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三羊

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是战胜拗救航母的东风快递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4-1 07:32: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1 07:21
【你屁股有病为什么可在嘴里吃内服药而不在屁股用药
这句话,你应该说个王力听!
王力的为 ...

真空二四是诀,不是律,律是粘对。

《文镜秘府论》调声记载唐代诗律:

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所以不合律叫失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7: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7:32
真空二四是诀,不是律,律是粘对。

《文镜秘府论》调声记载唐代诗律:

【真空二四是诀,不是律,律是粘对】
北山,你的解释,在下三羊还是第一次听说!
有你这样解释的吗?


点评

当然有: 唐代《炙毂子诗格》,以失粘为背律体,以二四六不分明为讦调,律与调是不同的,调不能称为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 07: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7: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7:32
真空二四是诀,不是律,律是粘对。

《文镜秘府论》调声记载唐代诗律:

在下三羊问问,首席斑竹北山先生:
你知道你转载的这段话是谁说的吗?

《文镜秘府论》调声记载唐代诗律:
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4-1 07:4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1 07:35
【真空二四是诀,不是律,律是粘对】
北山,你的解释,在下三羊还是第一次听说!
有你这样解释的吗?

当然有:
唐代《炙毂子诗格》,以失粘为背律体,以二四六不分明为讦调,律与调是不同的,调不能称为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7: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4-1 07:5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7:43
当然有:
唐代《炙毂子诗格》,以失粘为背律体,以二四六不分明为讦调,律与调是不同的,调不能称为律。
...

这只是你的认为而已!
原话是这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8: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诀,就不是【诗律】了吗?口诀,就不是【法则】了吗?
退一步讲,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叫做【口诀】,是王力而不是真空!

就连小说《青楼梦》的挹香,都知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法则!

第三十八回 夫作先生二乔受业 妻操中馈众美钦贤
…………………………………………………………………………
  两人看完了,挹香道:“六个式样,法已备矣。调四声之法,亦有分别总诀,听我道来:‘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两人又问道:“一首诗中,必须照你的平仄,不可移动一些么?”挹香道:“这也有法则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诗中第一第三第五或用平用仄,不必拘定;惟第二第四第六用平仄,不可移易。如五言律止论第二第四两字。”两人听了,已有四五分明白。

点评

这已是清代的说法了,唐代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 08: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4-1 08:2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1 08:14
口诀,就不是【诗律】了吗?口诀,就不是【法则】了吗?
退一步讲,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叫做【 ...

这已是清代的说法了,唐代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8: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8:24
这已是清代的说法了,唐代没有。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明代真空的律句理论!
唐代根本没有如此说法,也没有明朝真空律句或句法的意识!

点评

二四分明的律句形式在唐代之前就形成了,唐代再加以粘对,形成律诗,你的错误在于只允许二四分明,不允许平平仄平仄的句型,思维太绝对化,无法理解唐代格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 0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8: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4-1 08:33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8:24
这已是清代的说法了,唐代没有。

实际上,依据王力的所谓特拗句,就完全可以断定:

唐朝近体格律诗的律句,决然不是明朝真空的24平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4-1 08:4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1 08:28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明代真空的律句理论!
唐代根本没有如此说法,也没有明朝真空律句或句法的 ...

二四分明的律句形式在唐代之前就形成了,唐代再加以粘对,形成律诗,你的错误在于只允许二四分明,不允许平平仄平仄的句型,思维太绝对化,无法理解唐代格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8: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8:24
这已是清代的说法了,唐代没有。

第九节平仄的特殊形式
  9.1这里所谓平仄上的特殊形式,指的是五言b式的第四字或七言b式的第六字该仄而平,和五言a式的第四字或七言a式的第六字该平而仄。因为五言的第四字和七言的第六字是重要的节奏点,平仄不合,似乎是大大的违犯了平仄的规律,不合于“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所以我们称为平仄上的特殊形式。为便于叙述起见,我们把前者叫做子类特殊形式,后者叫做丑类特殊形式。
    …………
  9.5此种特殊形式,一般人都认为“拗句”(有些人甚至仅仅承认这是“拗”,除此之外不称为“拗”)。谈“拗救”的人,自然也把它认为本句拗救:腹节上字该平而仄,是拗;腹节下字该仄而平,是救。但是,如果“拗”的意义是“违反常格”,则是否该称为“拗”尚有问题;因为这种形式常见到那样的程度,连应试的排律也允许用它(例如元稹《河鲤登龙门》:“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实在不很应该认为变例(叫做“特殊形式”也是不得已的)。它竟可认为b式的另一式,“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平仄”是任人择用的。不过,在另一个观点上,也可以认为“拗”;近体诗的出句和对句本该是平仄相对的,尤其是节奏点;现在出句的第四字和对句的第四字(七言则为第六字)都是平声,就该算是不合常规,也就可以叫做“拗”。如果要叫做“拗”的话,我们建议叫做“特拗”。
==========================
在下三羊,评论有二:
1、
对于【“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平仄”】这两个句子来说,
王力只看到其【个性】,没有看到其【共性】。二四同声和二四异声,分别是两个句子的【个性】;二五交替则是这两个句子的【共性】。共性,决定着律句的基本性质,个性,反应的是律句的差异性。简单说来,是否律句,是由共性决定的!
2、
连应试的排律也允许用它】,是因为【“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平仄”】具有共性!这共性就是二五交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8: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8:42
二四分明的律句形式在唐代之前就形成了,唐代再加以粘对,形成律诗,你的错误在于只允许二四分明,不允许 ...

何必【唐代再加以粘对,形成律诗】,六朝沈约的孙女,就有符合唐朝近体格律诗的作品!
在六朝找个十首八首符合唐朝近体格律诗的作品,也是小菜一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8: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8:42
二四分明的律句形式在唐代之前就形成了,唐代再加以粘对,形成律诗,你的错误在于只允许二四分明,不允许 ...

你说的【粘对】,是否就是元兢的【换头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4-1 08:59: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1 08:52
第九节平仄的特殊形式
  9.1这里所谓平仄上的特殊形式,指的是五言b式的第四字或七言b式的第六字该仄而 ...

除了○平○○平句型外,所有句型都可能出现25交替,比如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为何唐代律诗,试贴没有这些句型,只有平平仄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9: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8:59
除了○平○○平句型外,所有句型都可能出现25交替,比如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为何唐 ...

怎么没有呢?

点评

你找例子去,个例不行,要有大概率,同平平仄平仄的概率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 09: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4-1 09:0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1 09:00
怎么没有呢?

你找例子去,个例不行,要有大概率,同平平仄平仄的概率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9: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9:05
你找例子去,个例不行,要有大概率,同平平仄平仄的概率一样。

不一样,绝对不一样。你这是强人所难!你北山就是要了三羊的命,三羊也是没有办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9: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8:59
除了○平○○平句型外,所有句型都可能出现25交替,比如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为何唐 ...

北山啊!
你说说,平平仄平仄,到底是不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律句,不就完结了吗?!

点评

唐代只有律诗概念,后代才近一步细化,有了律句概念。唐代律诗之句型,除了正格,还常用特拗句,后代特拗句就逐渐悄失了。你这一问,是关公战秦琼,不好回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 0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4-1 09:29: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1 09:24
北山啊!
你说说,平平仄平仄,到底是不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律句,不就完结了吗?! ...

唐代只有律诗概念,后代才近一步细化,有了律句概念。唐代律诗之句型,除了正格,还常用特拗句,后代特拗句就逐渐悄失了。你这一问,是关公战秦琼,不好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9: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9:29
唐代只有律诗概念,后代才近一步细化,有了律句概念。唐代律诗之句型,除了正格,还常用特拗句,后代特拗 ...

依照你的说法,武则天开创的科举试律,是不是没有声律(或用声或调声)标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9: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9:29
唐代只有律诗概念,后代才近一步细化,有了律句概念。唐代律诗之句型,除了正格,还常用特拗句,后代特拗 ...

关公战秦琼的,是王力教授!是王力教授的拗救谬论!
拿着狸猫当太子的也是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9: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9:29
唐代只有律诗概念,后代才近一步细化,有了律句概念。唐代律诗之句型,除了正格,还常用特拗句,后代特拗 ...

关公战秦琼的,是王力教授!是王力教授的拗救谬论!
拿着狸猫当太子的也是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9: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8:42
二四分明的律句形式在唐代之前就形成了,唐代再加以粘对,形成律诗,你的错误在于只允许二四分明,不允许 ...

明朝真空理论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王力的【一三五不论,不是全部论;二四六分明,不是都分明】,才是不伦不类的和稀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1: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4-1 09:29
唐代只有律诗概念,后代才近一步细化,有了律句概念。唐代律诗之句型,除了正格,还常用特拗句,后代特拗 ...

【唐代律诗之句型,除了正格,还常用特拗句】?
你说的所谓【正格】,也不是唐人的说法吧!
你说的所谓【特拗句】,也不是唐人的说法吧!
你说的所谓【正格】,是不是平平平仄仄?
你说的所谓【特拗句】,是不是平平仄平仄?
王力所谓的【特拗句】,怎么说也不是明朝真空口诀的律句,这一点王力糊涂,你也糊涂吗?

点评

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唐·白居易)) -----可见“律句”概念在唐代已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 1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1 11: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4-1 11:29
【唐代律诗之句型,除了正格,还常用特拗句】?
你说的所谓【正格】,也不是唐人的说法吧!
你说的所谓【 ...

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唐·白居易))
-----可见“律句”概念在唐代已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2: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 11:41
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唐·白居易))
-----可见“ ...

【律句】的叫法。在唐代就有!
恭喜针板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2: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 11:41
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唐·白居易))
-----可见“ ...

【律句】的叫法。在唐代就有!
恭喜针板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4: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1 11:41
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唐·白居易))
-----可见“ ...

你怎么断章取义元兢的声律理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 12: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解读王力和赵执信的39个大拗句


    王力和赵执信的39例大拗句,前6例出自赵执信。赵执信前6例的后5例,与王力的38个例句重合。


39——1
唐·杜牧《句溪夏日》
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行人碧溪渡。系马绿杨枝。
苒苒迹始去。悠悠心所期。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仄去仄平入。平平平仄平。通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苒苒迹始去。仄上仄仄去。
39——2
唐·李商隐《落花》(羊注:王力和赵执信的重合例句1)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高阁客竟去。平仄仄仄仄。
39——3
唐·李商隐《落花》(羊注:王力和赵执信的重合例句2)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肠断未忍扫。平仄仄仄仄。
39——4
唐·杜甫《送远》(羊注:王力和赵执信的重合例句3)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仄入仄平去。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仄仄上。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草木岁月晚。仄入仄仄上。
39——5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羊注:王力和赵执信的重合例句4)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人事有代谢。平上仄仄去。
39——6
唐·孟浩然《广陵别薛八》(羊注:王力和赵执信的重合例句5)
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
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
仄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士有不得志。仄上仄仄去。
39——7
唐·裴迪《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入平仄上。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上仄平去。平平平仄平。
有法知不染。仄入平仄上。
39——8
唐·崔兴宗《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
行苦神亦秀。冷然溪上松。铜瓶与竹杖。来自祝融峰。
常愿入灵岳。藏经访遗踪。南归见长老。且为说心胸。
平上平仄去。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去仄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行苦神亦秀。平上平仄去。
39——9
唐·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府僚能枉驾。家酝复新开。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入平仄入。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去平平去。平平平仄平。
落日池上酌。仄入平仄入。
39——10
唐·岑参《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
仄入平仄去。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仄平去。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送客飞鸟外。仄入平仄去。
39——11
唐·杜甫《泛江送客》
二月频送客。东津江欲平。烟花山际重。舟楫浪前轻。
泪逐劝杯下。愁连吹笛生。离筵不隔日。那得易为情。
仄去平仄入。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仄平上。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月频送客。仄去平仄入。
39——12
唐·杜甫《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平去仄仄入。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上仄平去。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孤雁不饮啄。平去仄仄入。
39——13
唐·杜甫《绝句六首·之二》
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幽栖身懒动。客至欲如何。
仄上平仄去。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蔼蔼花蕊乱。仄上平仄去。
39——14
唐·高适《途中寄徐录事》
落日风雨至。秋天鸿雁初。离忧不堪比。旅馆复何如。
君又几时去。我知音信疏。空多箧中赠。长见右军书。
仄入平仄去。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去仄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通仄仄平平。
落日风雨至。仄入平仄去。
39——15
唐·刘禹锡《秋日书怀寄河南王尹》
公府想无事。西池秋水清。去年为狎客。永日奉高情。
况有台上月。如闻云外笙。不知桑落酒。今岁与谁倾。
平上仄平去。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上平仄入。平平平仄平。通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况有台上月。仄上平仄入。
39——16
唐·王维《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流水如有意。平仄平仄仄。
39——17
唐·岑参《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
正月今欲半。陆浑花未开。出关见青草。春色正东来。
夫子且归去。明时方爱才。还须及秋赋。莫即隐嵩莱。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正月今欲半。平仄平仄仄。
39——18
唐·高适《别刘大校书》
昔日京华去。知君才望新。应犹作赋好。莫叹在官贫。
且复伤远别。不然愁此身。清风几万里。江上一归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且复伤远别。仄仄平仄仄。
39——19
唐·高适《别韦五》
徒然酌杯酒。不觉散人愁。相识仍远别。欲归翻旅游。
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莫恨征途远。东看漳水流。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相识仍远别。平仄平仄仄。
39——20
唐·李白《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对酒不觉暝。仄仄仄仄仄。
39——21
唐·杜甫《蕃剑》
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
虎气必腾踔。龙身宁久藏。风尘苦未息。持汝奉明王。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致此自僻远。仄仄仄仄仄。
39——22
唐·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待月月未出。仄仄仄仄仄。
39——23
唐·刘禹锡《视刀环歌》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常恨言语浅。平仄平仄仄。
39——24
唐·吕温《及第后答潼关主人》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
志力且虚弃。功名谁复论。主人故相问。惭笑不能言。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本欲云雨化。仄仄平仄仄。
39——25
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远送从此别。仄去平仄入。
39——26
唐·杜甫《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平去仄仄入。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上仄平去。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孤雁不饮啄。平去仄仄入。
39——27
唐·李商隐《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野火烧不尽。仄上平仄去。
39——28
唐·李商隐《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向晚意不适。仄上仄仄入。
39——29
唐·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渐与骨肉远。平上仄仄去。
39——30
唐·许棠《野步》
闲赏步易远。野吟声自高。路无人到迹。林有鹤遗毛。
物外趣都别。尘中心枉劳。沿溪收堕果。坐石唤饥猱。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闲赏步易远。平仄仄仄仄。
39——31
宋·刘敞《独行》
南山半云雨。天气杂暄寒。野兴宜独往。春愁无定端。
鸟声来静听。柳色入遥看。却谢芳樽酒。悠悠谁与欢。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野兴宜独往。仄仄平仄仄。
39——32
宋·刘敞《观鱼台》
落日含古意。高台多远心。鱼龙潜冻水。蟋蟀有哀音。
江汉南浮远。关山北望深。张衡四愁意。历历起登临。
仄入平仄去。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落日含古意。仄入平仄去。
39——33
宋·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翳翳陂路静。仄仄平仄仄。
39——34
宋·苏舜钦《独游辋川》
行穿翠霭中。绝涧落疎钟。数里踏乱石。一川环碧峰。
暗林麋养角。当路虎留踪。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
通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数里踏乱石。仄上仄仄入。
39——35
宋·刘敞《秋晴西楼》
清风卷阴翳。广野见秋毫。木落山觉瘦。雨晴天似高。
开窗置尊酒。看月涌江涛。高卧淹湖海。非关气独豪。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通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木落山觉瘦。仄入平仄去。
39——36
宋·周孚《赠萧光祖》
之子固绝俗。少年甘寂寥。田园一蚊睫。书卷百牛腰。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之子固绝俗。平上仄仄入。
39——37
宋·周紫芝《雨过》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池面过小雨。平去平仄上。
39——38
宋·周紫芝《雨过》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素月自有约。仄去仄仄入。
39——39
宋·陈与义《晚步》
畎亩意不适。出门聊散忧。雨馀山欲近。春半水争流。
众籁夕还作。孤怀行转幽。溪西篁竹乱。微径杂归牛。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畎亩意不适。仄上仄仄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 12: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文苑英华》编辑的458首试律诗中,总有15个大拗句,其中平韵诗9个,仄韵诗6个。在下三羊,之所以统计试律诗中的大拗句,无非就是说明,唐朝近体诗中大拗句,虽不符合明朝真空24平仄律,却是符合唐朝元兢25四声律!数据证明:大拗句与小拗句一样,并非大拗必救而是可救可不救!与此同时,在可救可不救之中,多数不救少数救


平韵诗的9个大拗句,拗救实况为二救七不救!
1
中唐·试律诗《春风扇微和》崔立之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平去仄仄去。平平平仄平
2
中唐·试律诗《春风扇微和》崔立之
靡靡才偃草。泠泠不动尘。去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
3
中唐·试律诗《春风扇微和》郭  遵
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仄入平仄去。平平仄平平
4
《寒流聚细文》失  名183
猎猎风冷夕,潺潺瀬响秋。仄入平仄入。平平仄仄平
5
晚唐·试律诗《涨曲江池》郑  谷184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仄上平仄去,平平仄仄平
6
中唐·试律诗《反舌无声》张籍274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仄入平仄上。平平仄仄平
7
中唐·试律诗《终南精舍月中闻磬》独孤申叔219
响尽河汉落。千山空紏纷。仄上平仄入。平平平仄平
8
晚唐·试律诗《宫池产瑞莲》王贞白383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仄去仄仄入。平平仄仄平
9
晚唐·试律诗《行不由径》张籍417
从易众所欲。安邪患亦生。平入仄仄去。平平仄仄平




仄韵诗的6个大拗句,拗救实况为咋救咋不救?
1
中唐·试律诗《太学创置石经》薛存诚29
永与乾坤期,不逐日月逝。仄平平平平,仄入仄仄去
2
中唐·试律诗《日暮碧云合》许康佐58
余辉澹瑶草,浮影凝绮席。平平仄平上,平上平仄入
3
中唐·试律诗《洛出书》郭邕173
微造功不宰,神行利攸博。平去平仄上,平平仄平入
4
中唐·试律诗《亚父碎玉斗》孟简308
而嗟大事返,当起千里悔。平平仄仄上,平上平仄去
5
中唐·试律诗《亚父碎玉斗》何儒亮310
破关既定秦,碎首闻献玉。仄平仄仄平,仄上平仄入
6
中唐·试律诗《霜菊》席夔363
时令忽已变,行看被霜菊。平去仄仄上,平平仄平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06: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