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0 13:47 编辑
沈约八病之“蜂腰”对律句的意义 一,两种诗句: 古诗例如汉乐府诗中有两种结构的诗句: 以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为例: 1,二三结构: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遣去//慎莫留!终老//不复取!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2,非二三结构: 三二结构:黄泉下//相见,君家妇//难为! 一四结构:妾//不堪驱使,会//不相从许!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到南北朝时期的沈约讲究四声八病,其八病: 第二,上尾: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为上尾。诗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齐,皆平声,如此之类,是其病也。 第三,蜂腰。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乎声非病也。 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 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 --------这里是说五言诗句分为两个“分句”,前两字是一句,后三字是一句。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实际是两个语义相对独立的词组。这便是后来构成近体诗的律句结构特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对于七言律句,则等于五言律句前面加二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便是律句第一个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