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57|回复: 154

“蜂腰”等八病的历史意义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19 19: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0 13:47 编辑

沈约八病之“蜂腰”对律句的意义
一,两种诗句:
古诗例如汉乐府诗中有两种结构的诗句:
以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为例:
1,二三结构: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遣去//慎莫留!终老//不复取!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2,非二三结构: 
三二结构:黄泉下//相见,君家妇//难为!
一四结构:妾//不堪驱使,会//不相从许!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到南北朝时期的沈约讲究四声八病,其八病:
第二,上尾: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为上尾。诗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齐,皆平声,如此之类,是其病也。
第三,蜂腰。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乎声非病也。
  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
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
--------这里是说五言诗句分为两个“分句”,前两字是一句,后三字是一句。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实际是两个语义相对独立的词组。这便是后来构成近体诗的律句结构特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对于七言律句,则等于五言律句前面加二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便是律句第一个特点。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19: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19 20:02 编辑

至于“蜂腰”在声律上的意义,到唐初已随着平仄声调的二元化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为五律声调的平仄谱由四个标准律句组成:
(1)平平平仄仄
(2)仄仄仄平平
(3)仄仄平平仄
(4)平平仄仄平
----二五同声句有2个,若同平非病,则只有(3)仄仄平平仄 一个句型,只用二五不同上不同去不同入的区别。这种两个字同上同去同入的几率是三分之一,一首五律中有二五同仄句1到2句。按最多2句计算,一首诗犯蜂腰病的几率最大为1/3 *1/4=1/12.。所以若像三羊那样将限制蜂腰病作为目的,对一首诗只有1/12的限制作用-----没有实际用途。所以对于已经平仄二元化的唐近体诗,蜂腰在声律上已经丧失存在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19 20: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蜂腰、上尾、鹤膝都是病,故,题头应为避蜂腰的意义才严谨

点评

蜂腰、上尾、鹤膝,这些病的本质是什么?失之于匀称、平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9 2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19 20: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4-19 20:07
因为蜂腰、上尾、鹤膝都是病,故,题头应为避蜂腰的意义才严谨

蜂腰、上尾、鹤膝,这些病的本质是什么?失之于匀称、平衡?

点评

为什么会产生蜂腰病? 由上文可见蜂腰病来自于上尾病,因为蜂腰病是“一句中之上尾也。”而上尾病的原因在于“两句结尾声调不能相同”,这是沈约“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的原则,由此产生了律诗重要的音韵规则。由于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9 2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0: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4-19 20:09
蜂腰、上尾、鹤膝,这些病的本质是什么?失之于匀称、平衡?

为什么会产生蜂腰病?
由上文可见蜂腰病来自于上尾病,因为蜂腰病是“一句中之上尾也。”而上尾病的原因在于“两句结尾声调不能相同”,这是沈约“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的原则,由此产生了律诗重要的音韵规则。由于律句的句法结构要“上二下三”(这决定了与汉乐府诗句最大的不同),按照避上尾原则二五两字就不可同声。实际这个规则是与律诗诗句声律原则相矛盾的,所以律化后“蜂腰病”第一个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点评

我倒不这样认为,蜂腰、鹤膝、上尾诸病,比较明显可见的是四声碎用时代五言止五字,五字中同声就独占了意节上两个最重要的位置而显得失之于匀称、平衡,故病也 至于平仄二元化之后本就跟四声碎用不同,再去说二五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9 2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0: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头的意义最大。
沈约平头指: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
又补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若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同声,无问平上去入,皆是巨病。
------这里体现了“双声”原则:浮声与切响的转换是以两字为单位的。对于五言则是平平仄仄平等句式的基础。所以避免平头实际成为律句音律和上下句相对的基础,由此产生了永明体诗:讲究句中声律和联内相对,但无联间粘对原则,这粘对原则是唐初沈宋创立的。

点评

所谓诗法唯变,从八病之说中可以看出永明时代之人就很看重这个变化,而从平头之病最为明显 或许,从这个角度去看待八病之说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八病的本质意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9 2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19 20: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4-19 20:3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9 20:19
为什么会产生蜂腰病?
由上文可见蜂腰病来自于上尾病,因为蜂腰病是“一句中之上尾也。”而上尾病的原因 ...

我倒不这样认为,蜂腰、鹤膝、上尾诸病,比较明显可见的是四声碎用时代五言止五字,五字中同声就独占了意节上两个最重要的位置而显得失之于匀称、平衡或粘滞,故病也

至于平仄二元化之后本就跟四声碎用不同,再去说二五同平、同仄就变得自相矛盾而无意义

‘’避上尾原则二五两字就不可同声‘’,这个怕不是哪么回事,上尾指的是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明显指的是句末,跟2/5的同声与否没有必然联系

点评

沈约认为句尾字是最关键的(要杀),所以上尾,鹤膝和蜂腰皆是因句尾字而来,他认为蜂腰是一句内之两个“分句”的句尾,所以“二五不能同声”。但又因平声允许多用(首句可入韵)扩展到蜂腰“平声非病也”,只要求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9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0: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鹤膝: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这等于规定了单数句的韵律。对于以后押平韵的近体诗,等于规定不能同上同去同入,-----这和蜂腰病的作用相同。但这项规定在近体诗写作中成为一项格律外的修辞的作用。白脚尽量碎用四声,实际是一种避免单调的非强制性的要求。

点评

鹤膝: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这个鹤膝明显指的是奇数句中的末字,是篇章上的问题,跟蜂腰指的是句中之病自是不同,后世的律诗规避上尾类同于此 蜂腰,指的是句中问题,上尾,指的是联间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9 20: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0: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病后四病:大韵,小韵,旁纽,正纽,除了“挤韵”还有一些现实意义,其余三病均无实际意义了!

点评

犯这四病无外读来有粘滞之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9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19 20: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9 20:37
鹤膝: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这等于规定了单数句的韵律。对于以后押平韵的近体诗, ...

鹤膝: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这个鹤膝明显指的是奇数句中的末字,是篇章上的问题,跟蜂腰指的是句中之病自是不同,后世的律诗规避上尾类同于此

蜂腰,指的是句中问题,上尾,指的是联间问题,鹤膝,指的是篇章上的问题,这三点一定要分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19 20: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9 20:40
八病后四病:大韵,小韵,旁纽,正纽,除了“挤韵”还有一些现实意义,其余三病均无实际意义了! ...

犯这四病无外读来有粘滞之感

点评

这在当时就认为属于“知之可也”的不必强求的小疾。 钟嵘等当时就对八病有不同看法。永明体诗人本身也没有严格遵守避八病。所以八病的理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9 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0: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4-19 20:34
我倒不这样认为,蜂腰、鹤膝、上尾诸病,比较明显可见的是四声碎用时代五言止五字,五字中同声就独占了意 ...

沈约认为句尾字是最关键的(要杀),所以上尾,鹤膝和蜂腰皆是因句尾字而来,他认为蜂腰是一句内之两个“分句”的句尾,所以“二五不能同声”。但又因平声允许多用(首句可入韵)扩展到蜂腰“平声非病也”,只要求仄声不同四声。

点评

此论前半部分认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9 2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0: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沈约的四声八病理论奠定了律句和近体诗律的基础。
但“约句准篇,稳顺声势”却是沈宋的功劳。
-----可见格律诗的功臣是沈约等和沈宋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19 20: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4-19 21:04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9 20:30
平头的意义最大。
沈约平头指: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 ...

所谓诗法唯变,从八病之说中可以看出永明时代之人就很看重这个变化,而从平头之病看最为明显
或许,从这个角度去看待八病之说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八病的本质意义

点评

是的。平头是近体格律之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9 2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1: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4-19 20:48
犯这四病无外读来有粘滞之感

这在当时就认为属于“知之可也”的不必强求的小疾。
钟嵘等当时就对八病有不同看法。永明体诗人本身也没有严格遵守避八病。所以八病的理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点评

参看14楼之回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9 2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19 21: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9 20:48
沈约认为句尾字是最关键的(要杀),所以上尾,鹤膝和蜂腰皆是因句尾字而来,他认为蜂腰是一句内之两个“ ...

此论前半部分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19 21: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9 21:00
这在当时就认为属于“知之可也”的不必强求的小疾。
钟嵘等当时就对八病有不同看法。永明体诗人本身也没 ...

参看14楼之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4-19 20:59
所谓诗法唯变,从八病之说中可以看出永明时代之人就很看重这个变化,而从平头之病最为明显
或许,从这个 ...

是的。平头是近体格律之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1: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头,上尾是声律之本。永明体最大的功劳是创建了律句,押韵和对仗的概念。到唐初沈宋创建了篇章标准和平仄粘对律------完善了近体格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20 09: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4-20 08:36
并没看到对现实有什么意义。格律诗最受人诟病的是束缚,而八病因为过于束缚,在同时代就不为人所接受,之后 ...

从19楼看,针叶林想探讨的可能是八病对近体形成的促进意义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规避此类之病对于近体形成的促进还是有其历史意义的,其表现在换头术的形成方面均规避了此类之病,换头术为近体的形成迈了一大步,仅从声律而言,其替、对、粘的规则已经清晰

诗八病的历史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于现实意义而言有借鉴作用

点评

题目应该是“历史意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0 13: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3: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4-20 09:36
从19楼看,针叶林想探讨的可能是八病对近体形成的促进意义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规避此类之病对于近 ...

题目应该是“历史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0 16:03 编辑

 四声八病中何时“上去入”算一声?

(一),换头(即平头)“上去入”是一声: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上去入”实际作为一声看待。

    (二十八种病)第一,平头。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
    又诗曰:“山方翻类矩,波圆更若规,树表看猿挂,林侧望熊驰。”
  释曰: color=Blue](平声之外)余三声皆尔,不可不避。三声者,谓上去入也。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若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同声,无问平上去入,皆是巨病。此而或犯,末曰知音。今代文人李安平、上官仪,皆所不能免也。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瞳陇引夕照,晻映容。”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又曰:“徐金门,言寻上苑春。”
  或曰 平声非病也。


点评

○调声   或曰: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二十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二十字一管,即生其意。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0 21:22
由规避平头到换头术的形成,这是汉语诗律的一大进步 调声之术虽无明确的平仄概念,但从其平跟上去入对举和所举之诗例看,平仄已基本确定,其替、对、粘的规则也已基本确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0 17: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20 17: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0 15:59
 四声八病中何时“上去入”算一声?

(一),换头(即平头)“上去入”是一声:

由规避平头到换头术的形成,这是汉语诗律的一大进步

调声之术虽无明确的平仄概念,但从其平跟上去入对举和所举之诗例看,平仄已基本确定,其替、对、粘的规则也已基本确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17: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0 15:59
 四声八病中何时“上去入”算一声?

(一),换头(即平头)“上去入”是一声: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若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同声,无问平上去入,皆是巨病。此而或犯,末曰知音。今代文人李安平、上官仪,皆所不能免也。
================
针叶林,你飘红【同上去入声一字】这七个字,是想表述什么啊?

点评

同平非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若是同四声,即可这样叙述:“通上同去同入即病”,而没有必要说成是“同上去入声的一字”即“凡是属于上去入声的任何两字,都是犯(蜂腰)病”,这就是为什么加“一字”的含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0 1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18: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0 15:59
 四声八病中何时“上去入”算一声?

(一),换头(即平头)“上去入”是一声:

四声八病中何时“上去入”算一声?
(一),换头(即平头)“上去入”是一声: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
针叶林,你说的【“上去入”是一声】,是否就是【侧声】或【仄声】的意思?


点评

对。“上去入”即后来的“侧声”“他声”“仄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0 1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18: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9 19:49
至于“蜂腰”在声律上的意义,到唐初已随着平仄声调的二元化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为五律声调的平仄谱由 ...

【四个标准律句】,这是谁的谬论?
至于“蜂腰”在声律上的意义,到唐初已随着平仄声调的二元化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为五律声调的平仄谱由四个标准律句组成:
(1)平平平仄仄
(2)仄仄仄平平
(3)仄仄平平仄
(4)平平仄仄平

点评

例五律平仄谱之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四个基本句型重复一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0 1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18: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9 21:11
平头,上尾是声律之本。永明体最大的功劳是创建了律句,押韵和对仗的概念。到唐初沈宋创建了篇章标准和平仄 ...

平头,上尾是声律之本】?你怎么不说平头,上尾是声律之本】呢??

点评

也可这样说: 避忌平头病,上尾病,是创立律诗声律的根本原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0 1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0 18: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9 20:37
鹤膝: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这等于规定了单数句的韵律。对于以后押平韵的近体诗, ...

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是病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8: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20 17:59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 ...

同平非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若是同四声,即可这样叙述:“通上同去同入即病”,而没有必要说成是“同上去入声的一字”即“凡是属于上去入声的任何两字,都是犯(蜂腰)病”,这就是为什么加“一字”的含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8: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20 18:04
四声八病中何时“上去入”算一声?
(一),换头(即平头)“上去入”是一声: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 ...

对。“上去入”即后来的“侧声”“他声”“仄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13: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