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精华511
注册时间2020-1-3
威望15484
金钱48774
贡献17869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威望- 15484 点
贡献- 17869 次
金钱- 48774 枚
|
发表于 2020-3-6 11: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韵及其它
一、说切韵没有优点,也不客观。反切法比直音(读若)法注音准确多了,直音法是单字注音,反切法是双字注音。直音法因方言而不准,反切法虽然也不准,但比直音法更准些,这就是一大进步。在拼音法出现之前,反切法是最好的汉字注音法。
二、古汉语不是古语音。古汉语是古字形、字义、字音、语法的复合体。字形成熟于甲骨,定形于小篆(后又有若干演变,但方块之形始终不改)。字义、字音和语法,始终处于发展变动中,只到今天依然在发展完善。字形固定化,起始于政府的强力介入,完成于书法的规范。字义、字音和语法,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结时。
三、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数种汉字注音法?为给汉字一个标准或通行语音也。汉字是最基本的文化载体,仅有字形、字义、语法,还不足以支撑交流的需要。因为汉字是一个集形、意、音于一体的文化符号。形是用来看的,意是用来想的,音是用来听的。交流,无非是说话和写作。说话是出于口而入于耳然后入于心,写字是出于手入于眼然后入于心。字形和字义基本确定之后,影响交流的已经不是写作,而是说话。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先人费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最原始的办法就是出于口入于耳的直接教授法。此法虽有广泛性,但却没有普遍性。直音法即用常用字给生字注音,就有了一些通行性、普遍性,但注出来的音决定于口音,不是字的标准音。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受到佛教影响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启用反切法。反切法,是用两个字共同为一个字注音,比直音法,起码准确了一倍。虽然有了改善,但还是不准确。不准的意思就是影响交流,张三听不懂李四之言,北方听不懂南方之语。
四、到了民国时,开始运用拼音符号拼音,字音终于有了统一标准,终于准确起来。建国后改用拉丁字母拼音是对拼音符号拼音的形式上的改进。拼音有了固定的发声方式,有了固定的音调和声调,汉字终于有了标准的、统一的语音,这是一大进步,其功用和汉字定型相当。汉语因白话文革命,语法也有了改变并基本固定下来,字义虽还在演进,但历史形成的主干不会大变。这也就是说,现代汉语进入了真正的成熟期。中国人有了唯一具有通用性的交流工具,中国文化有了唯一具有全面承载功能的载体。中国人或中国文化经几千年努力,终于修成了正果。
五、在正果面前,依然有一部分人采取了斜视的态度。比如,复原平水论,比如复原尖音论。上平去入是历史现实,尖音也是历史现实。历史现实不是现实而是历史。历史要传承,但不能通过废弃现实来传承,而应该以丰富现实来传承。让历史融入现实。能融入的就是还有活力的部分,就是精华,应该汲取;无法融入的,就是已经死亡的部分,就是糟粕,应该抛弃。如此简单的道理,竟然有人想不通,岂不怪哉?而想不通的又大多是所谓的精英、大伽,岂不更加怪哉!他们为什么想不通?因为他们没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没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看现实,没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看历史。在他们眼里现实是背叛,历史是教条。
六、切韵无非两个意思,一是反切注音法,二是隋人陆法言以反切法著的韵书。反切法表现出来的音韵,是中古音韵,但是不准确的音韵。不准确就不好用。比如古人用步和指作计量单位,现在还能用吗?古代是一个大概的社会;现在是一个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社会。人要与时俱进,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既不是全盘西化和腐化,也不是历史固化和腐化,而是在人类的中国基本价值观规范下的广泛吸收,深入融合和快速发展。
七、现代汉语继承了古代汉语,同时发展了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具有历史价值,同时又是孕育现代汉语的温床;现代汉语具有现实价值,同时又是孕育未来更高级汉语的温床。不要挑剔现代汉语,不要阻碍现代汉语发展,应该以丰富和完善的态度来对待现代汉语。因为现代汉语不仅是中国人的交流工具和中国的文化载体,还将成为世界性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