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如观

关于编制《中华复合二十六韵》的必要性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18 16: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如观忽视了声调的不同?声调的不同关乎平仄的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19: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8-18 19:21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8-18 16:40
为什么如观忽视了声调的不同?声调的不同关乎平仄的不同。

按韵母四声分平仄,复合二十六韵,实为五十二韵。

iu、ui、un 是由iou、uei 、uen双韵母转化而来的,这三个实际上是隐含的双韵母。所以实际上可以与ou、ei、en合并。

七十年代盲目创这三个拼音就给今天编制普通话韵带来了麻烦。那会儿就没有人重视重修诗韵,也就没有考虑到会出现这个问题。

所以也不要盲目地迷信那些专家学者,他们也经常地犯类似这样的低级错误。

所以现在要考虑是否要把这三个拼音取消掉。然后把汉语拼音的韵母排序永久固定,诗韵就按此韵母排序。

不允许任何双韵母包括隐含的双韵母在诗韵划分韵部时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争执。这样的诗韵韵部排序及依据是在法定的汉语拼音韵母的排序前提下“天然”形成的。也就是说把诗韵与官韵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争议,最大程度地利于推广。

大眼怪这次提出的问题很好,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他肯定明白我的意思了,但是相信还会有很多人仍然没有看明白。

iu、ui、un不知道是谁创的?一点水平都没有。奉劝一些专家学者,眼界要高一些,避免再犯这样的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19: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8-18 13:25
不要扯东扯西,用大话吓人。

唐尧先生,你的问题比那些普通的鼓吹新韵的诗友要严重得多。按你那样去做会造成韵制更加混乱。

下去好好去反省、改过。别的坛都是把你们驱离了之,而我们没有这样做。很多诗友一直在劝你,感化你。希望你有朝一日能生起感恩之心,尽早改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18 20: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8-18 19:13
唐尧先生,你的问题比那些普通的鼓吹新韵的诗友要严重得多。按你那样去做会造成韵制更加混乱。

下去好好 ...

《普通话声韵》是基于王力先生的声韵理论。经过我十多年创作实践,创作诗词数百首。证明是科学的、正确的、出新的一套声韵理论,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你的什么二十六韵有没有创作实践为基础?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声韵理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18 20: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8-18 19:13
唐尧先生,你的问题比那些普通的鼓吹新韵的诗友要严重得多。按你那样去做会造成韵制更加混乱。

下去好好 ...

別的论坛是认识到了《普通话声韵》的不可抗拒的强大生命力,妄图把此理论封杀在萌芽时期而釆用这种违反宪法的做法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21: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8-18 22:48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8-18 16:40
为什么如观忽视了声调的不同?声调的不同关乎平仄的不同。

汉语拼音创立的原则是除了整体认读的,比如zhi、chi、shi、zi、ci、si、ri无法避免外,原则上无论声母、韵母必须是无法再拆分的单音字母。象iu、ui、un的韵母其实是伪韵母,以前并没有,70年代才加上去的。虽然从表面上看读写省去了很多步骤,看似一种“创新”,其实是伪创新、伪理论。

根源问题都没有解决,制定新韵更是无从谈起。

某坛不让讨论诗韵,那么你们倒是把编制工作做好啊?别出现类似这种低级错误啊?并不是。都是一些个别所谓的“专家”自认为很权威、自以为是造成的。出现了失误还想把控话语权,不让别人去揭短、去批评。

那张某人转发星某人的关于诗韵的文章金先生是见证人,如观也看到了。只有他们才可以讨论诗韵,别人不让讨论。

他们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了?放在高高在上、凌驾于人的位置了,并且其人水平还不怎么样,如果水平确实高我们也就忍了。确实需要整顿了,管理层英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21: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神者 发表于 2019-8-18 20:32
典型的门外汉之见!
只要是个合格的读书人,只要稍懂押韵常识,只要具有起码的音乐素养,哪个诗者不会组织 ...

如果老老实实地按照将来编制的终极诗韵去写“中华新诗”也本无可厚非。

但是你们是在宣传什么?不管什么新韵一通乱押,随意自创。你们这是在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劝你们这样的“名”还是不要再出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会绑谁?肯定是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2

主题

8188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48
贡献
7724
金钱
159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19 04: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8-18 09:25
先生应该弄明白,近体诗的根本原则不在平声韵的宽窄,多少韵都无关对错,根本原则在于平仄声的不同。
...

不同在哪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19 08: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比“一”,如观的二十六韵读什么声调?平水韵又读什么声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08: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8-19 08:15
好比“一”,如观的二十六韵读什么声调?平水韵又读什么声调?

一、疑。普通话为1声,2声,编在平声部。

以、意。普通话为3声,4声,编在仄声部。

按新华字典里所标的四声分平仄韵部。这是普通话韵,不显示平水韵的声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19 09: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8-19 08:30
一、疑。普通话为1声,2声,编在平声部。

以、意。普通话为3声,4声,编在仄声部。

按你这个声调写出来的是近体诗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09: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8-19 09:30
按你这个声调写出来的是近体诗么?

当然,如观提出此种新韵方案,并不是认同用新韵创作近体诗。而是用于简体普及版,“中华新诗”的创作,特别声明。


我在三楼已经发表声明了。近体诗还是沿用平水韵。

这个是普通话韵,是专门用于创作所谓的“中华新诗”的。

但是当今所谓的《中华新韵》、《中华通韵》也存在韵部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所以推广困难。针对此问题才拟编此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2

主题

8188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48
贡献
7724
金钱
159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19 14: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19-8-19 14:56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9-8-19 08:15
好比“一”,如观的二十六韵读什么声调?平水韵又读什么声调?

一(亚)江春水向东流,中听,可以。
一(疑)江春水向东流,就不行吗?是蹦豆子吗?

满江春水向东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2

主题

8188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48
贡献
7724
金钱
159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19 14: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19-8-19 15:33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9-8-19 09:51
我在三楼已经发表声明了。近体诗还是沿用平水韵。

这个是普通话韵,是专门用于创作所谓的“中华新诗” ...

一(亚)江春水向东流,可以,中听,是落玉珠。
一(疑)江春水向东流,就不行吗?是蹦豆子吗?

满江春水向东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19 19: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8-19 09:51
我在三楼已经发表声明了。近体诗还是沿用平水韵。

这个是普通话韵,是专门用于创作所谓的“中华新诗” ...

近体诗是平水韵的专利?是你申请的?专利号多少?唐诗是不是近体诗?唐诗是用平水韵吗?用韵同诗体是一回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21: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19-8-19 14:54
一(亚)江春水向东流,可以,中听,是落玉珠。
一(疑)江春水向东流,就不行吗?是蹦豆子吗?

一是1声,疑是2声。

普通话都是字正腔圆的,易于作为官韵推广,但是用来作格律诗就没有平水韵有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21: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8-19 19:25
近体诗是平水韵的专利?是你申请的?专利号多少?唐诗是不是近体诗?唐诗是用平水韵吗?用韵同诗体是一回 ...

唐诗就是用平水韵作的。近体诗的格律是结合平水韵的抑扬顿挫而创,新韵难以承载此重任。

接受不了就算,你可以尽管用。只需默默地去“中华新诗”栏去奉献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19 22: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8-19 21:45
唐诗就是用平水韵作的。近体诗的格律是结合平水韵的抑扬顿挫而创,新韵难以承载此重任。

接受不了就算, ...

如观先生的肚量大!值得学习。先问一下《平水韵》成书于何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23:3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8-19 23:46 编辑
唐尧 发表于 2019-8-19 22:00
如观先生的肚量大!值得学习。先问一下《平水韵》成书于何时?

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据金筑子先生考察,平水韵的特有标志,十三元在南北朝时期的诗文中便频频出现。所以南北朝时期可视为《平水韵》的雏形时期。

自东晋迁都金陵,洛阳雅音受当地吴语影响而渐成金陵雅音。而在洛阳当地,因受战乱影响,大量胡人学汉语对洛阳雅音构成了冲击。因此,无论是洛阳雅音还是金陵雅音皆与西晋时的洛阳雅音有异。

隋朝立国,陆法言编《切韵》不敢擅立单一的洛阳雅音,反而更多地吸收当时被视为正统的金陵雅音入韵书。

因此,据如观分析,《切韵》编撰时应是以金陵雅音为主,洛阳雅音为辅,并适当参考并少量吸收当时影响力较大的南北各方言音入韵书。

《切韵》成书后,主要在民间流传的诗韵便向其靠拢,以此为据押韵,并进行邻韵“同用”,渐成默契。

唐初诗入科考之际,许敬宗向皇帝奏议,这种邻韵“同用”被皇帝默许。此可视为《平水韵》成型之蓝本。从唐到宋虽又微有变异,但变异已经不大。直至宋末刘渊单独成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00: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8-20 06:38 编辑
唐尧 发表于 2019-8-19 22:00
如观先生的肚量大!值得学习。先问一下《平水韵》成书于何时?

古人争夺正统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点:

国都,长安与洛阳被视为传统国都,以失此两都为最大国耻。

争传国玉玺,立傀儡皇帝,以便伺机“禅让”。

尊道统一脉,三皇五帝,周公孔圣。

官韵也被视为礼制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陆法言编《切韵》时,出于政治考虑也会以吸收当时被视为正统的金陵雅音为主。

还有宋末与金国争夺《平水韵》的原创,目的皆在于此。古人把这些都会看的很重。

和你讲这些的目的就是对你进行一次礼制教育。我们古代的圣贤为了炎黄一脉的繁衍一直是在呕心沥血地操碎了心。所以我们后人应该倍加珍惜。

诗韵的编制要全面考虑,把一些能预见到的问题都应及早地预见到。只有编制的越合理才会递传的越长久。要把她塑造成为我们民族坚不可摧的文化符号,文化长城。

综上所述,编制诗韵的意义早已大于写诗押韵本身。所以,唐尧先生,希望你尽早地摆脱以往的狭隘思维,摈弃小我,勇敢地融入到大我当中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9-8-20 06: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8-19 23:33
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据金筑子先生考察,平水韵的特有标志,十三元在南北朝时期的诗文中便频频出现。 ...

平水韵成书于宋代,唐人怎么使用平水韵呢?平水韵是宋代写诗押䪨的韵字书?还是当时的字典?注意:不要把推测作为科学的学术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06: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9-8-20 06:26
平水韵成书于宋代,唐人怎么使用平水韵呢?平水韵是宋代写诗押䪨的韵字书?还是当时的字典?注意:不要把 ...

雏形(南北朝)
蓝本(唐初许敬宗奏议)
成书(宋末刘渊)
――――――――――――――――
从雏形到蓝本变异会较大一些。但是《切韵》之后,因为有了官韵参照标准,成型速度加快。

蓝本确立后,诗入科考。有了官方的认可与推动,变异已经很微小。所以从蓝本到成书这段时间已很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2

主题

8188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48
贡献
7724
金钱
159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8-20 07: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8-19 21:40
一是1声,疑是2声。

普通话都是字正腔圆的,易于作为官韵推广,但是用来作格律诗就没有平水韵有优势。

如观先生说的有道理,但如观先生也没有否认,对于写近体诗,新韵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20 07: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8-19 23:33
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据金筑子先生考察,平水韵的特有标志,十三元在南北朝时期的诗文中便频频出现。 ...

【唐初诗入科考之际,许敬宗向皇帝奏议,这种邻韵“同用”被皇帝默许。此可视为《平水韵》成型之蓝本。从唐到宋虽又微有变异,但变异已经不大。直至宋末刘渊单独成书】?
如观说话无遮拦,唐朝科举诗赋的时候,许敬宗早已命丧黄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20 07: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8-20 06:48
雏形(南北朝)
蓝本(唐初许敬宗奏议)
成书(宋末刘渊)

看看如观的【蓝本(唐初许敬宗奏议)】,不知如观是否蓝眼?

奉和入潼关(隋末唐初·许敬宗)五言排律
曦驭循黄道,星陈引翠旗。◆旗【四支平声】
济潼纡万乘,临河耀六师。◆师【四支平声】
前旌弥陆海,后骑发通伊。◆伊【四支平声】
势踰回地轴,威盛转天机。    ◆机【五微平声】
是节岁穷纪,关树荡凉飔。◆飔【四支平声】
仙露含灵掌,瑞鼎照川湄。◆湄【四支平声】
冲襟赏临睨,高咏入京畿。   ◆畿【五微平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07: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9-8-20 07:09
【唐初诗入科考之际,许敬宗向皇帝奏议,这种邻韵“同用”被皇帝默许。此可视为《平水韵》成型之蓝本。从 ...

科考前,许敬宗向皇帝奏议诗韵的特殊性与在民间的流行情况,不能完全严格按官韵押韵,存在韵部合并现象,被皇帝默许。

科考之际,提前作准备,先确立用韵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07: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19-8-20 07:02
如观先生说的有道理,但如观先生也没有否认,对于写近体诗,新韵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

不是。编新韵仅限用于“中华新诗”。近体诗仍沿用平水韵。
近体诗用新韵相当于用普通话唱秦腔,唱豫剧。如观对此是反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20 07: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8-20 07:23
科考前,许敬宗向皇帝奏议诗韵的特殊性与在民间的流行情况,不能完全严格按官韵押韵,存在韵部合并现象, ...

唐朝诗赋取士,是哪一年?
许敬宗的奏折明示哪一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07:45: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9-8-20 08:41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9-8-20 07:17
看看如观的【蓝本(唐初许敬宗奏议)】,不知如观是否蓝眼?

奉和入潼关(隋末唐初·许敬宗)五言排律

知道你就会贴这个。唐代对格律与用韵在执行时都较宽松,主要还是在民间。

比如沈宋虽创狭义近体,但是仍有一定数量的诗出韵出律(指对于狭义近体),平水韵(蓝本)只是被官方默许,民间也并不严格遵守。仍有在平水韵(蓝本)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邻韵通押的现象。

邻韵同用是被官方默许直至承认。邻韵通押是民间行为,一直不被官方认可。

刘渊编书时也只承认同用,不承认通押,代表官方表明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8-20 07: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9-8-20 07:45
知道你就会贴这个。唐代对格律与用韵都较完。

比如沈宋虽创狭义近体,但是仍有一定数量的诗出韵出律(指 ...

公乘亿的试律诗《秋菊有佳色》
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   ◆佳【九佳平声】
翠攒千片叶,金剪一枝花。◆花【六麻平声】
蕊逐蜂须乱,英随蝶翅斜。◆斜【六麻平声】
带香飘绿绮,和酒上乌纱。◆纱【六麻平声】
散漫摇霜彩,娇妍漏日华。◆华【六麻平声】
芳菲彭泽见,更称在谁家。◆家【六麻平声】

蒋  防的试律诗《秋月悬清辉》
秋月沿霄汉,亭亭委素辉。◆辉【五微平声】
山明桂花发,池满夜珠归。◆归【五微平声】
入牖人偏揽,临枝鹊正飞。◆飞【五微平声】
影连平野净,轮度晓云微。◆微【五微平声】
晶晃浮轻露,裴回映薄帷。   ◆帷【四支平声】
此时千里道,延望独依依。◆依【五微平声】

侯冽的试律诗《金谷园花发怀古》
金谷千年后,春花发满园。◆园【十三元】
红芳徒笑日,秾艳尚迎轩。◆轩【十三元】
雨湿轻光软,风摇碎影翻。◆翻【十三元】
犹疑施锦帐,堪叹罢朱纨。   ◆纨【十四寒】
愁态莺吟涩,啼容露缀繁。◆繁【十三元】
慇勤问前事,桃李竟无言。◆言【十三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13: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