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三羊

韵文与韵书的关系,永远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4 07: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11-14 00:06
那你仔细去看王力诗例。

王力的特例何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4 07: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9-11-13 20:48
唐朝平水韵,更是瞎扯。唐人用韵更随便,唐朝允许同用,只有近现代如三羊死死纠结平水韵于唐诗。且死把格 ...

四,关于近体诗用韵的一些说法

民国·林庚白《丽白楼诗话》:
    今人用数韵,什九以坊间所刊行之《诗韵合璧》为准,于古体则韵相通,而于今体但墨守一韵,此大不通也。微论沈约所定诗韵,未足依据即令依沈韵,亦无取规行矩步,如此之甚。盖《三百篇》及汉魏、六朝唐宋人之用韵,皆与沈韵有出入。质言之,则凡词韵可通者,诗韵皆可通;古体可通者,今体皆可通。此非余一人之私言也,亦非创见也,求之于《诗经》以迄唐宋名家诗集,指不胜屈。《诗经》犹可诿之曰古体,杜工部律诗,则固家弦户诵之今体也。然以工部之自信“老去渐于诗律细”者,其《又呈吴郎》云:“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相亲。即妨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襟。”则以上下平之“真”“侵”韵相通用。又如苏东坡之《浴日亭》云:“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暘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苍颜。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则更以上下平之“先”“删”韵相通用。此外唐宋诸贤,以“江”“阳”或“覃”“侵”通用于今体者,尤数数见,信知余之持论为是也。盖沈约浙人,音本不正。而后人困于帖括之学,文士仕进,不得不为“试帖诗”,展转相沿,遂益不能自拔矣。(史料来源北山钓者的网文)

王力《汉语诗律学》摘抄:
  4.1我们在导言(1.5–1.6)里说过,唐宋诗人用韵所根据的韵书是《切韵》或《唐韵》,凡韵书中注明“同用”的韵就可以认为同韵;到了元末,索性把同用的韵归并起来,稍加变通,成为一百零六个韵。这一百零六个韵就是后代所谓《平水韵》,也就是明清时代普通所谓“诗韵”。由此看来,若说唐宋诗人用韵是依照《平水韵》的,虽然在历史上说不过去,而在韵部上却大致不差。
    4.4近体诗的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摘抄:
    隋陆法言著《切韵》,盛行於世。这部书一共分为206韵。206韵分得太细,也不完全符合当时的语音,不便於押韵,所以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代,平水刘渊索性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这106韵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就叫作“诗韵”。唐代诗人虽然不是依照平水韵用韵的,但是他们既然依照“同用”“独用”的规则,那么平水韵正可以用来说明唐人的用韵。

王力《诗词格律》摘抄: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 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

王力《诗词格律概要》摘抄:
    今体诗(律诗,绝句)用韵,都依照平水韵,而且限用平声韵。近体诗都是一韵到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18: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