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
注册时间2016-5-8
威望2657
金钱26620
贡献20946
论坛元老
 
威望- 2657 点
贡献- 20946 次
金钱- 26620 枚

|
发表于 2019-8-22 15: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9-8-22 15:50 编辑
是可有可无的!对仗,不是必要因素。但是我们有不得不承认,多为对仗,少为不对仗或全对仗。王力的说法,针对的四韵近体诗。那么,对于两韵近体诗来说呢,直接就是可以不对仗!
《古代汉语·诗律》:
总的来说,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一般是中间两联用对仗。颔联不用对仗,尾联用对仗,都算特殊情况,不构成一般规律。首联是否用对仗,往往决定於诗的内容和诗人的艺术技巧。律诗极少完全不用对仗的(注: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这是完全不用对仗的律诗,但也有人以为这是以律句写古体诗。),也极少全首都用对仗的。
王力,一直将对仗作为格律来看对,是不对的!所谓不对,是因为有悖于古人的说法!王力的说法远不及何伟棠来的干净利索:
何伟棠《永明体到近体诗》的定义,最为恰当:
永明体格律构成的三要素
永明体把以声调的异同对立为特点的声律模式引入五言诗,从而使诗歌的格律形式首次成为节律、韵律和声律三要素完备的结构形式,开创了汉语诗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跟后来的近体相比较,它也是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三要素各自都有其特定的一些讲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