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请看一个理论版主的阴阳怪气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4: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0-2-10 13:58
"唐近体诗只能用切韵音系去表达,不能用什新韵去表达。"
是这样吗?举两首诗作例子,说明切韵表达得如何 ...

我就举别人的吧:孙中山、毛译东、叶剑英、鲁迅、朱德、老舍。他们用的都是平水韵平仄。你举谁的新韵平仄诗?找不到,举吟者和你的也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9

主题

475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5
贡献
4438
金钱
8062
发表于 2020-2-10 16: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皇岛 发表于 2020-2-10 08:33
二〇一九五四易帜前夕,全国新韵推委会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一诗词中央及其诗词蜃楼双双不失时机地蔫退了, ...

哦,有如此伟大的成就,真该举国庆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20-2-10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0-2-10 13:58
"唐近体诗只能用切韵音系去表达,不能用什新韵去表达。"
是这样吗?举两首诗作例子,说明切韵表达得如何 ...

唐宋朝时代到如今,所作留在人们心里的诗词,太多了,还要举例吗?
按《中华新韵》来作的留在人们心里的诗词有多少?
这样比一比,不是很清楚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0 16: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吟者这会儿该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2-10 18: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2-10 10:07
我一直注意着汇江先生的论和诗:汇江诗论,属于大胆行文,却无小心论证,结论难免荒唐。因为是论,就让它 ...

新韵论者是提倡新韵写诗,但看他们的诗却在咒平仄,那么他们应在新诗里面去实践和奋斗。新诗多无拘无束呀,平仄当然用不着讲,(他们把平仄不是厌恶得很吗?)连句子长度,句数都可不管,韵也可以不押。但事实上他们言行不一,混迹在近体诗中,只是用新韵写旧诗,攻击平仄,自己却在平仄上循规蹈矩,不是可笑之至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10 20: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2-10 14:43
我就举别人的吧:孙中山、毛译东、叶剑英、鲁迅、朱德、老舍。他们用的都是平水韵平仄。你举谁的新韵平仄 ...

那好吧,请说明我这首诗如何音韵不谐。为什么举这一首?因为其中有入声平用。
七律    雨夜听寒
雨夜听寒寒不凝,可怜棉被厚犹轻。初春既往应折柳,苦梦当今却带冰。
始易窝居学邓艾,终难雀跃慰刘伶。无缘破壁腾空去,只好重新闭眼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10 20: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2-10 16:53
唐宋朝时代到如今,所作留在人们心里的诗词,太多了,还要举例吗?
按《中华新韵》来作的留在人们心里的 ...

说个笑话吧:
老爷爷对曾孙说,你几岁了,曾孙说,我五岁了。老爷爷说,我一百零五岁了。你怎么能和我比?曾孙说,我不用活到一百零五岁,我活到五十五岁,你就没了很长时间了,你怎么和我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10 20: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2-10 16:54
吟者这会儿该笑了~~

你怎么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还上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10 20: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0-2-10 18:52
新韵论者是提倡新韵写诗,但看他们的诗却在咒平仄,那么他们应在新诗里面去实践和奋斗。新诗多无拘无束呀 ...

是不是把新体诗和新韵格律诗弄混了?是不是把平仄和平水弄混了?是不是把近体诗与平水弄混了?近体诗是一种格律,不属于任何人,不属于任何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9
贡献
3583
金钱
4999
发表于 2020-2-10 21: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0-2-10 21:51 编辑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0-2-10 20:49
说个笑话吧:
老爷爷对曾孙说,你几岁了,曾孙说,我五岁了。老爷爷说,我一百零五岁了。你怎么能和我比 ...

汇江还是汇江 说:
说个笑话吧:
老爷爷对曾孙说,你几岁了,曾孙说,我五岁了。老爷爷说,我一百零五岁了。你怎么能和我比?
曾孙说,我不用活到一百零五岁,我活到五十五岁,你就没了很长时间了,你怎么和我比?
------
苏回:
这确实是一个笑话!
先生是把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语言(包括适合这种语音的韵书--应该也包含了北方的方言)比喻成一百零五岁的老爷爷。而把普通话--一种定为标准的北方方言(包括适合这种方言语音的韵书)比喻成是一个五岁曾孙。

普通话----一种定为标准的北方方言这个曾孙,是在解放后才在老爷爷家里出生的,以前是没有的。 而老爷爷没了很长时间了,再过五十年,以后就是曾孙的天下了。   

------说白一点吧,先生是认为五十年后就是普通话----一种定为标准的北方方言就可以统一全中国,各地方言再也不存在了。这样,《平水韵》也失去了使用的基础,作诗不依《新韵》还能用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80
贡献
13807
金钱
16816
发表于 2020-2-10 21:5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0-2-10 21:29
汇江还是汇江 说:
说个笑话吧:
老爷爷对曾孙说,你几岁了,曾孙说,我五岁了。老爷爷说,我一百零五岁了 ...

我听到的这亇笑话有后半截:宇宙中的某颗游离原子,听到这对曾祖孙的对话之后,立马找准了一位女婴的肚皮,钻了进去。这颗游离原子很聪明,知道这是他妈的肚皮,管他妈嫡、庶,自己连名字都改好了——再新韵。一样,推陈出新,于是,这颗游离原子快乐地在他妈的肚里唱起了人间的歌:“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10 23: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的。方言在中国这样的大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甚至还可能长期存在。
但再过五十年,国语将不会有大变化,而各种方言都会发生较大改变。原因是什么?国语有硬件支撑,方言没有硬件支撑。支撑国语的硬件是语言规范和普及教育。它们已经固定下来,不会轻易变化,并已经成为国民的硬约束。而支撑方言的不过是口口相传。
方言是怎么形成的?是地域性生产、生活的同质化形成的,是地域性文化的相对一致性形成的。在过去条件下,方言一旦形成就有了强韧性。因为生产、生活、文化的地域同质性不会轻易改变。但在现在条件下,全国的生产、生活、文化已经渐渐趋同。交通、通讯、交流将快速消解方言。因为方言没有硬件支撑,所以现在进入了其快速消解变化期。消解变化不是消失,因为一些地域性的东西是固定的,它们还是方言的支撑。中国太大了,地域性特点差别极大。但趋同是大趋势、是主流。
汉字和国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它原来有统一文字的支撑,现在又有了统一语音的支撑,更加稳固了。没有它,中国文化早毁了。因此一切影响汉字和国语的东西,都在废除,修正之列。
方言也可能不会消失,但它不具备传承大国家、整民族文化的能力。现又处于快速变化期。五十年后,方言将不是现在的方言。因此寄托在方言上的好东西,应该马上抢救,否则就消失了。可惜的是,民众和政府都对此缺乏认识。缺乏认识就没有措施。唉!
地方性文化因为寄托于方言,所以走向消失。国家文化如何能靠它。
我所以讲这个笑话是想说让新韵诗和旧韵诗比数量是不公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0 23: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0-2-10 20:50
你怎么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还上心呢?

难得来了位关心吟者的,所以吟者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11 05: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2-10 23:43
难得来了位关心吟者的,所以吟者笑了!

吟者是谁?他怎么了?听你们话头,好像是新韵拥护者.
如果是,我关心他也没有什么.
前段时间听说江南雪,不知是谁,后来有人弄了他两首诗贴出来,我感觉还不错,还和了.
你们之间有什么过节,我不知道.
我不希望你们把我和他连接在一起,因为我不知道他是谁.
如果你们硬要连接,也随便.
我关心的不是什么吟者,而是古体格律诗,而是妨碍它的平水,而是不能满足它的新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07: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0-2-10 20:43
那好吧,请说明我这首诗如何音韵不谐。为什么举这一首?因为其中有入声平用。
七律    雨夜听寒
雨夜听寒 ...

近体诗格律有其自身的标准。你这首诗“折”字标准出律了。你用新韵订了一个新标准,用你的新标准那当然是很谐的,别人能说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09: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什么大声疾呼废掉平水韵?就是不想让今人及后人继续受害,不想让诗文化分裂。历史已经形成割裂,还要实行人为分裂吗?割裂不可怕,分裂才可怕。我说割裂不可怕是因为可以补救。如现在学生学国风、学楚辞,不是通过注释、说明等办法可以实现沟通和补救吗?用普通话念楚辞,肯定与屈原念自己的诗不是一个韵味。唐宋人念楚辞也和屈原不一样,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传承楚辞的其它文化基因就行了。语音传承是不可能的。如果语音能传承,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绝不是诗经。楚辞可以通过文字来传承,唐诗宋词怎么就不行?怎么改掉平水就能导致唐诗宋词失传?现在念唐诗宋词已经别扭,难道还要使产生于今天的诗词让今人及后人念起来也别扭?唯一的办法就是废掉平水。废掉平水,全国诗词就进入了东西南北通畅无阻的普通话语音大道,就能实现新的繁荣。平水等旧韵是今天诗词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八、如果此前“中国好诗词都是平水韵”,那么,今后中国好诗词就都将是新韵格律诗词。
九、既然承认上古音、中古音,就得承认今音。如果中古音能统一唐宋元明清的诗韵律,那今音就能统一今后的诗韵律。”
十、新旧韵古体诗词,同标可,同不标可,一标一不标不可。新韵藏在古韵中骗人?古韵已经如过街老鼠,还是一块好招牌吗?不要为它不自量力了。平水已死、已朽,招魂无用。
-------------------
此公的谬论又臭又长,摘此结论存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76

帖子

7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185
金钱
251
发表于 2020-2-11 09: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20-2-10 16:27
哦,有如此伟大的成就,真该举国庆贺!

何至于此呀!你没见这帖吗?
中华诗词学会领导层理当集体辞职以谢天下

       闹出了这样三大笑话,此际不辞职,更待何时!

【附中国当代诗词界三大笑话】
       一、强奉早已无人能读得出听得懂的中古平水韵为全国诗韵正统;
       二、强推粗制滥造、硬伤累累、不伦不类的所谓中华通韵为国标;
       三、堂堂第一诗词中央及其经营多年的根据地被不战而屈人之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09: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2-11 09:25 编辑

既然承认上古音、中古音,就得承认今音。如果中古音能统一唐宋元明清的诗韵律,那今音就能统一今后的诗韵律。”--------------
此公所说的今音,其实早己不今,远在元代就是元朝的“国音”了。元人为什么不用他们的国音写旧体诗词?
现代国音产生于民国初年,但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他们为什么不用国音写旧体诗词?
吟者汇江声嘶力竭咒骂平水韵,就因为他们用新韵写的东东太臭,抬不到桌面上,才企图掀翻别人的酒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11 10: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2-11 07:43
近体诗格律有其自身的标准。你这首诗“折”字标准出律了。你用新韵订了一个新标准,用你的新标准那当然是 ...

按平水出律是肯定的,按国语吟哦或朗诵,音调和谐不和谐?换个说法,老百姓或学生会不会觉得音韵不和谐?这才是关键,这才是根本.古人给我们留下了美好,我们能不能给后人也留下美好,这才是关键和根本.诗得传承呀?靠什么传承?靠别扭肯定是不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11 10: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2-11 09:01
我为什么大声疾呼废掉平水韵?就是不想让今人及后人继续受害,不想让诗文化分裂。历史已经形成割裂,还要实 ...

老同志,说话多少有点不厚道了.不过这也比别的人好多了.就这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11 10: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2-11 09:10
既然承认上古音、中古音,就得承认今音。如果中古音能统一唐宋元明清的诗韵律,那今音就能统一今后的诗韵律 ...

关于我诗臭不臭?你说了算.关于平水诗者的诗有多别扭,我有感觉,许多人都有感觉.你们没有感觉吗?不过是尿了裤子不好意思说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76

帖子

7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185
金钱
251
发表于 2020-2-11 11: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够大滴,把个直耸云霄屹立多年未倒的偌大个诗词蜃楼——中华诗词论坛都给震塌了,也算是捣了尔等老巢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76

帖子

7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185
金钱
251
发表于 2020-2-11 11: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2-10 14:43
我就举别人的吧:孙中山、毛译东、叶剑英、鲁迅、朱德、老舍。他们用的都是平水韵平仄。你举谁的新韵平仄 ...

用不着吟者的,现代读书音和推委会权威人士这两首也都是新韵平仄,拿去玩罢:


所见
文/现代读书音
芸芸老小孩,挤破赛诗台。不冀儿孙孝,但期平仄乖。
汝称吾李杜,吾谓汝元白。谁敢煞风景,须臾唾满怀。


二〇一九五四声韵易帜感赋
文/推委会权威人士
踏破风骚地,闹翻平仄天。打神神未语,踢鬼鬼无言。
剑指千秋外,功成一夜间。蜃楼坍倒处,隆起不周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80
贡献
13807
金钱
16816
发表于 2020-2-11 11:47: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皇岛 发表于 2020-2-11 11:37
是够大滴,把个直耸云霄屹立多年未倒的偌大个诗词蜃楼——中华诗词论坛都给震塌了,也算是捣了尔等老巢罢 ...

你怎不把    一人吃野味,全国都生畏
的功劳算在自己头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76

帖子

7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
贡献
185
金钱
251
发表于 2020-2-11 11: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0-2-11 11:47
你怎不把    一人吃野味,全国都生畏
的功劳算在自己头上?

不懂别瞎掺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2-11 11: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皇岛 发表于 2020-2-11 11:46
用不着吟者的,现代读书音和推委会权威人士这两首也都是新韵平仄,拿去玩罢:

这样的诗就是自己掌脸!闹翻平仄天。但期平仄乖。平仄新旧韵都讲,你瞎闹个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80
贡献
13807
金钱
16816
发表于 2020-2-11 12:0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皇岛 发表于 2020-2-11 11:56
不懂别瞎掺乎。

我懂你新韵得打上决赛上才来说话。去吧,由初赛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0-2-11 12: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皇岛 发表于 2020-2-11 11:37
是够大滴,把个直耸云霄屹立多年未倒的偌大个诗词蜃楼——中华诗词论坛都给震塌了,也算是捣了尔等老巢罢 ...

闹了多年(雷【屁】声大),就见尔等脱裤洒尿,也想冒称下雨了,来不及脱,屁竞把尔等裤子捣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11 12: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入声的思考

从感情上说,我对入声并不反感。为什么?因为我的家乡就是入声区。入声并非南方专利,北方也有入声,只是范围很小罢了。我是北方人,但我们县是入声区。我说的是我们县的纯粹土话,也就是入声话。入声自有其特点。
从国家语言发展的大势上说,我觉得取消入声是可以而且应该的。国家语言不统一,害多利少。国家语音统一,方言就得让位。八大方言,各不让位,如何统一?
语音有必要统一吗?有。统一语音也是统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统一,形成统一的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国家才是一个国家、民族才是一个民族。中国的民族是什么?中华民族。中华民族者,五十六个民族之结合体、共同体也。中华民族既是一个民族,自然就要有自己共同的语言、语音。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过去,中国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音,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严格说,过去的中国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更像是一个被征服者捆绑起来、并生活在一个共同地域里的民族联盟。民族自在自立,好处是保留了很好或较多的民族特色;坏处是隐存在着独立、分离的基因。在国家凝聚力、控制力强时,独立、分离倾向转入地下;一旦国家凝聚力、控制力弱了,独立、分离倾向就浮出水面。有时在外力的作用下,甚至可能造成国家分裂。蒙古不是这样出走的吗?美国不是现在还在推动台独、藏独、疆独、港独吗?他怎么不推动河南独、湖北独?文化独立性体内包含着一定独性。因此,国家必须统一文化。疆域好统一、政权好统一,但文化不好统一。
统一文化,首先是统一文字。这在两千多年前就实现了。秦始皇统一文字,给华夏两千年不散提供了一个绑带。欧洲为什么那么多国家?没有一个绑带是其基本原因。文字是秦统一的,但却叫汉字。叫汉字是因为是汉朝使它真正成为中国的国家文字的。大中华两千年不散,靠的就是这一条绑带。后来中国也乱过,但没有切断这一条秦汉绑带,因此,每次还是从乱回治,还是大一统。那么又为什么也经常乱呢?乱,虽然表现为政治乱、经济乱、军事乱,实际上却是文化乱。文化不统一、具有独立性、分离性是乱的基因。文字已经统一,文字不是乱源。语言、语音不统一,各自为政,是乱源或乱的基因。回头看看,多数乱都是某个文化单元先乱起来,然后扩散开来,播及周围甚至全国的。我的结论是:统一的文字是一统的根源,而语言、语音不统一则是分裂或乱的根源。这也就是说,统一文化,不仅要统一文字,还要统一语言、语音。过去由于条件不济,所以语言、语音一直没有统一。这是中国一个巨大且长期的缺憾。建国之后,不论简化汉字,还是推广普通话,都是在搞文化统一。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当时的决策无比英明。秦始皇是中国统一文化基础的杰出构建者,毛泽东是中国统一文化基础更加杰出的构建者。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大英雄。据说在文革之前毛泽东就考虑过制定普通话韵书的事,后来因为特殊情况没有实现。如果当时实现了,就没有了诗界后来的纷争了。毛泽东死了,这事就没有人管了。相对于语言、语音来说,诗韵是小事,它影响的只是诗。因为相当一段时间文化只是配角,诗连配角的配角也不算上。经济第一嘛,一手硬一手软嘛。现在提出复兴中华文化,难道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文化,是要有载体的。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最重要的分枝,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解决诗问题,在形式上就是解决体裁问题、韵律问题。诗形式是以新体诗为主,还是以旧体诗为主,还是双轨制?国家得有个说法,不能让诗人定。让诗人定,其实就是不管、放任。我的观点是以旧体诗为主的双轨制。新体诗有新体诗的好处,一是容易写,二是在宣传效果方面突出,但其缺点也是致命的,就是审美价值严重不足。如果从诗是艺术这个角度看,它大大逊色于旧体诗。旧体诗在艺术性上、在民族性上是大大优于新体诗的。那就让新体诗为时势服务,让旧体诗为构建民族艺术大厦服务嘛。真不知道那么多文化机构及其头头脑脑们每天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本来不是多难的问题,却迟迟解决不了。繁荣文化,振兴文化,复兴文化需要政策措施,需要实际手段。
我说以旧体诗为主的双轨制,既考虑了当前,也考虑了长远,是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我说以旧体诗为主,绝不是说诗韵以平水为主,平水应该废除。也不是以现行通韵为主,通韵应该改造。平水应该废除的理由是,它和普通话语音相悖。和国语相悖,不废除不但影响诗,还影响语音统一。平水已经成为阻碍诗词发展和语音统一的最大障碍。通韵及其它新韵漏洞百出,也与普通话语音相悖,急需完善。国家要出面管这事,绝不能让立场偏颇的机构来管。
返回来说入声。我和别人交流,别人会说,你说得慢一点儿,其实我说得并不快。原因就在于北方其它地方没有入声,他们需要反映时间。从这个角度说,入声是个障碍。这是语言交流。诗是书面交流。最好不保留入声,如果想保留也非绝对不可,但要有一个全国统一的依据,不能各自为政。否则就还是是取消好。另外就是对格律也要有一个国家标准。现在是学者标准、个人标准,很不规范。适合普通话语音的韵书出来之后,国家也要有邻韵、出韵等有关诗格律的具体说法。如果国家有了这样一个规范性的东西,诗词发展就有了轨道,就会快速发展。
不说了,非肉食者之谋,笑话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781

帖子

46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1
贡献
941
金钱
1762
发表于 2020-2-11 12: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不懂诗,你再怎么教他也枉然。等他的艺术境界高了,自然会看到自己不足,就象吃饼一样,吃了第六个也不会饱,要吃够六个才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13: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