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
注册时间2016-5-8
威望2657
金钱26620
贡献20946
论坛元老
 
威望- 2657 点
贡献- 20946 次
金钱- 26620 枚

|
发表于 2019-7-21 05: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崔颢《黄鹤楼》声律新解——三羊撰文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崔颢的《黄鹤楼》,随有“唐人七律,崔颢第一”的盛名,从此广为流传,至今千年不衰。
所谓“唐人七律,崔颢第一”,既不是“声律”第一,也不是“意境”第一。声律,是硬指标,声律有合律不合律之分,声律没有第一第二之说。意境,是软指标。意境有美好不美好的相对表述,意境没有第一第二的绝对说法。南宋诗论家,严羽的“唐人七律,崔颢第一”,应该是相对于具备硬指标的修辞艺术而言。
崔颢的《黄鹤楼》,频繁使用修辞手法,仅从【双声、叠韵、重字、叠词】来论,因修辞所牵连的字数高达30个。修辞的字数,是非修辞字数的1.2倍。不管是从盛唐来说,也不管从大唐来论;不管是从古风来说,也不管从律诗来论;不管是从崔前来说,也不管从崔后来论。崔颢可谓,空前绝后,无人超越。尤其前句一二三,字字围绕黄鹤间。三扣主题《黄鹤楼》,堪称今古第一流!
尤为精彩的,崔颢《黄鹤楼》颈联的句法。前四后三的遣词造句,中间省略系词谓语的手法。这在唐人的七言律诗中,当属空前卓越的第一人。唐朝温庭筠和宋朝马致远的诗词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其诗词手法,大概源于崔颢《黄鹤楼》。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解读崔颢七律《黄鹤楼》,重要环节有三:一是,“已乘”的“乘”字,音读“去”声,意作“记载”;二是,“一去”的“去”字,音读“平”声,意作“疾走”;三是,使用元兢四声25法,七言则是四声247法。崔颢七律《黄鹤楼》: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日暮【去】乡关【平】何处是【去】,
烟波【平】江上【去】使人愁【平】。
===========================================
七言十二句赠驾部吴郎中七兄(唐·白居易)
七言排律 押庚韵 显示自动注释
四月天气和且清,绿槐阴合沙堤平。独骑善马衔镫稳,初著单衣肢体轻。
退朝下直少徒侣,归舍闭门无送迎。风生竹夜窗间卧,月照松时台上行。
春酒冷尝三数盏,晓琴闲弄十馀声。幽怀静境何人别,唯有南宫老驾兄。
仄入平去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月天气和且清,仄入平去平仄平】
============================================================
崔颢《黄鹤楼》,堂堂正正七言律
纵观中华声律的律句理论,只有两种:一是,唐朝元兢的【25四声律】;一是,明朝真空的【24平仄律】。唐宋元三朝,只有唐朝元兢的【25四声律】,并无明朝真空的【24平仄律】。
元兢【25四声律】的声律原理:在【23】节奏的五言句子中,25俩字,只许同平,不许同上同去同入声;在【223】节奏的七言句子中,47俩字,只许同平,不许同上同去同入声。
空海和尚《文镜秘府论》中的七言律句范例:
高巘——万仞——排虚空。
〇上——〇去——〇〇平。
李程状元殿试帖《日五色赋》七言律句实例:
白驹——惊受——彩之质。
〇去——〇上——〇〇入。
李程状元殿试帖《日五色赋》七言律句实例:
万姓——瞻仰——于康衢。
〇去——〇上——〇〇平。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日暮【去】乡关【平】何处是【去】,
烟波【平】江上【去】使人愁【平】。 |
|