长达一千余年,中国人有谁阐述过沈约八病原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6 18: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8
贡献
16855
金钱
296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18: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7-6 19:04 编辑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6 17:19
文镜秘府的八病是后人解释,这恐怕是你的说法。另外你列的这些非律句在盛唐时是有的,到中晚唐就不多见了 ...

你贬别人读书少,自称读书多,那你证明:《文镜秘府论》是抄谁的?抄沈约的还是转抄别人的?日本和尚归国后,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文镜秘府论》传回中国之前,长达一千余年,中国人有谁阐述过沈约八病原文?日本人空海于公元804年到中国长安学习密教,806年回国,并著有《文镜秘府论》,此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返传回中国,其中记录了八病在内的二十八病。诗病多到二十八,可见前八病并非沈约原文。空海也只字未证明前八病是沈约的原话。而空海对元兢、刘滔的原话却是指名记载。可见沈约八病说早于唐代以前就失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6 20:0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沈约原文就说明八病失传了?那沈宋近体格律原文在那?是不是也失传了,现在平仄格律都是后人杜撰的?

点评

近体诗格律是平仄粘对律,后人的八病解释是根据近体诗格律的粘对律得出平头上尾两病,其余六病都与近体诗格律没有多大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6 20:49
现在平仄格律都是后人杜撰的。 有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6 2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发表于 2020-7-6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金对,时间迁移,你加一条,我接一条,近体诗格律必然越来越严。对错那是另外一回事。
守律方为宗。破律,此处诸君都反对杂体,杂体皆破律而成也,你们怎反而以破律为能事?咄咄怪事。怪不得奇诗派人尊刚刚为一代宗师,原来你们都破律为能事,所以他的信徒岂能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1

主题

8128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92
贡献
7650
金钱
15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7-6 20: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6 20:09
不是沈约原文就说明八病失传了?那沈宋近体格律原文在那?是不是也失传了,现在平仄格律都是后人杜撰的? ...

现在平仄格律都是后人杜撰的。
   有道理。

点评

这说法可大有问题呢。怎么是杜撰,是不断地归纳总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7 07: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8
贡献
16855
金钱
296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20: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6 20:09
不是沈约原文就说明八病失传了?那沈宋近体格律原文在那?是不是也失传了,现在平仄格律都是后人杜撰的? ...

近体诗格律是平仄粘对律,后人的八病解释是根据近体诗格律的粘对律得出平头上尾两病,其余六病都与近体诗格律没有多大关系!

点评

你不信日本的《文镜秘府论》,中国的《吟窗杂录》总该信吧?《吟窗杂录》是宋人陈应行编辑的一部汇集从初唐到北宋有关诗格、吟谱、句图以及诗论的书籍,其中有八病说如下: 八 病 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6 2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6 22:09: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7-6 20:49
近体诗格律是平仄粘对律,后人的八病解释是根据近体诗格律的粘对律得出平头上尾两病,其余六病都与近体诗 ...

你不信日本的《文镜秘府论》,中国的《吟窗杂录》总该信吧?《吟窗杂录》是宋人陈应行编辑的一部汇集从初唐到北宋有关诗格、吟谱、句图以及诗论的书籍,其中有八病说如下:
八 病
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正纽。八曰旁纽。   平头一
谓句首二字并是平声是犯。古诗:“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飘披聚还散,吹扬凝且灭。”   
上尾二
谓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是犯。古诗:“荡子到娼家,秋庭夜月华。”“桂华侵云长,轻光逐汉斜。”内“家”字与“华”字同声,是韵即不妨。若侧声字,同上去入,即是犯也。   
蜂腰三
谓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是犯。古诗:“徐步金门旦,言寻上苑春。”   
鹤膝四
谓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是犯。古诗:“陟野看阳春,登楼望初柳。绿池始沾裳,弱叶未映绶。”言“春”与“裳”字同是平声,故曰犯。上去入亦然。

你看和《文镜秘府论》一样不一样?

点评

你举的《吟窗杂录》,谈的不全是近体诗。所以它不是近体诗格律,它只一种四声声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7 07: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发表于 2020-7-7 0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诗格律与《文镜秘府论》有何关,一码归一码。提醒大家,大家都以为《文镜秘府论》谈的是格律,不对呢。研究的主要是南北朝至上官时的声律,因上官时格律也已上马,所以其中也穿插一些格律的东东。若当格律去研究,你们会南辕北辙找不到北。

点评

研究的主要是南北朝至上官时的声律, -----这明显不是事实。 一,文镜秘府论,不是一部研究型的学术著作,而是以资料整理为主加上一些个人看法的文献性著作。它的主要内容引自唐初一些文人的著作,如元兢“诗髓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7 17:43
你去看看《文镜秘府论》里五,七言正律势尖头,看看是谈什么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7 07: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发表于 2020-7-7 07: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镜秘府论》谈到了许多“对仗”,其实是对偶,并非对仗。对仗是专对近体诗而言的,讲究的是平仄和词性,由于上官时格律还只是初起步,平仄不严,因此只能用对偶来概括它。后人因习惯而称它对仗。研讨者心里要有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8
贡献
16855
金钱
296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07: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6 22:09
你不信日本的《文镜秘府论》,中国的《吟窗杂录》总该信吧?《吟窗杂录》是宋人陈应行编辑的一部汇集从初 ...

你举的《吟窗杂录》,谈的不全是近体诗。所以它不是近体诗格律,它只一种四声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发表于 2020-7-7 07: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拿八病说去套格律诗。这是两个系统,虽然有承继关系,但毕竟已经分家。八病说针对的是古体诗(古风),八病说的声律与近体诗真的关系不大呢。研究发展过程者才可运用八病说与格律比较。只讨论格律诗者根本不要去管什么八病说。这是方向问题,方向错了能研究出什么吗?这里的南辕北辙者较多,精神虽可嘉,可惜浪费了时间。我不与你们争论,点点而已,咱们各搞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发表于 2020-7-7 07: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0-7-6 20:27
现在平仄格律都是后人杜撰的。
   有道理。

这说法可大有问题呢。怎么是杜撰,是不断地归纳总结

点评

莲花塘,藕花塘或藕荷塘。作品里用了莲花塘,很好,难道非要换成仄平平的藕花塘不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7 2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8
贡献
16855
金钱
296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0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多年前,我有幸同几个老先生(有西南联大者,有湖南湘潭人、上海人),他们在编辑过程中对三平尾三仄尾审查很严,但我至今不知道这禁忌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因为明代扬升庵还有七律不忌三平。我在这里有请方家考证一下。因为老樵晒他的芒鞋诗还大言不惭地“杜甫三平尾我为什么不能三平尾”?

点评

三平尾,三仄尾禁忌应是清代严格起来的,明代讲一,三,五不论,但清代科举试律诗三,五的平仄必须按正格,这就禁绝了三平尾,三仄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7 07: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7 07:56: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莹莹 发表于 2020-7-7 07:07
近体诗格律与《文镜秘府论》有何关,一码归一码。提醒大家,大家都以为《文镜秘府论》谈的是格律,不对呢。 ...

你去看看《文镜秘府论》里五,七言正律势尖头,看看是谈什么体。

点评

看过。我的看法不变。  发表于 2020-7-7 0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7 07:5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7-7 07:37
三十多年前,我有幸同几个老先生(有西南联大者,有湖南湘潭人、上海人),他们在编辑过程中对三平尾三仄尾 ...

三平尾,三仄尾禁忌应是清代严格起来的,明代讲一,三,五不论,但清代科举试律诗三,五的平仄必须按正格,这就禁绝了三平尾,三仄尾。

点评

所谓正格,即王渔洋的律诗定体中的正格。我的猜测对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7 0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68
贡献
16855
金钱
296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08: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书史 发表于 2020-7-7 07:59
三平尾,三仄尾禁忌应是清代严格起来的,明代讲一,三,五不论,但清代科举试律诗三,五的平仄必须按正格 ...

所谓正格,即王渔洋的律诗定体中的正格。我的猜测对了。

点评

老金这点好。读书不照本宣科,能辨析。许多人只会读死书,不懂分析,还喜欢自以为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7 09:0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发表于 2020-7-7 09: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7-7 08:43
所谓正格,即王渔洋的律诗定体中的正格。我的猜测对了。

老金这点好。读书不照本宣科,能辨析。许多人只会读死书,不懂分析,还喜欢自以为是。

点评

你不要成天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来这就好好谈理论,我让你看的五七言正律势尖头看了没有?什么结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7 09: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1

帖子

11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273
金钱
423
发表于 2020-7-7 09:28: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莹莹 发表于 2020-7-7 09:02
老金这点好。读书不照本宣科,能辨析。许多人只会读死书,不懂分析,还喜欢自以为是。 ...

你不要成天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来这就好好谈理论,我让你看的五七言正律势尖头看了没有?什么结果?

点评

“许多人只会读死书,不懂分析,还喜欢自以为是。”难道不是这样吗?谁叫人去对号入座?心虚的人才这样。  发表于 2020-7-7 20:53
我就奇怪,为什么不能夸老金好。就凭着80多岁的人孜孜不倦就要夸。他若读的书少,我不知这里谁读的书多  发表于 2020-7-7 20:49
我知道你是谁,惹不起躲得起,谁都心里有数,我有自知之明。  发表于 2020-7-7 20:46
你不也是这不好那不好的,有嘴巴说别人,怎不说说自己。对错都该人说,听不进你就不要答嘴  发表于 2020-7-7 1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7 09: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7-7 08:43
所谓正格,即王渔洋的律诗定体中的正格。我的猜测对了。

五言律诗,只论二四,不论第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0 2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